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社区居家隔离人员健康教育效果观察

来源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nicke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对于社区居家隔离人员实施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方法:本次将对于2020年2月-2020年12月期间居家隔离人员进行抽取,从中选择70例纳入研究,并利用随机法分组,两组各35例。教育组应用健康教育护理,一般组采取常规护理,本次观察指标为护理依从性、负性情绪评分。结果:教育组护理依从性相比一般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教育组负性情绪评分低于一般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对于社区居家隔离人员实施健康教育可改善隔离人员负性情绪。
  关键词:社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居家隔离;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5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2--01
  2019年12月,中国武汉受到不明原因的病毒侵袭,此种病毒具备较强的传播性及危害性,可通过空气、飞沫以及气溶胶传播,而后经过专家积极探讨,将此种病毒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防控工作逐步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现阶段尚未研究出特效治疗药物,需要通过隔离防控以及对症治疗的方式阻断病毒传播及患者病情进展。各地区逐渐开始针对疫情患者实现隔离监控,对于感染者的行动轨迹进行重点排查,并实现密切接触者居家隔离。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发现,居家隔离人员由于对于疾病知识了解度较低,会存在较为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因此,本次针对社区居家隔离人员展开健康教育,探究对于隔离人员的心态改善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分析调查选取时间2020年2月-2020年12月,抽取70例社区居家隔离人员入组,纳入标准:与疫区人员密切接触,或疫区旅游史,需要实施隔离观察者,排除标准:无法配合医护人员进行研究;利用方式随机分组,一般组入组患者中男10例,女25例,年龄35-72岁,平均为40.84±1.32岁,教育组入组患者中男11例,女24例,年龄36-71岁,平均为40.79±1.38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常规资料,利用统计系统实施分析计算,P>0.05,分组可行。
  1.2方法
  一般组采取常规护理,为隔离人员每日实施体温监测及症状询问并记录。教育组实施健康教育护理:①采集隔离人员个人信息,根据隔离人员的健康需求,实施健康教育计划制定。②入户排查:对于隔离人员展开监测体温、健康状态、生命体征评估,并实施微信群建立,实施监测体温、洗手方法、佩戴口罩的小视频拍摄并发放到微信群中,告知隔离人员存在疾病相关症状应与社康医生取得联系。③核酸采样:为隔离人员实施核酸采集,并询问同住者个人状况。④隔离结束指导:医学观察期结束后为其实施腋下体温监测,叮嘱隔离人员出门必须戴口罩、保持个人卫生,引导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理解暂时的不便,促进积极配合,并发放《中国公民健康素养》书。
  1.3观察指标
  观察研究护理指标:护理依从性、负性情绪评分。护理依从性分为护理一般依从、完全依从、不依从,由医护人员实施评价。护理依从性=一般依从+完全依从。负性情绪评分应用抑郁、焦虑评价表進行分析,患者评分高表示负性情绪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22.0对于隔离人员健康教育效果相关指标进行计算,n,%为护理依从性表示方法,卡方对上述指标实施检验,负性情绪评分则采用()进行表示,并利用t检验,系统计算结果如P<0.05,则有统计学差异性,指标对比有意义,否则无意义。
  2.结果
  2.1一般组及教育组护理依从性对比
  教育组依从性与一般组进行对比,教育组护理依从率更具备比较优势,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所示:
  2.2教育组、一般组患者负性情绪评分对比
  教育组负性情绪评分显著低于一般组,两组评分差异性较大(P<0.05),见表2所示:
  3.讨论
  面对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科学有效地防控、理性的对待至关重要。更多民众能够掌握健康素养知识及技能为实施科学防控疫情的有力武器[1]。社区为疫情防治的第一道关口,有效实现社区疫情防控能够阻断疫情持续蔓延。因此,对于社区隔离人员应积极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引导其能够加强个人卫生意识,积极学习健康知识,提升整体健康素养水平,引导其能够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维护自身健康,实现疫情期间的自我保护。积极展开隔离人员的入户访视,有效结合信息科普及宣传,并积极展开咨询服务,能够为隔离人员实施心理问题疏导,通过及时的沟通及热线电话咨询等社区服务,能够使群众更加了解如何实施自我保护更有利于促进密切接触者的隔离观察依从性,为有效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的有效干预措施[2-3]。
  综述,健康教育能够有效促进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隔离患者的护理依从性。
  参考文献:
  [1]王小梅,陈宝枝,李喜凤,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干预[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24):4083-4084.
  [2]王兆国,马丽丽,李春香,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感染科隔离病房护士心理健康、负面情绪和应对方式现状及相关性研究[J].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31):5767-5770.
  [3]殷梦昆. 健康教育要以深刻变革适应时代需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带来的思考[J]. 中国学校体育,2020,39(05):60-61.
  作者简介:田桂林、女、1972.01.17,籍贯:安徽省,学历:本科,职称: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社区慢病管理,单位:深圳市宝安区福永人民医院福围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深圳市宝安区科技计划基础研究项目,编号:2020JD20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探究耳灸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临床效果。方法 某中医医院中医治疗室的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患者60例,按就诊时间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为耳灸配耳穴贴压,对照组为常规西药治疗。所选取的时间段是2020年1月-2021年1月,对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针对对照组采取西药治疗方法,针对观察组采取耳灸配合耳穴贴压治疗方法,然后对两组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肺癌化疗者应用健脾益肺消积汤加减治疗对患者免疫功能、毒幅反应的影响。方法:12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用GP化疗,观察组用GP化疗+健脾益肺消积汤加减治疗,比较各组免疫功能变化与毒幅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毒幅反应总发生率8.33%低于对照组2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摘要:目的:观察对硬核白内障患者实施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观察对象为在我院实施手术治疗的硬核白内障患者75例(2020.6~2021.6),因手术方式差异予以分组,38例予以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患者纳入试验组,37例予以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对比和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对比对照组治疗效果,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较高,数据对比P<0.05;对比对照组其他指标,试
由《中华围产医学杂志》编辑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广州市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联合主办的2004年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全国孕产妇危急重症急救技术进展学习班”,于2004年12月12日~17日在广州市举办。该学习班聘请国内著名专家,对目前产科领域的难点与热点问题的国内外最新进展作了近20个专题报告:包括急救适宜技术在产科中的应用;
期刊
目的 探讨重度子痢前期患者血清中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utoantibodies,ANCA)两种主要靶抗原蛋白酶3(protein3,PR3)和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的表达与子痢前期发病的关系。方法用抗原特异性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31例重度子痢前期和31例同期正常孕妇(对照组)血清中的PR3和MPO
期刊
妊娠合并乳腺癌(pregnancy assisted breast cancer,PABC)是指在妊娠期或产后一年内诊断的原发性乳腺癌,其发病率为10~30/10万,其中40岁以下的患者约占15%[1],仅次于妊娠合并子宫颈癌,是常见的妊娠合并癌肿之一.近年来,随着高龄初产妇的增加,妊娠合并乳腺癌的发病率也有所增加,现就妊娠期合并乳腺癌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以及预后等方面进行综述。
期刊
摘要:目的:在无痛胃镜检查中分别应用单纯丙泊酚麻醉、丙泊酚+瑞芬太尼联合麻醉两种方案,并比较其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1年9月,在我院接受无痛胃镜检查的106例患者。采取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麻醉方案为单纯丙泊酚麻醉;观察组麻醉方案为丙泊酚+瑞芬太尼联合麻醉。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优秀率为83.02%,对照组为66.04%,差异明显(P<0.05);与对
摘要:目的 研究柴胡桂枝汤治疗胃脘痛(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20年3月-2021年5月纳入胃脘痛的患者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4例,研究组服用柴胡桂枝汤,对照组服用常规西药,比较两组用药结果。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出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服药前两组临床症状积分相比无差别(P>0.05),服药后研究组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  1.2 方法  
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新生儿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本课题利用新生大鼠构建HIE的动物模型,研究了缺氧缺血对促凋亡基因Par-4(prostate apoptosis response-4,Par-4)和BAD(bcl-XL,bcl-2 associated death,BAD)在纹状体中表达的影响与意义,现报道如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