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手段,不仅有利于改善教学环境,而且有利于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其声情并茂,融色、情、景于一体的优势,创设了优美的课堂情境,有效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提供了可调节自身视、听、读、写、做的创造性的集成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信息技术 教学手段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正在逐步进入教育教学领域,并表现出了其独特的优越性。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入这一辅助教学手段,有利于改善教学环境,也有利于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它那声情并茂,色、情、景水乳交融的效果,创设了优美的课堂情境,有效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它能为教与学提供多种多样的可以选择的功能,随时提供学习结果验证,学习信息的及时反馈和可调的学习进度和可选择进行的学习路径,为学生提供了可调节自身视、听、读、写、做的创造性的集成的学习环境。下面我就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作探讨。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一种渴求知识、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甚至达到乐此不疲的境界,因为,只有学生对教师所教授的内容感兴趣才能有激情。语文本来是最开放的学科,与生活同在,色彩斑斓。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乐于接受,正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如我在教《美丽的南沙群岛》这篇课文时,首先播放美丽海底的录像片。动听的音乐、海浪声,优美的画面,不仅让学生欣赏了南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而且让学生获得了美的感受,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天真、稚气,好奇心强, 喜爱艳丽、动态的景物。看完了录像片后,学生学习兴趣都被激发出来,个个兴致勃勃,热情高涨。
二、创设形象生动的直观情境
儿童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喜欢形象直观的东西,乐于接受各种新的事物。多媒体课件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课件中优美的音乐,抑扬顿挫的语言环境,加上动静结合的图画,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现出知识的变化与形成过程。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这一优势,能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因此,小学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动态感知的优势,创设形象生动的直观情境,引发学生猜想、想象和联想,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例如,在教学《哪吒闹海》这篇课文时,我先从网上下载了这部动画片,利用多媒体播放给学生看,教学效果非常好。学生从影片中体会到东海龙王父子的可恶,也体会到哪吒的为民着想。同时明白了哪吒为什么要闹海,哪吒怎么闹海。哪吒闹海是为了惩治恶人,让老百姓过上太平日子,深刻理解哪吒敢于与邪恶势力作斗争的精神。对“称霸一方”、“兴风作浪”等重点词语的理解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想法,并能按故事发展的顺序生动地讲述哪吒闹海的故事,学习哪吒为民着想、敢斗邪恶的精神。课堂上学生各抒己见,气氛活跃,连平时不爱听讲、不喜欢回答问题的学生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且振振有词,有理有据,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进入课堂,为学生的说创设了情境。以指导学生写“寻找秋天”为例,当学生到大自然观察了秋天后,教师很自然地用一句话导入:“同学们,秋天已向我们悄悄地走来了,它天朗气清,风景怡人,你们瞧见了吗?”学生纷纷发言。“你们还想欣赏美丽的秋景吗?”“想!”一按键,屏幕上显示出世界各地秋天的美景。顿时,教室里安静下来,学生陶醉其中。“呀!怎么有这么多漂亮的地方呀?”“真美呀!”教师紧接着问:“想不想给大家介绍你眼中的秋天?”“想!”学生的表现欲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个个跃跃欲试。这时教师再因势利导:“请你按老师讲的观察方法加以观察,然后选一处你最喜爱的秋景向大家介绍,比一比谁描述的秋天最美。”鲜明生动、声情并茂的画面,使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集中在屏幕上,学生想说的愿望被充分调动起来。这时教师再让学生同桌对话,小组讨论,大家交流,个个说得开心,这也为写打下了良好基础。
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课文学习完了,并不代表这一课的任务完成了。课外延伸是对课文内容的有效补充。在课后,我和学生一起利用网络查找了课外补充材料,打印出来,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让学生阅读欣赏。如在教学《美丽的丹顶鹤》一课时,为了理解作者对丹顶鹤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鸟类与鸟类和谐相处的意识,可以设计这样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1.继续搜集丹顶鹤的信息。2.写一些保护鸟类的标语。3.画一幅自己喜欢的鸟的图画。完成作业后,让学生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探索成果。这样的延伸,拓展了探究的空间,放飞了学生的思想,展示了学生的个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是一柄双刃剑,如何恰到好处地使用好这一新式武器,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必须时刻牢记它只是语文教学的辅助手段,其最终目的是为语文教学服务。而那种无视教育本质规律和学生身心特点的要求,大张旗鼓地盲目开发,无限制地扩大多媒体在课堂中的容量的做法,其结果必然适得其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教育教学信息技术必须把握“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并以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这样,才能发挥其最佳效益。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但我坚信,信息技术将对小学语文教学产生越来越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信息技术 教学手段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正在逐步进入教育教学领域,并表现出了其独特的优越性。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入这一辅助教学手段,有利于改善教学环境,也有利于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它那声情并茂,色、情、景水乳交融的效果,创设了优美的课堂情境,有效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它能为教与学提供多种多样的可以选择的功能,随时提供学习结果验证,学习信息的及时反馈和可调的学习进度和可选择进行的学习路径,为学生提供了可调节自身视、听、读、写、做的创造性的集成的学习环境。下面我就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作探讨。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一种渴求知识、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甚至达到乐此不疲的境界,因为,只有学生对教师所教授的内容感兴趣才能有激情。语文本来是最开放的学科,与生活同在,色彩斑斓。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乐于接受,正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如我在教《美丽的南沙群岛》这篇课文时,首先播放美丽海底的录像片。动听的音乐、海浪声,优美的画面,不仅让学生欣赏了南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而且让学生获得了美的感受,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天真、稚气,好奇心强, 喜爱艳丽、动态的景物。看完了录像片后,学生学习兴趣都被激发出来,个个兴致勃勃,热情高涨。
二、创设形象生动的直观情境
儿童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喜欢形象直观的东西,乐于接受各种新的事物。多媒体课件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课件中优美的音乐,抑扬顿挫的语言环境,加上动静结合的图画,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现出知识的变化与形成过程。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这一优势,能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因此,小学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动态感知的优势,创设形象生动的直观情境,引发学生猜想、想象和联想,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例如,在教学《哪吒闹海》这篇课文时,我先从网上下载了这部动画片,利用多媒体播放给学生看,教学效果非常好。学生从影片中体会到东海龙王父子的可恶,也体会到哪吒的为民着想。同时明白了哪吒为什么要闹海,哪吒怎么闹海。哪吒闹海是为了惩治恶人,让老百姓过上太平日子,深刻理解哪吒敢于与邪恶势力作斗争的精神。对“称霸一方”、“兴风作浪”等重点词语的理解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想法,并能按故事发展的顺序生动地讲述哪吒闹海的故事,学习哪吒为民着想、敢斗邪恶的精神。课堂上学生各抒己见,气氛活跃,连平时不爱听讲、不喜欢回答问题的学生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且振振有词,有理有据,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进入课堂,为学生的说创设了情境。以指导学生写“寻找秋天”为例,当学生到大自然观察了秋天后,教师很自然地用一句话导入:“同学们,秋天已向我们悄悄地走来了,它天朗气清,风景怡人,你们瞧见了吗?”学生纷纷发言。“你们还想欣赏美丽的秋景吗?”“想!”一按键,屏幕上显示出世界各地秋天的美景。顿时,教室里安静下来,学生陶醉其中。“呀!怎么有这么多漂亮的地方呀?”“真美呀!”教师紧接着问:“想不想给大家介绍你眼中的秋天?”“想!”学生的表现欲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个个跃跃欲试。这时教师再因势利导:“请你按老师讲的观察方法加以观察,然后选一处你最喜爱的秋景向大家介绍,比一比谁描述的秋天最美。”鲜明生动、声情并茂的画面,使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集中在屏幕上,学生想说的愿望被充分调动起来。这时教师再让学生同桌对话,小组讨论,大家交流,个个说得开心,这也为写打下了良好基础。
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课文学习完了,并不代表这一课的任务完成了。课外延伸是对课文内容的有效补充。在课后,我和学生一起利用网络查找了课外补充材料,打印出来,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让学生阅读欣赏。如在教学《美丽的丹顶鹤》一课时,为了理解作者对丹顶鹤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鸟类与鸟类和谐相处的意识,可以设计这样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1.继续搜集丹顶鹤的信息。2.写一些保护鸟类的标语。3.画一幅自己喜欢的鸟的图画。完成作业后,让学生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探索成果。这样的延伸,拓展了探究的空间,放飞了学生的思想,展示了学生的个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是一柄双刃剑,如何恰到好处地使用好这一新式武器,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必须时刻牢记它只是语文教学的辅助手段,其最终目的是为语文教学服务。而那种无视教育本质规律和学生身心特点的要求,大张旗鼓地盲目开发,无限制地扩大多媒体在课堂中的容量的做法,其结果必然适得其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教育教学信息技术必须把握“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并以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这样,才能发挥其最佳效益。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但我坚信,信息技术将对小学语文教学产生越来越深远而广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