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610128-01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有效手段,是确保企业持续健康长远发展的关键,更是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大问题。企业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不断发展,就要实施科技创新战略,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努力实现企业发展的新跨越。尤其是在金融危机暴发,经济发展受到影响的新形势下,搞好企业的科技创新更加重要,意义重大。
  
一、加强科技研发机构建设,提升企业研发能力,为科技创新奠定良好基础
  
企业在搞好生产性技术研发的同时,应成立战略研发机构,开发新的产品,为企业持续发展做好战略储备。要积极申报省级、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为科技人才搞好研发提供平台。要组织技术工人参加专业技术培训和资格认证,培养和建设一支过硬的工程师队伍和高级技工队伍。同时,还要分期分批组织科技人员出国考察和进修培训,以开阔眼界,适应国际竞争的新要求。垦利县积极构筑科技创新平台,发展壮大科研机构,以科研开发机构为平台,承担了一批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开发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和关键技术,引进和培养了一批具有一定开发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科技带头人,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供了技术支撑。截止目前,全县工业企业自办、联办注册科研开发机构36家,拥有固定资产9500万元,专业技术人才350余名。2008年发展建设的5家科技开发机构,有3家落户于中国石油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分别为东营市神州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的“东营市神州稠油降粘剂研发中心”,东辰控股集团的“东营市东辰化工开发中心”,垦利三和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东营市三和硅材料研究所”。科研开发机构在企业开发高新技术产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共开发符合《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的新产品76项,自2001年以来,承担市级以上各类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5项,获得无偿扶持资金4500余万元。
  
二、加强产学研结合是搞好企业科技创新的有效手段
  
产学研结合能够为科技创新提供平台,为整合资源提供纽带,为借力发展提供通道,是推动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有效途径。为了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企业要找到合作对象和学习标杆,积极与大专院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科研机构签署合作协议,与行业内领先的企业开展交流活动。企业开展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联合办学,培训企业科技创新人才:可以联合成立开发机构,共同开发市场需求的高科技新产品;可以解决企业的一些技术难题,提高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也可以共同申报科技创新项目和成果,积极争取国家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近年来新兴的产学研联盟是产学研活动的新突破,即通过高校技术创新集群与区域产业集群的紧密结合,实现高校技术创新集群与企业群、产业群对接互动,改变过去高校与产业合作“单对单”、“点对点”模式,形成可持续发展态势。为此,垦利县引导企业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出台了《关于加快实施产学研结合的意见》。通过召开科技项目推介会、校企科技合作交流洽谈会等多种渠道,引导企业积极组建各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体,通过“借脑”研发,提高自身的科技竞争力。截至目前,县域企业先后与中国石油大学、中科院力学所、中国科学院山东综合技术转化中心等52家大院大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以大院大所为依托,积极建设研发平台,全县工业企业自办联办科研开发机构,培育出了“万达集团研发中心”、“胜通集团研发中心”等一批省级研发机构。先后联建了“超细材料先进陶瓷研究室”、“环宇海大海洋精细化工研究所”等32个研发机构,联合开发了60多项新产品;重点实施了213项产学研结合项目;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聘请“星期日工程师”、“科技顾问”、“项目咨询顾问”、“项目经理”和引进各类高级专业人才共1700多名。
通过实施产学研结合,先后组织有关专家到企业进行了实地考察和指导,实现了企业与专家之间的良性互动,切实解决企业在技术创新、技术改造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为全县企业提升产品档次、推动产业升级换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发展高新技术项目,增强企业科技创新实力
  
要增强企业科技创新实力,就要抓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壮大,抓好高新技术项目的建设和引进,抓好科技成果转化和专利申报工作。为此,垦利县制定了《垦利县“十五”高新技术发展计划》和《垦利县“十一五”科技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全力打造新材料、精细化工、生物技术、新型建材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加快提升石油化工、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积极扶持万达、胜通、东辰、万得福等21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重点培育宇佳公司、陆海科技、宝世达公司等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成长性好的企业。重点建设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和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加速高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垦利县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基础设施投资10亿元,已入住企业100余家,投资3000多万元的垦利县高新技术创业园已经建成,垦利县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将为入住企业提供研发、生产、经营等方面的良好服务。
同时,积极申报上级扶持项目,全力推进东辰集团的新戊二醇项目、新发药业的泛酸钙项目、宝世达公司的节能抽油机等70项高新技术项目和石化公司的20万吨/年催化重整项目、东辰集团的20万吨/年甲醛扩建等30项技改项目;以黄河三角洲生态高效经济区垦利示范基地为平台,积极引进高新技术项目,积极做好与中国科学院山东省综合技术转化中心合作项目的洽谈和落实工作。另外,制定了《垦利县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若干规定》,探索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组织,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交易平台,进一步完善了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企业未来的竞争主要是知识产权竞争,知识产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生存。要引导企业通过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努力。
首先,企业领导、管理技术人员要树立知识产权兴企强企的理念。采取多种方式,激发企业重视自主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企业要建立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为了激发企业内部科技创新能力,垦利县科技局收集整理了知识产权资料提供给企业,引导和督促企业在组织领导、机构建设、资金投入、政策激励等方面,建立完善切合自身实际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在企业中营造了重视科技创新、支持科技创造、激励发明的良好氛围。
其次,坚持专利战略和品牌战略“两手抓”,通过专利战略及时将获得的创新成果产权化、产业化,依托品牌战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为此,垦利县设立了专利申请资助专项经费,建立了专利示范企业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有效手段,是确保企业持续健康长远发展的关键,更是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大问题。企业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不断发展,就要实施科技创新战略,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努力实现企业发展的新跨越。尤其是在金融危机暴发,经济发展受到影响的新形势下,搞好企业的科技创新更加重要,意义重大。
一、加强科技研发机构建设,提升企业研发能力,为科技创新奠定良好基础
企业在搞好生产性技术研发的同时,应成立战略研发机构,开发新的产品,为企业持续发展做好战略储备。要积极申报省级、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为科技人才搞好研发提供平台。要组织技术工人参加专业技术培训和资格认证,培养和建设一支过硬的工程师队伍和高级技工队伍。同时,还要分期分批组织科技人员出国考察和进修培训,以开阔眼界,适应国际竞争的新要求。垦利县积极构筑科技创新平台,发展壮大科研机构,以科研开发机构为平台,承担了一批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开发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和关键技术,引进和培养了一批具有一定开发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科技带头人,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供了技术支撑。截止目前,全县工业企业自办、联办注册科研开发机构36家,拥有固定资产9500万元,专业技术人才350余名。2008年发展建设的5家科技开发机构,有3家落户于中国石油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分别为东营市神州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的“东营市神州稠油降粘剂研发中心”,东辰控股集团的“东营市东辰化工开发中心”,垦利三和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东营市三和硅材料研究所”。科研开发机构在企业开发高新技术产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共开发符合《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的新产品76项,自2001年以来,承担市级以上各类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5项,获得无偿扶持资金4500余万元。
二、加强产学研结合是搞好企业科技创新的有效手段
产学研结合能够为科技创新提供平台,为整合资源提供纽带,为借力发展提供通道,是推动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有效途径。为了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企业要找到合作对象和学习标杆,积极与大专院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科研机构签署合作协议,与行业内领先的企业开展交流活动。企业开展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联合办学,培训企业科技创新人才:可以联合成立开发机构,共同开发市场需求的高科技新产品;可以解决企业的一些技术难题,提高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也可以共同申报科技创新项目和成果,积极争取国家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近年来新兴的产学研联盟是产学研活动的新突破,即通过高校技术创新集群与区域产业集群的紧密结合,实现高校技术创新集群与企业群、产业群对接互动,改变过去高校与产业合作“单对单”、“点对点”模式,形成可持续发展态势。为此,垦利县引导企业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出台了《关于加快实施产学研结合的意见》。通过召开科技项目推介会、校企科技合作交流洽谈会等多种渠道,引导企业积极组建各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体,通过“借脑”研发,提高自身的科技竞争力。截至目前,县域企业先后与中国石油大学、中科院力学所、中国科学院山东综合技术转化中心等52家大院大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以大院大所为依托,积极建设研发平台,全县工业企业自办联办科研开发机构,培育出了“万达集团研发中心”、“胜通集团研发中心”等一批省级研发机构。先后联建了“超细材料先进陶瓷研究室”、“环宇海大海洋精细化工研究所”等32个研发机构,联合开发了60多项新产品;重点实施了213项产学研结合项目;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聘请“星期日工程师”、“科技顾问”、“项目咨询顾问”、“项目经理”和引进各类高级专业人才共1700多名。
通过实施产学研结合,先后组织有关专家到企业进行了实地考察和指导,实现了企业与专家之间的良性互动,切实解决企业在技术创新、技术改造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为全县企业提升产品档次、推动产业升级换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发展高新技术项目,增强企业科技创新实力
要增强企业科技创新实力,就要抓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壮大,抓好高新技术项目的建设和引进,抓好科技成果转化和专利申报工作。为此,垦利县制定了《垦利县“十五”高新技术发展计划》和《垦利县“十一五”科技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全力打造新材料、精细化工、生物技术、新型建材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加快提升石油化工、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积极扶持万达、胜通、东辰、万得福等21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重点培育宇佳公司、陆海科技、宝世达公司等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成长性好的企业。重点建设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和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加速高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垦利县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基础设施投资10亿元,已入住企业100余家,投资3000多万元的垦利县高新技术创业园已经建成,垦利县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将为入住企业提供研发、生产、经营等方面的良好服务。
同时,积极申报上级扶持项目,全力推进东辰集团的新戊二醇项目、新发药业的泛酸钙项目、宝世达公司的节能抽油机等70项高新技术项目和石化公司的20万吨/年催化重整项目、东辰集团的20万吨/年甲醛扩建等30项技改项目;以黄河三角洲生态高效经济区垦利示范基地为平台,积极引进高新技术项目,积极做好与中国科学院山东省综合技术转化中心合作项目的洽谈和落实工作。另外,制定了《垦利县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若干规定》,探索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组织,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交易平台,进一步完善了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企业未来的竞争主要是知识产权竞争,知识产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生存。要引导企业通过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努力。
首先,企业领导、管理技术人员要树立知识产权兴企强企的理念。采取多种方式,激发企业重视自主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企业要建立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为了激发企业内部科技创新能力,垦利县科技局收集整理了知识产权资料提供给企业,引导和督促企业在组织领导、机构建设、资金投入、政策激励等方面,建立完善切合自身实际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在企业中营造了重视科技创新、支持科技创造、激励发明的良好氛围。
其次,坚持专利战略和品牌战略“两手抓”,通过专利战略及时将获得的创新成果产权化、产业化,依托品牌战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为此,垦利县设立了专利申请资助专项经费,建立了专利示范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