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层面对于三农问题更加关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日新月益,而农机监理工作已明显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出现了监管不到位、管理不及时、制度实施难等问题,威胁农业安全生产的局面,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进程和社会安全程度。农机安全监督与管理工作具体落实在农机管理部门,这项工作的开展需要加强监理队伍建设及相应的管理水平,确保农村经济的发展及农业安全生产和人身安全。
关键词:农机监理;工作水平;提升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标识码:A
1 农机生产和监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农机“黑车非驾”一直居高不下,安全隐患增多
拖拉机多数从事田间作业,查处难度大;驾驶员安全意识差,拖拉机作为普通的农用工具,带病运行或按规定不报废的现象普遍;农民在赶集或短途作业中拖拉机载人现象多,且多是黑车非驾,小事故不断,安全隐患大。
1.2 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
管理体制不健全,农机监理部门不能对工作人员进行及时的业务考核,监理人员的积极性不高,监理工作很难落到实处,严重阻碍了农机监理工作有序、良性地开展。
1.3 农机监理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明确,队伍不稳定
特别是在乡镇一级,几乎没有专职的农机监理人员,工作人员多数是身兼数职,甚至对监理工作的工作职责模糊不清。
1.4 农机监理工作的长效管理缺乏,农机监理工作很难开展
农机监理工作缺乏长效管理机制及管理办法,不利于监理工作的有效、长期开展。
2 加强农机监理工作的主要措施
2.1 新时期监理工作对于监理人员的要求
农机监理部门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部门,农机监理工作已经成为一门专业学科。随着国家扶农惠民政策的不断深入,农机购置补贴的大力投入,我国的农业机械出现了快速发展之势。农机总动力得到了大幅提高。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需要,出现了大、中、小、新型农业机械的全面发展,当然还可以分为自走式的、固定式的、联合作业的、单项作业的等,而各种机械的技术指标、操作流程及安全标准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在没有先进检测设备的情况下,应该更加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以适应农机化发展及农机监理工作的需要。
2.2 农机监理人员应具备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
农机监理人员是农业机械及其驾驶、操作人员的管理者,也是服务者。农机监理员要努力学习法律知识,能熟练掌握常用法律条文,才能正确使用法律武器解决农机监理工作的涉法问题,才能依法维护广大农机手及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是做好农机监理队伍的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科学发展观等科学体系和知识的系统教育学习,教育和引导广大农机监理人员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面、价值观和世界观,不为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所腐蚀,忠于本职,精于业务,热情服务,树立农机监理队伍的良好社会形象和形成优良的行业风气,为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2.3 加强监理网络建设是必要措施
健全监理机构,加强监理网络建设是完成监理任务的必要措施,信息化的发展为点多面广的直接管理提供了手段。目前,现行的监理机构设置不够全面,人员配置也不充足,远远不能适应全面监理工作的需要,主要体现在农业机械应用面积大,点线众多,而乡村农机监理网络不健全,监督检查跟不上去,只能形成间断性的管理,不安全因素大量存在。基于这样的现实状况,应当重点抓好乡、村2级农机安全管理组织的网络建设,即由专职农机监理人员牵头,发挥群众力量,以乡、村农村农机技术骨干为辅助(协管员),做好农机使用技术、安全知识的培训、指导、监督和检查上报工作,进而形成一个以县农机安全监理站为龙头、乡镇农机管理机构为基础、村农机管理员(协管员)和农机安全示范户积极参与的农机安全监管网络,实行综合治理,有效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建设管理全面、到位的监管网络。
2.4 坚持依法行政是关键所在
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说的其实就是规范化管理。要按照工作要求,努力加强学习型机关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争创学习型、干事型、服务型、创新型、廉洁型“五型机关”。提高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及管理办法,大力推行岗位责任制管理,落实政务公开和服务承诺制,实现规范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要落实好业务规范化管理。当前要认真贯彻好农业部令和2个工作规范,规范牌证管理、规范业务管理,严格落实“两不准一严禁”,即不符合标准要求的车辆不准办证上牌,不按规定检验合格的不准办证上牌,严禁异地发牌发证,对不按规定进行考试、发证、检验的单位和个人,实行责任倒查追究制度。同时,增强责任意识,认识到加强管理工作对于提升农机监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必要性。要抓好财务规范化管理。严格执行国家、省、市规定的农机监理收费项目与收费标准,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有关监理财务收支2条线管理制度和“票款分离”制度的规定,杜绝监理收费、规费管理方面的违规违纪问题,规范收费管理。加强队伍的工作自律及工作作风建设,保证队伍的纯净、廉洁。要实现队伍规范化建设。实行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度,严格要求,严肃纪律,强化对执法人员的管理和监督,做到执法严格、公正、文明。制定长效管理机制,做到农机监理工作的全面性、长期性、有效性。
新的时代、新的形势和新的工作赋予新的任务,相信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农机监理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农机监理工作会早日走上正规化、健康化发展的道路,不断为农机事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坤,祁德学.加强农机监理队伍建设提高农机监理执法水平[J].山东农机化,2009(10).
[2] 克日木.加强农机监理队伍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农机安全监理水平[J].新疆农机化,2003(06).
[3] 张裕界.浅谈农机监理队伍如何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J].广东农机,2008(04).
作者简介:宋维纯(1968-),男,汉族,云南省景洪市人,景洪市嘎洒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农机工程师,研究方向农机管理服务。
关键词:农机监理;工作水平;提升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标识码:A
1 农机生产和监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农机“黑车非驾”一直居高不下,安全隐患增多
拖拉机多数从事田间作业,查处难度大;驾驶员安全意识差,拖拉机作为普通的农用工具,带病运行或按规定不报废的现象普遍;农民在赶集或短途作业中拖拉机载人现象多,且多是黑车非驾,小事故不断,安全隐患大。
1.2 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
管理体制不健全,农机监理部门不能对工作人员进行及时的业务考核,监理人员的积极性不高,监理工作很难落到实处,严重阻碍了农机监理工作有序、良性地开展。
1.3 农机监理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明确,队伍不稳定
特别是在乡镇一级,几乎没有专职的农机监理人员,工作人员多数是身兼数职,甚至对监理工作的工作职责模糊不清。
1.4 农机监理工作的长效管理缺乏,农机监理工作很难开展
农机监理工作缺乏长效管理机制及管理办法,不利于监理工作的有效、长期开展。
2 加强农机监理工作的主要措施
2.1 新时期监理工作对于监理人员的要求
农机监理部门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部门,农机监理工作已经成为一门专业学科。随着国家扶农惠民政策的不断深入,农机购置补贴的大力投入,我国的农业机械出现了快速发展之势。农机总动力得到了大幅提高。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需要,出现了大、中、小、新型农业机械的全面发展,当然还可以分为自走式的、固定式的、联合作业的、单项作业的等,而各种机械的技术指标、操作流程及安全标准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在没有先进检测设备的情况下,应该更加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以适应农机化发展及农机监理工作的需要。
2.2 农机监理人员应具备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
农机监理人员是农业机械及其驾驶、操作人员的管理者,也是服务者。农机监理员要努力学习法律知识,能熟练掌握常用法律条文,才能正确使用法律武器解决农机监理工作的涉法问题,才能依法维护广大农机手及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是做好农机监理队伍的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科学发展观等科学体系和知识的系统教育学习,教育和引导广大农机监理人员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面、价值观和世界观,不为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所腐蚀,忠于本职,精于业务,热情服务,树立农机监理队伍的良好社会形象和形成优良的行业风气,为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2.3 加强监理网络建设是必要措施
健全监理机构,加强监理网络建设是完成监理任务的必要措施,信息化的发展为点多面广的直接管理提供了手段。目前,现行的监理机构设置不够全面,人员配置也不充足,远远不能适应全面监理工作的需要,主要体现在农业机械应用面积大,点线众多,而乡村农机监理网络不健全,监督检查跟不上去,只能形成间断性的管理,不安全因素大量存在。基于这样的现实状况,应当重点抓好乡、村2级农机安全管理组织的网络建设,即由专职农机监理人员牵头,发挥群众力量,以乡、村农村农机技术骨干为辅助(协管员),做好农机使用技术、安全知识的培训、指导、监督和检查上报工作,进而形成一个以县农机安全监理站为龙头、乡镇农机管理机构为基础、村农机管理员(协管员)和农机安全示范户积极参与的农机安全监管网络,实行综合治理,有效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建设管理全面、到位的监管网络。
2.4 坚持依法行政是关键所在
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说的其实就是规范化管理。要按照工作要求,努力加强学习型机关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争创学习型、干事型、服务型、创新型、廉洁型“五型机关”。提高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及管理办法,大力推行岗位责任制管理,落实政务公开和服务承诺制,实现规范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要落实好业务规范化管理。当前要认真贯彻好农业部令和2个工作规范,规范牌证管理、规范业务管理,严格落实“两不准一严禁”,即不符合标准要求的车辆不准办证上牌,不按规定检验合格的不准办证上牌,严禁异地发牌发证,对不按规定进行考试、发证、检验的单位和个人,实行责任倒查追究制度。同时,增强责任意识,认识到加强管理工作对于提升农机监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必要性。要抓好财务规范化管理。严格执行国家、省、市规定的农机监理收费项目与收费标准,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有关监理财务收支2条线管理制度和“票款分离”制度的规定,杜绝监理收费、规费管理方面的违规违纪问题,规范收费管理。加强队伍的工作自律及工作作风建设,保证队伍的纯净、廉洁。要实现队伍规范化建设。实行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度,严格要求,严肃纪律,强化对执法人员的管理和监督,做到执法严格、公正、文明。制定长效管理机制,做到农机监理工作的全面性、长期性、有效性。
新的时代、新的形势和新的工作赋予新的任务,相信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农机监理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农机监理工作会早日走上正规化、健康化发展的道路,不断为农机事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坤,祁德学.加强农机监理队伍建设提高农机监理执法水平[J].山东农机化,2009(10).
[2] 克日木.加强农机监理队伍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农机安全监理水平[J].新疆农机化,2003(06).
[3] 张裕界.浅谈农机监理队伍如何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J].广东农机,2008(04).
作者简介:宋维纯(1968-),男,汉族,云南省景洪市人,景洪市嘎洒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农机工程师,研究方向农机管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