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风采少年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jianing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整齐划一的军体操、步调一致的队列训练、严整庄重的军容军貌、宽敞整洁的教室……一道道靓丽的校园风景,展示着江苏省张家港市金港中心小学少年警校独特的魅力。
  金港中心小学少年警校自1992年创建以来,充分发挥与张家港边防检查站的共建优势,在北京少年军校总校的指导下,以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增强和学校办学发展齐头并进为主要目标,形成独树一帜的特色德育。2001年7月,少年警校应邀赴京参加全国第三届少年军校检阅活动,光荣地接受了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的检阅,捧回“全国少年军校示范校”的奖牌。学校少年警校成立以来,不断加强组织建设,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活动形式,培养以爱国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精神,校园内外切实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培育吃苦耐劳的品格和社会责任意识。
  以警养德,传承优良传统
  爱国主义教育是我校德育的主旋律,我们充分利用少年警校活动,扎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每周一,少年警校仪仗队迈着雄壮、整齐的步伐,护卫着庄严的国旗,将国旗冉冉升起,庄严而又肃穆的升旗仪式,使队员的心灵接受了洗礼;结合“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组织参加香山烈士陵园祭扫活动,瞻仰双山渡江战役纪念碑等,使学员们了解到了中国人民英勇抗争的历史,切身感受到了先烈们顽强杀敌的英雄气概,更激励起他们从小努力学习,长大为祖国做贡献的远大志向;每年的儿童节、国庆节、建队节,学校通过“爱国主义歌曲大家唱”“爱祖国、爱家乡”演讲赛、“童心向党红歌会”等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系列教育活动,营造了浓郁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使越来越多的学员把爱国的情感融入自己的生命中,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上:青海、四川等地发生地震,少年警校的学员率先捐款;身边贫困学子需要帮助,警校学员踊跃捐款捐物……少年警校的学员用自己的行动诠释少年警校的精神内涵。
  以警导行,助推行为养成
  少年警校的学员是学生,也是小军人,学校教育他们作为一个少年警校的学员,必须模范遵守《小学生守则》,做遵章守纪的榜样;穿上警服就是战士,要做到“令行禁止,站如松、行如风、坐如钟,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参观军营是每届新学员的第一课,来到战士营房,有意识地让同学们参观战士的内务:牙杯整齐划一,毛巾横看一条线,床上的被子像个“豆腐干”……每一次,都让同学们惊叹不已!为了加深同学们的印象,安排学员们参加内务训练,大家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但学起来是那么专注、那么忘我!学员们从军人身上受到了启发,并纷纷以军人为榜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于是,教室里出现了一番新气象:原本凌乱的报纸被摆放整齐了,中队日志、班级有关记载一字排开,班级小图书角上的书连每个书角都抹平了,课桌椅时刻保持横看成线、竖成条,教室里每样物品都一尘不染,令人赏心悦目。学生在这样的教室里学习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情感的陶冶。老师还适时将这种教育向家庭延伸,要求大家在家时用同样的标准要求自己,家长普遍反映孩子们“爱整洁了”“会自己动手了”。
  以警促智,推动教学实践
  我们始终坚持把“警校文化”渗透到各学科课堂教学中。如语文课,教师挖掘相关警校文化因素,把警察叔叔具有的勇敢精神、责任意识、乐于助人等人文因素,贯穿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中。结合学生的警校生活充实作文素材,如:《我的警营生活一日》《我的军体操训练经历》……一位学生在作文中写道:“军训是件异常艰苦的事,没有家中舒适的生活,没有自由洒脱的个性,但是雄鹰就该在蓝天翱翔,是勇士请到训练场展露!”又如美术课,学生们以警校生活为内容挥毫泼墨,学生的书画作品获得了各级各类大奖。再如音乐课,教师教唱优秀军旅歌曲,军歌之声弥漫着整个校园。
  以警健体,打好人生底色
  我校每周开设4节体育课,增设了“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体育课大胆改革,规定前10分钟统一开展队列训练,强化队列意识、纪律意识、集体意识。并有机地融入大型体育课间活动中,形成独特的“阳光体育”风景。学校自编了军体操,将格拿擒斗与武术训练融合其中,在《男儿当自强》铿锵有力的歌声中,一招一式尽现军人风采。学校“警校体育节”更是别开生面,参考警营的训练项目设置了投手榴弹、翻高板、过独木桥、匍匐前进、军事队列操练等竞技项目,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有效锻炼了学生的身体素质。
  多年来,学校在“少年警校”的德育之路上不断探索前行,形成了良好校风,全面提升了学生素质,推动了学校教育改革的深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平台。
  教育的对象千变万化,德育的探索永无止境。学校在探索中前行,在实践中积累,在创新中发展。今日的“金小”,队员们朝气蓬勃,阳光向上,在这里,他们是展翅高飞的雏鹰,有憧憬、有体验、有自由、有创造、有希望、有成功……“在‘金小’的童年生活,能永远成为孩子们心中最美的珍藏”将是我们永远不变的教育追求。
  【何喜芳,江苏省张家港市金港中心小学副校长】
  责任编辑/王富丽
其他文献
楚水小学,处处充满生机:“阳光信箱”“阳光班级”“阳光少年”“阳光教师”“最美小使者”……一个个美丽响亮的名字犹如一轮轮太阳光芒四射,温暖心田。  学校构建了以“蒙以养正,厚德强能”为办学思想,以“立学习礼,尚德求真”为校风,以“勤学好问,善思笃行”为学风的阳光德育理念系统。学校力求用“新视觉、新创意、新画面、新气魄”的校园环境来熏陶和滋养学生的“大德、大志、大行、大才”,充分发挥其“润物细无声”
基于近九十年师范办学的历史传统,在发展教育理论基础之上,我们提出了“发展教育”的办学理念,涵括增长极限观、综合发展观、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等内容。我们认为,学校的办学规模和办学质量的发展要取得内在平衡,特别是当办学规模达到极限后,办学质量的提升才是学校的生命力所在。学校教育应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富有个性、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因此,我们的教育目标复位为“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中学生”,教
在巴西,德育主要是道德及公民教育或价值观教育。1500年,葡萄牙人卡布拉尔“发现”了巴西。自此以后,殖民制度、君主制度、共和制度、军人独裁制度和民主共和制度在这个国家依次上演。可以说,巴西是一个缺乏稳固民主制度根基的国家。尽管如此,各时期政府均将道德及公民教育放在了重要位置。而道德,总是与每段历史时期执政力量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紧密相连。    道德及公民教育在各历史时期  均占有重要一席    
中国德育:李局长,您好!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中山市自2007年起在全市全面推行德育“一镇一品牌,一校一特色,一班一亮点”的“三个一”工作方略,将特色班集体建设作为学校高位推行素质教育的主要抓手和全面实现学校教育转型的重要载体。请问,中山市选择将特色班集体建设作为德育工作的突破口其背后有何深意?  李长春:中山是不设市辖区的地级市,中心城区比较小,主要是镇区经济,打造的经济理念是“一镇一品牌”。万
在翻转课堂理念的引领下,翻转德育课堂,为每一个学生的品德成长提供适合的教育,助其赢得未来人生,这是我们每一个德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翻转课堂兴起于美国,是一种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可汗学院”“慕课”“微课”等翻转课堂形式的出现,使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为我们德育课堂紧随时代的步伐,吸取信息技术的优势作出改变与革新,提供了积极的借鉴意义。  翻转课堂打破了传统班级教学的空间和时间界限
唐隽菁  江苏省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副校长,小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  如今,人们普遍认为:中国有最好的基础教育,短腿在大学教育。事实果真如此吗?应美国国务院邀请,作为国际访问学者,我在美国华盛顿特区、纽约州纽约市、北卡罗来纳州夏洛特市、明尼苏达州明尼苏达市、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市参观访问了28个政府机构、民间组织以及学校,对美国的基础教育有了浮光掠影的了解。随着行程的推进,我愈发感觉自己以往对美国基础
徐震雷  北京大学医学部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主任,中国性学会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  青春期教育刻不容缓。一方面,青春期是人格塑造、核心价值形成的关键期;另一方面,青春期也是行为偏执的叛逆危险期。青春期教育不仅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进步。  可是通过对教师、家长的走访,我们发现青春期教育存在诸多的迷思与困惑:青春期教育什么时候开展比较合适?今天的青春期教育与以往有何不同
研究人员一直在强调幼儿的道德情感对道德意识的重要性。本研究对132名小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内容主要是学生对于道德行为的自我表述与道德情感归因之间的关系。调查为参与者提供了一套新开发的用以衡量道德意识与道德情感归因之间关系的标准。标准从倾向亲社会行为和避免反社會行为两个维度对儿童的道德意识进行了界定。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不但对亲社会行为的偏向略有下降,而且亲社会行为和道德情感归因之间的相关度也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理论家鲁洁曾说,“做成一个人”是道德教育的根本指向。“成人之道”不但要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更要与时俱进。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青少年的成长环境更加纷繁复杂,他们面临着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多元化的冲击,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在道德教育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淮安,一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有“襟吴带楚客多游,壮丽东南第一州”的美誉。它因河而兴,因漕而盛,自古有“
近年来,有关“雷人”校规的报道屡见报端,其中有关中学男女生交往的规定更是吸引眼球。如温州某中学将学生之间交往过密定为特别严重违纪行为,河南某中学规定男女生交往需5人以上在场……成都某中学规定更是“到位”,对男女生交往“限制距离”:近于50厘米就算亲密行为,教师要予以批评。  在笔者看来,学校采用“禁令”形式,对男女生交往做出细致的规定,以免出现早恋,学校的初衷可以理解。不过,为防止男女生接触而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