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主”类
1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公有制。
2 我国分配制度的主体:按劳分配。
3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国有经济。
4 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5 我国依法治国的主体:人民群众。
二、“最”类
1 我国最基本的国情: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 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关键的目标:202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
3 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4 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一国两制”。
5 我国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为了祖国的统一和繁荣,由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结成的爱国统一战线。
6 拥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的法律:宪法。
三、“基本”类
1 “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2 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3 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4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5 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
6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7 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8 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政治义务: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9 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10 我国环境方面的基本国情: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11 我国资源方面的基本国情、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四、“基础”类
1 发展两岸关系的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 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政治基础:四项基本原则。
3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
4 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发展教育和科学。
5 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教育。
6 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宪法。
五 “制度”类
1 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2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
4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 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六、“根本”类
1 国家的根本任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 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四项基本原则。
3 中国发展的根本基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4 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教育。
5 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6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7 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宪法。
8 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
9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即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10 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11 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七、“实质”类
1 改革的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 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实质:发展问题。
八、“前提”类
1 “两种制度”的前提:一个中国。
2 改革、发展的前提:稳定。
3 依法治国的前提:有法可依。
九、“集中体现”、“集中表现”类
1 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不言代价与回报地自觉履行责任。
2 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 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集中体现: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击“非典”精神、三峡移民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
4 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
十、“核心”、“中心”类
1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核心:“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2 “一个中心”,即各项工作的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 依法治国的核心:依宪治国。
4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5 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
7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人民当家作主。
十一、“目的”、“目标”类
1 党的基本路线确定的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 计划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 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关键的目标:202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
4 实现共同理想的最终目的:实现最高理想(共产主义)。
十二、“原则”类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2 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3 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 发展两岸关系的原则: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5 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
6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则:集体主义。
十三、“重要”、“重点”类
1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 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
4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诚实守信。
5 个人取得成功的重要途径:增强自身实力。
1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公有制。
2 我国分配制度的主体:按劳分配。
3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国有经济。
4 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5 我国依法治国的主体:人民群众。
二、“最”类
1 我国最基本的国情: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 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关键的目标:202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
3 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4 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一国两制”。
5 我国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为了祖国的统一和繁荣,由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结成的爱国统一战线。
6 拥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的法律:宪法。
三、“基本”类
1 “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2 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3 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4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5 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
6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7 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8 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政治义务: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9 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10 我国环境方面的基本国情: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11 我国资源方面的基本国情、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四、“基础”类
1 发展两岸关系的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 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政治基础:四项基本原则。
3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
4 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发展教育和科学。
5 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教育。
6 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宪法。
五 “制度”类
1 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2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
4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 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六、“根本”类
1 国家的根本任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 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四项基本原则。
3 中国发展的根本基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4 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教育。
5 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6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7 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宪法。
8 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
9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即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10 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11 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七、“实质”类
1 改革的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 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实质:发展问题。
八、“前提”类
1 “两种制度”的前提:一个中国。
2 改革、发展的前提:稳定。
3 依法治国的前提:有法可依。
九、“集中体现”、“集中表现”类
1 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不言代价与回报地自觉履行责任。
2 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 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集中体现: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击“非典”精神、三峡移民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
4 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
十、“核心”、“中心”类
1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核心:“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2 “一个中心”,即各项工作的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 依法治国的核心:依宪治国。
4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5 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
7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人民当家作主。
十一、“目的”、“目标”类
1 党的基本路线确定的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 计划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 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关键的目标:202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
4 实现共同理想的最终目的:实现最高理想(共产主义)。
十二、“原则”类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2 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3 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 发展两岸关系的原则: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5 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
6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则:集体主义。
十三、“重要”、“重点”类
1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 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
4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诚实守信。
5 个人取得成功的重要途径:增强自身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