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瓣植骨联合外固定支架在青壮年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矫形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wtqywq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骨瓣植骨联合外固定支架在开放截骨植骨复位治疗青壮年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17例青壮年桡骨远端畸形愈合患者资料,男13例,女4例;年龄30~55岁,平均40. 2岁;骨折分型:Colles骨折8例,Smith骨折5例,Barton骨折4例;左侧7例,右侧10例。桡骨背侧开放截骨矫形、旋前方肌尺骨骨瓣植骨、剩余尺骨小头部分或全部切除及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固定。记录并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患者患侧前臂旋前、旋后、背伸、掌屈、桡偏、尺偏、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Cooney评分。

结果

17例患者术后获12~37个月(平均21. 4个月)随访。术后无一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皮缘坏死、骨板断裂、螺钉松动。术后X线片复查示桡骨远端截骨植骨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8~20周,平均12周。末次随访时前臂旋前、前臂旋后、背伸角、掌屈角、掌倾角、尺偏角、VAS评分及Cooney评分较术前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结论

骨瓣植骨联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是一种符合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矫形要求的手术方式,既能纠正畸形又能改善功能,具有简单、实用的特点,治疗效果满意。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突发性聋患者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因单侧突发性聋就诊的495例患者(失访34例,失访率为6.87%),其中20例因出现复发而再次入院治疗,分别从年龄、性别、伴随症状、基础疾病、病程及突聋分型等角度对影响突聋复发及其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0例复发患者中,19例为同侧耳复发,1例为双侧复发。男7例,女13例;年龄24~77岁,中位年龄39
期刊
目的研究红外线激光刺激豚鼠耳蜗诱发听性脑干反应(optical evol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oABR)的作用靶点,探讨激光刺激的作用机制。方法对正常听力豚鼠及急性耳蜗损伤豚鼠耳蜗植入直径200 μm的光纤(NA=0.22),光纤末端对准鼓阶不同部位进行激光刺激,记录并比较不同刺激角度下oABR的反应情况及正常听力与急性耳蜗损伤豚鼠oABR阈值和波幅之间的差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新设计的改良肘肌瓣入路(肘肌-部分肱三头肌翻转入路)治疗肱骨远端髁间骨折(AO分型C型)的疗效及技术要点。方法选取成人尸体标本15具(30侧),研究肱三头肌远端肌腱及肘肌的解剖特点,设计改良肘肌瓣入路,将其就肱骨远端的显露面积与肱三头肌完全翻转肘肌蒂入路(TRAP)相比。选取2005年5月至2013年5月诊断为肱骨髁间骨折(AO分型C型)患者16例,采用改良肘肌瓣入路(肘肌-部分肱三头肌翻
期刊
目的完成一种定位肘关节旋转中心的导向器的理论设计及实物工具制作。方法通过检索200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中国知网收录的3篇有关肱骨远端解剖测量的中文文献获得肘关节肱骨远端解剖学测量数据,结合相关参考文献进行理论研究,使用UG NX8. 0软件进行导向器结构的理论设计,然后通过3D打印技术采用玻璃纤维材料制作肘关节导向器的实物工具;对于实物工具进行质量控制;招募5名健康青年志愿者通过模拟术中
目的探讨桡骨头骨折与伴发损伤的关系及对治疗方式选择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桡骨头骨折患者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受伤侧别、致伤原因、骨折Mason分型、伴发损伤、治疗方式等数据。采用单因素相关分析骨折Mason分型与伴发损伤数量的关系,及年龄、Mason分型、伴发损伤数量对治疗方式选择影响。结果共收集61例桡骨头骨折患者,男32例,女29例,男女比为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