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中问题与对策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a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颁布,是以“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目标,而这一伟大目标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新思想、新观念、新要求。新课程改革给教育教学带来全新的面貌,它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冲击着我们的教育理念,改变着我们的教育策略。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推广,作为一线的地理教师我们在新课程课堂教学当中不断追求、不断完善、不断总结,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以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和困惑。如正确理解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基本理念,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如何采用新的教学方式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以及如何科学地对学生进行评价等等,思考着问题的同时更希望探求好的解决对策。在此,本人就高中地理新课程实验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浅谈自己的看法:
  关于新课程执行能力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将课程标准的研读等同于过去的教学大纲。不能全面地理解和领会地理课程标准条目所要求的基本内容或者对课标内容标准把握不准确,对教学建议、评价建议等没有深入的研究,因此,不管是在内容讲解上,还是在练习的设计和选择上,表现出随意性太大,基本游离于课标之外。
  2 驾驭课堂的能力较差。不适应新课程的要求,课堂教学不能灵活变通,不能顾及师生活动。地理观测、实验、实验等活动基本上没有按要求随堂开展。
  3 开展活动和落实双基脱节。教师提出的地理问题没有梯度,缺乏深入探究的意义;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活动没有深入开展,表面上的热闹掩盖了低层次、低水平的讨论和活动,学生学不到应该学到的东西。
  4 地理资源没有充分利用。教具陈旧,教师收集、整合、制作课程资源的能力不高。许多学校没有购买相应的教学挂图、地理模型和地理图册;教师缺乏利用网络资源的能力和意识,也无法对有限的资源进行整合。
  5 教学评价环境尚未形成。就教师评价而言,大部分学校还未真正执行《福建省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中的“教师课堂教师评价指标”对地理教师进行评价。就以上出现的问题。笔者就自己的教学经验。有如下对策:
  
  一、创造性的使用课本,抓住教学重难点
  
  新课标下教材内容的编写。首先考虑的是公民如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而不是从学科的系统性角度考虑,因而教学内容与旧教材作了大量的修改(例必修I.删减了“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士壤”等内容),同时,教材中大量添加阅读、读图思考、案例和活动,并且还出现一个标准多种版本,而且不同的版本其内容、知识结构、图文系统、学生活动和案例都不尽相同。因此,本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1 坚持以课标指导教学,不论是何种版本的教材,其内容都是依据课标而编写,只要把课标中规定的内容落实到相应的教学上,就是抓住了教学的重难点。2 认真处理好新、旧教材之间和各种版本之间的关系。新教材的知识实用性较强,而系统性较零散,这给实际教学带来一定困难,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应该补充适当的知识,由此就产生两个问题:一方面是新老教师对教材的熟悉理解不同,导致补充知识的差异。其次是补充了知识后课时与教学任务的矛盾。3 正确处理好活动性课文与教材正文之间的关系,新教材设计了大量学生活动和案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如何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学会从活动中握掘、归纳有用的知识来补充。
  
  二、营造探究式课堂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我做了以下尝试:
  (1)把课程标准分解,刚开始要求放低一点,让学生尝试到成功,兴趣就会越来越浓。
  (2)充分利用模型、文字、图片、多媒体动画等,以创设一个新奇的环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直观表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3)注意发挥知识趣味性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趣味知识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潜在的趣味知识并进行合理的加工,使之融入课堂教学,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4)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地理教学资源,让学生去体验身边的地理,并从体验中去探索、领悟、学习。例如在学习气旋与低压的有关知识后,我们把教材进行了整合,直接引入了学生比较熟悉、本年对福鼎影响最大的灾害性天气一桑美台风。台风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我们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利用台风云图引导学生分析台风的形成、结构、以及台风影响下的天气等知识,接着又引导学生利用前面学过的气旋知识对台风影响下风向变化的原因进行解释,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合理开发校外地理课程资源
  
  校外丰富的地理课程资源是校内资源的重要补充,学校要善于挖掘和合理开发社区地理课程资源。注重回归生活世界,有效支持学校地理课程发展。
  (1)校外地理课程资源丰富多样,包括青少年活动中心、地理教育基地、图书馆、科技馆、气象台、地震台、水文站、天文馆、博物馆、陈列馆、展览馆和主题公园,科研单位、大专院校、政府有关部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信息媒体,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景观,等等。学校、教师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联系,寻求多方合作,针对城镇与乡村、沿海与山区的地理环境特点,合理开发利用校外地理课程资源。
  (2)加强学校与社区的合作,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让学生体验生活化地理。学校、教师要组织和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参与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开展参观、调查、考察、旅行等活动,逐步创建地理实习基地。邀请相关人士进行演讲和座谈。
  (3)加强区域间、学校间的合作与交流,建立健全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
  
  四、实施评价机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的教学信息,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作出价值上的判断。教学评价在课程实施中具有教育导向和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通过教学评价可提高教学的成效,促进课程目标的实现。新课程教学评价的特点是要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多元性、多样性、和发展性。教师教学评价的目的是激励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帮助教师成长。通过评价促进地理教师课程执行能力、课程开发能力、课程创生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强调地理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学校要建立以地理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使地理教师以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调整、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分析了传统的单片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一个实例介绍了Proteus仿真软件在单片机教学中的应用,最后总结了利用Proteus来进行单片机教学的优点。  [关键词]Proteus;单片机;仿真    单片机是电气信息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实践性非常强,又非常抽象,学生普遍反映比较难学。对于这样一门课程,教师采用传统的授课模式,学生兴趣不浓,教学效果不佳。伴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飞速发
本文应用GC,GC/MS,Py-GC,Rock-Eval等方法对我国典型淡水湖相油页岩进行了研究,认为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有利于淡水藻类等水生生物繁殖,为高潜力油页岩主要有机母质。浅湖-沼
贵州省东北部铜仁-松桃地区是我国南方南华纪大塘坡期锰矿的重要集中区,随着近年一系列大型-超大型锰矿床的发现,该地区逐渐成为地质研究和找矿的热点。在贵州省锰矿资源潜力评
介绍了黄土隧道横洞进入正洞施工的过渡措施,着重对横洞钢架转向施工、横洞与正洞交界处门架的设置、正洞挑顶施工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本文以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区域性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的调研,分析揭示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区域性商业银行的特征
由于购电结构和各电压等级售电能量所占权重变化,统计期内综合线损率指标的升降情况并不能完全反映线损管理工作的好坏,但通过对影响综合线损率变化的主要因素进行收集和处理
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知道病毒的病理,才能对症下药,才能让计算机病毒在你而前变得“乖巧”。于是我先从基础学习,先从认识简单的病毒人手,再到一些复杂的病毒。几年来,为了从认识病毒,我先后查阅了许多资料,也做了很多笔记,再加上这几年工作上实际经验的积累,在对付消灭这些病毒上而,总结出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防范病毒    1 切断传播源。律人律己,不要随便使用来路不明的光盘及软
本文对湖北能源效率影响的主要因素——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利用因素分析法中的LMDI法分解出三次产业对整体能源强度以及不同能源强度的强度因素以及结构因素,以探讨不同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