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到底是一个妈妈,还是一座火山?

来源 :家教世界·V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s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01
  过了个周末,发现我对孩子说的最多的两个字是“不要”。
  “不要动烟灰缸!”
  “不要把沙发靠垫搬下来。”
  “不要光脚在地上跑来跑去。”
  这个发现把我自己吓了一跳,我怎么一天到晚都在否定孩子的行为呢?而在这之前,我原以为自己是个颇有耐心的妈妈。难怪人家说,刚生下孩子时,读的是《西尔斯育儿宝典》《孩子慢慢来》,孩子再大一点儿,就改读《莫生气》《心经》《金刚经》了。
  回放一下昨天的经历吧。
  张小又洗脚的时候,把两张他小时候的照片塞进洗脚盆里“洗”了一遍,洗完还挺开心地告诉我:“妈妈,快来看,我把照片洗干净了。”
  正在厨房的我,预感“大事不妙”,果真,看到张小又得意扬扬地举着那两张“干净”的相纸,我瞬间觉得自己要气炸,我又开启“吼”的模式:“这是你周岁时候的照片,你洗掉了,将来还怎么看?”
  理智告诉我不应当发脾气,因为他可能误会了“洗照片”的含义,可是,那个瞬间,我真的感觉好窝火,完全控制不住自己:“照片是留作纪念的,是为了将来看的,你这样洗掉是在搞破坏。以后不许这样!”他乖乖地说着“对不起”,我又有些于心不忍,感觉自己太激动了。
  和一个好友说起这件事,她说她带娃时,也经常感觉自己就是一座火山,好像下一秒钟就会爆发。她还举例说早上让孩子自己去涂擦脸油,小丫头一下子挤了满手,掉的地上、鞋上全是。关键那个擦脸油超贵,她说粗略估算了一下,那一坨子估计在十五块钱以上。
  我一听就乐了,我说那你爆发了吗?她说:“其实很窝火,但真的是咬牙忍了,因为知道她不是故意的,因为大人偶尔也有挤出一大坨子的时候。”我恭喜她理智战胜了愤怒,同时有些惭愧:我的理智为什么无法战胜愤怒呢?这引起了我的反思。
  02
  我发现,如果原本我心情就很烦躁,或者身心疲惫,我就会很容易被孩子某种“不好”的行为激怒;如果我原本心情很好,比如中了500万,面对孩子那些“不好”的行为,我就会比较宽容。
  再比如洗照片事件,如果发生在我心情好的时候,我可能不会上来就吼他,而是耐心地跟他解释:“‘洗照片’不是用水洗的,而是用显影液等药水,在暗房里让它们形成影象。你这样洗,会把上边的人物洗没了,而且无法复原,以后想看也看不成了。”
  是的,有些时候,我爆发不爆发,和我原本的心情有着重要的关系,这是不是传说中的“迁怒”?如果是否对孩子发火取决于我原本的情绪,这也意味着我自己情绪管理能力很差,我能否处理好自己的情绪,而不是让它一直压在心底,一触即发呢?
  曾经读过一本叫《戒吼妈》的书,其中也有类似的分析:有时父母的暴躁,其实是累积了许多日常压力,找不到出口,而家中没有反抗力的孩子,就成为最大的出气筒。《戒吼妈》还指出:让家中充满负面情绪的另一个原因,是父母认为孩子的行为与表现,不如自己的预期。
  这两条分析直指我的心窝,因为这两种情况,都曾在我身上发生过。我大概希望张小又是一个乖乖的爱读书爱学习的宝宝,而不是一脑洞随时大开的“熊孩子”。所以,有时候我吼孩子,其实是缘于内心的负能量,缘于对孩子过高的预期。说到底,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孩子身上。
  猛然记起小时候,每当我做错事或者做了不好的事,妈妈吼我的时候,我总觉得她不理解我,当时特别希望有个比我强大的人,可以和她好好谈谈心,让她别这么吼我。
  现在想来,当我们在吼孩子的时候,孩子内心深处,何尝不是在期待着一个不要动不动因为小事就吼叫和爆发的妈妈呢?这种反思,让我觉得我或许可以不用一天到晚像一只随时会被点燃的爆竹,我应当再心平气和一些,再有耐心一些。
  03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天才卡尔·威特,他曾指出:教育孩子是最考验耐性的事,很多父母动不动就火山爆发,打骂孩子,虽然他们把孩子吓得够呛,表面上管住了孩子,实际上没有解决任何问题,他们不知道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是心平气和。
  所以,无论孩子做了好事还是坏事,都尽量平静地处理。卡尔还指出,他从不会用“不准这样” “不行”这些消极的、否定的词语,因为这些词语容易使孩子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而很多妈妈,显然和我一样犯了类似的错误,不要做一个情绪管理能力差的“坏妈妈”。在管理孩子前,请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请记住,我们是一个妈妈,不是一座火山,不要因为一件小事就爆发。
  而卡尔根据自己的经历写成的《卡尔·威特的教育》里,还有几句以孩子的口吻写的话,让我非常感动。每当熊孩子把我气得七窍生烟时,每当我对张小又的耐心消耗殆尽时,每当我照看小家伙折腾得自己身心疲惫时,静静地读一读这几句话,我的心情就会得到平复。
  现在我把这几句话分享给爸爸妈妈们,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我的手很小,无论在何时,请不要要求我十全十美。我的腿很短,请让我慢些走,好能跟上您。
  我的眼睛不像您那样见过世面,请让我自己慢慢地观察和发现。并希望您不要对我过分的限制。
  家务事是繁多的,而我的童年是短暂的,请多花些时间给我讲一点世界上的奇闻,不要只把我当成取乐的玩具。
  我的感情是脆弱的,请对我的反应敏感些,不要整天责骂不休,对待我像待您自己一样,请爱护我,经常训练我对人的礼貌,指导我做事情,教育我靠什么生活。
  我需要您的不断鼓励,不要经常严厉地批评、威吓我,您可以批评我做错的事情,但是不要责骂我本人。
  请给我一些自由,让我自己决定一些事情,允许我不成功,以便我在不成功中吸取教训,总有一天,我会自己决定自己的生活道路。
  请让我和您一起娱乐,孩子需要从父母那里得到愉快,正像父母需要从孩子那里得到欢乐一样。
  说一个张小又对付吼叫妈妈的趣事:有一次我吼了张小又,一会儿他说:“妈妈,我以后不第一喜欢你了。”我心想,臭小子还记仇呢。然后小家伙说:“我第零喜欢你。”我有点愤愤地说:“什么叫第零喜欢我,是说你以后不再喜欢我了吗?”他解释道:“那是比第一还喜欢你啊。”
  他说这些,是在我吼了他十分钟之后,我再一次领教了什么叫“孩子不记仇”,瞬間觉得好惭愧,我真是以大人之心,度小孩儿之腹啊。
  让我们从今天起,一起做一个不吼不怒、心平气和的妈妈!
其他文献
适合年龄:2~6岁  游戏目的:锻炼精细动作能力、色彩感知能力  准备道具:吸管、颜料、画笔  游戏动作:吹  别以为只有彩笔、蜡笔才是宝宝的画画工具,其实家里的很多小东西都能用来作画,比如吸管。  准备一张白纸,首先在上面画个小人(头发不用画)。这一步可以让宝宝自己来,就算画得不完美也没关系。如果宝宝会自己画画也可以让他来作画,只要最后能呈现出一个可爱的人形就行了。  然后,我們可以用画笔蘸点颜
作为千古圣贤的孔子,他的儿子如何呢?很多人只知道孔鲤这个名字,对其人却不甚了解。  孔子一生弟子满天下,贤者更是有七十二人之多,其中却没有孔鲤。孔子常常夸赞颜回憨厚好学,举一反三;夸赞子贡聪明伶俐,谈吐儒雅;夸赞子路忠勇果断,却很少有夸赞儿子孔鲤的言论流传下来。所以人们对孔子知名弟子的了解程度远远超过孔鲤。  虽然“搞学术”天资并不出色,孔鲤却是一个老实忠厚和对父亲言听计从的人。《论语》中记载了一
在文章中看见“逆反心理”几个字,有人说它是一种生理现象,表现在16岁的女孩子身上尤其严重。在过去的一个月中,我充分领教了女儿的这种“逆反”,喊她干什么,硬和你对着干,晚上很晚睡,早上睡懒觉,忍不住就看无聊的电视,然后便大谈歌星。我不是一个严厉的父亲,却是一个唠唠叨叨的大人。女儿出国前的一个月,我们之间并不是很愉快,曾发生过的激烈争执,次数相当于她长到16岁的总和。老实说,我们都很失望。  我一次又
一个漂亮女孩 让我从图书馆逃出来  1991年5月18日,星期六,小雨  从图书馆里“逃”出来的时候,已经很晚了,这次真的是“逃”出来的。  来中山图书馆读书,是缘于一个同学的介绍。他还说,说不定会碰上一个漂亮姑娘,来一段艳遇。经不住他的游说,更重要的是基于对一段伟大爱情的向往,我便办了一张借书证。  坐下之后,我很快便被这里的气氛感染了。阅览室里人虽然很多,但异常的安静,大家都在埋头攻读,不会有
V家长妈妈帮:  V家长爱分享  她们是普通的妈妈,生儿育女,平凡生活;她们又是精彩的妈妈,百变气质,热情大方;她们因爱聚集在一起,传递着无限的正能量。  这个温馨有爱的团体似乎有股神奇的魔力,总能让烦恼忧愁烟消云散,唯独上演属于妈妈们的快乐故事。方寸版块,互动话题随便聊,我们期待更多的妈妈加入!  Topic1:黏人的宝宝不愿分床睡,咋办?  和果果妈闲聊,她一脸疲惫地说,昨晚为了让5岁的女儿单
刚刚过去的父亲节,儿子用乐高积木给老爸做了一个剃须刀作为礼物,幼儿园也会根据一些节日设计“感恩”的课程。但如何让“感恩”润物细无声地走入孩子的内心,自然而然地生发出“感恩之心”,需要家长和老师在生活的点滴中融入,而不是强硬地灌输。  我们都知道,如果经常告诉宝贝“爸爸妈妈都很爱你”,有一天孩子也会说出“我爱爸爸妈妈”,非常自然和水到渠成。在《爸爸的老师》这个绘本中,爸爸带着儿子去拜访曾经的老师,就
【摘要】美术教学导入新课的方法还有很多,但是,无论采用哪种形式,导入的方法都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教学实际,还要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的,选择恰当的方法导入,以便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真正发挥美术教学的作用,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学生的智力和才能的发展,并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关键词】学习兴趣;导入方法;美术;课堂教学    要上好一节美术课,除了认真钻研教材、
刀不磨会变钝,孩子不用会变懒。  不聪明的父母心甘情愿做他孩子的保姆,事事替孩子代劳。在家替孩子叠被、穿衣,甚至喂饭;在外替孩子背书包、背画板、背水壶。明明是孩子能干的事,全由父母代办了。孩子呢?全然不把父母的辛劳放在眼里,他認为:你为我服务,应该的!谁让你生了我!这样的孩子长大会变成无能无情无责任感的人,很难适应社会。父母替孩子扛住了一切,今后又怎能指望孩子扛住世界?  智慧的父母会巧妙地使用孩
到美国看望表姐一家时,结识了他们的邻居利娅。利娅是以色列人,为人开朗大方,脸上总是带着微笑;她丈夫是美国一家公司驻以色列的代表,经常在以色列与美国之间往来;利娅自己带着儿子拉米尔在美国生活,独立承担了抚育孩子的重任。  都说犹太人非常有智慧,做生意很成功,不知道教育孩子会不会也有一套?我开始不知不觉地观察利娅和拉米尔,希望能够发现犹太人精明的头脑在幼儿时期家庭教育的秘密。  没多久,我终于发现了这
哈佛大学学者曾经做过一项调查研究,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业率为15∶1,犯罪率是1∶10。爱干家务的孩子,离婚率低,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  还有专家指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务劳动与孩子的动作技能、认知能力的发展以及责任感的培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美国,孩子不论年龄大小,都是重要的家庭成员,所以告诉孩子,他们在家庭中应该负起的责任是很重要的,而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