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探索

来源 :新校园·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sans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十七大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理应渗透到国民教育的方方面面。实践证明,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在德育领域,尤其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历史教学中,德育途径很多,有社会调查、参观访问、乡土史教学等,但对中学生来说,最重要、最现实的途径还是课堂教学的方式。
  
  一、正面讲述法
  
  历史课堂讲述法即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地讲述历史教材,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的方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具体事实的知识对于形成观点和信念起着很大的作用。”只有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如通过讲述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标志、基本原理及意义,巴黎公社采取的革命措施及意义,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和意义等,可以使师生达成一定的共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各国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是无产阶级取得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从俄国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创立,表明资本主义可以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等等。没有一定的正面讲述,这些共识是不会在学生心底真正产生共鸣的。
  
  二、讲故事,谈启示
  
  初中低年级学生社会阅历浅,知识面窄,理解能力弱,历史课上对他们讲故事,除了可以活跃气氛,使教学生动形象外,更可以使热爱祖国、诚实守信等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落到实处。如晋文公“退避三舍”,商鞅“立木取信”等,使学生切实认识到培养和恪守诚信就是立身之本、就是发展之道。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启发学生谈体会,引导他们以先辈为楷模,学人求真,学做真人,勤奋学习,努力上进。这样的循序渐进和层层深入比一番大道理的说教更易让人接受,不仅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而且是画龙点睛,深入心脾,影响持久。
  
  三、比较法
  
  通过对历史现象、事件、人物的异同进行横向或纵向的比较,可以揭示事物发展的特点和个性,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历史教学中可比较的内容多而广泛。如比较马克思主义诞生前后,国际工人运动的不同结果,学生可以认识到科学理论指导的重要;将中国的改革与前苏联的改革进行比较,在时间上几乎是同一时期的改革却有着不同的结果:前苏联解体,中国却走上了健康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其根本原因在于,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中国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比较法应用在高年级历史课上效果较好,因为学生掌握的知识多了,理解分析能力强了,可以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讨论法
  
  在掌握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具有一定能力的基础上,学生对教学的重难点进行讨论,既可以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又能由学生自己来设定和完成德育目标。笔者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为话题,组织学生讨论。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传人、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新发展等历史史实和现实情况的回顾,使学生普遍认识到: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带领人民群众克服种种艰难险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人间奇迹。而现今的科学发展观则是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五、材料分析法
  
  通过介绍历史典型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其最大优势就是能力与德育的有机结合,对学生教育的实际意义更大。例如,针对人们的模糊认识设问:苏东剧变是否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教师指导学生联系资本主义制度发生、发展的曲折史,有助于学生树立起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制度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制度的坚定信念。以欧美为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出现过两次封建王朝的复辟、美国经过了将近一个世纪的两次资产阶级革命才成功。资产阶级革命是用一种剥削制度取代另一种剥削制度,尚且如此艰难曲折,社会主义要最终消灭阶级,过程会更艰难。东欧剧变、前苏联解体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大挫折,但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六、因势利导法
  
  毛泽东指出:“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中国共产党培育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九八抗洪精神、青藏铁路精神、航天精神等,对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它们蕴含在历史知识中,也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应迎难而上,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片,阅读文献资料,了解先进事迹,观看影视片断等,因势利导,把握其精神实质,引导青少年学生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此外,德育整体计划和具体目标的制定,既要注意系统性,又要注意层次性,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这些都需要教师深入钻研,不断实践加以整合完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推进和谐文化建设,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一个崭新课题。
其他文献
油价又涨了!2008年国际油价攀升至147美元/桶时,我国的93号汽油每升6.2元,而当前国际原油价格未创新高,而我国的93号汽油却已经步入"8时代",创下历史新高。93号汽油从"6时代"攀升
中国经济眼下正面临着一个重大的转折点,目前的结构性调整正迫使中国国内商业环境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
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尤其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是语文教师必不可少的工作。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呢?笔者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供读者参考。  一、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需先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可以在课内或课外多开展写作评比活动,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由此看来,启发思维并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如何来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笔者谈几点浅显的看法。  一、明确中学生在历史学科中的思维特点  1.形式思维逐步发展并趋向成熟的同时,辩证思维开始形成并得到较快的发展  所谓形式思维,是指在对历史表象认识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思维方法来抽取史实的本质属性,它反
对拉伸线的模拟控制输入输出量进行了应用分析,对实际维护中暴露出典型故障的处理进行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