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探微

来源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stem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改革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课堂教学改革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新课程课堂教学究竟如何进行呢?结合本人教学实践,体会如下:
  
  一、在应用中学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以往的知识体验有密切关系。在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的复习课上,我利用牛奶包装箱上面的规格来问学生问题。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包装箱居然也有数学问题,这显然是学生没有注意到的。学生就会带着好奇心投入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所学的知识得到了巩固,而且还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以及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二、注重探究,强调体验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探索经历和新发现的体验成为数学学习的重要途径。在“圆的认识”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对车轮的探究学习圆的知识,效果颇佳。我首先出示:“生活中很多物体的表面可以设计成不同的形状,但车轮就一定要设计成圆形,你知道为什么吗?”学生带着问题进行以下操作、思考:观察手上各种形状的纸片,选出适合车轮模型的纸片,用小棒当车轴,组装一个车轮模型;再将小棒装在其他的纸片上,组成另一个车轮模型。试着滚一滚,比较后回答:①你如果坐在这两种不同的车子上,会有什么感觉?②根据以上实验,你知道车轮为什么要设计成圆形吗?③你能想出哪些办法准确地找到车轴安装的位置吗?于是,学生通过独立操作、观察、思考以及相互讨论,明白了车轮为什么要设计成圆形的道理。
  
  三、鼓励学生自主选择
  
  1.选择个性作业。根据不同的学生个体,提供适合其个性特征的教学方法,设计形式多样、角度多变的作业练习,把基础练习、综合练习、拓展练习展示给学生,鼓励他们在练习的数量和深度上自主选择。
  2.提倡算法多样化。《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要给每个孩子更大的发展空间,将自己的算法个性化地表达出来。这种个性化的算法是孩子的经验和思维能力的体现。
  
  四、重视学生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标志,是在认识自己的行为和活动的基础上产生的,是通过比较而实现的。
  1.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当学生完成练习或回答一个问题后,让其想一想自己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当学生自评后,教师应有反馈意见,让学生从中不断地取得进步,感受成功的快乐。
  2.在集体的评价中,促进自我评价。在别人评价的基础上评价自己,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使学生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使其在群体活动中接受他人评价,最后达成共识,从而促使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