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探究题备考策略探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pao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设置探究题,无疑是高中新课程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基本理念的体现。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解答这类新兴题型,如何让学生掌握答题要领,则是摆在每一位老师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此,对这类探究题进行备考策略探究显得非常必要。
  一、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进行发掘
  1.考点解读。①不同角度:有正面与反面角度、当事人与旁观者角度、个人与民族角度、历史与现实角度等。②不同层面:文本可达到的层次,如浅层、深层,实用层面、美学层面、哲学层面;可能涉及的范畴,如政治、经济、文化、风俗、娱乐、艺术、科学、生态等。③人生价值:指的是文本主要人物所体现出来的人生价值和作者的情感态度。④时代精神:指文本折射出的文本产生的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也指文本本身的精神与当今社会精神的相通之处。“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发掘”,实质上是对“新课标”里“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地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加深对个人与社会、自然、国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教学要求的提炼和概括。
  2.典题选粹。(1)这篇报道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请结合文本和新闻背景谈谈你的理解(2010山东卷《“只能活七小时”》)。
  参考答案:①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弘扬了一种“不抛弃,不放弃”的人道主义精神;②世间有大爱,歌颂了人与人之间友好互助、团结一致的精神;③在战争年代对人性、爱的关注与渴盼;④增强了当时(二战时期)美国人民终将赢得战争胜利的信心。(注意注释的作用)
  3.技巧点拨。探讨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须从文本的材料出发,教师指导学生善于抓住最能表达文本主题的材料进行细密周到的分析,对其中蕴含的人生价值和体现的时代精神进行发掘整理,分析提炼。既然是探究,探究结论就应该富有个性色彩。在对问题作探究时,教师要指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审视问题,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问题,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述问题。“新闻天天发生,视角有所不同”,采用不同的审视角度,不同的分析方法,就有可能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既要立足文本,对文本进行正确深入的解读,又要有答题者的独特体悟或感受。
  具体答题可围绕“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等来表达。①结论性题目要有明确的观点,不允许含糊其辞;②概括性题目要对文本的内容有全面准确的把握,即答案必须在全面把握文本的基础上,对内容做出准确的概括,不允许含糊,也不能有疏漏;③阐发性题目要结合文本的具体事例作合理分析。
  二、对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的探讨
  1.考点解读。任何作品的问世,都离不开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一般来说,创作背景包括当时的政治局势,社会的审美情趣、价值观以及作者当时的思想情感等;创作意图就是作者的创作用意。“对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的探讨”,就要跳出文本本身,挖掘作者写作的背景和意图。
  2.典题选粹。(1)请结合文章探究“没有天堂”这一标题的意蕴(2011年山东卷《没有天堂》)。
  参考答案:①东西方宗教中的“天堂”是虚幻的,宇宙太空中没有其他星球适合人类移民和生存;②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人类应面对现实,放弃各种幻想;③地球已经出现各种问题,人类应该立即行动起来,解决这些问题,保護地球。
  (2)如何理解文中所说的“这种倡导,关乎复旦,又不止于复旦;关乎教师,也不止于教师”?结合全文,请谈谈你的理由(2012年广东卷《寂寞出学问》)。
  参考答案:①这种倡导是复旦大学发出的,所以“关乎复旦”,同时这种倡导又是推而广之而向所有学术界同仁倡导的,所以,“不止于复旦”;②倡导是向复旦全体教师发出的,所以“关乎教师”,而在各行各业都有学者,他们“做学问”都需要“寂寞”,所以,这种倡导“不止于教师”。
  3.技巧点拨。历年各省高考题单纯从创作背景和写作意图角度来设题的不多,而是让考生运用这些角度进行个性化阅读和创意性解读。为此解答该类题目教师就要指导学生从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生活经历、写作动机、人生态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充分考虑文本内容,联系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进行有创意的解读。解答“写作意图”可围绕“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来表述,阐述观点时答案不固定,学生要善于根据考点提示有针对性地发挥,做到“言之有理有据有序”。
  三、对文本中某些问题作探究并提出见解
  1.考点解读。“文本中某些问题”,既包括文本中的重点问题,又包括文本中的难点问题。重点问题,主要存在于文本中体现作者写作意图、凸显文本核心价值的地方,如文本中的议论、抒情之处;难点问题,则主要存在于文本中客观存在的读者不清楚或不容易弄清楚的地方。“提出自己的见解”,一指提出的见解具有独创性,不因袭他人成说;二指提出的见解并不就是最终的科学结论,只要言之成理,能够自圆其说即可。
  2.典题选粹。(1)尽管黄宾虹和张大千都是一代宗师,但二人的人生态度、对金钱的看法及艺道旨趣却大相径庭。这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下笔不觉师造化》)。
  参考答案:观点一:恪守传统,力求雅正,甘于清寂淡泊,追寻艺术真谛。①平静淡泊中求真务实的人生态度;②淡泊名利,不言阿堵,保持传统学人本色;③避俗趋雅,不为流俗所动,寻求华滋浑厚的画风。
  观点二:创新与模仿并重,理想与时尚兼顾。①创造与仿作兼顾;②对金钱的开通看法和潇洒态度;③注重民间时尚意趣。
  观点三:既恪守传统,又踊跃创新,在追求自己理想的过程中享受人生。①守正出新,继承与创新兼顾;②怀抱艺术理想,追求名声事业;③脚踏实地,享受人生。
  3.技巧点拨。对文本中疑点、难点和空白点进行探究时,教师要指导学生结合文本亮出探究对象,表明探究意义,提出探究设想,展示探究过程。基本的答题思路为,首先大致介绍将要探究的问题存有哪些“疑”哪些“难”,其次用简洁的语言表明对该问题进行探究的意义,再次提出自己对该问题的大致看法或观点并以简练的语言说明自己探究的路径和凭据,最后在展示探究过程时努力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存并尽可能地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地与现在探究的问题建立联系,然后按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顺序逐条展示对探究对象进行认识的过程,从而证明自己探究的看法或观点,最后用一个简练的结束语再一次申明自己的见解或认识。
其他文献
班主任不仅是班级各项工作的管理者、协调者,更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和激励者,更是学生学习效仿的榜样。  1.亲近学生,研究学生,展现自我,树立威望。  班主任是学生的老师,在人格上是和学生平等的,所以要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充分信任每一个孩子,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农村小学孩子习惯的养成一般都是在学校班集体的大家庭中,“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好孩子”。班主任应当了解班
何谓“网络生”?所谓“网络生”,指班级中,在学校学习之外,能够接触到网络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家庭环境较好,在家容易接触到网络,然而由于家长未能很好规范学生的网络行为,大部分学生沉迷于游戏、聊天、电影当中,在校学习成绩堪忧,在家更是不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当然这一部分学生当中,也有学习意识较强的,只是苦于无人指导,以致误入“歧途”,影响了学习。班主任就要制定好相应策略,使其拨乱反正,拨云见日,指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历史的积淀,同时是不同地域、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特质的一种载体。校园文化是凸显学校的特色品牌,营造和谐的育人氛围,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目前,学校正打造“具有现代教育设施、先进教育理念、科学管理模式、一流教育质量的苏南名校”,努力成为“一所执著追求绿色教育理想的历史文化名校”。
摘 要: 近三十年,关于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改革的研究论文已超过百篇,至今未有人对此做过总结和反思。这些研究成果理性分析了现阶段这门课程的教学现状,认为其面临着教学课时持续减少、教学内容僵化、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兴趣降低等多层困局,有的主张走突出能力培养路线,有的主张走突出人文精神培育路线,有的主张建立新型教学模式,欲化解危机。但当前的教改研究也存在不足,诸如队伍不够壮大、重复研究较多、可操作性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