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包装中药饮片在基层医院的使用分析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azwsx07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分析小包装中药饮片在基层医院应用的可行性。方法:结合临床医院应用小包装中药饮片的具体情况,分析小包装中药饮片临床使用过程中的优点和缺点。结果: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小包装中药饮片具有剂量稳定,复核和储存便捷,改善药房工作效率等优点;成本较高、规格多样,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等缺点。结论:小包装中药饮片正在成为未来中药饮片临床应用过程中的主要趋势,同时其在具体应用过程中所展现的一系列缺点也应该引起广泛关注,因此在基层医院推广过程中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切忌盲目行事。
  【关键词】 小包装 中药饮片 基层医院 使用
  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水平和调剂处理的规范化程度,均对临床使用疗效具有直接影响[1]。现阶段,我国各类基层医院在中药配方调剂工作过程中,依然长期沿用“手抓称量”方式,这种方式具有操作便捷以及成本低廉等特征。而随着现代临床医学事业的快速发展,传统中药饮片调剂方式的缺点也不断显现,直接导致小包装中药饮片逐步成为我国中药事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有鉴于此,本文将针对小包装中药饮片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优缺点,展开简要分析。
  1 小包装中药饮片的优点
  1.1 确保中药饮片的剂量稳定性
  在传统的手抓称量调剂方式下,中药饮片产品在称重过程中,将会不可避免地发生称重不均匀问题,导致实际配制形成的每副中药方剂产品在药物构成数量比例方面存在一定差别,给实际临床用药疗效的稳定性造成不良影响[2]。在小包装中药饮片的应用条件下,能够在已经炮制合格的中药饮片产品基础上,通过精确称量完成预先包装。由于其在临床方剂配制过程中采取了按包计量方式,因而有效避免了称量误差现象的发生,在确保中药方剂物质组成结构准确条件下,为临床治疗预期效果的顺利取得创造了保证条件。
  1.2 为组方复核工作提供便捷
  由于临床实践中应用的绝大部分中药处方均属于复方,因而在传统的散装中药饮片应用条件下,往往将借由手抓称量获取的中药饮片直接混合在一个纸包中,因而在实施中药方剂成分结构复核过程中,往往只能确定药物组方是否出现缺少现象,而不能确定中药饮片在配置数量层面是否出现差错,而在小包装中药饮片使用模式下,包装上直观标示了中药饮片产品的名称、规格,以及产地等基础信息,保证了中药方剂配制人员能够在复核过程中,及时发现中药饮片产品的错配和漏配现象,同时确保了中药饮片组成剂量结构的准确性。
  1.3 提升中药饮片的储存便捷性
  散装中药饮片产品的储存方式通常采取中药饮片柜独立抽屉中散装放置方式实施存储,因而导致中药饮片产品被直接暴露于开放大气环境和阳光照射条件下,往往容易遭受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影响,并在受潮变质条件下极易遭致虫害和鼠害,在影响中药饮片产品质量水平同时,致使中药物资发生严重浪费[3]。由于小包装中药饮片采用了经由灭菌和干燥处理后的真空包装形式,有利避免了中药饮片产品储存过程中上述问题的发生,同时也为产品的在途运输和质量维护以及保障工作提供了基础性便利条件,有效保障了中药饮片产品的纯净度。
  1.4 提升药房工作效率
  由于小包装中药饮片应用条件下,医院药房工作人员通过数包方式完成中药方剂的组合配比过程,不需要针对中药饮片产品展开精确化的称量操作,因而有效提升了医院中药房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任务量,加强了我国中药饮片产品管理工作的定量化和规范化进程,提升了患者的整体服务满意度。
  2 小包装中药饮片的缺点
  2.1 成本较高
  在针对中药饮片产品实施小包装模式后,由于中药饮片产品的应用规格具备多样性,直接导致单一中药饮片产品往往会同时面对多种应用规格,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医院中药房等饮片存储空间不断增大,与此同时,由于在开展中药饮片小包装分装过程中,往往需要使用具备更加充足精确度的称量和包装处理设备,因而直接导致中药房的运作成本显著增加,给我国基层医院带来了较严重的经济压力。
  2.2 规格多样
  现阶段,临床实践中对小包装中药饮片产品的规格标准尚未形成一致性认定结论,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在于辨证施治,因而中医医师往往会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特征,针对性地制定中医方剂的药品组成结构和使用剂量,而小包装中药饮片通常具备固定化的数量和规格特征,严重限制了临床中医医师的用药灵活性,导致其无法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灵活调整患者的用药剂量,给患者临床疾病的恢复速率造成了严重不利影响。在针对以婴幼儿、孕妇、老年人等患者群体开展药物使用剂量制定过程中,往往需要针对已有的小包装中药饮片产品实施二次拆分处理,导致患者实际承受的治疗成本显著增加,以及较严重的药品浪费。
  2.3 质量问题
  在小包装中药饮片的使用背景下,临床药师往往在中药方剂调制过程中单纯关注小包装中药饮片的表面标签,间接导致部分中药师忽略了对中药饮片产品质量表现状态的关注,给中药药剂师自身综合素质和工作质量水平的改善提升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
  由于绝大部分的中药饮片产品均来源于植物作物,因而在不同植物品种具备彼此相似的外在特征条件下,直接导致中药饮片产品呈现真假难辨特征,影响了中药汤剂产品的质量状态和使用效果,给患者的疾病治疗和预后效果的顺利取得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与此同时,出于对包装便捷性的考虑,部分中药饮片会实施一定程度的二次加工过程,给药物的形状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坏和干预,给实际开展的质量鉴定工作造成了困难。
  结语
  小包装中药饮片正在成为未来中药饮片临床应用过程中的主要趋势,同时其在具体应用过程中所展现的一系列缺点也应该引起广泛关注,因此在基层医院推广过程中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切忌盲目行事。
  参考文献
  [1]蔡玉英.小包装中药饮片在基层医院的使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12):58-59.
  [2]董军.基层中医医院中药药事管理的现状分析[J].中国药房,2012,23(24):2293-2295.
  [3]赵校妍,赵斌,王远波.小包装中药饮片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J].中国药业,2014,23(02):84-85.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 讨论分析在中药中运用水试法进行鉴定的结果是否与药材真实情况相符合。方法 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于我院选购的多味中草药药材,将挑选出的中草药药材采用水试法以及相关仪器进行鉴定。其中将 水试法鉴定出的结果进行记录与分析,并且作为试验组;而相关仪器鉴定出的结果也进行记录与分析,并作为对比组。最后,统计分析两组鉴定中草药过程中所需花费的平均时间、费用以及鉴定的准确率。结果 根
【摘 要】 目的:观察圣愈汤加味方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8例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每日给圣愈汤加味方汤剂一剂,早晚各200ml口服,连续服用2周,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痊愈32例,显效28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6%。结论:圣愈汤加味方能明显改善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症状。  【关键词】 功能性子宫出血 中医药疗法 圣愈汤加味方。  功能性子宫
【摘 要】 目的 探讨中医利水法治疗高血压的效果。方法 将2012年3月到2013年7月间72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强化组和常规组,均为36例。常规组采用传统的西医治疗,强化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再进行中医利水法治疗,对比两组一个月后治疗效果。结果 通过治疗后, 强化组的SBP下降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有统计意义(P<0.05);强化组的总有效率为91.67%,常规组是69.44%,两组疗效差
【摘 要】 目的:探讨选择针灸+推拿方法对腰间盘突出患者实施综合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门诊2014年07月~2016年07月收治的腰间盘突出患者53例作为本次对比实验对象;观察组20例以及对照组33例患者的分组依据为不同的腰间盘突出治疗方法;观察组:针灸+推拿;对照组:针灸;通过对比功能评分以及功能评分改善指数以突出针灸+推拿的临床联用价值。结果:在功能评分方面,观察组同对照组腰间盘突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