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生物教学更适应现代幼儿教育的需要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yueer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幼儿园《科学》课在五大领域课程中的比重越来越重,而其中生物学知识占总知识量的一半以上,生物教学在幼师教学中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幼师《生物学》教材的内容与幼儿园教学实际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造成幼师教育与幼儿园教学的脱节,这就需要教师针对现代幼儿教育需要和幼师专业特点,在内容选取上,注重选择幼儿教育中的常用知识;在教学方法上,注重直观教学法、现代教学手段、实验教学法的综合运用;同时注重幼师生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从而更好地适应现代幼儿教育的需要,更好地培养出能适应幼儿园需要的幼儿教师。本文试从三个方面,对幼师生物学教学如何更好的适应现代幼儿教育的需要提出几点建议和体会。
  一、教学内容的选取
  幼儿阶段是对新事物、新现象、新知识感到好奇的阶段,有许许多多的问题他们想知道,特别是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如鸟儿为什么会飞?人为什么不需要冬眠?而这些都与生物相关。因此幼儿园《科学》教学内容要求从儿童周围生活中取材。我们在内容选取上应该结合幼教专业特点,重点选择幼儿教育中常用的知识,删减与幼教关系不大的内容。如动植物的显微结构、植物的分类、微生物的显微结构、细胞的化学成分和结构组成,生物的新陈代谢,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等,这些内容知识点多、重复度高、内容复杂,而在幼教实践中利用率却很低,应该适当的删减;对常见动植物的外部形态、生活习性、与环境关系等内容则应拓展;另外应增加和扩充常见自然现象中的生物学知识,例如四季变化与动植物生活习性的变化关系,天气变化与动植物生活习性的变化关系等。现用教材每章节后都有“小朋友的问题”栏目,但这些问题涉及面相对比较狭窄、内容单薄、解答不够全面透彻。因此,我们应该对这些内容领域加以扩展。另外鉴于幼儿对生活事物接受的能力较弱、很难用语言向他们解释本质的原因,需要教师用实验来辅助教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考虑培养学生根据生活常见现象、利用生活常用工具来自己组织设计实验的能力。例如在真菌章节,联系日常生活中面包制作、酿酒等小常识,适当增加有关“酵母菌用途多”的实验内容。
  二、教学方法的运用
  1.直观教学的运用。在幼师生物学教学中,大部分内容涉及动植物的形态、结构,语言叙述不如实物、标本那样鲜明和具体,尤其对于幼教工作,学生对动物、植物、自然现象更透彻更直观的观察和理解显得更为重要。所以在植物学习的部分,为了使学生将书本理论知识更好地结合到幼教工作中实践中,我们应带领学生走出教室,真正走进植物,认识植物,切身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增强学生对大自然中植物的热爱,加强学生保护植物的意识。幼师学生对动物的接触只限于家庭宠物的饲养,所以在动物部分的学习教师更要充分利用实物、标本、模型等形式辅助教学。如在讲鱼纲这一章节时,可将鱼放在玻璃缸中,先让学生观察其颜色、形状,再剪掉一条鱼的尾鳍和腹鳍放回水中,观察其运动情况,并与其它鱼对比,了解鳍的功能。
  2.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除了直观化教学外,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影碟机、录像机等电子设备,根据教学内容为生物课堂教学提供声音和图像等,再加上教师生动的语言点拨,将书本上的知识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化文字为图像,让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而不仅大大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例如在讲解“细胞有丝分裂”时,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先播放细胞有丝分裂动态过程,并配合细致讲解,可使教材中的各阶段图片在学生的脑海中动起来,形成动画,从而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再如,对于“生物进化”部分的讲解,教师可先播放有关进化的短片,让学生仿佛回到远古时代,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这样化虚为实、变难为易,学生顺利地弄清了生物进化的有关知识,大大激发了探究生物学奥秘的热情。
  3.实验教学的运用。幼师学生的未来职业要求他们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所以应多采用实验教学法,把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有关的小实验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另外,教师还可以在合理分组的基础上开展生物兴趣小组课外活动,这样会训练和培养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需的各种技能,并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例如组织显微镜的结构、性能、运用的实验;组织栽培蘑菇、草莓;饲养金鱼、蝌蚪、牛蛙的课外活动;组织制作动物标本、给校园的花草树木挂牌标明科(属、种)及生活习性等课外活动。
  三、学生能力的培养
  1.观察能力的培养。观察法是幼儿园《科学》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这就要求幼师生不仅自己要有良好的观察习惯,而且必须具备指导幼儿正确观察事物的能力。因此生物教学要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例如个别物体观察能力的培养,每次观察挂图、模型、标本时,先让学生明确观察目的,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再按照正确观察顺序进行观察。如观察昆虫,先从体色体形、身体分部(头、胸、腹三部)入手,然后再观察身体各部有哪些器官,最后再观察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功能。再如,比较观察能力的培养,比较观察同时观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体,帮助儿童发现两种不同物体的异同点,在幼儿园《科学》课中这类内容很多:如公鸡和母鸡、山羊和绵羊、家禽和飞禽等。在比较观察能力的培养中,要教会学生抓住事物的典型特征是关键。另外还有长期系统性观察能力的培养,在幼儿园《科学》课中需要幼儿认识如蚕的一生、青蛙的发育、种子的发芽、幼苗的生长等等,这些生长发育过程周期性长的动植物,需要用长期观察进行学习。在幼师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在室内观察和饲养,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在室外进行,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每次观察做记录,最后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
  2.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幼师学生的未来职业要求他们具有形象化的思维,才能把抽象的科学知识和概念转化成通俗易懂的知识和概念来组织科学活动、帮助幼儿学习。培养学生形象化思维能力,就是使学生最终学会把难懂的实物作比喻、打比方。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可以常常利用“拟人化”来培养学生的形象化思维。例如植物的向光性原理教学中,教师可以把自己“整个身体”比喻成一棵植物,在“头部”产生生长素,“身体左侧”受单侧光照射,从而使得背光侧“身体右侧”分布的生长素多,从而发生向光弯曲。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身体做出相应的动作辅助讲解。再例如叶片的显微结构教学中,教师可以把自己的“手掌”比喻成一片叶子,“皮肤上的毛孔”就是叶片上的气孔可以“出汗”。
  3.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幼儿园科学课教学中实验教学也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除完成大纲规定的实验外,还可以针对幼师的特点,在班级布置“生物角”,组织学生开展种植植物(大蒜、蚕豆、豌豆、蓖麻、花卉)、饲养动物(金鱼、小白兔、蚕)等活动;在不同的季节,还可以在班级开展幼儿园“生物角”设计竞赛、插花比赛等活动,评出最佳方案。通过这些活动,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还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美化了学习环境。
  4.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幼儿园科学课教学中,由于幼儿受年龄限制不能理解抽象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术语,这就要求幼师生具有将某种科学名词、专门术语“转换”成通俗语言的能力。因此我在教学中十分注意对幼师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如针对幼儿园科学课中的生物知识着重于动植物外部形态和生活习性的描述,在学生回答这方面的问题时,我常要求他们用幼儿常用的通俗语言表达。如动物的四肢称“脚”,躯干称“身子”,昆虫的口器称“嘴巴”,蚕称“蚕宝宝”等等。另外我们还可以布置一些具有幼师特点的作业,如用幼儿常用通俗语言编写有关动植物知识的幼儿故事等,利用课前五分钟在班上讲述。
  (作者单位:广东广州市幼儿师范学校)
  (责任编校:白水)
其他文献
摘要:学习单簧管,管理音色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要想拥有满意的音色,就要从基础开始注重培养,音色对于单簧管演奏来说是重中之重,只有拥有一个漂亮音色,才能更好的展现作品,只有建立一个“好的”音色,才能更好的诠释作品。本文主要的目的就是分析与讨论音色的问题。  关键词:单簧管 音色 气息 嘴型 姿势 听感 运指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9-0022
摘要:起源于欧洲的钢琴艺术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发展历史,进入我国以来历经100多年的发展,关于钢琴艺术的概念以及相关的理论研究在不断丰富,使得我国的钢琴艺术在世界音乐与艺术领域中独树一帜。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下,文化与艺术相互交融,钢琴艺术在我国的发展取得了更大的进步,基于此,本文尝试对钢琴艺术概念进行阐释,针对中国钢琴艺术在作品创作、钢琴曲演奏等各个方面进行探索,归纳并且总结了钢琴艺术衍生出的艺术
摘要:红色歌曲传唱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帮助我们构建正确三观的同时,还能激发人民群众对于祖国的热爱,纠正当前社会上存在着的不良价值导向和思想观念。本文简单概述了红色歌曲,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红色歌曲传唱的历史价值,最后探讨了“互联网+”背景下促进红色歌曲广泛传唱的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红色歌曲 历史价值 传唱策略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摘要:贵州民族文化元素是贵州历史文化的具体体现,反映的是贵州民族的智慧光芒,具有独特的艺术性和特色的表现形式,其底蕴浓郁,有较高的艺术与实用价值,融入动画设计课程教学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和活动形式,增强教学吸引力,丰富动画的民族文化韵味和内涵,促进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提高民族文化传承创新能力,提升贵州民族文化价值具有重要作用。在梳理贵州民族文化元素的基础上,对动画设计课程教学进行了阐述,给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们应该把作文看成是一种自然的生命状态,一种朴实的生活行为,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认识生活,激发学生主动地去发现,去想像,去探索,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  一、走进生活积累素材  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文章的内容及其表达,与作者的生活知识有着密切的
期刊
教师自觉地运用“控制论”的原理,对地理课堂教学实施有效的调控,使课堂出现张弛有致、意趣盎然的教学格局,整个教学流程呈现出预定的、有序的、最佳的调控态势,这是现代地理教学的显著特点之一。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常用的调控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教法调控。运用教学方法对地理课堂教学加以调控,首先,教师要克服教学方法模式化的倾向,追求教法的新颖性,以新颖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保持稳定的注意力。当前,地理
期刊
摘要:白居易以廣阔的艺术视野和独特的音乐美学思想创作了大量关于音乐的诗作,涉及中唐时期的歌伎、舞伎、乐伎、古琴、琵琶、五弦、筝、阮咸、筚篥、芦管、笛、磬、曲子、宫调等音乐元素,内容极其丰富。其中作者对于音乐审美、“以乐育德”思想的独到思考和评论,对后世影响深远。本文通过对白居易涉乐诗文的分析和研究,概括总结其通涉雅俗、开放包容的音乐视野与人文情怀。  关键词:白居易 诗文 音乐  中图分类号:J6
摘要:江南丝竹是江浙一带具有代表性的器乐合奏形式,其“轻、小、细、雅”的音乐风格和“即兴”性的演奏手法,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喜爱。苏州地区是江南丝竹发源、形成、发展的核心区域之一,本文以苏州地区的江南丝竹音乐为研究对象,就其音乐传承与创新实践进行分析,希望能为江南丝竹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从而促进江南丝竹音乐的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苏州地区 江南丝竹音乐 音乐传承 音乐创新  中图分类号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扇门,这扇门不常打开,平时都是虚掩着。一旦心灵深处受到伤害后,这扇门将会关闭并且很难再打开。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不能轻易伤害学生幼小的心灵,特别是后进生的心灵。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努力拉近师生距离,提高教学成绩。下面结合平时的物理教学工作谈几点做法。  一、用心上好第一堂物理课  本人从事初中物理教学已有二十多年了。这二十多年来,不管是教八年级物理还是教九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