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1月2日,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标识评比会议在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进行。经过两天的紧张评审,最终,来自全省的25件物质性文化标识和21件非物质性文化标识从300多件作品中脱颖而出,分获物质类和非物质类文化标识一等奖。
本次全省职业学校文化标识评比活动由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发起,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所负责,省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组及其组长单位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具体组织实施。此次评比活动得到了全省职业学校的积极响应和参与,组织评审工作有序高效,成果丰硕,在全省起到了示范和辐射作用。总体来说,呈现五大特点:
一、恰逢其时、意义深远
本次全省职业学校文化标识评比既是贯彻落实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教职成〔2010〕8号)的实际行动,也是立足江苏职教发展实际、面向未来、实现特色强教向文化强教战略转移的重要举措。此项活动的开展对于加强全省职业学校文化建设,提升江苏职业教育形象,增强江苏职教发展的内驱力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二、充分调研、方案周全
文化标识的评比在江苏是第一次,在全国也是首创。为切实做好此项工作,省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组及组长单位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研,按照文化建设的规律,结合职业学校的特点,拟定了文化标识评比方案。初步方案形成后,省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组对方案进行了广泛论证,在多次请示省厅领导,广泛征求教育部专家、省厅专家、大学教授等专业人士的意见后,又召开了专门的研讨会,对文化标识的概念、体系、内容、形式以及评比的要求、时间等作了充分的讨论,形成了正式的评比方案。
三、高度重视、组织有力
全省职业学校文化标识评比是新时期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省厅各级领导对此高度重视,多次就文化标识评比工作作出指示。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专门发文,在江苏职教网和江苏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研究所网站上公布,并以书面形式通知各县市教育局和职业学校积极做好参评工作。省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组于2011年12月9日召开文化标识推进组长会议,分地区成立了四个小组,解读评比方案、讨论评选标准和程序等问题,确定了联系推进工作的负责人和职责。在各相关单位协同配合下,全省91所职业学校参与了评比活动,达到了广参加、全覆盖的初步目标。
四、程序规范、公平公正
评比采用中心组成员初评与专家终评相结合的方式,保证公平公正,确保评比质量。元月2日,省职业教育发展战略中心组成员进行初审,共评出晋级一二等奖的物质文化标识74件,非物质性文化标识53件。元月3日,由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办公室主任、德育处处长刘宝民等专家组成的终审组对晋级作品进行了认真的打分评审,最后评出一二等奖作品。评审专家注重多元化,由职教专家、艺术专家、文学专家等组成,保证了专家队伍的高规格、高水平,也保证了评审结果的高质量。
五、示范引领、成效显著
此次文化标识评比,是江苏职业教育文化建设成果一次非常好的全面集中展示,同时,也吹响了全省职业学校文化建设的号角。通过此次活动,职业学校对文化建设的认识更加深刻,原来满足于大众化建设的学校现在更注重特色与创新,原来偏重于物质文化建设的学校,现在更重视精神文化的内涵深化。与会领导、专家对此次文化标识评比活动也给予了高度评价。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办公室主任、德育处处长刘宝民指出,这一全国首创的活动,对于促进江苏职教乃至全国职业教育的文化建设意义深远,同时参赛作品整体水平较高,评选出来的优胜作品在文化建设方面将起到非常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一些专家还从评选内容、条件、具体组织方面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今后职业学校文化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
本次全省职业学校文化标识评比活动由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发起,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所负责,省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组及其组长单位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具体组织实施。此次评比活动得到了全省职业学校的积极响应和参与,组织评审工作有序高效,成果丰硕,在全省起到了示范和辐射作用。总体来说,呈现五大特点:
一、恰逢其时、意义深远
本次全省职业学校文化标识评比既是贯彻落实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教职成〔2010〕8号)的实际行动,也是立足江苏职教发展实际、面向未来、实现特色强教向文化强教战略转移的重要举措。此项活动的开展对于加强全省职业学校文化建设,提升江苏职业教育形象,增强江苏职教发展的内驱力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二、充分调研、方案周全
文化标识的评比在江苏是第一次,在全国也是首创。为切实做好此项工作,省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组及组长单位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研,按照文化建设的规律,结合职业学校的特点,拟定了文化标识评比方案。初步方案形成后,省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组对方案进行了广泛论证,在多次请示省厅领导,广泛征求教育部专家、省厅专家、大学教授等专业人士的意见后,又召开了专门的研讨会,对文化标识的概念、体系、内容、形式以及评比的要求、时间等作了充分的讨论,形成了正式的评比方案。
三、高度重视、组织有力
全省职业学校文化标识评比是新时期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省厅各级领导对此高度重视,多次就文化标识评比工作作出指示。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专门发文,在江苏职教网和江苏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研究所网站上公布,并以书面形式通知各县市教育局和职业学校积极做好参评工作。省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组于2011年12月9日召开文化标识推进组长会议,分地区成立了四个小组,解读评比方案、讨论评选标准和程序等问题,确定了联系推进工作的负责人和职责。在各相关单位协同配合下,全省91所职业学校参与了评比活动,达到了广参加、全覆盖的初步目标。
四、程序规范、公平公正
评比采用中心组成员初评与专家终评相结合的方式,保证公平公正,确保评比质量。元月2日,省职业教育发展战略中心组成员进行初审,共评出晋级一二等奖的物质文化标识74件,非物质性文化标识53件。元月3日,由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办公室主任、德育处处长刘宝民等专家组成的终审组对晋级作品进行了认真的打分评审,最后评出一二等奖作品。评审专家注重多元化,由职教专家、艺术专家、文学专家等组成,保证了专家队伍的高规格、高水平,也保证了评审结果的高质量。
五、示范引领、成效显著
此次文化标识评比,是江苏职业教育文化建设成果一次非常好的全面集中展示,同时,也吹响了全省职业学校文化建设的号角。通过此次活动,职业学校对文化建设的认识更加深刻,原来满足于大众化建设的学校现在更注重特色与创新,原来偏重于物质文化建设的学校,现在更重视精神文化的内涵深化。与会领导、专家对此次文化标识评比活动也给予了高度评价。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办公室主任、德育处处长刘宝民指出,这一全国首创的活动,对于促进江苏职教乃至全国职业教育的文化建设意义深远,同时参赛作品整体水平较高,评选出来的优胜作品在文化建设方面将起到非常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一些专家还从评选内容、条件、具体组织方面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今后职业学校文化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