思维导图在文本研读中的作用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tiao9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主动学习,认真思考,形成能力。《人生的境界》是一篇很有教育意义的议论性散文,文章从哲学的角度谈及了关于人生的问题,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学中通过绘制思维导图,便于学生研读、理解、掌握,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思维导图;文本研读;思维能力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王国维的三种境界说讲的虽是关于诗词创作的审美理论,但又何尝不是他对人生境界的三种理解和感悟呢?即寻求理想之境界、修身践行之境界、悟道收获之境界。那么,什么是人生境界?人生境界有无高低之分?学生应该追求什么样的人生境界?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在《人生的境界》一文中给出了答案。笔者在教授这篇课文时,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把复杂的哲学问题变得简单易懂,把抽象的人生话题变得直观明了。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让学生获得关于人生的感悟和启示。
  一、总揽全文,理清行文路径
  《人生的境界》是一篇议论性散文,谈的是关于人生境界的层次与意义。文章短小精悍、思路严密、层次清楚,但因其哲学意义丰富,对于中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笔者从分析文章结构入手,绘制思维导图,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去把握,从而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文章从两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部分论述四种不同的人生境界,第二部分论述如何提升人生境界。笔者把思维训练的重点放在对第一部分的结构分析上。第一部分共6个自然段,第1和第6两个自然段都谈及了四种人生境界。第2至第5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分别只谈及了一种人生境界。教学围绕第一部分采取怎样的写作顺序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究、归纳总结。对照课文,细作分析,可以发现这部分是按照“总—分—总”的顺序行文的。得出结论后,绘制出这部分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明晰文章结构,如图1所示:
  从图1来看,首先概说了人生境界的种类,然后分述四种人生境界的内涵与特点,最后总结四种人生境界的异同。如此导读,总揽全文,学生对于第一部分结构就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轮廓,行文路径便了然于胸,为第二部分的理解打下了基础。
  二、化繁为简,把握文本内涵
  引导学生掌握四种人生境界的内涵,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如果仅从文本角度去理解四种人生境界的内涵,难度不大,但要让学生从哲学的角度去弄清关于人生意义的问题,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
  首先要把握四种人生境界的内涵,分析归纳出其觉解程度与价值意义。课文中均有论述,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寻找、总结、概括。第一自然境界:觉解程度是做事并无觉解,或者觉解少;价值意义是对做事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意義,或者很少有意义。第二功利境界:觉解程度是意识到为自己做事,其目的是利己,也可能利于他人;价值意义是对本人来说,有功利意义。第三道德境界:觉解程度是意识到社会的存在,做有益于社会的事;价值意义是体现出了道德意义。第四天地境界:觉解程度是意识到超乎社会,意识到更广的宇宙层面;价值意义是做的事意义更加高远,利于宇宙和人类。
  然后,引导学生从四种人生境界的觉解程度、价值意义、境界高低、境界差异四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不同点,弄清判断不同人生境界的标准。可绘制思维导图,如图2所示:
  学生对四种人生境界的内涵进行分析、比较、研读,从而发现不同点,找出区别四种人生境界的主要标准,进而深化内涵。辅之以思维导图,这种研读就更加直观明了,产生了化繁为简、变抽象为直观的教学效果。
  三、突破难点,达成教学目标
  通过研读第一部分的内容,学生已经对四种人生境界的内涵、特点、价值、意义有了比较清楚的认知,教学的知识技能目标初步达成。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获得相关知识和能力,这是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在文本研读中开拓视野,获得感悟,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这也是语文学科教学“立德树人”的要求。
  这篇课文教学的落脚点在于引导学生如何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这是第二部分的内容。教师要鼓励学生立志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宇宙和全人类的人,教育学生抛弃功利思想,反对个人主义,团结互助,积极合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提高自我认知,在人生道路上努力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从最低级的自然境界,到功利境界,再上升到道德境界,最后向天地境界迈进。
  那么,怎样实现人生境界的跃升呢?作者在课文第二部分提出了哲学的方法和途径。外国哲学强调哲学家须从感觉世界上升到理智世界。而天地境界的人则超越了理智,成为了一种“超然”状态。中国哲学指出,无明状态,只能做个普通人;如果觉解了道德原理,就可以成为贤人;假如是高度觉解,就可以成为圣人。由此看来,“觉解”就是关键了。“觉解”是什么?“‘解’是了解,‘觉’是自觉,‘解’是一种活动,‘觉’是一种心态。”正如“禅宗有人说,‘觉’字乃万妙之源。”这部分内容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是教学的难点。可绘制思维导图如图3所示:
  “教育的宏伟目标”如同赫伯特·斯宾塞说过的那样,“并非是获取知识,而是要增进行动。”作者倡导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应该成为人们的毕生追求。如何在现实中找寻、达成,作者提出了“哲学”的方法和途径。无论哲理讲得怎样高深莫测,分析得如何精妙绝伦,关键一点要通过行动落实。教学中绘制出思维导图,教育学生要自我觉解,认知体会,进而行动修炼,感悟升华,让自己的人生具有价值和意义,逐步达到最高的人生境界。这样因势利导,水到渠成,既让学生理解了作者创作的意图,也达成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国维.人间词话[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5.
  作者简介:雷有龙(1968—),男,湖南省汉寿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高级教师,主研方向为语文课堂教学与教育教学管理。
其他文献
横向:  一、红色经典电视剧,剧名是陕北民歌《高楼万丈平地起》的歌词;  二、针尖对针尖,比喻行动或者观点完全对立;  三、二胡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  四、原唱是谢津的一首歌,第一句:那一天爷爷领我去把京戏看;  五、李白的诗《送友人人蜀》中的一句,下句是“云傍马头生”;  六、在昼间和夜间的简单和复杂气象条件下都能执行任务的飞行;  七、大山和丁广泉合说的相声,与三国有关;  八、孙燕
当你仰望星空之时,是否知道浩瀚宇宙中有一颗用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三学生顾宇洲名字命名的小行星呢?这样的殊荣在中学生中极为罕见。  这颗小行星的命名是为了奖励顾宇洲在2007年第58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上的杰出表现的。美国科学服务社向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及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提出申请,将一颗由麻省理工学院天文台发现的行星命名为“Yuzhou Gu”,现已正式获得批准。该小行星编号为23758
越俎代庖,俎指古代祭祀时摆祭品的礼器;庖指厨师。原意指主祭的人跨过礼器去代替厨师办席。用以比喻超出自己的职责,越权办事或包办代替,含贬义。  成语来源于庄子的《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相传远古时候,在阳城有一位很有才能、很有修养的人,名叫许由。他在箕山隐居,人们都很敬佩他。  当时尧帝想把帝位让给许由,尧帝对他说:“你看,天上的日月已经出来了,这时还不熄灭蜡烛的火光,
QQ交流群:172042546  或登录本刊官方网站“初中E站”,进入“提问专区”提问交流。  在学校,老师经常要求我们上课要积极举手发言,但是我从来不敢举,很多同学也像我一样怕举手发言,有的压根没举过一次手。老师每次提出问题,教室里都安静得像一潭死水,同学们一个个低着头,不敢看老师的眼睛。  有时候就算面对很简单的问题,我明明知道答案,被叫起来以后,在老师和同学们的注视下,瞬间脑子空白,不知道究
摘要:语文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往往不能真正落到实处,基于这样的原因,以阅读教学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实现策略作为研究内容,尝试顺水推舟、另辟蹊径、以退为进三种欲擒故纵的教学策略,回避无效的说教,有效地落实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关键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实现;欲擒故纵;策略  语文新课程标准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教
我们身边的世界多么斑斓多彩,我们的生活多么丰富有趣,我们熟悉的人群又是多么个性各异,可是,当写作文的时候为什么总是老套、高调、言之无物、千人一面?  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在于我们大家缺少对生活的真正细致入微的观察,问题出在总是一味地模仿他人,问题出在我们没有真切地感悟生活。  我把自己写的一篇散文介绍给大家,想请同学们看看我是怎么写一个人物的。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卖豆浆的孩子》,发表以后被《读者·乡土
空穴来风,原意指有了洞穴才有风进来,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根据的,现多用来指消息和传说毫无根据。近义词有流言蜚语、无中生有、捕风捉影等。  该成语出自战国·宋玉《风赋》:“臣闻于师:枳(zhǐ)句(gōu)来巢,空穴来风。其所托者然,则风气殊焉。”  文学家宋玉,是我国历史上楚国大诗人屈原的学生。  有一次,他陪着楚国顷襄王去兰台游玩,到了台上,正好有一阵风徐徐地吹来,顷襄王披着衣襟,迎着凉风
寓意  《郯子鹿乳奉亲》讲述的是郯子作为孝子,怎样冒着生命危险,想方设法得到鹿乳来奉养亲人的故事。作为子女,对父母的孝养不仅在于养父母的身体,更要养父母的心志,就如郯子鹿乳奉亲的故事告诉我们,自己所做的一切不仅是要满足父母的口体之需,更是要顺应双亲的心志,令父母宽心。  Tan Tzu was a man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郯子,春秋时期人。  A
俞敏洪坦承自己14岁就是县里的插秧冠军,16岁成为公社的优秀手扶拖拉机手,从事农业生产的能力十分了得。但他并不甘心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他渴望走出农村,进入城市,活出不一样的人生,因此他下决心一定要考上好大学。这就是他最初的梦想。  内容简介  本书是梦想导师俞敏洪与千万年轻人分享的关于青春、夢想、成长、奋斗、事业、生活的励志感悟,由俞敏洪的演讲精华整理而成,真实地反映了他所走过的50多年的风雨路
在图中可以看到,有13根火柴,它们代表农夫的围栏,这样摆放时可以形成6个大小一样的羊圈。现在,其中一根围栏被偷走了,农夫想用剩下的12根围成6个羊圈,要求每个羊圈必须大小相等。他该怎么办呢?这12根火柴必须都用到,不能重复也不能漏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