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农村资源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zi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园是一所地处四川南充偏远的一个小乡镇农村幼儿园,该镇田间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民风纯朴。陈鹤琴先生曾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知识的源泉。”作为农村幼儿园,我们最优越的环境就是大自然;因此,如何因地制宜,发挥农村特色,充分利用农村自然环境的优势引导幼儿学习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便成了我们关注的焦点。
  
   一、在大自然中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
  
  大自然中处处充满着神奇,在我们农村,有着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树木、庄稼、沙石等,自然界的一切都可以作为我们良好的教育资源。我们把幼儿从“课堂中学习”引领到“自然情景中学习”,给幼儿充分的自由想象、探索活动的空间。春天,草色青青,野花飘香,一片生机盎然,我们带领孩子们走进田野,亲近大自然:放风筝、植树、采野花、挖野菜、捉蝴蝶、饲养小蝌蚪;到竹林中写生;参观蔬菜大棚。秋天,田野一片金黄,带孩子们到农田里拾稻穗,拾落叶,挖山芋。孩子们在与各种自然物亲近过程中,自主活动,自发探究。在动手动脑中,他们认识和了解自然物的生长规律,了解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同时又能让孩子们对大自然保持着永久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利用活物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
  
  美术活动在幼儿的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特别是美工活动很受幼儿的喜爱。在我们农村幼儿园只要你做一个有心的教师,就会发现许多取之不尽的美工材料,如野花、野草、树叶、稻麦草、种子等。教师通过引导幼儿收集运用这些材料进行加工拼贴,就能创造出一幅一幅美丽的美工作品来。如:在各种野花竞相开放的春天,把幼儿带到幼儿园周边的田野中、马路旁,采摘野花野草,回来经过擦洗、压平、修剪、拼贴后一幅一幅的“花草名信片”就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了。让幼儿准备各种不同种类的种子如菜子、豆类、瓜果的种子,巧妙的运用不同种子的形状、颜色、大少的不同,粘贴到在卡纸上画出的各种物体的轮廓上,这样一幅一幅的种子贴画就做出来了。看着这些运用农村常见的自然材料创造出来的作品,你会情不自禁的为幼儿在操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而感到惊叹!
  
   三、在田地间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
  
  将幼儿带到田间进行语言教育,可以更好地发挥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记得有一次,我园一名教师开语言教研活动,《春天的朋友》,她把幼儿带到了田间去。在这次活动中,幼儿的学习兴趣浓,他们很快就学会了《春天的朋友》这首较长的诗歌,而且都能进行简单的创编。如有的幼儿看到蝴蝶、池塘中的小蝌蚪,他们这样仿编:“花蝴蝶飞来了,和小蝌蚪握握手,它对小蝌蚪说,咱俩是朋友。”这样幼儿看到田间的许多昆虫(蚂蚁、瓢虫、青虫),他们都能仿编到诗歌里去,幼儿很容易就学会了创编诗歌。通过这次活动,我园教师都深知:组织教学,要从幼儿生活经验入手,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生活即教育”
  
   四、利用现有物品对幼儿进行体育游戏
  
   农村的田野坑坑洼洼,小沟、土坡、石头、竹子不计其数,幼儿郊游时总爱摸摸、玩玩,发现它们的特性。教师直接利用这种自然物开展多种游戏活动,增强他们的体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利用田间的优势,当看到土坡时,我让幼儿手、脚屈膝爬上去,练习幼儿爬的动作;看到石头,练习幼儿的投掷动作,提醒幼儿游戏时注意安全;看到竹子,让幼儿练习跑的动作,这样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已掌握了体育游戏的动作技能,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五、利用种植园培养幼儿劳动能力
   农村幼儿园有一个优势就是空地比较多,我们就利用这个有利条件开辟了一块种植园地,让孩子们走进属于自己的小菜地去学习播种、浇水、锄草、采摘等劳动技能。 在播种季节带领幼儿在种植园地里开展了“种瓜点豆”的活动,种下了黄豆、刀豆、玉米、花生等各种种子;栽下了西红柿、辣椒、茄子、黄瓜、丝瓜等各种秧苗。在这个劳动的过程中孩子们掌握了使用铲子技能,知道点豆子时要先挖一个坑,然后要在每个坑里撒下三至五粒种子,栽秧苗时要及时的浇水等一些种植方法。 种子播下后,带领孩子们时常来照料它们,在照料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区分杂草与玉米;学会了如何浇水;知道了要及时的为蔬菜锄草、浇水;浇水时要适量。 在收获的季节里,带领孩子们来到种植园地,让孩子们亲手把自己种出来的蚕豆、西红柿采摘回来,亲手剥开豆荚,取出豆粒,请厨房奶奶做可口的菜肴,品尝劳动成果,享受劳动的快乐。在收获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如何采摘豆荚,如何剥蚕豆等劳动技能,知道了生熟西红柿的区别。
  
   六、利用周边环境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水污染、空气污染日趋严重,已经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质量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在幼儿时期就帮他们树立环境意识,让他们从小就了解到水、空气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在夏收的季节里农田里到处都在燃烧麦草给空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对于这件发生在幼儿身边的环境事件,我及时的抓住时机组织幼儿讨论麦草燃烧后给环境造成了什么破坏?给身体造成哪些伤害?麦草该不该燃烧?你觉得应该如何处理麦草?通过集体讨论幼儿明白了燃烧麦草会给空气造成污染,让人们得呼吸道疾病,农民不应该在田里燃烧麦草等一些道理,纷纷表示要回家劝阻爷爷奶奶不在田里燃烧麦草 。
  
   七、利用自然角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我们的自然角生机盎然,花盆里种着各种蔬菜花草,瓶瓶罐罐里养着各种小动物。这些动植物都是孩子们从家里带来的,农村几乎每家都有一个小菜园,门前屋后都有小河。幼儿在家长的协助下挖来各种蔬菜的小苗,捉来小鱼小虾把它们带到自然角来。孩子们都喜欢动植物,自由活动时他们会三五成群的围在那里观察着议论着。在这里孩子们可以观察到小蝌蚪怎样变成青蛙,乌龟怎样进食,小鱼怎样游泳,田螺怎样伸出触角。在这里孩子们可以观察到种子怎样发芽、开花、结果,知道谁是土壤的好朋友,知道了不同种子长出来的植物各不相同,知道了植物生长所需的必要条件。
  
   【作者单位:南充仪陇土门中心幼儿园四川637609】
其他文献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BMSCs),探讨应用不同浓度氯甲基苯甲酰氨荧光染料(CM-Dil)对hBMSCs增殖力的影响。方法
由于后端应用系统的复杂性,业界常用的负载工具很难模拟后端系统的运作。对于应用系统来说,仅通过前端模拟用户的方式来定位后端应用系统的问题总会差强人意,因此本文提出一
一、发挥多媒体网络作用,让学生身临其境,充分发挥学生感知的主体性。  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人,他们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所支配。计算机具有直观、新颖、感染力、可视性强等特点。通过语言、乐曲、画面的交替转换,可以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多角度地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情趣,促成跃跃欲试,主动参与的契机。如在指导学生《我们找春天》作文时,我设计了让学生乘坐“小帆船”,在曲调欢快的《春天在哪里》的乐曲中
本书分四个篇章叙述了教师在课堂中是怎样进行课堂生成的,并记录了执教者当时的思考以及课后的反思,对一线教师进行课堂生成的教学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建构主义哲学思想认为学习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的过程,它主要表现为:学习的主动性、学习的互动性、学习的实践性、学习的理解性和学习的反思性。但对于小学生来说,其自主学习的主观
一、“笑”的约定    王川平是我班的一位学生,瘦小的身材,黝黑的脸庞,他两颗门牙特别的大。只要他一开口说话,我们便能清楚地看到他的牙。在他的脸上,我们最容易看到的便是笑容,无论你叫他干什么,即使在批评他,即使你气得咬牙切齿,他也会对你笑。有时候,我对他的笑感到莫名其妙,有时候又对他的笑讨厌至极,真的让人哭笑不得。  今天是他们六(2)班的课,通过反复比较和游戏巩固,课上得很顺利,学生对本课词型:
早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就提出了“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1995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2010年7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胡锦涛主席又强调“强国必先强教”,确保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可以说推进教育现代化不仅势在必行,而且正紧密锣鼓地进行着。作为身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对推进教育现代可以说是责无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教学中,要突破传统教学的课堂人际关系,营造比较宽松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项交流氛围,“要把课堂作为师生生命发展的载体”,“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教育家叶澜语);还要突破传统教学的时空束缚,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局限于室内,学习时间可按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来确定,以真正体现大语文教学的规律和特点。当然,以活动来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主要任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