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优化与结合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jn000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些年,我国的建筑行业在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下不断进步,目前,传统的建筑设计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要求。绿色建筑技术是比较新型的建筑技术,将绿色建筑技术充分应用在建筑设计中,可以显著提升建筑的设计水平,减少能源的使用,提升建筑设计与建设的综合水平。本文主要对绿色建筑技术概念进行了全面的概述,结合优化设计原则,提出了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措施,以此提升我国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的针对性,充分发挥出绿色建筑技术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建筑设计;绿色建筑技术;优化;结合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很好地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居住需求,促进现代化建设的有序进行。以往在建筑工程建设中,因为对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相对缺乏,促使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能源消耗日益增加,从而在一定程度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这就需要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合理应用绿色建筑技术,采取相应的策略优化,促使两者相互融合,推动建筑行业的繁荣发展。
  1 建筑设计中应用绿色建筑技术的积极作用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在其建设过程中,需要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指导下合理制定规划方案,并加强对节能环保材料的应用。在充分满足建筑各项功能的同时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绿色建筑技术的积极作用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①有利于优化传统的建筑设计方式。建筑行业作为我国的主要行业之一,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传统的建筑工程对电力等能源的消耗相对较大。通过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对于减少建筑能耗具有显著效果。②有利于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提升建筑使用功能。在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逐步落实的背景下,人们的环保意识得到了显著提升,对于建筑的使用功能也产生了更高要求。应用绿色建筑技术进行建筑设计,能够使建筑与周边环境充分结合,有效利用建筑周边的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更好保证建筑内部人员的居住质量。
  2 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优化结合
  2.1 在建筑规划阶段的优化结合
  對于任何建筑的设计与建设,规划阶段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将绿色建筑技术应用在建筑设计的规划阶段,需要确保应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更好地保障后续工作的开展。另外需要相应的人员真正深入现场进行建筑建设地点环境和气候的了解,实现BIM技术的充分应用,从光、热等多个角度,做好全面的模式。为了更好的发挥出绿色建筑技术的重要作用,需要在建筑设计阶段,留出充足的时间实现建筑规划阶段的充分优化和管理。对于规划设计好的建筑,要做好后续的综合计算和优化工作,保障空间的合理布局和充分调整,确保室内采光的充足性,做好建筑内部通风的调整,更好地满足人们的要求。
  2.2 注重环保材料的使用
  对于建筑工程而言,材料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建筑材料的环保性能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工程的设计效果。对建筑材料的使用,不仅要保证使用的材料具有环保性,还应保证其可以通过一定手段进行重复利用。例如塑料金属复合管等材料,其自身就具有环保性和节能性的特征,在建筑工程中运用这些材料既可以很大程度降低成本,也可以减少垃圾产生,减少对四周环境的污染。此外,木头、纤维等材料在废弃之后可以重复利用。在建筑设计中进行材料选择时,要坚持绿色理念,与绿色建筑技术有效结合,在保证整个工程质量的基础上选择适合的材料。
  2.3 气候适应性与绿色建筑设计相结合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遵循节能减排的原则,考虑到对成本消耗及环境的影响,在建筑施工中也需对使用率较高的材料开展回收工作,确保可持续发展战略得到落实。在建筑的气候适应性设计中,还需充分与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相结合,在建筑设计工作开展之前,就要对工程建设点的气候情况及气候特点进行统计与分析,从而确定整个施工工程的基本属性。在气候适应性与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具体的结合过程中,首先需要从建筑材料出发,尽量选取污染较小的建筑材料,并甄选出质量合格的材料,确保施工工程质量符合标准。并针对整个建筑效果进行优化,从而使得建筑工程可以更好地应对气候对其产生的影响。其次,在整个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也需考虑到建筑的长久,稳定发展,确保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在建筑设计时,需要从环境自然问题出发,使得环境与建筑之间可以和谐发展。最后,在工程的施工期间,也需对绿色建筑技术问题进行全面研究。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充分结合建筑设计与施工的相关标准,才能更好地确保绿色建筑技术可以与建筑施工充分结合。进而,确保建筑工程可以与周围环境相匹配。在建筑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自然环境的长久发展,尊重自然而不能随意破坏,让建筑的气候适应性得到强化。
  2.4 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
  随着现代化城市进程的不断加快,能源与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尽管我国能源总量丰富,但是因为我国人口众多,所以人均占有量出现严重不足,这样就需要科学合理地利用可再生能源,这也是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的关键点。现阶段,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地热、风能和太阳能等,在光电功能系统的设计中,应该充分结合当地用电需求与建筑运行特点,确保系统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与实效性;在设计地道风时,可以设置长、宽、高为50m、1.5m和2m,埋深设置为5m,将这一系统的冷却和过滤处理应用于卫生间中,可以满足建筑的换风与制冷功能。太阳能板可以设置于建筑表面,同时对当地光照状况进行分析,确保在光照发电中能够切实发挥太阳能板的作用,当前在车库和楼梯室中的应用较为广泛。聚光太阳能构件主要应用于光照量较小的地区,同时运用光伏发电体系和太阳能热水系统,提升太阳能利用率。此外,光电照明体系可以应用于会议室、办公室和地下车库等场所,结合太阳能灯的使用有效满足建筑的绿色设计需求。总的来说,可再生资源的有效利用,不仅能够促进建筑行业的繁荣昌盛,还可以进一步推动社会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与升级。
  2.5 建筑节能设计
  对于民用建筑来说,需要对建筑的节能方面进行优化,特别是围护结构、建筑墙体、各项节能系统等。第一,建筑围护结构优化,主要针对门窗比例展开优化设计,相关设计人员需要对维护结构的面积、、布局等内容展开分析,使其既能够满足室内采光的需求,又能够降低维护结构的能量损耗和资源损耗,进而提升建筑的节能性。设计人员需要使用设计人员需要使用BIM软件来软件来对门窗设计比例进行演示,找到设计中的不足,进而保证门窗面积和比例的合理性。第二,对于建筑墙体优化来说,优化内容包括外墙和内部墙体,特别是要从墙体材料和设计方式等方面入手,保证这些墙体都有很高的保温隔热性能。第三,雨水回收系统优化,主要根据当地降雨旺季的需求为基础,设置建筑雨水回收系统,适当调整弃流装置、过滤装置的性能,对雨水进行回收利用。
  3 结语
  绿色节能建筑设计是当前建筑设计的重要发展趋势。在建筑规划方案的制定以及建筑技术的选择上,都要对绿色环保理念进行全面落实,从而对建筑设计作出进一步优化。
  参考文献:
  [1]王莎莎,祖卓红,郝雨楠.绿色节能技术在建筑门窗幕墙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门窗,2016(9):6-7.
  [2]余志刚,艾信友,叶会发,等.节能照明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8):19.
  [3]陈家明,王丽.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的要点分析[J].现代装饰(理论),2015,(05).
其他文献
笔者结合我校开展的“阳光教育”工程,分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对“阳光教育”的理解。  一、办一所“阳光学校”,理念先行星城小学明确“阳光教学”的理念,深入开展“阳光教育”活动,营造阳光环境,实施阳光管理,创设阳光课程,培养阳光教师,培育阳光学生,打造阳光文化,不断提升办学水平,致力于为孩子的阳光发展铺设好了一条康庄大道。而所有的一切,必须要有一个先进的“阳光理念”。在这样的校园里,一切以人为本,以生为本
摘要:在我国建筑行业蓬勃发展的状态下,高层建筑的发展是其中最为显著的部分,它是整个建筑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如今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高层建筑的设计广泛应用在住宅、商业等公共建筑方向。因此,对于高层建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暖通设计是高层建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并且,足够优质的高标准的暖通设计才能最大程度地对高层建筑的内部环境发挥出充足的调节作用。所以,本文以在高层建筑暖通设
摘要:无人机倾斜摄影作为一种先进的影像获取手段,正在应用于各个行业及领域之中。其中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要求最为复杂,无论是在地面分辨率、航摄参数设置、镜头相机参数的要求上,还是获取影像后的模型建立与数据采编上,都应遵循一定的规则。  关键词: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应用  1 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  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是指通过利用多角度相机,来采集地面物体不同角度及不同高度的影像,凭借其高分
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周边很多行业也迅猛发展,建筑监理行业就是其中一个行业.目前,建筑监理工作受到越来越多施工单位的重视并且已经开始使用,但从目前施工质量以及施工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的加快,城市用地日趋紧张,土地的利用效率越来越高,城市建设的地下室越来越大,越来越深,使用功能也越来越广泛.这是城市建筑大型化、高层化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无形之中推动了建筑领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建筑采用钢结构建筑方式,如商住楼、写字楼等,为加快城镇化建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钢结构材料
目的:研究控制性肺膨胀(SI)对ARDS家兔血流动力学、气体交换及肺部炎症反应的影响。   方法:将24只家兔随机分成四组:①正常对照组(对照组);②ARDS模型组(ARDS组);③肺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