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诊断的规范和进展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2J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文章对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理诊断规范进行分析,探究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进展,目的是提高该病的诊断效率和治疗效果。
  【关键词】 胃肠胰肿瘤;神经内分泌;病理诊断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13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251-02
  神经内分泌肿瘤在肿瘤科中比较少见,在全部恶性肿瘤中仅占不足1%的比例,神经内分泌肿瘤多发生于人体的胃、肠和胰腺处[1]。
  1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概述
  在1907年,GEP-NETs第一次被引入了术语类癌。直到1929年,Oberndorfer发现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属于恶性肿瘤,并且在一定情况下,这个恶性肿瘤会发生转移。1938年,奥地利病理学家发现除了常见的内分泌器官之外,人体内的胰腺导管系统以及全身的“柱状上皮黏膜”也存在着一定的内分泌细胞,这些内分泌细胞同样具有内分泌功能,根据这一点,他提出了弥散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概念。1968年由Pearse提出了脱羟基,自此,把神经内分泌系统中的细胞统称为APUD细胞,在神经内分泌系统内所形成的肿瘤称之为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即GEP-NETs[2]。
  2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理诊断
  2.1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规范 在光镜下观察,可以发现,典型的高分化神经内分泌肿瘤细胞呈实性巢状、缎带状、小梁状以及腺管样排列。肿瘤细胞的细胞形态均匀一致,细胞质的量较为丰富,细胞质的形状为核圆形或者是卵圆形,其大小具有一定的形态规则,细胞染色质的颗粒状较粗,细胞核的核仁比较不明显。在肿瘤细胞巢的周围存在着丰富的小血管以及不等量的纤维间质。
  典型的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包括了小细胞癌和大细胞癌,病变的核分裂现象明显,且伴有坏死的现象。小细胞癌的瘤细胞比较小,跟淋巴细胞比较相似,细胞质量很少,且呈弥漫状分布或者是巢团状排列。大细胞癌的瘤细胞比较大,瘤细胞的染色质的形状是颗粒状,且呈器官样、菊心团状的方式排列或者是弥漫式分布[3]。
  2.2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 进行GEP-NETs的病理诊断时,可以将GEP-NETs的病理诊断分为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血管造影技术检查三个部分。
  第一个是实验室检查。进行GEP-NETs可以通过检测GEP-NETs所分泌的一些激素的肽类和胺类物质来辅助GEP-NETs的诊断,并且这些肽类物质和胺类物质还能作为治疗GEP-NETs时的疗效观察指标。在实验室检查时,嗜铬粒是最常见的标记物,一旦嗜铬粒升高,在神经内分泌肿瘤中被检测到的比例达70%到90%,嗜铬粒的灵敏度能够达到96%,而特异度也在92%左右。在进行GEP-NETs的诊断时,通过检测激素中的胰多肽等物质进行GEP-NETs的分型。在进行GEP-NETs是否属于恶性肿瘤的检查中,通过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α的检测可以辅助判断。
  第二个是影像学检查。在临床诊断中,常用的影像学检查主要有超声、CT、MRI等的检查,采用影像学检查的诊断方式,肿瘤的瘤块直径在1到3厘米之间的很容易被上述三类影像学检查方法检查出来。通过患者的腹部进行超声检查GEP-NETs的方法具有简单方便、没有创性等优势,但是超声检查的劣势在于受到较多因素的干扰,导致GEP-NETs的检出率不到60%。CT扫描以及动脉造影比较常用在瘤块的直径超过1厘米的肿瘤,瘤块的直径在2厘米以上的GEP-NETs诊断中,采用3毫米的胰腺薄层CT以及MRI进行检查比较可靠,这两种检查的敏感度在70%到80%之间。
  第三个是血管造影技术的诊断。与前两种检查诊断方式相比,血管造影技术的发展相对较晚,属于新型的诊断治疗技术,血管造影技术的诊断方法是通过静脉行插管,然后把特定的激素类物质注射到患者体内,进行放射免疫的分析。这种检查诊断的方法能够了解到患者GEP-NETs肿瘤的具体部位和其转移的范围。在GEP-NETs的诊断中,生长抑素受体显像技术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3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鉴别诊断 在进行GEP-NETs的诊断时,要对一些组织结构类似或混合性病变进行鉴别诊断。高分化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即类癌的乳头状结构或假腺样结构可与腺瘤性病变鉴别;低分化神经内分泌肿瘤,即小细胞癌的弥漫浸润性结构与低分化腺癌弥漫浸润混淆,或与淋巴造血系统肿瘤浸润鉴别;混合性外分泌和内分泌肿瘤,其中一种肿瘤成分大于等于30%时才够诊断,若内分泌成分不足30%时,报外分泌肿瘤伴内分泌分化,反之亦然。
  3 总 结
  根据不同的生物学行为,世界卫生组织于2000年将神经内分泌肿瘤分成了高分化神经内分泌肿瘤、高分化神经内分泌癌、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三种基本类型。据有关部门调查研究得知,这三种类型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在五年之内的存活率分别为100%、85.7%、36.5%。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分级是根据其组织学和增殖细胞的活性进行分级的。增殖活性的两个较为重要的指标是核分裂像数、Ki-67阳性指数。低级别的为G1,核分裂像数是1个,Ki-67阳性指数小等于2%;中级别的为G2,核分裂像数在2到20个之间,Ki-67阳性指数在3%到20%之间;高级别的为G3,核分裂像数超过20个,Ki-67阳性指数大于20%。据有关调查研究显示,这三个级别的GEP-NETs在五年之内的存活率分别为95.6%、73.5%、27.6%,从这可以看出,GEP-NETs的分级越高,其存活率越低、预后也越差。
  GEP-NETs属于比较特殊的胃肠道肿瘤,这种肿瘤的病发率较低,由于其多样化和延迟性的临床表现、混乱的分类和命名等导致该肿瘤成为了临床上的疑难杂症之一。提高GEP-NETs的诊断效果和诊断概率,能够有效地进行GEP-NETs的治疗,大幅度提高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刘保安,刘腊军,粟占三.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0,12(03):10-12.
  [2] 杨勇,刘庆荣.误诊为促纤维增生性纤维瘤的上皮样肉瘤1例报道[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07(05):5-7.
  [3] 蔡存伟,王敏,刘骞,孙媛.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1例报道[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0,21(04):12-13.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胸腺五肽治疗,探讨和分析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此次一共收治了86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组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为43例;对照组:对患者采用降血糖和抗结核等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胸腺五肽治疗。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痰液杆菌培养转阴率为90.7%(39/43)明显高于对照组67.4%(29/43);此外,
【摘要】 目的 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该类病的诊断评价。方法 从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收治的单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性回顾,选择两组患者的心肌酶指标、心肌肌钙蛋白I(cTnI)阳性率以及心电图检查结果等作为诊断评价指标,对比两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采用统计学软件分析
【摘要】目的为临床手术患者的麻醉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采用不同麻醉方式行各种手术治疗的240名老年患者。实验组患者麻醉方式为复合麻醉,对照组患者麻醉方式为静脉麻醉,在两组患者术前1d,以及术后1d,2d,4d,7d进行评分,运用统计学知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2天MMSE评分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  12麻醉方式实验组患者麻醉
【摘 要】目的:分析妊娠合并子宫腺肌症患者进行人流后出现剧烈腹痛临床分析的原因,并总结治疗方法。方法:选择30例妊娠合并子宫腺肌症患者,对其进行人工流产,对术后出现剧烈腹痛者给予相关诊治和对症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2例剧烈腹痛患者中误诊4例,占33.3%,疑诊者3例,占25%。对症镇痛治疗后,7例患者疼痛程度缓解,7-9天基本消失。2例患者出现明显痛经,后行子宫切除术。结论:合并子宫腺肌症的
【摘要】 目的 探讨给予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病例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 选取本院在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78例,全部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回顾性总结分析这些病例的临床治疗资料情况。结果 本组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后,痊愈出院,无切口感染等术后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时间为(5.32±0.45)天。结论 给予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病例进行腹腔镜胆囊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