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学的基本特征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实现所有学生诸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说”是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的重要表现,“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具体体现,“说”是学生通过把所学知识加以分析、整理和记忆后用口头表达的形式体现出来的思维能力,所以,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多说会说是提高他们数学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说话能力呢?
教师要努力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说话才能的机会和条件,让学生练习说,鼓励他们大声说、大胆练,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要留心听,要及时给予指导、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使每位学生都看到自己的闪光点,引导学生从不敢说、不想说到想说、乐说,并且要长期坚持下去。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说话训练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在问答中训练
每节教学课都少不了“问答”,而“问答”又是训练学生说话的最基本形式,教师要紧紧抓住知识的重、难、疑点,精心设计具有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引起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产生想说的强烈要求,从而激起活跃的课堂“说话”气氛。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要求学生要答得准确,答出自己的思路,答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发展,个性得到发展。
二、在阅读中训练
数学教材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及解题方法、操作步骤的表述,虽然是学生已经通过自己分析、计算、归纳后总结出来的,但仍需要反复阅读来熟记和准确把握这些结论的内涵,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阅读机会来训练学生的数学说话能力。例如,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教师先要求学生理解性地阅读、咬文嚼字地阅读融会贯通地阅读。然后再出下列习题让学生口头改错:①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改:________;②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不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改:________;③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改:________。通过这样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又培养了学生能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學生的说话能力。
三、在“质疑问难”中训练
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不断地“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并及时表扬能提问的学生,大力表扬提好问题的学生,让每个同学的嘴都想动起来,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和大胆说话的能力。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同学之间互相解疑,一人有疑,大家动脑,各抒己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讲比的意义时指出“比的后项不能为零”。老师要启发学生动脑筋想一想:为什么?回答满意后再问:“有没有什么疑问?”有的同学就提出:为什么球赛时会出现3:0等问题。老师立即表扬这位同学的问题提得好,然后鼓励其他同学动脑解疑,在众多的说法中肯定正确的说法,分析不对的说法,得出结论:体育比赛中几比几的含义是两个比赛者成绩的记录,并不是表示两个成绩相除。又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把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割补后转化成一个长方形,然后得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有的同学就会提问:“一个长方形木框拉成平行四边形后,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不是也与原来的长方形木框的面积相等?”教师表扬这位同学爱动脑筋,同时鼓励其他同学为他解疑,在争执中,有的同学利用简单实物实际操作了一下,结果发现:这个长方形形拉得越斜,它的面积就越小,这跟我们刚才学的割补方法是不一样的。
疑问是学生经过思考才能产生的,产生以后又要敢于提问,提问后大家都动脑动口齐解决,这就形成了学习的最佳状态,学生的说话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发展。
四、在“做一做”中训练
在数学教学中,每个例题的后面都有相应的“做一做”,让学生刚学到的新知识在这里得到巩固。每当做这种题时,教师都要求学生能说会做,先是让学生自己解答,教师检查巩固情况,在会做的基础上,一定要求学生说出算理,让学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既巩固学生的新知识,又训练他们的说话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产生最佳的学习效果。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面向全体,培养能力,发展个性,培养创造力,全面发展。要发展,离不开思维,要创新,有赖于思维。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训练说话能力是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方法,通过说话训练,发展思维能力的深刻性,学说、会说、能说、说好的过程,同时也是思维由浅入深的过程。通过说话训练,增强思维能力的广阔性,“能说会道,思维敏捷”是说话与思维相辅相成,高度结合的产物。通过说话训练,調动思维能力求异创新,在说话中求异,在求异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说”有着和语文课同等重要的作用,“说”的训练方式也有很多很多,让我们抓住“说”这一重要环节,使我们的教学更上一层楼。
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说话能力呢?
教师要努力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说话才能的机会和条件,让学生练习说,鼓励他们大声说、大胆练,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要留心听,要及时给予指导、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使每位学生都看到自己的闪光点,引导学生从不敢说、不想说到想说、乐说,并且要长期坚持下去。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说话训练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在问答中训练
每节教学课都少不了“问答”,而“问答”又是训练学生说话的最基本形式,教师要紧紧抓住知识的重、难、疑点,精心设计具有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引起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产生想说的强烈要求,从而激起活跃的课堂“说话”气氛。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要求学生要答得准确,答出自己的思路,答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发展,个性得到发展。
二、在阅读中训练
数学教材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及解题方法、操作步骤的表述,虽然是学生已经通过自己分析、计算、归纳后总结出来的,但仍需要反复阅读来熟记和准确把握这些结论的内涵,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阅读机会来训练学生的数学说话能力。例如,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教师先要求学生理解性地阅读、咬文嚼字地阅读融会贯通地阅读。然后再出下列习题让学生口头改错:①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改:________;②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不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改:________;③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改:________。通过这样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又培养了学生能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學生的说话能力。
三、在“质疑问难”中训练
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不断地“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并及时表扬能提问的学生,大力表扬提好问题的学生,让每个同学的嘴都想动起来,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和大胆说话的能力。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同学之间互相解疑,一人有疑,大家动脑,各抒己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讲比的意义时指出“比的后项不能为零”。老师要启发学生动脑筋想一想:为什么?回答满意后再问:“有没有什么疑问?”有的同学就提出:为什么球赛时会出现3:0等问题。老师立即表扬这位同学的问题提得好,然后鼓励其他同学动脑解疑,在众多的说法中肯定正确的说法,分析不对的说法,得出结论:体育比赛中几比几的含义是两个比赛者成绩的记录,并不是表示两个成绩相除。又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把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割补后转化成一个长方形,然后得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有的同学就会提问:“一个长方形木框拉成平行四边形后,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不是也与原来的长方形木框的面积相等?”教师表扬这位同学爱动脑筋,同时鼓励其他同学为他解疑,在争执中,有的同学利用简单实物实际操作了一下,结果发现:这个长方形形拉得越斜,它的面积就越小,这跟我们刚才学的割补方法是不一样的。
疑问是学生经过思考才能产生的,产生以后又要敢于提问,提问后大家都动脑动口齐解决,这就形成了学习的最佳状态,学生的说话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发展。
四、在“做一做”中训练
在数学教学中,每个例题的后面都有相应的“做一做”,让学生刚学到的新知识在这里得到巩固。每当做这种题时,教师都要求学生能说会做,先是让学生自己解答,教师检查巩固情况,在会做的基础上,一定要求学生说出算理,让学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既巩固学生的新知识,又训练他们的说话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产生最佳的学习效果。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面向全体,培养能力,发展个性,培养创造力,全面发展。要发展,离不开思维,要创新,有赖于思维。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训练说话能力是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方法,通过说话训练,发展思维能力的深刻性,学说、会说、能说、说好的过程,同时也是思维由浅入深的过程。通过说话训练,增强思维能力的广阔性,“能说会道,思维敏捷”是说话与思维相辅相成,高度结合的产物。通过说话训练,調动思维能力求异创新,在说话中求异,在求异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说”有着和语文课同等重要的作用,“说”的训练方式也有很多很多,让我们抓住“说”这一重要环节,使我们的教学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