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午休时,我在办公室里吃橙子,同事路过时顺便问了我一句:“你知道橙子皮的香味是从哪儿来的吗?”
“当然从橙子中来。”我半认真半开玩笑地回答。
同事在我身边站住,很认真地对我说:“橙子皮的气味来源于它所富含的柠檬烯。柠檬烯有左旋和右旋两种光学异构体,左旋柠檬烯闻起来有松节油味道,只有右旋柠檬烯才有柠檬和橙子的香味。”
同事只有化学的大专学历,学过一门基础有机化学课。听他在我这个有机化学博士面前搬弄立体化学,我不禁惊呆了,赶忙问他:“你从哪儿学到这些知识的?”
见我对他的传道感兴趣,同事很兴奋地告诉我,是上大学时听他们的有机化学课老师讲的。
我没再说什么。同事是美国人,接受的是西方教育,二十年前的有机化学课上学到的知识他仍记忆犹新。而我呢,我实在记不起十多年前我在国内大学里同等的课上学到了什么有趣的东西,除了单键双键和加成消除之外。
其实,这也不是我第一次对中西方教育的差距感到吃惊了。来美留学之后,让我感触最多的是美国大学里本科生使用的教材。由于要做助教谋生,我难免要和系里本科生使用的基础有机化学教材打交道。以前在国内学过高等有机化学,因此刚开始时我对这些初级教材不屑一顾。后来因为要了解教授上课进度,我才勉强去翻阅这些教材,没想到很快就被吸引住,而且读起来兴趣盎然,如同通读《红楼梦》。
记得我自己在国内上大学时,使用的有机化学教材是系里的授课老师们自己编写的。当时学校的有机化学专业在国内高校里排名应该是数一数二的,按理说教材的编写水平应该不低。但现在想起来,那部教材只能算是拼凑之作,内容呆板、语气僵硬,实在是乏善可陈。
反观美国大学里使用的有机化学教材,都是由从事一线研究的顶级化学家编写的,内容丰富、语气生动,最重要的是趣味性强。我经常会在正文的旁边读到一些彩印的小字,大都是旁征博引的历史掌故、近期研究发现以及一些科普知识。比如,在介绍石油裂解部分时会附带上有关汽油辛烷值的知识。从中我知道它是交通工具所使用的燃料(汽油)抵抗震爆的指标,辛烷值越高表示抗震爆的能力越强,我也了解到它是怎样被测量出来的。
我试图找一些近期出版的国内教材研究一下,希望它们能够象我国的经济一样突飞猛进,可惜却未能如愿。
(摘编自网络文章)
编辑:邓明茜
“当然从橙子中来。”我半认真半开玩笑地回答。
同事在我身边站住,很认真地对我说:“橙子皮的气味来源于它所富含的柠檬烯。柠檬烯有左旋和右旋两种光学异构体,左旋柠檬烯闻起来有松节油味道,只有右旋柠檬烯才有柠檬和橙子的香味。”
同事只有化学的大专学历,学过一门基础有机化学课。听他在我这个有机化学博士面前搬弄立体化学,我不禁惊呆了,赶忙问他:“你从哪儿学到这些知识的?”
见我对他的传道感兴趣,同事很兴奋地告诉我,是上大学时听他们的有机化学课老师讲的。
我没再说什么。同事是美国人,接受的是西方教育,二十年前的有机化学课上学到的知识他仍记忆犹新。而我呢,我实在记不起十多年前我在国内大学里同等的课上学到了什么有趣的东西,除了单键双键和加成消除之外。
其实,这也不是我第一次对中西方教育的差距感到吃惊了。来美留学之后,让我感触最多的是美国大学里本科生使用的教材。由于要做助教谋生,我难免要和系里本科生使用的基础有机化学教材打交道。以前在国内学过高等有机化学,因此刚开始时我对这些初级教材不屑一顾。后来因为要了解教授上课进度,我才勉强去翻阅这些教材,没想到很快就被吸引住,而且读起来兴趣盎然,如同通读《红楼梦》。
记得我自己在国内上大学时,使用的有机化学教材是系里的授课老师们自己编写的。当时学校的有机化学专业在国内高校里排名应该是数一数二的,按理说教材的编写水平应该不低。但现在想起来,那部教材只能算是拼凑之作,内容呆板、语气僵硬,实在是乏善可陈。
反观美国大学里使用的有机化学教材,都是由从事一线研究的顶级化学家编写的,内容丰富、语气生动,最重要的是趣味性强。我经常会在正文的旁边读到一些彩印的小字,大都是旁征博引的历史掌故、近期研究发现以及一些科普知识。比如,在介绍石油裂解部分时会附带上有关汽油辛烷值的知识。从中我知道它是交通工具所使用的燃料(汽油)抵抗震爆的指标,辛烷值越高表示抗震爆的能力越强,我也了解到它是怎样被测量出来的。
我试图找一些近期出版的国内教材研究一下,希望它们能够象我国的经济一样突飞猛进,可惜却未能如愿。
(摘编自网络文章)
编辑:邓明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