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生物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作为一门研究生命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人们开始对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问题进行关注。本文主要讨论了在新课程背景下,对影响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 新课程 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改变传统的死记硬背、机械学习的现象,让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地对知识进行探索,在探索过程中,学到知识,并对学生获取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提高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本文主要对影响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因素进行分析,然后提出应对策略。
一、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
1.价值取向偏离
尽管素质教育在我国推行多年,但是高中阶段面临的是高考,多数学校大多以升学率为目标,用考试成绩衡量学生的能力。因此,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性的提高,就必须明确应试能力与学生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学生的应试能力是教育阶段的一项考核指标,提高应试能力无可厚非,但是高中教学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以单纯应付考试为目标的教学,并且将教育教学活动的目标仅仅定位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这种价值取向的作用下,生物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变为机械、重复的识记,教学活动成为一种任务,失去应有的价值。
2.教学目标不明确
目前,教师专业化的要求在社会中受到重视,在目前的教学活动中,一部分教师存在对教学目标没有明确的认识或者认识不够具体的现象,还有部分教师对生物学科的重点与难点认识不清,在教学活动中,仅仅是依靠自身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活动,很多教学环节都脱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忽视新课程标准中对教学重点、教学要求的划分。而学生在新课程标准下,对教师所讲授内容的理解难度增大,逐渐会对学习失去兴趣,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教学质量变差。
3.教学方法失当
对于高中生物教学而言,在课堂设计中,要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符,按照教学的实际内容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内容。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或者心理特征不了解,只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展开教学,这就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符,违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课堂中教师成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情景教学是生物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把握,但是由于教师在教学情景的设计中流于形式,情景教学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导致教学难以达到目的。
二、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1.正确认识教学价值取向
尽管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与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二者在教学实践中存在一定矛盾,但是并不是不可调和的,而且二者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一定关联。对于高考命题要求而言,明确要求以测试学生的能力为主导,考查学生对课程基础知识及技能的掌握及应用程度,对科学技术、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协调的关注程度等,因此,新课程标准与高考大纲在理念上是抑制的。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应该以培养学生的素质展开教学活动,同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当然,如果抛开考试,只谈素质,在当前的高中教学中是不现实的,而抛开素质,只考虑升学率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二者不可能完全融合,只能最大限度地追求二者的协调发展,才能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2.多媒体技术的充分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教学教学过程中也大量应用到多媒体、互联网等设施,这些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使学生调动多感官感受知识的存在、产生及发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为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奠定坚实基础。
3.教学方法的优化
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方法的正确选择,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有效的教学方法实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以及在众多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很多创新型的教学方法不断出现,如自主研究法、情景教学法、探究教学法、自学辅导法等。这些方法是教育工作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渐总结出来的,在特定教学环境下取得较好的效果,当然只有因地制宜地采取适合的教学方法才能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1)多样化的方法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掌握学生学习的特点,并选择学生能接受的、喜欢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集中注意力,思考和探索,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要明确设计。在新课程前,教师首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寻找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同时在教学目标设定中,应该考虑到德育目标和情感目标。
(3)教学情境的创设。由于生物学科的科学性和理论性较强,如果单纯地依靠理论进行教学,那么学生不会产生兴趣。而借助生活实例对生物知识、生物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用情境导入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前,分析教材,从生活中寻找与教材相符的案例,为教学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4)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近年来,教学评价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及时地评价与反馈对学生的学习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特点,用不同方式进行评价,在评价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
[1]钱雪松.如何实现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进行[J].新课程(中学版),2012(12).
[2]刘德成.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探究教学有效性初探[J].考试周刊,2011(88).
[3]陈秀斌.浅谈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中旬,2013(4).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 新课程 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改变传统的死记硬背、机械学习的现象,让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地对知识进行探索,在探索过程中,学到知识,并对学生获取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提高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本文主要对影响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因素进行分析,然后提出应对策略。
一、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
1.价值取向偏离
尽管素质教育在我国推行多年,但是高中阶段面临的是高考,多数学校大多以升学率为目标,用考试成绩衡量学生的能力。因此,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性的提高,就必须明确应试能力与学生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学生的应试能力是教育阶段的一项考核指标,提高应试能力无可厚非,但是高中教学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以单纯应付考试为目标的教学,并且将教育教学活动的目标仅仅定位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这种价值取向的作用下,生物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变为机械、重复的识记,教学活动成为一种任务,失去应有的价值。
2.教学目标不明确
目前,教师专业化的要求在社会中受到重视,在目前的教学活动中,一部分教师存在对教学目标没有明确的认识或者认识不够具体的现象,还有部分教师对生物学科的重点与难点认识不清,在教学活动中,仅仅是依靠自身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活动,很多教学环节都脱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忽视新课程标准中对教学重点、教学要求的划分。而学生在新课程标准下,对教师所讲授内容的理解难度增大,逐渐会对学习失去兴趣,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教学质量变差。
3.教学方法失当
对于高中生物教学而言,在课堂设计中,要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符,按照教学的实际内容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内容。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或者心理特征不了解,只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展开教学,这就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符,违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课堂中教师成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情景教学是生物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把握,但是由于教师在教学情景的设计中流于形式,情景教学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导致教学难以达到目的。
二、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1.正确认识教学价值取向
尽管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与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二者在教学实践中存在一定矛盾,但是并不是不可调和的,而且二者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一定关联。对于高考命题要求而言,明确要求以测试学生的能力为主导,考查学生对课程基础知识及技能的掌握及应用程度,对科学技术、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协调的关注程度等,因此,新课程标准与高考大纲在理念上是抑制的。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应该以培养学生的素质展开教学活动,同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当然,如果抛开考试,只谈素质,在当前的高中教学中是不现实的,而抛开素质,只考虑升学率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二者不可能完全融合,只能最大限度地追求二者的协调发展,才能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2.多媒体技术的充分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教学教学过程中也大量应用到多媒体、互联网等设施,这些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使学生调动多感官感受知识的存在、产生及发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为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奠定坚实基础。
3.教学方法的优化
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方法的正确选择,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有效的教学方法实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以及在众多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很多创新型的教学方法不断出现,如自主研究法、情景教学法、探究教学法、自学辅导法等。这些方法是教育工作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渐总结出来的,在特定教学环境下取得较好的效果,当然只有因地制宜地采取适合的教学方法才能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1)多样化的方法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掌握学生学习的特点,并选择学生能接受的、喜欢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集中注意力,思考和探索,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要明确设计。在新课程前,教师首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寻找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同时在教学目标设定中,应该考虑到德育目标和情感目标。
(3)教学情境的创设。由于生物学科的科学性和理论性较强,如果单纯地依靠理论进行教学,那么学生不会产生兴趣。而借助生活实例对生物知识、生物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用情境导入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前,分析教材,从生活中寻找与教材相符的案例,为教学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4)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近年来,教学评价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及时地评价与反馈对学生的学习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特点,用不同方式进行评价,在评价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
[1]钱雪松.如何实现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进行[J].新课程(中学版),2012(12).
[2]刘德成.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探究教学有效性初探[J].考试周刊,2011(88).
[3]陈秀斌.浅谈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中旬,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