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达拉宫的“美容”

来源 :西藏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yaowenwo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11月初的藏历9月22日是西藏传统的降神节——拉伯堆琴。早晨9点半,我从红山下的雪区仰望布达拉宫,看到“夏钦角”水池边人头攒动,忙忙碌碌的,一些白色的浆水从那里顺着凹凸不平的石崖,流到山脚的印经院后墙,留下一条白色的带子——布达拉宫一年一度的“美容”仪式就此正式开始。来到劳动着的人群中,我见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是一位多年来坚持参加粉刷工作的老阿妈,她唱过这样一首歌:
  在那赤红的山梁上,
  修建有红白宫殿;
  白净牛奶般的石灰,
  献给金光闪闪的宫殿。
  布达拉宫管理处的穷达先生介绍,由于风吹日晒雨淋,布达拉宫每年都要按传统仪轨进行一次以刷粉涂灰清扫为主的定期维护,而且刷墙的时间有特殊的规定,是在每年的藏历9月22日——“降神节”之日。虽然每年的粉刷时间从公历算会相差不少,但从当年拉萨的天气实况看,却总是恰到好处。至于为何把时间选择在“降神节”之日,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降神节与农历24节气中的霜降几乎同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开始降温,气象学上认为这是雨雪转换、秋冬更替的季节,此时刷墙不必担心雨水会冲走墙粉,其二,降神节是拉萨地区的传统节日,传说是佛祖释迦牟尼带领天上众神下凡的日子,“过去此日,拉萨上、下密院集会,向大、小昭寺和布达拉宫圣主鲁吉夏日等佛尊会供,向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供奉布施,祈愿。百姓也根据各自财力,进行供奉,接济乞丐,同时虔诚地朝佛念经,行善,希望佛祖保佑一切顺利吉祥。”人们在节日来临之日把布达拉宫,大昭寺及周边的公房,民宅粉刷一新,目的在于取悦众神,以示对佛祖的崇敬。
  布达拉宫分红宫、白宫,还有红山脚下黄色的建筑和黑色的窗框等,色彩搭配和谐醒目。我们在工地上看到白灰桶中主要加进牛奶、冰糖、蜂蜜、奶粉和少量的面粉,红灰桶中主要加入红土、氧化铁红、红糖和一种叫“汪腊”的植物(即手掌参)的皮熬成的汁,其目的一是颜色透亮,持久,二来增加墙灰的黏度以利于保护建筑外墙。穷达说,布达拉宫每年的粉刷维护有多重含义,包括整体外观的美化,墙体和窗棂附件的保护,以及宗教,民俗和信仰心理的释放。
  劳动着的人群中男劳力主要做搅拌浆水,刷墙等工作,女劳力主要做背运等。他们中间的大部分人是布达拉宫管理处自己的民工,有的是临时来帮忙的农民工,还有不少是无偿参加劳动的信教群众。
  整个粉刷工作还包括把布达拉宫所有的窗户,边玛草墙、石阶,女儿墙都维护一遍。从事这个工作的人,年龄最大的快70岁了,最小的才十几岁;有的工作20多年了,有的今年才加入进来。虽然年龄大小,时间长短不同,但他们共同的心愿是通过自己的劳动把布达拉宫打扮得更加神奇,美丽、坚固。
  自治区文物局的相关专家认为,布达拉宫每年的“美容”活动有这样一些特点,首先这是传统意识主导的保护行为,具有历史底蕴;其次,群众的参与度很高;第三,花钱不多,效果和影响很好,因此,“不失为一种值得称道的文物保护工作模式。”
  
其他文献
草原的风  草原的雨  草原的羊群  草原的花  草原的水  草原的姑娘  啊……卓玛  啊……卓玛  舒缓悠扬的歌声一路载着我们到了万里藏北草原,带到了那个真正属于卓玛的家乡。  我们的主人公斯塔卓玛,是一位标准的草原姑娘,轮廓清晰而结实的脸庞上透着少女的羞涩,大大的眼睛总是隐藏在头巾的阴影中,一笑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斯塔卓玛的家在那曲安多县扎仁镇一个只有8户人的村落,村头有一口水井,是安居工程
就西藏的各种神圣湖泊而言,玛旁雍错拥有如同冈仁波齐在一切神山中无可比拟的崇高地位。虽然若论其湖面大小,其深度,或者其地处海拔高度等因素,它都难以在青藏高原的众湖之中堪称“之最”,但其神、其名,却使得众湖唯唯退避。  萨玛噶的歌声  “夜宿在吉乌寺下面小村的旅馆里,睡梦中我仿佛听到湖的微动,有丝丝缕缕的涛声,不知道是不是只是幻觉。  破晓之前,我们爬到吉乌寺边的小山头上,那里是观看玛旁雍错日出的好地
美食家的双重身份  何伟生,笔名鲍汁飞,人称飞哥,这个人,大家一说起来总和吃有关:他做美食、他尝美食、他写美食,他为人熟知的总是:资深餐饮顾问、独立食评人、专栏作家这样的身份。  然而,食评人还有另一重身份。早在1997年时他就穿越罗布泊,带领同行人走出荒原迷途困境,2005年自驾车走川藏,飞哥原是中国较早的一批资深的旅游及户外玩家之一,多年来活跃在携程和绿野等专业社区和论坛。2007年,他与同伴
青藏铁路如同一道浅浅的天路,将文明城市的喧嚣与高原荒野的冷寂连接起来。一过格尔木,这种感觉更加强烈。大片大片宏大的荒原隐没了我们身后的城市阴影;而等待我们的,就是可可西里无人区。它是文明世界里的蛮荒之地,却是野生动物的快乐家园。    可可西里在蒙语里意为“青色的山梁”、“美丽的少女”,位于青海省西北部,与新疆、西藏接壤,面积4.5万平方公里。青藏列车越过昆仑山口,就可以从车窗里一窥可可西里的广袤
2018年9月6日,埃及亚历山大船厂为首艘国产轻型护卫舰“塞得港”号举行了下水仪式(题图)。“塞得港”号是第二艘“法特赫”级轻型护卫舰,该级舰也是埃及海军的新一代“海上轻骑”。为地中海红海作战量身定做  埃及处于地中海东南沿岸和红海西北及北部沿岸,扼控大西洋、地中海进入红海、印度洋的咽喉——苏伊士运河,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由于地中海和红海面积均不大,尤其是其周边沿海水浅,非常适合轻型战舰出没,因此埃
林芝的春天,时而大雪纷飞,寒风刺骨,时而又艳阳高照,满目青翠。山涧路旁、田野村庄,桃花成片成行,那种由于垂直气温变化造成的奇异自然景观,总让人惊叹。林芝的桃树多为野桃,野桃树树干粗大而遒劲,花朵小巧而繁多,密密匝匝,层层叠叠,古语称“南方多巨榕、北方多劲松”,现在还要加上“西藏多巨桃”了。    野趣天性     在西藏生长的桃学名光核桃,俗名野桃,藏语为“康布”,属蔷薇科、李属、桃亚属,为落叶乔
【摘 要】具身认知视域下的信息技术教学能有效促进学生的素养生长。教师在Micro:bit编程教学时,要努力“创建学习情境场:优化内外交互学习的环境”“创建思维发生场:激活提升学习动力的内核”“创建反思评价场:多元反哺学习素养的生长”,从而促进学生编程能力、计算思维和信息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具身认知; Micro:bit  美国思想家贝洛克在《具身认知:身体如何影响思维和行为》一书
【摘 要】绘本是符合低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的优秀读物。教学时,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带动学生的视觉(visual)、听觉(audio)、动觉(kinesthetic)等多种感官帮助其了解故事主旨、故事内容、故事语言和音律。实践证明,该方法能够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帮助其掌握良好的阅读策略,形成一定的阅读技能,从而逐步提升阅读素养。  【关键词】小学低段;绘本阅读;视觉;听觉;动觉  
藏原羚(英文名Tibetan Gazelle; 拉丁名Procapra picticaudata)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藏原羚的屁股上的毛是白色心形的,因此羌塘当地俗称“白屁股”。成体肩高60-65厘米,体重在10-16千克左右。雄性有角。藏原羚生活在开阔的平原、山岭以及地势平缓的山谷地带。主要生境是高山草甸和高山草原。一般多集小群生活,数量不等,几只或十几只的群体较为常见,但在夏季也有单只活动的
2011年10月14日至18日,是西藏唐卡文化艺术展举行的日子,我带领《西藏民间美术资源调查研究》课题组的成员来到西藏博物馆展览会现场,进行为期四天的现场观摩和访谈。这期间,我给大家布置了一个重要的任务:“一定要找到一位阿里的画师。”  展览快结束时,有了好消息,课题组成员旦增卓玛告诉我,她在118位参展画师中找到了一位叫米久的阿里画师。我第一眼看到米久时,就被他身上散发的一种陌生的文化气息所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