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活动共学习 取长补短同进步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lylx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宁陵县教育局教研室组织的送课下乡活动,多年来,一直备受关注,送课下乡活动大大地促进了城乡学校教研活动的交流,在共同的学习中取长补短,一起进步。这一次,我接到教研室的通知,要求到赵村乡进行教研究活动,我们到了赵村乡小上课。对于我来说,与其说是送课下乡不如说是来交流经验,互相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这次交流的过程中,虽然有些辛苦,但我的收获很大,感触颇深,在此浅谈几点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作为承担这次教研活动下乡的十三名老师之一,首先我要感谢教研室领导的信任与支持,感谢教研室能给我们这次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同时我还要感谢赵村乡小各位领导、老师及孩子们的大力支持与配合。
  一、准备之乐
  这次送课下乡,我是很重视的。因为昨天教研员李老师及赵老师来听我的课准备不充分而显得仓促,听完说课时说对课不满意,所以我忍痛把儿子送回我妈那儿去,备课到23点,凌晨4:05又起床,在床上一趴就是两个小时,又提早来到学校备了接近半个多小时的课,至始至终,我都认真的准备,首先从心理上要作好面对的不是本班学生的准备,因此,从城乡学校学生之间的差异为切入点,作文文本的挖掘,对于教学环节中可能涉及到的种种问题,还有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情况,都认真地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教师是学生知识的源泉,教师要上好一堂课,首先更要备好课,其次是要备好学生,所以在备学生方面我是下了很大的功夫。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善于应用教学机智,可以说我没有松懈过。特别是在上完课后,我认真地汲取各位老师的点评意见,以便达到更理想的效果,虽然这个过程很辛苦,但播种了辛苦,换来的却是难忘的快乐。
  二、点滴感悟
  在这次送课下乡活动中,我起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所执教的不是课文而是老师和学生都怕上的作文课。以《考试》为题,让孩子们挑战“知识渊博”型小学生为切入点,孩子们兴趣盎然,积极性破颇高,孰不知我是因为教学需要,而给他们设了一个不大不小、不深不浅的“陷阱”,正因为我利用了大多数孩子们的思维特点,所以效果很好,同学们很是给力,无论是哪个环节都很到位。面对无准备的此情此景下,我只能感叹孩子们的优秀?自始至终我都在想方设法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活动,因事先没与学生接触。对学生的了解不够,自己感觉这节课上得不太理想,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默契不是很好,因为同学们对各民族的风俗了解不如城里的孩子,但慢慢的也就进入了角色。特别是来到乡小,我的感受很深。这里十分闭塞,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孩子们的普通话不是很标准,谈话时不时还伴有乡音,基础不是很好,当我走进只有32名孩子的教室时,听惯了五十多名孩子朗朗的读书声,一下子面对的是32名静静的孩子,我曾有十几秒的时间在问自己,如何才能上好这节课,当我凝视着这32张稚嫩的小脸,看到他们渴求知识的眼睛时,我的热情一下子被激发了出来。课堂上,我耐心引导孩子们的说话写话,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循循善诱,并及时给予孩子们亲切的鼓励,孩子们的写作欲望被一下子调动了起来。不会举手回答问题的孩子,变得那样的积极和大胆,连普通话都不会说的孩子,竟然变得那样的爱说,我的心情很是激动,因为他们感受到了写作的乐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此我再次认识到,激发兴趣是自主学习的诱因。只有当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才可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使课堂变得生动、轻松起来。教学中应该创设宽松和谐、平等*的氛围,让学生想象驰骋,思路纵横,才会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是的,讲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互动的“平台”,但这个“教鞭”要我们自己去挥舞。
  三、点评时的氛围之浓
  上完课,都会得到听课老师及我们带队老师的点评。评课时,老师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有许多让人深思的话语。从听课老师们中肯而富有建议的评课中,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认识到自己还有很多东西都需要去大胆地去尝试,去创新、去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在作文教学中开辟出另一番新领域。另外,就是我们的带队老师,他们很辛苦,仔细琢磨,力争达到最佳效果。课堂上他们的认真记录更是让我感动,每次听课记录都十分详细。评课直指要害,一针见血,好的地方加以高度肯定,不足的地方又给予恰如其分的建议。让我感动的还有评课的那种氛围,絕不谦虚,绝不存有大话、空话,真正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其实,送课下乡不仅仅是讲一堂课,听一节课。课后的说课、评课才是一种真正意义的大课堂。对每个教师来说,都是一种思索,一种提高。在各位老师的点评中,我真正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使自己在教学中变得更成熟更稳重。
  总之,这次送课下乡活动对我来说,真是受益匪浅。让我有了一次自己学习和提升的过程,这将是我难忘的一次经历。最后我要说,如果教育是一艘船,那么,课程改革就是扬起的帆,送课下乡就是鼓起帆的风。祝愿我们宁陵的教育扬起风帆,越走越宽阔。
  【作者单位:宁陵县第二实验小学 河南】
其他文献
选一粒稍圆的芸豆,背面涂胶,粘贴在纸的中间偏上的位置,作为猫的头部。  选一粒稍长一些的芸豆轻轻刮开,然后在其中一瓣的内部涂上白胶,粘贴在猫头的下方,作为猫的身体。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教育的发展已进入了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又避免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填鸭式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是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学生的角度,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论述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希望对第一线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所帮助。  一、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  学生学习积极性指在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影响下,小学数学教育具有一定的被动性,一般体现在对于数学公式的机械性记忆与对于考试真题的反复练习。很多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表现出了对数学学习的不感兴趣甚至是厌学的现象,根本就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针对这样的教学问题,笔者认为应进行对于小学数学课堂的优化,从实际出发,结合教学实例,促使小学生的数学教育效果得到有效的提高,进而使得小学生们可以扎实的掌握数学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提供知识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在我们的教学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本来是一节课就可以完成的教学任务,有的老师要花两节课甚至更多的时间才能完成。这种课堂教学的低效能,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厌学、教师厌教。那么,如何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成为高效课堂呢?下面结合实际谈谈我的看法:  一、以“趣”引入——高效课堂的前提  1、做好课前的调查研究。课前调查主要是调查每个学生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有这样一个作文题:蛋孵化出了什么?结果,中国儿童大多在作文中回答“蛋孵化出了小鸡、小鸭”如此等等,而外国孩子却能创出“蛋孵化出了克林顿”这样巧妙的回答。巨大的反差,鲜明的对比,无疑显示出了中国教育现状的某些弱点。  当前,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而要真正实现应试教育的根本转变并非易事。素质教育需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注重弘扬人的主体性。因此,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必须成为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
我们在开发校本课程时就要求教师自己确定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负责课程实施、课程评估,而不仅仅是实施课程,我觉得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科学延伸、创造的教育实践过程。  作为美术教师的我们在利用好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要让我们的美术延伸,科学、合理的投入到我们校本课程的开发中。  1、遵循实用性  其实我们很多学校都在推进校本课程,但在开发的过程中,我们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无从着手,不知道校本课程的切入点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主要是指必要的科学知识、科学的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信息技术是指目前在教学中已被陆续采用的音像技术、卫星广播电视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及互联网络通讯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的总称。从事教学一线
教材简析:  “认识整万数”是四年级上次第十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万以内的数,并能正确读、写和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基础上,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感受大数的意义,了解十进制计数法,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和千万,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整万数,同时通过了解一些具体事物的数量的多少,感受大数目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价值,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课堂写真: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想多了解自己的家
小学阶段正是长知识、长思想、长智慧的时候,此时正确的思想引导对学生今后的人生道路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小学语文不仅肩负着给学生传输语文知识的功能,同时还承担着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与善良的思想品质的重任。为推进小学语文课堂与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结合,本文试图从五个角度出发,对其展开探讨。    一、结合课文特色,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从根本上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
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过:“人生中最危险的一段时间是从出生到12岁,在这段时间如果不能摧毁种种错误和恶习,他们就会扎下深根,发芽生长,以至于永远都拔不掉。”可见,小学德育教育对人的一生有着多么重大的影响。而少先队工作就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织形式,要使少先队活动丰富多彩,让队员们能力提升,校外活动就是学校德育不可缺少的部分,面向社会、 敞开大门、谋求帮助,壮大校外辅导员的队伍也就势在必行。  队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