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惑始于思考,实践得以提升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que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中对计算教学提出了很多具体要求,如:“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数学课程标准》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相比,在降低对运算的复杂性及技巧性要求的同时也加强了对估算及计算品质的培养。在实施《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我们一线教师既感受到新课标对计算教学要求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同时也经常碰到一些问题和困惑:估算灵活性过大导致部分学生“算着估”不是“估着算”;算法多样化导致部分学生计算能力低下;有时计算题呈现的问题情境过大使要探讨的计算题迟迟无法引入等。直面困惑,积极思考,勇于实践,在不断实践中得到收获,得到提升。下面就本人在计算教学中碰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谈一些看法。
  困惑一:“估算”对缺少生活经验学生的挑战——估算灵活性过大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估算灵活性过大,对缺少生活经验的学生是一种挑战。在教学中,我们发现部分学生“先算后估”,却无法做到“估后再算”。
  [案例一](人教版二年级上册P31例4)
  教学时,我创设了现实的购物情境引入新课: 星期六早上,妈妈带亮亮去购物。他们在友谊超市挑选了一些生活用品。(依次出示三样物品并在物品上标明价钱)师:100元钱够吗?(四人小组合作交流后反馈学生估算的结果)生1:我把热水瓶的价格先看做是30元,烧水壶的价格先看做是40元,6个水杯的价格先看做是20元,这三样物品加起来大约是90元,所以100元买这三样物品够了。(先估后加) 生2:用100元钱先买热水瓶后大约剩70元,买烧水壶后大约还剩30元,还能买6个水杯。(先估后减) 生3:我把热水瓶的价格先看做是30元,烧水壶的价格先看做是40元,这两样物品一共用去70元,还剩30元买6个水杯够了…… 师:小朋友有各自的估算方法,这样估算合理吗?我们一起来看看营业员的收款单吧! (出示收款单:95元)这时,有一位学生问:“老师,用估算的方法如果实际超过100元,而妈妈只带100元就麻烦了。我是这样想的:28 43=71,71 24=95,这三样物品加起来是95元,比100元小,所以100元够了。”(先加后估)师:有道理!想得真周到。听到我的表扬,还有好几个学生纷纷表示也用了这种算法,这时我转念一想:这种算法不就是以前的一般算法吗?不是违背了估算的初衷吗?学生这种算法虽对,但肯定不利于估算意识的培养,估算能力的训练。一定要培养学生先估后算的习惯,不要先算后估。于是我顺势把这道题的数据换成:热水瓶34元,烧水壶43元,6只水杯24元。妈妈大约要带多少钱?下面哪种估算最合理。
  A:30 40 20=90(元)
  B:40 40 20=100(元)
  C:40 40 30=110(元)
  很多学生都选择A或者B,当我出示收款单(101元)时,学生首先很惊讶,进而体会到:像带钱买东西这种情况应该把物品的价钱估得大一些,使学生明确,要根据实际情况先估后算,培养正确的估算习惯。
  思考:《数学课程标准》在每个学段都指出要加强估算,但由于学生受生活经验的限制,有时找不到正确的估算方法。只有把估算置于具体的情境中,才能让学生在确定的情境中理解并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在教学中,我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让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估算,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或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灵活重组教材中估算的内容,培养学生主动运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困惑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挑战——多样化导致部分学生计算能力低下
  鼓励与提倡算法多样化,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新课标的一个亮点。但在教学实践中,有时为了实现算法的多样化,有时为了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时间倒是花了不少,但学生找不到最优的算法,影响了基本计算技能的训练;有时由于过分强调基本技能的训练,有时由于急于让学生掌握最优的算法而忽视了学生计算多样化的训练,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案例二](人教版一年级上册P98例2)
  在教学例2《9加几》的进位加法中我出示例题:9 3,经过小组操作讨论,学生对结果进行汇报:
  生1:我用摆小棒的方法先摆9根,再摆3根,一共是12根。(摆小棒接数法)
  生2:我把3分成2和1,1和9凑成10,10再加上剩下的2就是12,所以9 3=12。(凑十法)
  生3:我把9分成7和2,7和3凑成10,10再加上剩下的2就是12,所以9 3=12。(凑十法)
  生4:我用手指从1开始数到9,再手脚并用接着数10,11,12,9 3=12。(数数法)……我重点引导学生学习凑十法并让学生发现把3(较小的数)分成1和2,再与9(较大的数)相加……(生2的方法)是最优化的方法。我接着问:我们能不能用凑十法算出9 5、9 6、9 7、9 8、9 9?(课件出示)这样用最优化、最简便的算法来训练学生的计算技能,增强学生计算的灵活性。
  [案例三](人教版四年级下册P44例4)
  在教学《乘法分配率的应用》时,我在巩固练习的环节设计了16×25这道题目,让学生观察题目中数的特点,灵活运用知识进行简便运算。几分钟后,学生纷纷举起了小手,然后出现了以下的几种情况。
  16×25 16×25 16×25 16×25
  =(16÷4)×(25×4) =(10 6)×25 =(20-4)×25 =4×(4×25)
  =4×100 =10×25 6×25 =20×25-4×25 =4×100
  =400 =400 =400 =400
  这样,通过多样化的训练,增强了学生计算的灵活性,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考:深刻领会计算的本质,对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有时选择最简便的算法来训练学生的计算技能,有时精设练习让多样化的算法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学生就能掌握基本的计算技能,灵活进行计算,既能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又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困惑三:“计算”以解决问题呈现的方式的挑战——有时计算题提供的问题情境过大
  新教材的计算例题,都是与解决问题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到通过计算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通过情境也更明白算理。这样的设计,既一改以前计算课“干巴巴”的缺点,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但在实际计算教学中,我们觉得学生常常流连在情境之中,要探讨的计算题迟迟无法引入,难以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等困惑。
  [案例四](人教版三年级上册P22例1)
  例1以“美丽的云南”作为情境图,教材中先出现了从昆明到大理再到丽江的地图表,再出现小朋友们从昆明出发到达大理,要到丽江游玩的情境图,然后又出现从昆明到大理再到丽江的线段图,同时出现了小精灵估计大理到丽江还有多少千米的问题及小女孩的估计。教材呈现的情境图图文并茂,趣味性强,信息量丰富,过强的趣味性,过多的信息量造成问题情境过大,反而使学生流连于情境之中,未能有效、快速地获取有用的数学信息来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我出示情境图后,让学生自己提出想获取的信息和问题。
  生1:我想知道大理冷吗。
  生2:我想知道我们先到的第一站是哪里。
  生3:我想知道大理到丽江有多远。
  生4:我想知道丽江有什么特产。
  生5:我想知道昆明到丽江有多远。
  生6:我想知道我们从出发到大理走了多远。
  生7:我想知道从昆明出发到大理用了多长时间。
  ……
  在学生的提问中,我感到学生提出的问题好多是无价值的,这都是由于问题呈现的情境过大,信息量过多,学生流连于情境之中引起的。作为教师,我着重引导学生快速有效地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获取有价值的问题并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到的第一站是大理,走了348千米,从大理到丽江还有多远?图中没有告诉我们,怎么办呢?
  生:我们可以用总的路程减去第一站所走的路程,就知道大理到丽江的距离了。
  师:你真了不起!我们用一条线段来表示昆明到丽江的路程吧,请看(出示线段图),请估算一下大理到丽江有多远。你觉得小女孩的方法好吗?你还有其他方法吗?
  (小组讨论列出算式后再教学退位减法的方法并进行练习。)
  思考:在实际计算教学中,我觉得有时由于提供的问题情境过于复杂,学生在理解题意、列出算式时就已经占用了很多的时间,迟迟无法引入计算方法的教学,难以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学时,我仔细领悟课本提供的情境,本着情境的创设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理念,我放手不放任,通过有效引导,使学生尽快得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把精力放在计算法则或运算定律上。
  在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引领下,只要我们能深入解读,领会计算的本质,读懂教材,读懂学生,直面困惑,用心思考,在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实践,我相信:在我们一线教师不断的学习反思和坚持不懈的努力下,我们的小学计算教学会再上一个新台阶,学生的计算能力会稳步提升!?
其他文献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它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呈现出重要的辅助作用,做好信息技术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化整合,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文通过分析江苏省“领航杯”优课评比一等奖的教学课例,针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阐述。  【关键词】 小学英语 信息技术 有效性  近年来,信息技术作为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已经被广大英语教师认可并
新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对写作教学的目标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可见,低年级练习写话,关键要培养学生写话的兴趣。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有表达的欲望。那么,如何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写话兴趣,让学生乐于表达呢?下面是我在培养学生写话兴趣方面的一些尝试:  一、多给学生创造说的机会,激起写话的欲望  “说”是练写的“根”,有了“根”才能有生存的机
课堂提问是师生交流的“常规武器”,也是最便捷的师生交互活动方式。恰当有效的提问可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当前一些语文课堂上,低效、无效提问现象令人担忧:有时一个问题“激起干层浪”,场面喧闹,无法控制;有时一个问题“石沉大海”,学生面面相觑,教学冷场。因此,探索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课堂改革亟待面对的一个问题。教师当以生为本,参透教材,做到牵一发而动
1  邦彦家的饭不好做,老头子吃得可精了。芹菜要先竖着切两刀,再橫着切成寸的段儿。油温不能高,用手放在上面试一试,感觉有热气了赶紧下锅,把一粒大料下到油里,炸至变色,再放葱丝、姜末,下芹菜丝翻炒不超过九秒,不放酱油,放勺豆瓣酱,出来的芹菜丝脆、嫩、鲜,吃下去有回甘。做回锅肉也不能用吃剩下的肉,要用新做的肉。这是老头子最爱吃的。  美盼把一荤一素两个菜做好,又把一小碗米饭放进电蒸锅,那时邦彦家就有电
小学英语教学中,语篇学习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环节,它主要是从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入手,以学生获取、分析、整理和应用文本信息为主要目的的教学。小学英语语篇教学时,教师如果能很好地设计自己的教学环节,学生在进行语篇学习时会比较轻松, 否则在进行语篇学习时,学生会受到单词、句子等多方面的影响,从而很难全面提升语篇阅读能力。为此,教师应寻找一些帮助学生提升语篇能力的方法。  一、提趣味问题,吸引学生阅读文章 
月光满满的,水一样充盈,玻璃窗看去像水族箱,窗外的树枝水草一样摇摇晃晃,有落叶飘下来,像互相追逐的鱼……  高良闻到一阵荷花香,香气似乎呈扇形喷雾状弥漫过来,感觉有清凉濡湿的颗粒无声无息爬满脸颊鼻腔。  荷花香从妻子身上飘过来,她闭着眼睛,好像已经睡着。她鼻息很轻,轻如蚂蚁的脚步声,很难判断她是睡着了还是醒着。  细细回想,高良发现,妻子身上发出荷花香的时候并不多,白天就没有,夜深人静时,躺下休眠
做梦  胡微儿梦见自己在香港。航班推迟,要晚上11点起飞。现在是下午1点,阳光照得人晕晕的。还有大半天的时间要打发。一起来的人,一个一个都走了,剩下她立在街边。香港还有什么人可以一见的吗?她茫然了一会儿,那个名字不可遏制地浮上来。西庸,他在香港已经好几年了吧。  遇到西庸时,胡微儿是家庭主妇,他们是在从香港回程的高铁上认识的。一等座,两个位置正好在一起。  西庸显得热情,刚坐下就帮她放好了一个挺重
【摘要】低年级科幻画教学有其自身特点,针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特征,教师从营造科学环境入手,到熟悉这个体裁的特点,形成自己的审美意识;再到扩大交流平台和创新设计的格局;最后掌握一些美术表现的技巧,为学生作品添姿增彩,最终让低年级科幻画创作形成自己的特色并且取得成果。  【关键词】科学氛围 赏析作品 评价养分 科技需求 彰显个性  科幻画是运用绘画语言创造性的表达出对宇宙万物、未来人类社会生活、社会发展
摘要:品质课堂应当是以建立在儿童发展的基础上,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彰显生命活力、唤醒学生潜能、开启心智的课堂。品质课堂也是师生精神栖息的家园,是身心愉悦的港湾。本文将结合笔者所在的学校就品质课堂进行深入的研究及实践,探寻出品质课堂的基本教学策略。  关键词: 品质课堂 教学策略 实践研究  教育是一种意向性、理想性的社会实践,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其最基本的追求。“品质课堂”的
【摘要】一所学校的课程建构与实施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这所学校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水准。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如何进行传承与创新,用看得见的课程,给予学生带得走的成长?本文通过讲述三个课程建构的故事:一次抵达,意味着新的出发;让课程长在路上——展卷大道的设计与实施;让情怀落地——未来的长江儿童博物馆的设计与规划,让读者看到了这所学校“基于项目的跨学科课程特色项目建设”的思考与实践历程。  【关键词】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