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8年,美国代表团坐着轮船开始了阿姆斯特丹的奥运之旅,船上载着1000箱可乐,可口可乐就是用这种方式第一次赞助了奥运会;1968年,麦当劳看到美国运动员在法国格勒诺布尔冬奥会期间想念家乡汉堡的报道之后,将汉堡空运过去以解其思乡之苦,这是麦当劳的首次奥运之旅。
早期的奥运赞助现在看来有点黑色幽默的味道,但是这种廉价的露脸机会恐怕再也没有了,现在的奥运会,已经不像从前了。
更快:抢占五金卫浴业的“奥运空白”
奥运前的北京,酒店1年前就预订一空,如果留意的话,你会发现机场外的巨型广告牌也早就被赞助商们抢占完毕。无论是先知先觉还是后发制人,对很多企业来说,问题早已经不是下手的早晚了,有一则关于赞助商的消费者调查称:“每当消费者提到2至3家赞助公司时,其中总有1家与赞助根本没有什么关系。”
中国消费者已经理不清头绪了,赞助商让他们的脑子“有点乱”,这不是企业的错,当然更不是赞助商的错,他们虽然久仰三星“4000万美元进入TOP,品牌价值一年增长20亿美元”的奥运神话,但肯定也听过类似“75%的品牌没有达到自己的奥运赞助目的”的说法。然而,倾诉空间没有了,倾诉方式的创意总归是无穷的。
汇泰龙这个企业,为了实施自己的创意,准备了足足两年时间。
机会往往一直在那儿,只是别人没有发现。五金卫浴行业其实一直是奥运营销的空白地带,虽然媒体噪声无时无刻不在滋扰着大众,但是如果有了针对性极强、创意十足的沟通方式,从繁杂的媒介资讯中全身而退、在行业中脱颖而出是绝对可能的。
在国内的五金卫浴行业,还没有哪个品牌与奥运有过合作,这次北京奥运同样也没有。汇泰龙总经理陈鸿填认为,绝大部分中国企业都没有奥运营销的经历,国内相关的营销人才也经验匮乏,这加大了本土五金卫浴奥运营销的难度;另一方面,赞助奥运的费用门槛过高,且后续的广告投入巨大,有时得不偿失。
有数据显示,奥运TOP赞助商在一届奥运会前后需要投入8000万到1亿美元,通常还要拿出高于赞助费用3到4倍的资金用于市场营销,这样总投入至少不会低于3亿美元。这足以让我们认识到什么叫“投入巨大”。陈鸿填的判断是完全合理的,去年11月以后,IT巨头柯达、联想相继宣布在北京奥运之后将退出TOP赞助,前者据称是因为“业务转型”,后者则是为了实现新的品牌目标,其实,不适合就退出,这是必然的,更是明智的。只是意外之余不得不感叹,就算再财大气粗,也不可能在成本压力下不顾企业逐利的根本属性。
更高:做高端装修的合作伙伴
在陈鸿填看来,如果赞助奥运仅仅是为了在产品上印上“伙伴”的标签,那是远远不够的,也是错误的。在很多消费者眼中,印上“支持北京奥运”还是“奥运会合作伙伴”,可能没什么区别,但成本可能就差别大了。可见,奥运营销在于战略,更在于战术。
2006年,在公司10周岁生日之际,汇泰龙继成功成为五金龙头品牌后,开始进军卫浴市场,并在这一年的3月8日宣布正式启动非奥运营销战略。从一开始,汇泰龙就抓住了最切合企业实际的关键要素:奥运会除了运动员、运动队等基本要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参与者——一消费者。奥运会之所以精彩,正是源自大众的参与,这也是企业参与奥运的根本原因。
汇泰龙将自己的非奥运营销战略称作“全球高端装修合作伙伴”计划,而此后两年的步步为营正是基于企业一贯清晰的战略思路。汇泰龙最初就定位于高端,以高起点、高定位、高标准切入市场,以“五星级装修的第一选择”作为企业目标。这就锁定了众多高端消费者,这一群体更挑剔,文化层次更高,更有品位和主见,除了关注你能给他多少好处之外,他们更想知道你能给他“什么层次的好处”。
做高端市场比做中低端更具挑战性,汇泰龙乐于以挑战为契机,全面提升品牌文化和竞争力。中国的五金卫浴行业现状大致可以这样概括:全球五金制造中心,出口及房产市场拉动,资本运作和企业合作活跃,两极分化严重,竞争转向高技术产品。而消费者一方呢?新一代家装消费人群将喜欢艺术、配套、智能、节能、人性、个性的五金卫浴产品。对比行业现状与消费升级趋势,可以预测,缺乏优势的小品牌一定会逐渐沦为别人的供应商。由此看来,汇泰龙的“高端”定位绝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而完全是顺势而行。
更强:“金牌专卖店”攻势直达消费者
大多数企业的奥运营销都会遵循“奥运精神,品牌内涵,消费者”这样的闭环,虽然最终目的都是三者的契合,但是首要诉求总是直指奥运会本身的,这往往是付出不菲代价而得到的优势,但也是相对的劣势。相比而言,非奥运营销的优势在于,不论称之为曲线救国、打擦边球,或是另辟蹊径,不论品牌最终以何种方式与奥运联系,企业的首要愿望很简单——直指消费者。分享奥运快乐,传达品牌信息,给予顾客实惠,这也正是汇泰龙非奥运营销所遵循的简单逻辑。
赞助商对“资格”这一源头资源的购买并不能独占一切沟通渠道,“直达消费者”的好处,就是最大限度地避开与对手的正面冲突,以全新的诠释方法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李宁在去年年初的赞助商竞标失利后,财大气粗的阿迪达斯当时也被认为是胜利者,谁能想到郁闷的李宁连出奇招,让央视体育频道的主持人和出镜记者都戴上了李宁的logo?谁能预测到李宁赞助了阿根廷男篮、西班牙男篮、苏丹田径队以及中国射击、跳水、乒乓球、体操等N个运动队,俨然是一个“李宁国际代表团”?
直到2008年之前,汇泰龙还一直保持着低调。汇泰龙总经理陈鸿填说:“2008年是汇泰龙的执行年,在终端上,汇泰龙要做到快速反应,高效执行。”李宁的出奇在于锁定了央视体育频道主持人、奥运代表队这两个大众关注焦点,真正做到了“闪亮登场,频繁出镜”,而汇泰龙与大众的接触点则更为精确,那就是它的“金牌专卖店”。
渠道在深刻变革,五金卫浴企业对于终端的控制会越来越强,让消费者在专卖店产生合理的奥运想象并得到实惠,是汇泰龙非奥运营销的重要一步,作为发展了12年的行业领军企业,汇泰龙的品牌文化与奥林匹克“激情、荣誉、奋斗”的衍生价值完全吻合,由“荣誉”到“冠军”,再由“冠军”到“金牌”,“金牌专卖店”开始与奥运相映生辉。
从今年年初开始,汇泰龙“寻找2008个高端装修合作伙伴”活动在中国地区金牌专卖店火热进行,普通人可以从其户外和平面广告中清楚察觉到品牌的诉求与支撑点。
首先,由于五金卫浴行业是传统行业,奥运会又在北京举行,中国元素理所当然地空前流行。红色是中国文化崇尚的基本色,象征着吉祥、喜庆,体现了中国人在精神和物质上的追求。汇泰龙首先用色彩内涵传达商品的思想,形成了特定时期的特定形象,而这种色彩形象更是在金牌专卖店得到了进一步渲染。
其次,虽然“赞助”经常让人视听混淆,但产品却是看得见的,汇泰龙一直有着“品质造就满意”的理念,随着居家装修的日益个性化、定制化,为消费者提供最好最全面的产品、最舒适的体验成了企业的必然选择。为了最好,只能更好,汇泰龙提出要把产品及服务做得“更全、更好、更满意”,这几乎就是“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在商业思想中的再次创造。
显然,终端上的“消费者攻势”将直接达到与奥运关联的目的,但这并不是汇泰龙的最终目标。户外和平面媒体的品牌展示将与专卖店的深度沟通一唱一和,最终让高端品牌形象深度抵达消费者心智,并形成可能的购买行为——这才是两年来汇泰龙非奥运营销的长远用意。
2000年的悉尼奥运公园会场,所有入场人士必须报出是否携有“刀、武器或罐装百事可乐”,因为可口可乐是赞助商;但在2003年南非板球世界杯上,百事可乐成功复仇,南非与百事公司共同修改了相关法律,喝可口可乐的观众将被赶出赛场。历届奥运会前后,总会有一些成功者、失败者、偷袭者,甚至劫持者,但无论怎样,奥运的商业运作,企业的争奇斗艳都给这项体育盛会带来了成功、快乐和人类奋发向上的恒久精神。
2008年,汇泰龙在“更全、更好、更满意”的精神氛围下,正在努力寻找心仪的2008个高端装修合作伙伴。这不由让人想起1896年的某一天,顾拜旦产生了组织一次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想法,他当时正是找了几个要好的朋友相聚盘算,虽然苦于囊中羞涩,但还是借助企业的帮助解决了最基本的需要。现代奥运可以说就是在几个“好伙伴”的合计下悄然开始的。
早期的奥运赞助现在看来有点黑色幽默的味道,但是这种廉价的露脸机会恐怕再也没有了,现在的奥运会,已经不像从前了。
更快:抢占五金卫浴业的“奥运空白”
奥运前的北京,酒店1年前就预订一空,如果留意的话,你会发现机场外的巨型广告牌也早就被赞助商们抢占完毕。无论是先知先觉还是后发制人,对很多企业来说,问题早已经不是下手的早晚了,有一则关于赞助商的消费者调查称:“每当消费者提到2至3家赞助公司时,其中总有1家与赞助根本没有什么关系。”
中国消费者已经理不清头绪了,赞助商让他们的脑子“有点乱”,这不是企业的错,当然更不是赞助商的错,他们虽然久仰三星“4000万美元进入TOP,品牌价值一年增长20亿美元”的奥运神话,但肯定也听过类似“75%的品牌没有达到自己的奥运赞助目的”的说法。然而,倾诉空间没有了,倾诉方式的创意总归是无穷的。
汇泰龙这个企业,为了实施自己的创意,准备了足足两年时间。
机会往往一直在那儿,只是别人没有发现。五金卫浴行业其实一直是奥运营销的空白地带,虽然媒体噪声无时无刻不在滋扰着大众,但是如果有了针对性极强、创意十足的沟通方式,从繁杂的媒介资讯中全身而退、在行业中脱颖而出是绝对可能的。
在国内的五金卫浴行业,还没有哪个品牌与奥运有过合作,这次北京奥运同样也没有。汇泰龙总经理陈鸿填认为,绝大部分中国企业都没有奥运营销的经历,国内相关的营销人才也经验匮乏,这加大了本土五金卫浴奥运营销的难度;另一方面,赞助奥运的费用门槛过高,且后续的广告投入巨大,有时得不偿失。
有数据显示,奥运TOP赞助商在一届奥运会前后需要投入8000万到1亿美元,通常还要拿出高于赞助费用3到4倍的资金用于市场营销,这样总投入至少不会低于3亿美元。这足以让我们认识到什么叫“投入巨大”。陈鸿填的判断是完全合理的,去年11月以后,IT巨头柯达、联想相继宣布在北京奥运之后将退出TOP赞助,前者据称是因为“业务转型”,后者则是为了实现新的品牌目标,其实,不适合就退出,这是必然的,更是明智的。只是意外之余不得不感叹,就算再财大气粗,也不可能在成本压力下不顾企业逐利的根本属性。
更高:做高端装修的合作伙伴
在陈鸿填看来,如果赞助奥运仅仅是为了在产品上印上“伙伴”的标签,那是远远不够的,也是错误的。在很多消费者眼中,印上“支持北京奥运”还是“奥运会合作伙伴”,可能没什么区别,但成本可能就差别大了。可见,奥运营销在于战略,更在于战术。
2006年,在公司10周岁生日之际,汇泰龙继成功成为五金龙头品牌后,开始进军卫浴市场,并在这一年的3月8日宣布正式启动非奥运营销战略。从一开始,汇泰龙就抓住了最切合企业实际的关键要素:奥运会除了运动员、运动队等基本要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参与者——一消费者。奥运会之所以精彩,正是源自大众的参与,这也是企业参与奥运的根本原因。
汇泰龙将自己的非奥运营销战略称作“全球高端装修合作伙伴”计划,而此后两年的步步为营正是基于企业一贯清晰的战略思路。汇泰龙最初就定位于高端,以高起点、高定位、高标准切入市场,以“五星级装修的第一选择”作为企业目标。这就锁定了众多高端消费者,这一群体更挑剔,文化层次更高,更有品位和主见,除了关注你能给他多少好处之外,他们更想知道你能给他“什么层次的好处”。
做高端市场比做中低端更具挑战性,汇泰龙乐于以挑战为契机,全面提升品牌文化和竞争力。中国的五金卫浴行业现状大致可以这样概括:全球五金制造中心,出口及房产市场拉动,资本运作和企业合作活跃,两极分化严重,竞争转向高技术产品。而消费者一方呢?新一代家装消费人群将喜欢艺术、配套、智能、节能、人性、个性的五金卫浴产品。对比行业现状与消费升级趋势,可以预测,缺乏优势的小品牌一定会逐渐沦为别人的供应商。由此看来,汇泰龙的“高端”定位绝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而完全是顺势而行。
更强:“金牌专卖店”攻势直达消费者
大多数企业的奥运营销都会遵循“奥运精神,品牌内涵,消费者”这样的闭环,虽然最终目的都是三者的契合,但是首要诉求总是直指奥运会本身的,这往往是付出不菲代价而得到的优势,但也是相对的劣势。相比而言,非奥运营销的优势在于,不论称之为曲线救国、打擦边球,或是另辟蹊径,不论品牌最终以何种方式与奥运联系,企业的首要愿望很简单——直指消费者。分享奥运快乐,传达品牌信息,给予顾客实惠,这也正是汇泰龙非奥运营销所遵循的简单逻辑。
赞助商对“资格”这一源头资源的购买并不能独占一切沟通渠道,“直达消费者”的好处,就是最大限度地避开与对手的正面冲突,以全新的诠释方法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李宁在去年年初的赞助商竞标失利后,财大气粗的阿迪达斯当时也被认为是胜利者,谁能想到郁闷的李宁连出奇招,让央视体育频道的主持人和出镜记者都戴上了李宁的logo?谁能预测到李宁赞助了阿根廷男篮、西班牙男篮、苏丹田径队以及中国射击、跳水、乒乓球、体操等N个运动队,俨然是一个“李宁国际代表团”?
直到2008年之前,汇泰龙还一直保持着低调。汇泰龙总经理陈鸿填说:“2008年是汇泰龙的执行年,在终端上,汇泰龙要做到快速反应,高效执行。”李宁的出奇在于锁定了央视体育频道主持人、奥运代表队这两个大众关注焦点,真正做到了“闪亮登场,频繁出镜”,而汇泰龙与大众的接触点则更为精确,那就是它的“金牌专卖店”。
渠道在深刻变革,五金卫浴企业对于终端的控制会越来越强,让消费者在专卖店产生合理的奥运想象并得到实惠,是汇泰龙非奥运营销的重要一步,作为发展了12年的行业领军企业,汇泰龙的品牌文化与奥林匹克“激情、荣誉、奋斗”的衍生价值完全吻合,由“荣誉”到“冠军”,再由“冠军”到“金牌”,“金牌专卖店”开始与奥运相映生辉。
从今年年初开始,汇泰龙“寻找2008个高端装修合作伙伴”活动在中国地区金牌专卖店火热进行,普通人可以从其户外和平面广告中清楚察觉到品牌的诉求与支撑点。
首先,由于五金卫浴行业是传统行业,奥运会又在北京举行,中国元素理所当然地空前流行。红色是中国文化崇尚的基本色,象征着吉祥、喜庆,体现了中国人在精神和物质上的追求。汇泰龙首先用色彩内涵传达商品的思想,形成了特定时期的特定形象,而这种色彩形象更是在金牌专卖店得到了进一步渲染。
其次,虽然“赞助”经常让人视听混淆,但产品却是看得见的,汇泰龙一直有着“品质造就满意”的理念,随着居家装修的日益个性化、定制化,为消费者提供最好最全面的产品、最舒适的体验成了企业的必然选择。为了最好,只能更好,汇泰龙提出要把产品及服务做得“更全、更好、更满意”,这几乎就是“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在商业思想中的再次创造。
显然,终端上的“消费者攻势”将直接达到与奥运关联的目的,但这并不是汇泰龙的最终目标。户外和平面媒体的品牌展示将与专卖店的深度沟通一唱一和,最终让高端品牌形象深度抵达消费者心智,并形成可能的购买行为——这才是两年来汇泰龙非奥运营销的长远用意。
2000年的悉尼奥运公园会场,所有入场人士必须报出是否携有“刀、武器或罐装百事可乐”,因为可口可乐是赞助商;但在2003年南非板球世界杯上,百事可乐成功复仇,南非与百事公司共同修改了相关法律,喝可口可乐的观众将被赶出赛场。历届奥运会前后,总会有一些成功者、失败者、偷袭者,甚至劫持者,但无论怎样,奥运的商业运作,企业的争奇斗艳都给这项体育盛会带来了成功、快乐和人类奋发向上的恒久精神。
2008年,汇泰龙在“更全、更好、更满意”的精神氛围下,正在努力寻找心仪的2008个高端装修合作伙伴。这不由让人想起1896年的某一天,顾拜旦产生了组织一次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想法,他当时正是找了几个要好的朋友相聚盘算,虽然苦于囊中羞涩,但还是借助企业的帮助解决了最基本的需要。现代奥运可以说就是在几个“好伙伴”的合计下悄然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