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国户用秸秆沼气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江苏淮安召开,会议安排代表对户用秸秆沼气示范村进行了参观学习,与会代表认真听取了现场介绍,并表示获益良多。
淮阴区丁集镇农庄秸秆沼气示范村
丁集镇农庄村位于丁集镇西南,205国道西侧,火车西站北侧。全村有7个村民小组,786户人家,3140口人,耕地面积2982亩,2011年人均收入达11315元。近年该村的各项工作多次受到了省、市、区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先后获得省“康居示范村”、“廉洁示范村”等荣誉称号。村庄共规划有5个农民集中居住点、村委会、幼儿园、卫生服务室等公共设施。
一、秸秆示范村建设内容
农庄村作为城郊型村庄,分散养殖日渐减少,沼气池发酵原料短缺问题日益凸显。为强化全村沼气管理,提高沼气用户使用率,2008年通过项目扶持建立了沼气物业管理站。结合该村周边较大的蔬菜和食用菌生产基地,针对蔬菜、食用菌面积大、品质急需提高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正确引导农户使用沼液和沼渣,倡导农民发展“秸秆一沼气一蔬菜”生态模式,通过秸秆预处理发酵食用菌与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紧密结合,提高农产品产量与质量。
现已建成“三沼”综合利用示范点530亩,主要以食用菌和蔬菜为主,经沼气池发酵过的秸秆能有效提高食用菌的品质和产量,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延长采摘期。沼渣、沼液用于蔬菜大棚,直接作用于蔬菜,能大幅度提高蔬菜的品质,并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是该村建设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基地的基础。该村年利用沼液、沼渣近8000t,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30%,节约蔬菜生产成本近300元/亩,建成“三品”基地2459亩。
二、物业管理模式
为强化全村沼气管理,提高沼气用户使用率。在区能源办指导下,该村于2008年6月相继成立了农庄村沼气物业管理站和秸秆预处理站,由区能源办与村委会联合招聘物业管理人员,经自荐或乡镇农技站推荐,乡镇审核再由区农村能源办审批。由区农村能源办公室与经审批合格的物业管理人员签订聘用合同。
物业管理站明确专人负责,建立各项管理制度,与沼气用户签订服务协议,建立农户服务档案,本着“专业化服务、物业化管理”的原则,为沼气户提供维修、进出料、秸秆原料等服务。
服务人员到位以后,能源办提供部分沼气配件及出料维修工具作为运行本金,服务人员与所有沼气用户签订服务合同,负责本村范围内沼气出料沼气沼气使用等工作的具体实施,负责沼气用户使用及安全管理知识培训,及时报送沼气使用情况、设施完好情况。负责维护配置的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从接到用户报告后,及时到现场帮用户查找沼气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帮助沼气用户排除故障,并依据标准收取服务费。若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向乡镇、区主管部门报告情况,并协助区、乡镇技术人员深入现场解决问题。常年为本村沼气用户免费开展咨询服务,传授沼气及沼渣、沼液综合利用技术,带动该服务区的沼气产业发展。
三、秸秆预处理站建设情况
农庄村自2006年上半年开始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已建沼气池645只,沼气入户率达82%,卫生厕所普及率95%。2008年开始推广秸秆沼气,现已推广秸秆沼气598户。该村于2008年6月相继成立了丁集镇沼气物业管理站和秸秆预处理站。物业管理站明确专人负责,建立各项管理制度,与沼气用户签订服务协议,建立农户服务档案,拥有沼气出料车一台,秸秆出料车一台。秸秆铡草机两台,配有沼气专业检测仪、维修工具、灶具、零配件等设备。本着“专业化服务、物业化管理”的原则,为沼气用户提供维修、进出料、秸秆原料等服务,受到了广大沼气用户的欢迎。
通过秸秆沼气综合利用示范村建设,农庄村积极进行环境综合整治,清理杂树杂草、垃圾,整治河塘、疏浚沟渠,全村邻里友善、乡风文明、农村和谐,村庄面貌为之一新。
金湖县塔集镇陆河秸秆沼气示范村
金湖是尧帝故里,县域面积1400hm2,人口37万,农户7.5万,耕地面积72万亩。高邮湖、宝应湖、白马湖“三湖”环绕,素有江淮明珠、鱼米之乡美誉,是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生态农业示范区,江苏省生态农业示范县、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县。
这几年来,金湖以“三大效益”为核心,以户用沼气项目为支撑,以39个沼气服务网点为服务平台,大力发展秸秆沼气,累计推广秸秆沼气5200多户,年产秸秆沼气1.6万m3,有机肥10万t,建立塔集镇陆河等秸秆沼气示范村6个,年能源化利用秸秆3000多t。
现在参观的金湖县塔集镇陆河村,该村是全市秸秆沼气示范村。耕地299公顷,495户,农民人均纯收入10260元,年产农作物秸秆4000多t。近几年来,该村以沼气为切入点,以秸秆预处理站为依托,实施“变废为宝”工程,大力推广秸秆制沼气技术,解决了户用沼气原料短缺问题,为秸秆综合利用找到一条有效途径,改善了农户的用能结构和生活生产环境。全村累计推广沼气350户,其中秸秆沼气312户,占沼气户的90%,连续4年实现秸秆零焚烧,有力促进了生态村建设。
陆河村近两年新建的新型集中居住区,是我县农村示范小区,该小区以秸秆预处理站为平台,采用“三统一”,即统一设计标准、统一施工队伍、统一提供服务,实行一站式服务,沼气配置率和秸秆沼气使用率达100%。
秸秆沼气合作社社员家的沼气进出料和维护全由物业站负责的,去年4月初投的料,用发酵好的秸秆300kg和1手扶拖拉机猪粪以及老料(沼液)一车投入沼气池,以后每隔1个半月左右物业站来添50~75kg左右秸秆,每次进料的同时,又出一点料。沼渣、沼液,如自家田里需要,大出料时由物业站直接拉到地里,如果自家不用由物业站拖走收贮,用在大田里。
农户也可缴纳物业费360元,沼气物业站包用沼气11个月以上,实际全年都在使用,秸秆沼气不但解决了使用秸秆带来的污染,以及使用液化气带来的不便和高成本问题,而且综合利用了废弃秸秆,丰富了沼气原料,实现了“变废为宝”。 陆河村秸秆沼气采用机械出料,用机械手将秸秆抓出,用泵将沼液吸出,实现全机械化出料,既降低出料劳动强度,又保证了出料安全。
为了便于人工出料,可采用大网袋进料,这样,出料时可直接用钩子直接将料子钩出,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同时为了便于平时补充进秸秆原料,采用小网袋进料,很方便。只要将小料袋扣在绳子上,拉一下绳子就可将小网袋进到中间发酵池内,发酵1个月左右,再拉绳子建小袋子拉出。
秸秆沼气的推广和应用主要以秸秆预处理站为平台,陆河村秸秆预处理站总投资31.5万元,占地面积458m2,拥有沼气接种物池50m3、秸秆堆沤池60m3、以及抓吸一体机1辆、出料车1辆、秸秆粉碎机2台、沼气专业检测仪、维修工具等设备,专业服务人员1人。管理人员1人。本着“专业化服务、物业化管理”的原则,采取合作社物业化服务形式,为300多个沼气户提供进料、出料、维护维修、配件更换、日常培训等服务,指导开展沼渣、沼液综合利用,发展循环农业,做到服务有专人、有场所、有设备、有配件、有原料。
废弃的秸秆通过粉碎、堆制等工序就可以变成很好的沼气原料。铡碎后的稻秸秆一般一个8m3户用沼气池需400kg秸秆,铡成6cm左右。
铡好后按1:1的比例,用水均匀润湿秸秆15~24小时,再按1kg菌种:5kg碳铵:100kg水:400kg秸秆混合均匀泼洒,并翻动。然后将秸秆堆成垛,用薄膜将堆垛四周及顶部盖上进行堆制。
堆制3天左右的稻秸秆,颜色有点变化。堆制5天左右的稻秸秆,颜色成浅褐色,有少许白色菌丝。堆制10天的稻秸秆,一般温度达50℃维持3天左右,我们看到秸秆颜色变成褐色,表面一层白色菌丝,这时的料即可入池发酵。
50m3沼气接种物池,主要为大进料农户提供沼气接种物,确保秸秆沼气及时运行使用,避免有料无接种物的现象发生。
沼气服务室,主要为农户提供沼气配件和沼气技术服务。一年来,该站为农户提供秸秆原料300t,服务收入6万多元,提供有机肥6000多t,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20%,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400t。
为了综合利用沼渣沼液,在临近的大田边建设了沼渣沼液利用示范点,该点农田规模300亩,主要以稻麦为主。采取分别利用和集中利用相结合的办法,建成沼液100m3贮存池2处,20m3利用池5处,沼渣贮存池60m3。沼液主要用于浸种、喷施小麦或防治赤霉病(每公顷500~750kg),或喷施秧苗等,沼渣作底肥,直接施于大田(每公顷20~30t)或作为水稻苗床营养土,年利用沼液4000t、沼渣800多t,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25%,增产15%左右,节支增效200元/亩,为建设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打下基础。
金湖县闵桥镇施尖秸秆沼气示范村
施尖村临近高邮湖畔,共有8个村民小组,619户,耕地3500亩。农民人均纯收入10300元。近年来,该村以秸秆沼气为切入点,大力推广秸秆全发酵和酸化发酵制沼气技术,不断提高沼气使用率,拓展秸秆综合利用方式,改善农户用能结构和生活生产环境。全村建成户用沼气345户,其中秸秆沼气318户,占92%,年消耗秸秆300t,提供有机肥6000多t,沼渣、沼液利用率98%以上,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20%,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400多t。该村多次获得省、市文明示范村和生态示范村等称号。
闵桥镇施尖村秸秆沼气采用半二步发酵模式。沼气池分为两个部分:上面方的部分为酸化池,3m3,分为两个1.5m3池子;下面为5m3的厌氧发酵产沼气池。先启动发酵池。将畜禽粪便600—800kg、接种物300~500kg和3000kg左右的水加入发酵池里进行启动。将秸秆原料放在酸化池里进行堆制,先将150kg左右的秸秆投入池里,然后从上层浇一些水,保持秸秆压实湿润为宜,再盖上塑料薄膜堆沤发热,春秋季6~8天,秋冬季12~15天。随后从水压间抽取沼液进入酸化池1浸泡10天左右,将挥发酸液由进料口处开关放入发酵池里,补充营养液,产气率比常规沼气池高得多。
在酸化池1里的酸化液放入发酵池里之前,从水压间抽取沼液进入酸化池浸泡秸秆。
酸化池1里的酸化液放完以后不再加水,让沤制过的秸秆10天左右,再次从水压间抽取沼液进入酸化池1。将酸化池2酸化液放入发酵池里。2个酸化池里秸秆循环交替浸泡不超过3次。
为了解决四季产气不均衡问题,可采取控制酸化液放入量,秋冬季节天每天加入多一些,春夏季节可少加一下。
这种结构沼气池可解决出料难得问题,避免普通沼气池每年大换料,以及因大换料停止产气的问题,确保连续发酵使用,同时也避免了普通沼气池浮料结壳现象。
淮阴区丁集镇农庄秸秆沼气示范村
丁集镇农庄村位于丁集镇西南,205国道西侧,火车西站北侧。全村有7个村民小组,786户人家,3140口人,耕地面积2982亩,2011年人均收入达11315元。近年该村的各项工作多次受到了省、市、区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先后获得省“康居示范村”、“廉洁示范村”等荣誉称号。村庄共规划有5个农民集中居住点、村委会、幼儿园、卫生服务室等公共设施。
一、秸秆示范村建设内容
农庄村作为城郊型村庄,分散养殖日渐减少,沼气池发酵原料短缺问题日益凸显。为强化全村沼气管理,提高沼气用户使用率,2008年通过项目扶持建立了沼气物业管理站。结合该村周边较大的蔬菜和食用菌生产基地,针对蔬菜、食用菌面积大、品质急需提高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正确引导农户使用沼液和沼渣,倡导农民发展“秸秆一沼气一蔬菜”生态模式,通过秸秆预处理发酵食用菌与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紧密结合,提高农产品产量与质量。
现已建成“三沼”综合利用示范点530亩,主要以食用菌和蔬菜为主,经沼气池发酵过的秸秆能有效提高食用菌的品质和产量,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延长采摘期。沼渣、沼液用于蔬菜大棚,直接作用于蔬菜,能大幅度提高蔬菜的品质,并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是该村建设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基地的基础。该村年利用沼液、沼渣近8000t,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30%,节约蔬菜生产成本近300元/亩,建成“三品”基地2459亩。
二、物业管理模式
为强化全村沼气管理,提高沼气用户使用率。在区能源办指导下,该村于2008年6月相继成立了农庄村沼气物业管理站和秸秆预处理站,由区能源办与村委会联合招聘物业管理人员,经自荐或乡镇农技站推荐,乡镇审核再由区农村能源办审批。由区农村能源办公室与经审批合格的物业管理人员签订聘用合同。
物业管理站明确专人负责,建立各项管理制度,与沼气用户签订服务协议,建立农户服务档案,本着“专业化服务、物业化管理”的原则,为沼气户提供维修、进出料、秸秆原料等服务。
服务人员到位以后,能源办提供部分沼气配件及出料维修工具作为运行本金,服务人员与所有沼气用户签订服务合同,负责本村范围内沼气出料沼气沼气使用等工作的具体实施,负责沼气用户使用及安全管理知识培训,及时报送沼气使用情况、设施完好情况。负责维护配置的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从接到用户报告后,及时到现场帮用户查找沼气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帮助沼气用户排除故障,并依据标准收取服务费。若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向乡镇、区主管部门报告情况,并协助区、乡镇技术人员深入现场解决问题。常年为本村沼气用户免费开展咨询服务,传授沼气及沼渣、沼液综合利用技术,带动该服务区的沼气产业发展。
三、秸秆预处理站建设情况
农庄村自2006年上半年开始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已建沼气池645只,沼气入户率达82%,卫生厕所普及率95%。2008年开始推广秸秆沼气,现已推广秸秆沼气598户。该村于2008年6月相继成立了丁集镇沼气物业管理站和秸秆预处理站。物业管理站明确专人负责,建立各项管理制度,与沼气用户签订服务协议,建立农户服务档案,拥有沼气出料车一台,秸秆出料车一台。秸秆铡草机两台,配有沼气专业检测仪、维修工具、灶具、零配件等设备。本着“专业化服务、物业化管理”的原则,为沼气用户提供维修、进出料、秸秆原料等服务,受到了广大沼气用户的欢迎。
通过秸秆沼气综合利用示范村建设,农庄村积极进行环境综合整治,清理杂树杂草、垃圾,整治河塘、疏浚沟渠,全村邻里友善、乡风文明、农村和谐,村庄面貌为之一新。
金湖县塔集镇陆河秸秆沼气示范村
金湖是尧帝故里,县域面积1400hm2,人口37万,农户7.5万,耕地面积72万亩。高邮湖、宝应湖、白马湖“三湖”环绕,素有江淮明珠、鱼米之乡美誉,是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生态农业示范区,江苏省生态农业示范县、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县。
这几年来,金湖以“三大效益”为核心,以户用沼气项目为支撑,以39个沼气服务网点为服务平台,大力发展秸秆沼气,累计推广秸秆沼气5200多户,年产秸秆沼气1.6万m3,有机肥10万t,建立塔集镇陆河等秸秆沼气示范村6个,年能源化利用秸秆3000多t。
现在参观的金湖县塔集镇陆河村,该村是全市秸秆沼气示范村。耕地299公顷,495户,农民人均纯收入10260元,年产农作物秸秆4000多t。近几年来,该村以沼气为切入点,以秸秆预处理站为依托,实施“变废为宝”工程,大力推广秸秆制沼气技术,解决了户用沼气原料短缺问题,为秸秆综合利用找到一条有效途径,改善了农户的用能结构和生活生产环境。全村累计推广沼气350户,其中秸秆沼气312户,占沼气户的90%,连续4年实现秸秆零焚烧,有力促进了生态村建设。
陆河村近两年新建的新型集中居住区,是我县农村示范小区,该小区以秸秆预处理站为平台,采用“三统一”,即统一设计标准、统一施工队伍、统一提供服务,实行一站式服务,沼气配置率和秸秆沼气使用率达100%。
秸秆沼气合作社社员家的沼气进出料和维护全由物业站负责的,去年4月初投的料,用发酵好的秸秆300kg和1手扶拖拉机猪粪以及老料(沼液)一车投入沼气池,以后每隔1个半月左右物业站来添50~75kg左右秸秆,每次进料的同时,又出一点料。沼渣、沼液,如自家田里需要,大出料时由物业站直接拉到地里,如果自家不用由物业站拖走收贮,用在大田里。
农户也可缴纳物业费360元,沼气物业站包用沼气11个月以上,实际全年都在使用,秸秆沼气不但解决了使用秸秆带来的污染,以及使用液化气带来的不便和高成本问题,而且综合利用了废弃秸秆,丰富了沼气原料,实现了“变废为宝”。 陆河村秸秆沼气采用机械出料,用机械手将秸秆抓出,用泵将沼液吸出,实现全机械化出料,既降低出料劳动强度,又保证了出料安全。
为了便于人工出料,可采用大网袋进料,这样,出料时可直接用钩子直接将料子钩出,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同时为了便于平时补充进秸秆原料,采用小网袋进料,很方便。只要将小料袋扣在绳子上,拉一下绳子就可将小网袋进到中间发酵池内,发酵1个月左右,再拉绳子建小袋子拉出。
秸秆沼气的推广和应用主要以秸秆预处理站为平台,陆河村秸秆预处理站总投资31.5万元,占地面积458m2,拥有沼气接种物池50m3、秸秆堆沤池60m3、以及抓吸一体机1辆、出料车1辆、秸秆粉碎机2台、沼气专业检测仪、维修工具等设备,专业服务人员1人。管理人员1人。本着“专业化服务、物业化管理”的原则,采取合作社物业化服务形式,为300多个沼气户提供进料、出料、维护维修、配件更换、日常培训等服务,指导开展沼渣、沼液综合利用,发展循环农业,做到服务有专人、有场所、有设备、有配件、有原料。
废弃的秸秆通过粉碎、堆制等工序就可以变成很好的沼气原料。铡碎后的稻秸秆一般一个8m3户用沼气池需400kg秸秆,铡成6cm左右。
铡好后按1:1的比例,用水均匀润湿秸秆15~24小时,再按1kg菌种:5kg碳铵:100kg水:400kg秸秆混合均匀泼洒,并翻动。然后将秸秆堆成垛,用薄膜将堆垛四周及顶部盖上进行堆制。
堆制3天左右的稻秸秆,颜色有点变化。堆制5天左右的稻秸秆,颜色成浅褐色,有少许白色菌丝。堆制10天的稻秸秆,一般温度达50℃维持3天左右,我们看到秸秆颜色变成褐色,表面一层白色菌丝,这时的料即可入池发酵。
50m3沼气接种物池,主要为大进料农户提供沼气接种物,确保秸秆沼气及时运行使用,避免有料无接种物的现象发生。
沼气服务室,主要为农户提供沼气配件和沼气技术服务。一年来,该站为农户提供秸秆原料300t,服务收入6万多元,提供有机肥6000多t,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20%,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400t。
为了综合利用沼渣沼液,在临近的大田边建设了沼渣沼液利用示范点,该点农田规模300亩,主要以稻麦为主。采取分别利用和集中利用相结合的办法,建成沼液100m3贮存池2处,20m3利用池5处,沼渣贮存池60m3。沼液主要用于浸种、喷施小麦或防治赤霉病(每公顷500~750kg),或喷施秧苗等,沼渣作底肥,直接施于大田(每公顷20~30t)或作为水稻苗床营养土,年利用沼液4000t、沼渣800多t,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25%,增产15%左右,节支增效200元/亩,为建设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打下基础。
金湖县闵桥镇施尖秸秆沼气示范村
施尖村临近高邮湖畔,共有8个村民小组,619户,耕地3500亩。农民人均纯收入10300元。近年来,该村以秸秆沼气为切入点,大力推广秸秆全发酵和酸化发酵制沼气技术,不断提高沼气使用率,拓展秸秆综合利用方式,改善农户用能结构和生活生产环境。全村建成户用沼气345户,其中秸秆沼气318户,占92%,年消耗秸秆300t,提供有机肥6000多t,沼渣、沼液利用率98%以上,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20%,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400多t。该村多次获得省、市文明示范村和生态示范村等称号。
闵桥镇施尖村秸秆沼气采用半二步发酵模式。沼气池分为两个部分:上面方的部分为酸化池,3m3,分为两个1.5m3池子;下面为5m3的厌氧发酵产沼气池。先启动发酵池。将畜禽粪便600—800kg、接种物300~500kg和3000kg左右的水加入发酵池里进行启动。将秸秆原料放在酸化池里进行堆制,先将150kg左右的秸秆投入池里,然后从上层浇一些水,保持秸秆压实湿润为宜,再盖上塑料薄膜堆沤发热,春秋季6~8天,秋冬季12~15天。随后从水压间抽取沼液进入酸化池1浸泡10天左右,将挥发酸液由进料口处开关放入发酵池里,补充营养液,产气率比常规沼气池高得多。
在酸化池1里的酸化液放入发酵池里之前,从水压间抽取沼液进入酸化池浸泡秸秆。
酸化池1里的酸化液放完以后不再加水,让沤制过的秸秆10天左右,再次从水压间抽取沼液进入酸化池1。将酸化池2酸化液放入发酵池里。2个酸化池里秸秆循环交替浸泡不超过3次。
为了解决四季产气不均衡问题,可采取控制酸化液放入量,秋冬季节天每天加入多一些,春夏季节可少加一下。
这种结构沼气池可解决出料难得问题,避免普通沼气池每年大换料,以及因大换料停止产气的问题,确保连续发酵使用,同时也避免了普通沼气池浮料结壳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