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IL-12病毒去除/灭活工艺的建立及验证

来源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c1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2(recombinant human IL-12,rhIL-12)的病毒去除/灭活工艺,并进行验证。方法采用预过滤器(Viresolve Shield,纳米滤膜3.1 cm2)和除细小病毒过滤器(Viresolve Pro,纳米滤膜3.1 cm2)串联过滤,样品体积为90 ml,过滤时间为2 h,安全系数为1.88,压力为30 psi,建立rhIL-12病毒去除工艺,分析该工艺对产品的比活性及回收率的影响,并以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作为指示病毒,对该工艺进行病毒去除效果验证;采用低pH孵放法(用1 mol/L HCl调pH值至3.8±0.1,室温放置180 min后,用1 mol/L NaOH调pH值至7.4)建立rhIL-12病毒灭活工艺,分析该工艺对产品的蛋白含量及比活性的影响,并分别以水疱性口炎病毒(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VSV)和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作为指示病毒,对该工艺进行病毒灭活效果验证。结果纳米膜串联过滤病毒去除工艺中,蛋白回收率为95.14%,比活性为过滤前的95.12%,对rhIL-12活性基本无影响;当滤出液达90 ml时,PPV下降滴度均大于4 log10,符合《生物组织提取制品和真核细胞表达制品的病毒安全性评价技术审评一般原则》的要求。低pH孵放法病毒灭活工艺中,rhIL-12的蛋白含量在病毒灭活前后分别为359和338μg/ml,生物学活性分别为3.392×106和3.356×106 IU,均无明显变化;室温处理180 min后,指示病毒PRV、VSV的下降滴度均>4 log10,符合《生物组织提取制品和真核细胞表达制品的病毒安全性评价技术审评一般原则》的要求。结论建立的rhIL-12膜过滤病毒去除工艺和低pH孵放法病毒灭活工艺均可有效地去除/灭活病毒,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及安全性。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人机械通气成功撤机的最佳时机、方式及护理,提高撤机成功率,促进病人呼吸功能康复.方法回顾分析12例ARDS病人运用机械通气的全身情况及
新的医学成像技术不断的出现,用于提高诊断和治疗疾病的能力。他们还可以有助于更好地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并因此推动发展新的治疗方法。OCT是一种新兴的强大的医学成像技术,它
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的肝外病变中,肾脏是最常见的受累器官。我国1989年将其命名为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hepatitis B virus associated glomerulonephritis,HBV-G
抗血小板是治疗冠心病患者的常规手段。氯吡格雷抵抗是指一些接受了标准的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仍然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现象。尽管不同的研究显示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