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例析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FDSA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的深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成为了主流教学模式。探究式课堂教学是开放的,但却是有序的,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调控教学的细节,让学生乐于体验,有所收获。本文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第一单元的“有余数除法的认识”为例,就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几个细节处理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设置具体的活动让学生“做”
  任务1:在大家桌上有很多小棒,从中取6根,大家试试可以摆成几个三角形?
  任务2:如果从中取7根、8根、9根、10根、11根、12根小棒,大家试试分别可以摆成几个三角形,摆完了分别还剩几根?并记录下来。
  借助上述两个任务,同桌的两个学生自己动手摆三角形,每个三角形需要3根小棒,学生在摆三角形这个实实在在的动作中进行直观感知平均分配这一概念,并记录操作的结果,为进一步互动交流提供了资料。
  二、引导学生反思“做”的过程
  从学生的汇报中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学生有了感性认识,有少数学生与余数的概念非常接近。为此笔者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采用问题的形式与学生进行对话,反思其摆三角形时的思维活动过程。
  师:如果摆三角形最后有剩余不能摆成三角形,一般剩下几根小棒?
  生:有时候剩下1根,有时候剩下2根。
  师:为什么不会剩下3根、4根或5根?
  生:如果剩3根,那么这三根正好又可以摆一个三角形,就没有剩余了;如果剩下4根那么其中3根还可以摆一个三角形,最后剩下1根;同理5根摆下来最后剩下2根。
  借助于学生汇报和师生对话的过程,学生对摆三角形即一个数除以3的结果越发清晰,而且还为比较余数与除数的大小关系做了很好的铺垫,从剩下的只有1根、2根这一支撑点出发,只要稍加引导,学生能够对“余数要比除数小”这一下节课学习内容形成初步印象,使数学学习过程更为连贯。
  三、互动探讨共建算式
  1 基于认知需要自主猜想
  笔者以7根小棒摆三角形为例,让学生自主构建算式,这对于学生是一个全新的问题,大多是凭借自己的经验进行猜想。由于学生间存在个体差异,所以猜想的结果也不尽相同。笔者收集到的结果有如下两个:
  生1:7根小棒摆三角形,用掉了6根摆三角形,最后还剩1根,所以应表示为:“7÷3=6剩1”。
  生2:7根小棒摆三角形,用掉了6根摆成2个三角形,最后还剩1根,所以应表示为:“7÷3=2剩1”。
  在学生猜想后,自然生成证实和评价的需要,顺学而教的效度就比直接教授高出许多。
  2 顺学而教,建立概念
  以6根分了没有剩余,学生自己建立的“余数”的基础,引导学生对“生1”、“生2”的表达方法进行评价,学生很快可以意识到“生2”的表达方法更为合理。在学生认识到位的基础上,笔者进行新算式教学:“7根小棒,每3根摆一个三角形,可以摆2个三角形,还剩1根小棒。”数学家列出来的算式比我们同学的更合理一些:“7÷3=2(个)……1(根)”。“余数”的概念也就呼之欲出了:对于平均分后,剩下不能再分的数我们叫它“余数”。并进一步指导读法:“7除以3等于2余1”,接着引导学生根据原有经验以相互交流探讨的形式自主理解算式中各部分的含义。
  3 模仿训练,巩固概念
  在7根小棒的摆放列式和读法师生共同探究并建立概念后,学生内心都有自主体验的需要,为此,笔者设置了2个环节让学生进行自主训练,内化概念。
  (1)要求学生对上述操作活动中“平均分后还有剩余”的其他情况进行列式。
  (2)要求学生取10根小棒,试试可以摆成几个正方形,并列式。
  四、教者反思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整堂课学生参与度高,学生通过开始的实践活动收集感性材料,认识到“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时,有时会有剩余”这一事实。并生成用数学符号表达操作的需要,最终通过学生思维的展示和教师的教授,引出有余数除法的算式,并说明“余数”的含义以及算式的读法。整节课,注重学生手、口、脑等多感官的协同并用,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到抽象、由外化到内化,学生在习得知识的同时,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其他文献
以‘金魁’猕猴桃果实为试验材料,研究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调控防御酶活性抗猕猴桃采后软腐病的效应。测定了MeJA对猕猴桃软腐病病斑直径、软腐病菌 Botryosph
最近,看了多位刚踏上三尺讲台的年轻老师写的博客,有一定的代表性,很有感触:  A老师:……已经一个多月没有“回家”(是指写博客)了!不想感叹是因为累或是苦,毕竟工作比我苦的还大有人在,比我累的也数不胜数,只能说是自己没有合理地安排好工作和生活的时间。每天显得总是那么被动,毫无规划而言。虽然不情愿说自己颓废,但激情和活力比工作前自我期待的理想境界还是差了很远。没做教师前,一直羡慕教师有寒暑假期,现在
自有人类社会开始,谣言就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出现了。当社会危机产生,环境发生突变时,有的谣言可能借风使力,破坏一个社会赖以存在的根基。而且,当前以网络为代表的通信技术使谣言的交流和传播更加迅捷,其破坏力更大。所以政府必须时刻关注舆情,积极稳妥地做好辟谣工作,维护社会稳定。而辟谣成功与否,直接取决于政府的公信力。    谣传空间的变化规律    大道消息封闭不畅,小道消息才会兴风作浪。特别是在出现公共危
所谓"韩国病"是被韩国前总统金泳三称之的韩国官员贪污腐败、行贿受贿成风、官商勾结互谋私利等官场弊端。金泳三、金大中、卢武铉、李明博等四位总统都曾是在独裁政权期间为了
市场经济全面地激发和释放了人的种种欲望,无论物质的还是精神的甚或生理的。如果把市场经济时代的本质追求扭曲为“顺躯壳起念”(借用王阳明语),把人生的价值和成功曲解为对金钱、物质以及美女(俊男)占有的多少,那就偏离了人类理性发展的常轨。    当今病态的成功观的种种表现    从1978年以来30多年的改革开放,尤其是最近20年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实践,使中国社会从当年的物质匮乏、人民普遍贫穷的不良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