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绿色建筑设计

来源 :企业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bi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能源短缺问题越来越严重,为了满足人类、建筑、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共同发展,各国相继提出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对当代建筑提出新的要求,以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减少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方法;存在问题
  一、绿色建筑的界定
  绿色建筑的概念是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率先提出,之后其他国家做出了不同的界定。我国2006年6月开始实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这是第一部有关绿色建筑的国家标准,提出了绿色建筑的定义: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二、绿色建筑提出的背景及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口剧增、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资源过渡消耗等问题严重威胁着世界各国的发展。近年来,我国每年的新房建设中有80%为高耗能建筑,2010年数据显示,中国建筑能耗占能源消耗总量的比例从1978年的10%上升到现在的28%,在交通、工业、建筑三大高能耗领域中,建筑能耗所占比重不断上升,而我国又是一个人均资源短缺的国家。要想达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就必须综合利用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及环境保护技术等。但近些年来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和索取已经超越了自然环境的承受范围和自净能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将可再生能源与建筑相结合,已经成为绿色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绿色建筑设计
  (1)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进行绿色建筑设计要考虑能源、资源的节约,最大限度地提高建筑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进行绿色建筑设计要考虑到环境的气候条件、地形、地势,使其与周围环境构成一个有机系统。绿色建筑是追求自然、建筑和人三者之间和谐统一的,尽量保持原生态系统,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充分考虑自然通风、日照、交通等因素。进行绿色建筑设计要尽可能采用环保节能及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小的建筑材料。注重对外墙保温材料的使用,尽量就地取材。绿色建筑应具有独特的建筑技术和艺术形式,体现现代生态文化的内涵和审美意识,创造自然、健康、亲切舒适、生机勃勃、丰富多彩,具有传统地方文化意蕴和现代气息的建筑环境艺术。国家标准在绿色建筑的定义中特别强调了全寿命周期。全寿命周期主要强调建筑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在时间上的意义。这就意味着不仅在规划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并利用环境因素,即使在施工过程中也要保证对环境的影响达到最低,在后期的运营管理阶段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低耗、高效、无害的空间,拆除后又对环境危害降到最低。引入全寿命周期的概念,主要是为了要求绿色建筑能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随着绿色建筑的发展,对全寿命周期有了更高的要求,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并不只局限在建筑存在的时间里,还应向前或向后延伸。往前延伸到建筑材料的开采、运输、生产过程,往后延伸到建筑拆除后垃圾的自然降解或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在建筑的前期策划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全寿命周期概念。(2)绿色建筑设计方法。建筑的选址是设计要考虑的首要问题。选址要结合建设地段的主导风向,地貌、地形、植被、自然水系、合理布局建筑物。为争取日照创造先决条件应尽可能选在向阳的地段上,不宜选择在凹、洼地及山谷等处,还应避免选择生态敏感区域,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为了使建筑满足人们生活、生产、使用时的舒适性,建筑物选址还应考虑与交通运输系统的距离,尽量选择在已经城镇化的区域内,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建筑物体形、平面形状特征、空间系统,是地域性建筑特色的本质表现。体形系数更是建筑热工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理想的建筑形体是采用最小的建筑外表面积来围合尽可能大的建筑内部空间体积,减少能量流失,但是大的体形系数又有助于有组织的自然通风,这就要求设计师能够合理把握。仔细划分建筑内的使用功能区,按其特点进行分类,同功能的房间尽量分在同一区域,不需要窗户的区域可以统一安排在建筑物的北面,这样便于建筑物通风、采光、空调系统等的设计。尽量采用弹性设计方案。提高房屋的适用性、可变性,具体表现在建筑结构、建筑设备等灵活性要求上。体现“一二十年不落后,三四十年可改造”的思想,减少后期投入费用。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尽可能利用可再生能源。目前我国利用范围最广泛的是太阳能、风能,努力推广浅层地能、生物质能等,这些都是无污染的可再生绿色能源。注重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外墙设计。采用良好的外墙材料,以隔热砖代替粘土砖,门窗采用传热系数较小、低辐射玻璃,并加强门窗的气密性,减少热交换,采用各种轻便可调节的遮阳设备。减少对电器设备的依赖,尽量采用自然采光、通风,提高室内环境的热稳定性。加强绿色建筑中智能化设计。目前,大量电子通讯和自动化技术在建筑中得以运用,将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电力、照明、空调、给排水、广播、通讯、保安、等设备集中管理与监控。智能化的发展可以促进绿色建筑在“高标准、低能耗、高效能、低污染”状态下持续发展,构成的一个综合系统,使建筑物成为工作与生活环境健康舒适、设备高效运行、整体节能效果最佳的安全场所。绿色建筑设计应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近些年我国建筑发展趋于高层、超高层建筑,所谓占天不占地,充分利用土地资源。随着建筑物高度的不断增加,为了满足其稳定性,基础埋深也随之增加,使建筑物地下空间加大。由于有厚实的土层和植被,使地下建筑受地面温度变化的影响很小,一般情况下土层三米以下深处的温度是几乎不受外界影响的,是一种减少能耗、节约能源最经济有效的建筑形式。绿色建筑设计中加大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可以有效促进建筑节能。
  四、目前进行绿色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
  (1)对绿色建筑的含义模糊不清。有些人认为绿色建筑设计就是一般意义上的对建筑物内外进行绿化,这个理解只是绿色建筑的含义之一。绿色建筑首先应该是为人类提供安全、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其次,能够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的条件下,高效率的使用资源和能源,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可持续发展建筑、节能环保建筑,使其为我们提供一种先进的生活方式。(2)绿色建筑需要大众化设计。当代之所以提出绿色建筑概念是为了更好的使人类和自然环境长期共存发展下去。但这并不意味着高成本、大投入、高绿化,也不一定非是高科技。相反,为了更快推广绿色建筑理念,实施可持续性发展,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时应更多采用经济、实用的大众化元素,如外窗遮阳装置、室内采用无污染健康的装饰材料等,这样才能将绿色建筑理念快速普及。(3)绿色建筑理念不仅局限于新建建筑,同时也适用于既有建筑。目前我国既有建筑近400亿平方米,能源利用率仅为33%,且一般建筑的使用年限为50年,既有建筑仍是耗能大户,如仅在新建建筑中推行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收益极为有限。(4)我国缺乏绿色建筑的实例。目前大部分都停留在绿色建筑的理论上,而实际建成的优秀绿色建筑案例较少,缺乏可供参考的经验。
  五、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
  随着绿色建筑概念的提出,世界各国相应制定各类建筑环保评估、建筑可持续性评估、绿色建筑评估等,其中美国的LEED标准被认为是最完美、最具影响力的评估标准。主要从可持续建筑场址、水资源利用、建筑节能与大气、资源与材料、室内空气质量等进行综合考察,分为白金、金、银和证书四个认证级别。中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主要从建筑物的节能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等方面进行评价,分为三个级别。
  绿色建筑理念的提出是为了让人们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态系统抱着关心和尊重的态度去处理长期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在建筑设计中树立绿色理念,从多方面出发,运用各种设计方法,达到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继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
  [2]曾琳.对绿色建筑设计发展趋势的探讨[J].四川建材.2009(1)
  [3]徐梅.关于绿色建筑设计的几点思考[J].城市建设.2010(19)
  [4]王伟.绿色建筑设计初探[J].建材与装饰.2010(5)
  [5]刘彩萍.浅谈绿色建筑设计[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24)
其他文献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之后,深化党内教育的又一次重要实践,也是推动学习教育从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向全体党员
摘要:自从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发表《努力开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新局面》,我们党一直紧跟讲话的精神,在新任总书记习近平的带领下,深入学习以科学的方法提高党的建设水平,以坚定的决心和信心加强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本文根据企业党建工作精细化的内涵,分析了当前形势下的党建工作,进而对企业如何实施党建工作精细化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党建工作;精细化管理;思考  在新形势下,习近平总书记紧跟胡锦涛同
感觉统合的矫正训练rn常用的感觉统合训练教具有:滑板车、平衡台、大笼球、羊角球、球池、单杠、溜滑梯、吊床、秋千、刷子、海绵、吊缆摇篮、网缆、平衡吊缆、跳床、圆木马
现在,许多企业的企业文化很有竞争力。但是,也有不少企业的企业文化缺乏竞争力,甚至没有竞争力。我认为企业文化竞争力的大、小、强、弱,取决于企业文化建设水平的高低。不同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水平有很大差距。有些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上陷入了误区,没有真正建成符合本企业实际的企业文化。为了提高企业文化建设水平,很有必要从哲学角度清理一下思想认识上的偏差。我认为有七个问题要引起注意,只有走出误区,打磨渐进,才能不
通过采暖系统中有代表性的塑料管材在实践中的应用,从各种管材的物理化学性能、施工安装、性价比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阐述了今后若干年我国采暖系统管材应用的前景和趋势.
【摘要】在介绍模糊层次分析法和企业技术创新效应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效应进行科学地评价。模糊层次分析法不仅可以对不同企业进行横向对比分析,还可以对不同时期的同一企业进行纵向对比分析,从而明确企业在技术创新效应上的优势和不足,这对于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模糊层次分析法;技术创新效应;评价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科技改革与发展的深化,技术创新已
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系列重要讲话,贯穿着强烈的问题意识、鲜明的问题导向,是指导我们今后很长一段时期企业发展的纲领性精神。作为每一名中国公民,处在这个继往开来的时代,深知全面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也能切实感受到中国的发展还面临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发现问题难,正视问题、解决问题更难,在祖国发展的过程中如何贡献自
期刊
膀胱炎伴生的疾病rn1.前列腺增生症:前列腺增生症在老年男性中较常见,肥大的前列腺妨碍排尿通畅,膀胱内残余尿感染能引起膀胱炎、前列腺炎.口服消炎药只能暂时减轻症状,不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