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cy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生物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作为一门研究生命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人们开始对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问题进行关注。本文主要讨论了在新课程背景下,对影响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 新课程 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改变传统的死记硬背、机械学习的现象,让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地对知识进行探索,在探索过程中,学到知识,并对学生获取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提高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本文主要对影响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因素进行分析,然后提出应对策略。
  一、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
  1.价值取向偏离
  尽管素质教育在我国推行多年,但是高中阶段面临的是高考,多数学校大多以升学率为目标,用考试成绩衡量学生的能力。因此,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性的提高,就必须明确应试能力与学生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学生的应试能力是教育阶段的一项考核指标,提高应试能力无可厚非,但是高中教学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以单纯应付考试为目标的教学,并且将教育教学活动的目标仅仅定位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这种价值取向的作用下,生物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变为机械、重复的识记,教学活动成为一种任务,失去应有的价值。
  2.教学目标不明确
  目前,教师专业化的要求在社会中受到重视,在目前的教学活动中,一部分教师存在对教学目标没有明确的认识或者认识不够具体的现象,还有部分教师对生物学科的重点与难点认识不清,在教学活动中,仅仅是依靠自身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活动,很多教学环节都脱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忽视新课程标准中对教学重点、教学要求的划分。而学生在新课程标准下,对教师所讲授内容的理解难度增大,逐渐会对学习失去兴趣,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教学质量变差。
  3.教学方法失当
  对于高中生物教学而言,在课堂设计中,要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符,按照教学的实际内容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内容。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或者心理特征不了解,只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展开教学,这就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符,违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课堂中教师成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情景教学是生物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把握,但是由于教师在教学情景的设计中流于形式,情景教学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导致教学难以达到目的。
  二、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1.正确认识教学价值取向
  尽管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与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二者在教学实践中存在一定矛盾,但是并不是不可调和的,而且二者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一定关联。对于高考命题要求而言,明确要求以测试学生的能力为主导,考查学生对课程基础知识及技能的掌握及应用程度,对科学技术、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协调的关注程度等,因此,新课程标准与高考大纲在理念上是抑制的。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应该以培养学生的素质展开教学活动,同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当然,如果抛开考试,只谈素质,在当前的高中教学中是不现实的,而抛开素质,只考虑升学率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二者不可能完全融合,只能最大限度地追求二者的协调发展,才能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2.多媒体技术的充分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教学教学过程中也大量应用到多媒体、互联网等设施,这些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使学生调动多感官感受知识的存在、产生及发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为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奠定坚实基础。
  3.教学方法的优化
  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方法的正确选择,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有效的教学方法实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以及在众多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很多创新型的教学方法不断出现,如自主研究法、情景教学法、探究教学法、自学辅导法等。这些方法是教育工作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渐总结出来的,在特定教学环境下取得较好的效果,当然只有因地制宜地采取适合的教学方法才能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1)多样化的方法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掌握学生学习的特点,并选择学生能接受的、喜欢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集中注意力,思考和探索,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要明确设计。在新课程前,教师首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寻找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同时在教学目标设定中,应该考虑到德育目标和情感目标。
  (3)教学情境的创设。由于生物学科的科学性和理论性较强,如果单纯地依靠理论进行教学,那么学生不会产生兴趣。而借助生活实例对生物知识、生物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用情境导入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前,分析教材,从生活中寻找与教材相符的案例,为教学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4)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近年来,教学评价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及时地评价与反馈对学生的学习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特点,用不同方式进行评价,在评价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
  [1]钱雪松.如何实现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进行[J].新课程(中学版),2012(12).
  [2]刘德成.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探究教学有效性初探[J].考试周刊,2011(88).
  [3]陈秀斌.浅谈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中旬,2013(4).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五章第一节《曲线运动》的教学设计,介绍了如何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进行探究教学,对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又在教学结束后对本节课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 感性认识 实验探究 归纳总结 实践应用 亲身体验  物理教学设计是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进行的,当今时代,无论做什么都是理念领先。那么,物理教学设计必须体现哪些新的理念呢?  (1)面
期刊
目的:  本课题通过制作比较研究酸相关反流性食管炎动物模型中常用的幽门半缝扎术、内置幽门缝扎术、外置幽门缝扎术三种造模方法,以及在其基础上制作气滞血瘀型病证结合动物
摘 要: 初中化学是初中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升学及形成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都具有重要意义。作者所在学校结合先进的教学理论,不断实践,总结反思,初步形成了积极的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 教学模式 初中化学 操作原则 合作交流 自主探究  引言  初中化学是初中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掌握基础的自然科学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具有重要作用。目前
期刊
昨天妻子通过微信给我发了一张照片,她说:“看看哪个是你?”  我点开微信,望着陌生的照片,怎么也找不到自己。我说:“没有我”。妻子好像很生气地说:“有啊,怎么没有呢!”我找了半天确实没有找到。因为我不仅没有这张照片,而且也从未在其他地方看到过,在我的心中更是不曾留下拍摄这张照片时的场景。反复看看这张照片,照片上的题字是我们大队(村)学校校名,再仔细端详照片中的人物,甚至在妻子的帮助下才找到了自己,
期刊
摘 要: 文章从环境保护出发,介绍了环境污染的现状及防治方法,分析了化学与环境的密切关系,以及利用化学方法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保护环境,已成为人类紧迫和重要的任务。  关键词: 环境污染 环境治理 绿色化学  我由一份报告了解到:“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源所造成的。触目惊心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噪声污染、食品污染、不适当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这五大类。”一个个铁一样的事实
期刊
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贯穿整个中学阶段的半壁江山。初中阶段的学习只是浅显地了解其概念、基本理论、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这些知识对以后的高中阶段学习有铺垫作用,而初中部分元素及化合物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这部分知识学生普遍认为“散”、“乱”、“多”、“杂”。在老师和学生的印象里,这些知识看似很简单,很容易,不需要重点学习,似乎无规律可循,讲起来也索然无味,但真正用到却想不起,记不清,一做题就错,
期刊
摘 要: 开放性的过程和多向性的思维决定了生物教学的不确定性和多样性,可见精心的预设是必不可少的,是有效生成的起点,也是教师核验反馈信息和促进学生下一步学习的一个重要依据。而预设意味着在动态生成过程中设置固定程序和目标,于是预设与生成在今天已演化为一对矛盾体。从教学角度说,预设和生成相辅相成,预设可以为高效的生成奠定基础,而生成又是良好预设的反映,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成功地演绎预设与生成是当前许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