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众所周知,公安经费不足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管好用好有限的公安经费,最大限度地发挥有限经费的效益,促进公安工作的健康发展,是公安机关特别是基层公安机关共同面临的问题。经济学中,效益设计的是收益和成本的关系,而这一理论同样在公安经费的使用过程中同样适用。
关键词 公安经费 使用效益 提高 落实
我国目前正处在一个特殊的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处在了改革的深水期,面临着深化改革,面对着有限的公安经费,怎样提高公安经费的使用效益,成为了我国公安机关急需解决的问题。切实保障公安经费是公安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维护社会稳定和治安安宁的重要基础条件,也是维护党和政府形象、改善发展环境、推动公安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多年来,全国公安机关尤其是县级公安机关公安经费保障严重不足,已成为影响公安机关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
一、公安经费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区域划分不平衡
由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同步,特别是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较大,公安经费的区域分布也出现很大的差异。东部沿海发达省份的公安保障水平比西部欠发达地区要高,省一级的公安经费保障比市一级的要高,市一级的比县一级和基层的要高。由于公安经费的各地区的不平衡,导致落后地区的公安设备、公安基础设备、办公环境和条件较差,影响了公安机关的职能发挥,阻碍了我国公安管理工作的整体推进和发展。
2、成本高,办案经费紧缺
随着物价的飞速增长,购买公安设备的成本加大,公安经费的紧缺,部分地区的公安部门购买物资需要自己机关的公安人员出资,给公安工作的有效进行带来了阻力。另外,随着现代犯罪率的逐渐上升,特别是高科技犯罪的发生,破解犯罪的技术手段要求更高。经费的严重短缺,严重影响了破案的效率,增加了社会危害度,挫伤了公安民警的斗志,不利于公安事业的和谐发展。
3、以罚代惩
由于经费的不足,受经济利益驱动,以罚款代替行政拘留、劳动教养、收容教育,导致案件降格处理的情况相当严重。由于公安经费的不足,有的公安机关把罚款当作了一种创收的方式,对于某些治安案件不注重调查取证,不分情节轻重,个别案件交钱走人,不拿钱关起来。有的地方片面规定罚款指标,执法办案要看是否有“油水”可捞。这些都是由于经费不足而引起的一些问题,应该得到重视。
二、解决方式
1、构建事权明晰的分级财政保障体制
事权和财权一致是分级财政保障的基本原则,因此,建立和完善公安经费保障体制,对能划分清晰的事权进行划分,明确本级财政的保障内容及责任。县级财政应主要负担公安机关的人头、办公经费;大要案经费以地方财政保障为主,上级财政进行补缺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经费应由上级财政保障为主,地方财政予以补缺保障。
2、构建标准规范的公安经费预算体制
财政部门要与公安机关配合,研究、制定县级公安机关行政经费、公安业务经费和公安专项经费等公用经费开支定额的基本标准、公安派出所装备配备、公安一线民警个人单警装备和公安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标准,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各项公安经费开支定额。
3、构建严格科学的公安经费管理体制
财政部门应指导公安机关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和效益意识,务必保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以对纳税人高度尊重和负责的精神,深化改革,规范支出,加强管理,保证每一分财政资金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
三、完善财政专项资金的跟踪文效制度
确保专项补助经费专款专用。尤其要重点检查监督上级及本级财政安排办案经费使用情况,对改变资金用途,扣留、截留专项资金的行为进行严格处罚。
公安机关一直肩负着维护社会治安,保证社会稳定的重大职责。公安机关对我国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环境保证。为了维护社会的安宁,公安机关需要经费来支撑,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经费是确保公安部门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但是,目前我国公安机关的经费状况存在一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公安部门日常工作和特殊活动的开展,不能充分发挥公安干警的功能。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如何保障公安经费的落实和合理使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公安机关承担着维护社会治安,保障人们群众的安全这一重大责任。因此公安人员在恪守职责,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充分履行打击犯罪、保护人民、促进发展的职能。与人民群众打好关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大的人民群众是不可估量的资源,如果公安机关能够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民警和人民共同携手打击犯罪分子,这样既能减少公安费用,又能提高效率,同时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尊重。公安人员也要积极引导人民投入到维护社会治安事业上,鼓励人们买平安、拿钱买社会稳定,整合社会资源、联合社会众力量。
参考文献:
[1]贾世森.如何加强公安经费保障机制[J].现代商业,2009(36):200-201.
[2]任小燕.关于公安院校经费保障问题的探讨[J].辽宁警专学报,2010(03):108-109.
[3]王昆.关于徐州市公安经费保障工作的若干思考[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1(08):84-85.
关键词 公安经费 使用效益 提高 落实
我国目前正处在一个特殊的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处在了改革的深水期,面临着深化改革,面对着有限的公安经费,怎样提高公安经费的使用效益,成为了我国公安机关急需解决的问题。切实保障公安经费是公安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维护社会稳定和治安安宁的重要基础条件,也是维护党和政府形象、改善发展环境、推动公安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多年来,全国公安机关尤其是县级公安机关公安经费保障严重不足,已成为影响公安机关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
一、公安经费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区域划分不平衡
由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同步,特别是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较大,公安经费的区域分布也出现很大的差异。东部沿海发达省份的公安保障水平比西部欠发达地区要高,省一级的公安经费保障比市一级的要高,市一级的比县一级和基层的要高。由于公安经费的各地区的不平衡,导致落后地区的公安设备、公安基础设备、办公环境和条件较差,影响了公安机关的职能发挥,阻碍了我国公安管理工作的整体推进和发展。
2、成本高,办案经费紧缺
随着物价的飞速增长,购买公安设备的成本加大,公安经费的紧缺,部分地区的公安部门购买物资需要自己机关的公安人员出资,给公安工作的有效进行带来了阻力。另外,随着现代犯罪率的逐渐上升,特别是高科技犯罪的发生,破解犯罪的技术手段要求更高。经费的严重短缺,严重影响了破案的效率,增加了社会危害度,挫伤了公安民警的斗志,不利于公安事业的和谐发展。
3、以罚代惩
由于经费的不足,受经济利益驱动,以罚款代替行政拘留、劳动教养、收容教育,导致案件降格处理的情况相当严重。由于公安经费的不足,有的公安机关把罚款当作了一种创收的方式,对于某些治安案件不注重调查取证,不分情节轻重,个别案件交钱走人,不拿钱关起来。有的地方片面规定罚款指标,执法办案要看是否有“油水”可捞。这些都是由于经费不足而引起的一些问题,应该得到重视。
二、解决方式
1、构建事权明晰的分级财政保障体制
事权和财权一致是分级财政保障的基本原则,因此,建立和完善公安经费保障体制,对能划分清晰的事权进行划分,明确本级财政的保障内容及责任。县级财政应主要负担公安机关的人头、办公经费;大要案经费以地方财政保障为主,上级财政进行补缺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经费应由上级财政保障为主,地方财政予以补缺保障。
2、构建标准规范的公安经费预算体制
财政部门要与公安机关配合,研究、制定县级公安机关行政经费、公安业务经费和公安专项经费等公用经费开支定额的基本标准、公安派出所装备配备、公安一线民警个人单警装备和公安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标准,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各项公安经费开支定额。
3、构建严格科学的公安经费管理体制
财政部门应指导公安机关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和效益意识,务必保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以对纳税人高度尊重和负责的精神,深化改革,规范支出,加强管理,保证每一分财政资金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
三、完善财政专项资金的跟踪文效制度
确保专项补助经费专款专用。尤其要重点检查监督上级及本级财政安排办案经费使用情况,对改变资金用途,扣留、截留专项资金的行为进行严格处罚。
公安机关一直肩负着维护社会治安,保证社会稳定的重大职责。公安机关对我国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环境保证。为了维护社会的安宁,公安机关需要经费来支撑,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经费是确保公安部门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但是,目前我国公安机关的经费状况存在一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公安部门日常工作和特殊活动的开展,不能充分发挥公安干警的功能。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如何保障公安经费的落实和合理使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公安机关承担着维护社会治安,保障人们群众的安全这一重大责任。因此公安人员在恪守职责,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充分履行打击犯罪、保护人民、促进发展的职能。与人民群众打好关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大的人民群众是不可估量的资源,如果公安机关能够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民警和人民共同携手打击犯罪分子,这样既能减少公安费用,又能提高效率,同时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尊重。公安人员也要积极引导人民投入到维护社会治安事业上,鼓励人们买平安、拿钱买社会稳定,整合社会资源、联合社会众力量。
参考文献:
[1]贾世森.如何加强公安经费保障机制[J].现代商业,2009(36):200-201.
[2]任小燕.关于公安院校经费保障问题的探讨[J].辽宁警专学报,2010(03):108-109.
[3]王昆.关于徐州市公安经费保障工作的若干思考[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1(08):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