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锡伯口语附加成分-mak

来源 :满语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20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察布查尔爱新舍里镇的锡伯口语为材料,对其附加成分-mak的用法进行描写,并进行成因分析.笔者认为-mak这一附加成分在继承的基础上发生了变化,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受口语简约化规律和周边哈萨克语或维吾尔语影响的结果.并推测若干年后,这一地区的锡伯口语会产生出一种变体.
其他文献
根据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的意见,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于2004年6月至2005年10月组织22个学科组开展学科调研工作。此次调研工作力图全面总结“十五”期间我国
在对CBB相关概念深入理解的基础上,研究、设计了一套具有较强通用性的CBB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法,通过对该方法的实践和总结,为科研院所提供了一种相对高效的产品开发模式。
新中国渤海史研究分为三个时期:建国初到“文革”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末,世纪之交至今。研究人员分布划为四个地区:北京、辽宁、吉林、黑龙江。本文从时空两方面介绍了渤海
本文通过对我国民族语文翻译及其基础理论研究工作的概述,阐明我国民族语文翻译工作的地位、作用,理论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同时提出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概括地将我国民族语文翻译及
早在皇太极用"满洲"取代"诸申"(女真、肃慎)一词为族名之前,在汉文史籍中已多次出现"满洲"一词.后为学术界所确认指代满族的"满洲"一词系由女真语"Manju"一词之对译.选取"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