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中提高学生基础学力的策略研究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ochang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校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的迫切性也越来越强烈。而科学学科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社会化所不可或缺的内容。科学学科中的基础学力提高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开展自身学习,促进自身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提高学生科学学科的基础学力成为新课改的首要目标。
  一、基础学力的概念及发展的必要性
  (一)基础学力的概念
  学力是学生借助学校教育所形成的多种能力及所达到的学识水平。从学力的纵向结构看,学力包含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和创新性学力三个部分。基础学力则是学生在学习新的科学知识过程中,所必备的基本的学习经验和学习能力,主要包含基本的知识经验准备和基本的学习能力两个方面。基础学力主要包含三个要素,一是认知要素,包括基础性、工具性和专业性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二是技能要素,包括技巧、技能在内的将学习知识转化为行为的能力。三是情意要素,包括接受、反映、价值判断等在内的心理品质。
  (二)科学学科提高学生基础学力的必要性
  让学生学会学习科学知识,形成终生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当代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基础学力的提升,正是学生未来适应社会所必需的持续发展的态度、能力与科学知识的具体体现。让学生具备不断进取的学习精神、主动探索的科学素养,是当代教育的首要任务。同时也是学生自身不断发展、适应未来社会的重要保障,符合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全面素质教育的目标。
  二、科学学科中学生基础学力提升的策略
  (一)利用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是学力提升的前提
  情境教学目前被广大教师广泛应用和推广,设置相应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学情境提出问题,通过问题启迪学生的思维,利用问题调控和组织课堂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基本学力的形成和发展。因为学习动机是学生开始自主学习的内动力,属于一种促进和激励学生学习的心理倾向,从而实现学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情境设置。
  1.利用情境设置悬念
  在科学学科教学中,悬念的设置较为容易,因为科学学科中很多知识都是超过学生日常常识范畴的内容。例如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实验,可以预先设置悬念:常识中水能灭火,但是水能生火大家相信吗?通过这个悬念充分调动起来学生学习兴趣,然后利用实验让水与过氧化钠反应生火,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2.创设情境,逐步递升
  在科学学科教学的情境设置中,老师还可以通过一组情境,环环相扣、逐步递升。利用问题之间的过渡性通过组合、铺垫的方法开展教学,形成系统的知识。
  (二)构建学生认知结构是学力发展的基础
  学生学习知识的接受是一个构建自身认知结构的思维过程,也是学生学力提升的基础。认知结构的构建,不是简单的灌输和被动接受,这样只会导致知识的僵化和封闭。认知结构的构建,是一个有着清晰的逻辑关系的多层次的网络,知识点之间通过其内在的关系形成一个拓扑网络。所以在科学学科教學过程中,老师要注重知识教授的关系和次序,通过互相联系的知识点讲授,并且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开展。通过这种综合性整理后的知识点传授,能够提高学生思维中的概括性和系统性,也就是基础学力中的认知要素得到提升。
  (三)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学力提升的核心
  科学学科中有大部分知识点属于基础的自然科学,需要通过实验的验证让学生获取知识,形成严密的科学思维和实践的科学素养。通过实验过程还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究性的实验,让学生在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有目的、有计划开展实验。在设置实验时,要以验证性实验为基础,拓展为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自行设计心得实验方案完成实验。这种设计让学生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激发了创造力。不仅让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而且让学生感受到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激发了学生探索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是学力提升的体现
  合作是不同个体为了共同的目标协同活动,最终促使有利于自身和他人的结果产生的过程。科学学科的学习离不开信息的交流,包括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师生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可以让学生从各种角度提出问题,并且通过讨论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合作过程中学生利用分工,取长补短,在知识、情感、思维等不同层面得到发展。合作学习提高了学生对科学学科基础学力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实现了综合素质的提升。在合作学习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创造良好的合作氛围。知识的获得是在特定情境下,借助于必要的资源和帮助进行意义建构的。所以要创设良好的沟通交流氛围,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主动开展合作,实现思维的碰撞和智慧的交流。
  2.把握好合作的时机。小组合作要把握好时机,在恰当的时候开展合作,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交流欲望。例如在产生困惑是开展合作,让小组成员各抒己见,通过学生之间的协商和共享,从别人的意见中受到启发并且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给予点拨,从而使学生对科学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入和全面。或者在动手实践时合作,小组成员取长补短,利用不同分工,更好地完成任务。
  三、结语
  包括认知要素、技能要素、情感要素在内的基础学力的提升,对于学生培养科学知识更新和不断学习的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未来社会,不断提升的能力比已有的经验更加重要,所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在科学学科的基础学力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
  【作者单位: 常州市武进区锦绣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课堂是我们教师教字的主阵地,字生学习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教学课堂的氛围是否良好。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能否调节和谐的课堂氛围,能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主体性,变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我觉得可以发挥以下三方面的作用:  一、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师在课堂教学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好课,钻研教材,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问题,把握教学
目的分析中度以上听力障碍患儿接受不同干预方式后语言发育状况。方法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确诊为中度以上听力障碍的患儿65例(年龄10~41个月,平均22.38~3.8个月),于出生后6
在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特色办学已经成为学校建设与管理的优势之一。与城市相比,我国农村的教育水平较低,在农村建设特色学校,有利于提高农村的教育水平,为农村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加强农村特色学校建设问题的研究,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实践。  前言  近些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我国各区域内的教学水平已经实现均衡发展。对于那些教育能力较为薄弱的农村地位,利用特色学校的建立来推动当地教学水平的提
目的探讨儿童及青少年声嘶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2500例声嘶患儿电子喉镜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1746例,女754例,声带小结占44.2%(1105例),声带肥厚占38.2%(955例),急性及亚急
目的将携载神经营养素(NT4)与活性依赖性神经营养因子-9(activity-dependent neurotrophic factor-9,ADNF-9)融合基因的重组腺伴随病毒rAAV—NT4-ADNF-9转染体外培养的耳蜗Corti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