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将课程的开发权交给了教师,因而教师不仅要教必修课,还要开发各类选修课。作为政治教师,我们必须思考怎样开发知识拓展类选修课。教学资源是课程开发的重中之重,本文着重探讨课程资源的开发以及利用课程资源时所需遵循的原则。
一、“四位一体”开发课程资源
1.学生资源的开发。
学生不仅是教学对象,还是丰富的教学资源。学生所关心的问题就是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程资源。因此,教师在开始讲课之前,可以在学生中间进行调查,听取学生的意见,结合学生的要求讲课。这样就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切实解决学生最希望得到解决的问题。另外,教师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开设由教师主导、学生主讲的选修课,以充分利用学生资源,锻炼学生能力。
2.教材资源的开发。
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的开发应基于学科知识和教材内容。因此,教师应先研究教材,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找到教材与学生生活的结合点,再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征,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经济、政治、文化等时政热点开设具有较强探讨性的选修课,以满足学生的探索欲。
3.社会资源的开发。
社会是个大课堂,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挖掘社会资源,将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例如,教师可以开设社会实践选修课,引导学生到社会中调查研究、亲身体会、实际操作;也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整合网络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资源,开设网络课堂选修课。只要教师用心挖掘社会中的资源,就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4.教师资源的开发。
教师作为课程的开发者,是最直接的课程资源。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知识结构、人生经历等,开发知识拓展类选修课。例如,口才好的教师可以开设基于学科知识的辩论选修课;具有敏锐政治观察力的教师可以开设时政评论选修课;具备法律专业知识的教师可以开设法律基础选修课;哲学功底深厚的教师可以开设哲学选修课;等等。教师充分挖掘自身资源,发挥自身特长,既可以教育学生,又可以提升自己,达到“教中学、学中教”的效果。
二、多原则指导课程资源的利用
课程资源是为课程教学服务的,课程资源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课程教学的效果。因此,在政治知识拓展类选修课课程资源的利用中,教师应遵循以下原则。
1.生活性与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
知识拓展类选修课课程资源的利用必须结合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知识,在学习中体验生活,提高学生学科素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尊重学生的生活经历,将学生作为课程资源选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选择最能激发学生兴趣、最易被学生接受的课程资源进行利用,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2.学科性与特色性相结合的原则。
知识拓展类选修课是对学科知识的拓展与延伸,故不能偏离学科主线。政治学科具有生活化特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三大生活领域,因此教师在利用选修课课程资源时一定要围绕这三个领域进行。政治学科具有实践性特点,知识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因此教师要选择实践性强的课程资源加以利用。政治学科具有教育性特点,承担着思想教育的使命,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利用具有思想教育意义的课程资源,以发挥政治学科思想引领的作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科学性与时代性相结合的原则。
选修课虽然没有较高的教学要求,但教师也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进行教学。具体来说,教师要在科学的教育理论指导下,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科学利用课程资源。政治教材的更新速度赶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因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想观念及行为的变化,选择符合时代特征的课程资源。
4.针对性与实效性相结合的原则。
正所谓没有针对性就没有实效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果课程资源不能激发学生兴趣,不契合学生的发展特征,就不可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各方面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学生的需求,把握学生的特点,选择那些能够激起学生兴趣、满足学生能力发展要求的课程资源。
一、“四位一体”开发课程资源
1.学生资源的开发。
学生不仅是教学对象,还是丰富的教学资源。学生所关心的问题就是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程资源。因此,教师在开始讲课之前,可以在学生中间进行调查,听取学生的意见,结合学生的要求讲课。这样就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切实解决学生最希望得到解决的问题。另外,教师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开设由教师主导、学生主讲的选修课,以充分利用学生资源,锻炼学生能力。
2.教材资源的开发。
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的开发应基于学科知识和教材内容。因此,教师应先研究教材,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找到教材与学生生活的结合点,再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征,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经济、政治、文化等时政热点开设具有较强探讨性的选修课,以满足学生的探索欲。
3.社会资源的开发。
社会是个大课堂,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挖掘社会资源,将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例如,教师可以开设社会实践选修课,引导学生到社会中调查研究、亲身体会、实际操作;也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整合网络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资源,开设网络课堂选修课。只要教师用心挖掘社会中的资源,就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4.教师资源的开发。
教师作为课程的开发者,是最直接的课程资源。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知识结构、人生经历等,开发知识拓展类选修课。例如,口才好的教师可以开设基于学科知识的辩论选修课;具有敏锐政治观察力的教师可以开设时政评论选修课;具备法律专业知识的教师可以开设法律基础选修课;哲学功底深厚的教师可以开设哲学选修课;等等。教师充分挖掘自身资源,发挥自身特长,既可以教育学生,又可以提升自己,达到“教中学、学中教”的效果。
二、多原则指导课程资源的利用
课程资源是为课程教学服务的,课程资源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课程教学的效果。因此,在政治知识拓展类选修课课程资源的利用中,教师应遵循以下原则。
1.生活性与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
知识拓展类选修课课程资源的利用必须结合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知识,在学习中体验生活,提高学生学科素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尊重学生的生活经历,将学生作为课程资源选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选择最能激发学生兴趣、最易被学生接受的课程资源进行利用,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2.学科性与特色性相结合的原则。
知识拓展类选修课是对学科知识的拓展与延伸,故不能偏离学科主线。政治学科具有生活化特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三大生活领域,因此教师在利用选修课课程资源时一定要围绕这三个领域进行。政治学科具有实践性特点,知识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因此教师要选择实践性强的课程资源加以利用。政治学科具有教育性特点,承担着思想教育的使命,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利用具有思想教育意义的课程资源,以发挥政治学科思想引领的作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科学性与时代性相结合的原则。
选修课虽然没有较高的教学要求,但教师也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进行教学。具体来说,教师要在科学的教育理论指导下,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科学利用课程资源。政治教材的更新速度赶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因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想观念及行为的变化,选择符合时代特征的课程资源。
4.针对性与实效性相结合的原则。
正所谓没有针对性就没有实效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果课程资源不能激发学生兴趣,不契合学生的发展特征,就不可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各方面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学生的需求,把握学生的特点,选择那些能够激起学生兴趣、满足学生能力发展要求的课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