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专家呼吁:“只有教育好上一代,才能培养好下一代。”“育人者必须先受教育。”
养育养育,在物质条件相对富足的今天,父母更重要的责任是教育而不是抚养!孩子需要你的扶助,今天的扶,正是为了将来的不扶或者少扶,否则问题越积越多,差距越拉越大,孩子和你将不堪其苦。同一个班级,孩子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家长综合素质和付出心力的竞争。平时不闻不问,考差了大发雷霆,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作为教育者,要想让孩子爱学习,必须自己先做读书人。教师如此,家长也是如此。三分之一的家长积极行动,步步紧跟;三分之一的家长虎头蛇尾,勉强应付;三分之一家长基本没有跟上。而这,就是及格、良好、优秀拉开档次的主要原因!资质相同的孩子,摊上不同的父母,其发展也就不一样。
我是一名教师,教过的孩子没有上万也有几千,特别是担任班主任工作十五年,后来从事学校的德育工作,对家庭教育这一块接触较多,尤其重要的是,自己也是在母亲的熏陶下从孩子慢慢长大随后成为一名家长的。在家庭教育方面没有经验可谈,但有一点点体会要说。
我觉得,以下五个方面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家长的榜样作用十分重要
“龙生龙,凤生凤,生个老鼠会打洞”。从家长的榜样作用来理解,这话很有道理。中央电视台有一则广告:一个五六岁的孩子,看到妈妈在为婆婆洗脚,他马上端来一盆水,边走边说:“妈妈洗洗脚。”电影《流浪者》有一句台词“法官的儿子永远是法官,强盗的儿子永远是强盗”。这话虽然有失偏颇,但在很大程度上强调了家长榜样作用的重要。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因为父母生活不检点,孩子的生活也慢慢变得不那么检点了。为人父母,为人师表!
二、孩子的成才不能强求
我们要真正确立这样的意识:就是“先成人后成才!”要把对孩子的道德品质、法制观念、责任意识教育放在首位。“百善孝为先”,这不仅是为了儿女对父母好,更是为了儿女自己好。自古求忠臣于孝子之门,一个孝顺男儿,于祖居之国、于所在之党、于领导之尊长、于同仁亲友是难行背信弃义之事的,纵要忤逆也有忌憚,纵要变坏也有边缘!
现在有不少家长在孩子的成才方面舍得花钱,进这个兴趣班,上那个特色班。我认为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将来在某个方面有所成就这无可非议,但是要提醒的是:你真正重视孩子的成人了吗?切不可本末倒置!记得有一次上课时,我对学生说过这样的话:“除了文学家、科学家、书法家、音乐家、画家等等,还有一个家,那就是实干家!你愿意成为实干家吗?”我想,作为家长大多愿意,问题是你思想中的“实干家”是什么样的?當官、当老板等等由此而成名?记住,那是以后的事,要立足当前,把该做的先做好!斯沃斯尔学院最新研究发现,注重给孩子营造幸福童年的“完美父母”,会使孩子成年后的生活陷入迷茫和阴郁!
三、对孩子不能溺爱
俗话说“严是爱宽是害”,要宽严结合。我认为习惯的培养要严。记住:“习惯成就未来!”好习惯,一辈子享不尽它的利息;坏习惯,一辈子还不尽它的债务。一个生活拖拖拉拉、行为不检点的人是不可能成大器的!只有当许多看起来很好但很平常的举动成为孩子的习惯后,才能成为他(她)的自觉行动。象尊重长辈、礼貌待人、热爱劳动、生活节俭、讲究卫生等等。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必须从娃娃抓起。
兴趣的培养要宽,特别要尊重孩子本身的兴趣爱好,并加以恰当的教育引导,不要用成年人的眼光去看待一些你想不通的事情而横加干涉。
四、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
虽然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本,但我们不能忽视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有一次我与同事讨论这个问题时,举了下面这个例子:种子放在冰箱里绝对不会发芽,而石子在合适的环境里也永远不能发芽!“近墨者黑,近朱者赤”是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所起作用的最好诠释。
五、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品质
今后的路要孩子自己走,做家长的不能也无法替代。要让他(她)从小知道生活的艰难,慢慢体会社会的复杂。经常听到有孩子离家出走、自杀、甚至杀害自己的亲生父母的报道,就是因为这些孩子缺乏良好的心理品质。我认为以下几条途径值得一试:(1)给孩子一个窨,让他(她)自己往前走;(2)给孩子一个条件,让他(她)自己锻炼;(3)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她)自己找答案;(4)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她)自己解决。
家庭教育“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需要不断学习;孩子的教育没有现成的公式法则,需要“因材施教。”
养育养育,在物质条件相对富足的今天,父母更重要的责任是教育而不是抚养!孩子需要你的扶助,今天的扶,正是为了将来的不扶或者少扶,否则问题越积越多,差距越拉越大,孩子和你将不堪其苦。同一个班级,孩子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家长综合素质和付出心力的竞争。平时不闻不问,考差了大发雷霆,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作为教育者,要想让孩子爱学习,必须自己先做读书人。教师如此,家长也是如此。三分之一的家长积极行动,步步紧跟;三分之一的家长虎头蛇尾,勉强应付;三分之一家长基本没有跟上。而这,就是及格、良好、优秀拉开档次的主要原因!资质相同的孩子,摊上不同的父母,其发展也就不一样。
我是一名教师,教过的孩子没有上万也有几千,特别是担任班主任工作十五年,后来从事学校的德育工作,对家庭教育这一块接触较多,尤其重要的是,自己也是在母亲的熏陶下从孩子慢慢长大随后成为一名家长的。在家庭教育方面没有经验可谈,但有一点点体会要说。
我觉得,以下五个方面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家长的榜样作用十分重要
“龙生龙,凤生凤,生个老鼠会打洞”。从家长的榜样作用来理解,这话很有道理。中央电视台有一则广告:一个五六岁的孩子,看到妈妈在为婆婆洗脚,他马上端来一盆水,边走边说:“妈妈洗洗脚。”电影《流浪者》有一句台词“法官的儿子永远是法官,强盗的儿子永远是强盗”。这话虽然有失偏颇,但在很大程度上强调了家长榜样作用的重要。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因为父母生活不检点,孩子的生活也慢慢变得不那么检点了。为人父母,为人师表!
二、孩子的成才不能强求
我们要真正确立这样的意识:就是“先成人后成才!”要把对孩子的道德品质、法制观念、责任意识教育放在首位。“百善孝为先”,这不仅是为了儿女对父母好,更是为了儿女自己好。自古求忠臣于孝子之门,一个孝顺男儿,于祖居之国、于所在之党、于领导之尊长、于同仁亲友是难行背信弃义之事的,纵要忤逆也有忌憚,纵要变坏也有边缘!
现在有不少家长在孩子的成才方面舍得花钱,进这个兴趣班,上那个特色班。我认为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将来在某个方面有所成就这无可非议,但是要提醒的是:你真正重视孩子的成人了吗?切不可本末倒置!记得有一次上课时,我对学生说过这样的话:“除了文学家、科学家、书法家、音乐家、画家等等,还有一个家,那就是实干家!你愿意成为实干家吗?”我想,作为家长大多愿意,问题是你思想中的“实干家”是什么样的?當官、当老板等等由此而成名?记住,那是以后的事,要立足当前,把该做的先做好!斯沃斯尔学院最新研究发现,注重给孩子营造幸福童年的“完美父母”,会使孩子成年后的生活陷入迷茫和阴郁!
三、对孩子不能溺爱
俗话说“严是爱宽是害”,要宽严结合。我认为习惯的培养要严。记住:“习惯成就未来!”好习惯,一辈子享不尽它的利息;坏习惯,一辈子还不尽它的债务。一个生活拖拖拉拉、行为不检点的人是不可能成大器的!只有当许多看起来很好但很平常的举动成为孩子的习惯后,才能成为他(她)的自觉行动。象尊重长辈、礼貌待人、热爱劳动、生活节俭、讲究卫生等等。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必须从娃娃抓起。
兴趣的培养要宽,特别要尊重孩子本身的兴趣爱好,并加以恰当的教育引导,不要用成年人的眼光去看待一些你想不通的事情而横加干涉。
四、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
虽然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本,但我们不能忽视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有一次我与同事讨论这个问题时,举了下面这个例子:种子放在冰箱里绝对不会发芽,而石子在合适的环境里也永远不能发芽!“近墨者黑,近朱者赤”是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所起作用的最好诠释。
五、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品质
今后的路要孩子自己走,做家长的不能也无法替代。要让他(她)从小知道生活的艰难,慢慢体会社会的复杂。经常听到有孩子离家出走、自杀、甚至杀害自己的亲生父母的报道,就是因为这些孩子缺乏良好的心理品质。我认为以下几条途径值得一试:(1)给孩子一个窨,让他(她)自己往前走;(2)给孩子一个条件,让他(她)自己锻炼;(3)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她)自己找答案;(4)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她)自己解决。
家庭教育“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需要不断学习;孩子的教育没有现成的公式法则,需要“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