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们知道,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与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息息相关,水利施工技术也标志着人们生活水平。因此,在工作中努力提高研究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力度,做到与时俱进,预先掌握最先进的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不断加强对施工技术的管理,为实现水利工程施工中的有效管理和掌控打下坚实的基础,最终保证实现水利工程施工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其将有效的作用于社会,利国利民,同时实现其经济效益。本文就将对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进行探讨,并对相关的施工技术管理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水利工程;技术管理;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1、概述
水利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其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专业极多,施工质量极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现阶段,我国的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多,对工程进度造成严重的影响,制约水利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提高。因此,作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人员必须真正认识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按照规定要求进行施工,并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协调能力与应变能力,及时发现并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运用更为扎实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来消除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不断强化施工技术管理水平,以此有效的提高整个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达到理想的施工效果。
2、水利工程常见施工技术分析
2.1、预应力锚固技术
预应力锚固技术在整个水利工程施工当中作用及其重要,该项技术具有潜在能力让水利工程获得巨大经济利益,适用范围广泛,涉及多方面领域。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应用预应力锚固技术有效的加固原有建筑物的稳定性。显而易见,在当前的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中,预应力锚固技术的存在具有现实意义,相关企业己经高度重视水利工程中的预应力锚固技术,该项技术统一了预应力岩锚和预应力拉锚技术,锚固技术是以预应力混凝土为前提,针对水利施工设计要求标准,在施工工程建筑物发生改变之前,展开主动预应力,对提高加固建筑物的稳定性有很大帮助。在眾多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中,预应力锚固技术表现出的最强优点是可以满足拉应力传输要求。通常,预应力锚固由锚孔以及锚束共同组成,锚束的钻孔称为锚孔,锚束是预应力锚固中一个构成元素,主要包括锚束提、锚头和锚固三个元素。锚头的最外层是锚孔,用于支撑和锁定预应力。锚孔的最下面某个位置是锚固段,锚固段和锚头连接的部位是锚束自由段,来自预应力的全部重力都由锚束自由段担负。
2.2、大体积碾压混凝土技术
近年来,在水利筑坝工程中常常看到碾压混凝土技术应用其中,用大体积的碾压建筑法压实那些干硬的混凝土拌合物,具体操作法是将土石坝填筑到大型的运输设备中,展开振动和碾压工作。之所以采用碾压混凝土坝是由于混凝土体积较小、强度高、防渗功能非常好、易溢流、操作简便同时节省成本。因此,大型体积和,面积的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都会首选碾压混凝土。纵观全球,早在1975年许多工程中都应用了碾压混凝土技术,而我国进行碾压混凝土的相关测试在1978年开始。混凝土的类型有很多种,与这些类型混凝土相比,碾压混凝土是优势在于干硬的拌合物及零塌落度。在以往众多水利工程施工案例中,应用了碾压混凝土技术的工程都是完成工程施工作业速度最快的,也给水利工程相关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
2.3、施工导流技术
施工导航是水利工程施工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尤其是在创建闸坝工程施工中,体现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水利工程的工程质量,施工时间及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工作都受到导流方案的影响,因此,工程准备之初就需要将各个方面工作的计划及方案提前完善,保证水利工程施工顺利完成。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有时需要在水域上实施作业,此时导流工程是重点工程,必须做好预防措施,通常通过修筑围堰的方法。水利工程建筑物施工有很多种类,施工导流作业是其中一种,在实施导流作业时,受到河水的影响比较大,因此需要时刻监测河水的变化情况,做好记录,避免影响到整个水利工程施工进度。施工导流作业时,需要高度重视划分导流时段,挑选导流流量和施工的具体方案的选择,以国家建设相关标准准则及相关法律法规为基准,根据水利工程建筑物主体工程的控制进展进行施工。通常状况下,会在枯水的季节开展工程施工以便于有效的缩减临时性的导流工程,进而可以很好的减少工程造价、增快施工进度。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一些大量的土石方和混凝土工程一定要在此中间顺利完成。由于河流在每年都会有洪枯季节,为此,就会造成水利工程施工有着超强的季节特性,为此水利工程施工有着非常明显的不均衡特点,这个时候就需要科学合理的对工程施工进行有效正确的安排,合理安排相关方面的人力、物力、财力。
3、优化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措施
3.1、坚持与时俱进的施工管理观念
在水利管理工作中,首先应该分析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结合实际的管理运行情况,从而创新施工管理观念。作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部门,必须加强对各个施工阶段的重视,对各个施工细节形成全方位的监控与管理。同时,采取创新方式,进行改变管理人员落后的管理,更加贴近实际的工程运行情况,从而制定可行性的管理计划,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贯彻全新的管理思想观念,明确经济建设作为施工管理核心管理,充分提高各项资源的利用率,从根本上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效率。
3.2、切实提高工程质量管理质量
在实际的施工管理中,必须严格遵循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机制、终生负责制等制度,使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严格执行签订的内容,进行科学的施工。在施工中完善内部建设检查系统,全方位检查与管理各类设备及材料,确保良好的工程质量。在正规常家进行选择采购设备及材料,落实各项水利工程施工的质检工作质量,从根本上提高工程质量管理质量。在工程质量控制中,关键在于加强隐蔽工程验收程序的控制,落实各项技术交底工作,定期组织上岗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依次做好工程质量验收工作,综合评估水利工程质量,并针对水利工程质量存在安全隐患,从而提出可行性的修整建议,确保工程质量验收的合格。在管理中完善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制度,将工程质量管理贯穿于整个水利工程施工中,在管理中明确各个管理部门的工作责任与义务,建立协调配合的工作制度,充分调动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保证水利工程的质量。
3.3、优化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根据施工管理的适用范围,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工程质量管理控制体系、质量管理组织体系、质量管理协调沟通体系、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目标体系等类型。因此,在施工质量管理中,必须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对策。在施工各个阶段中,制定合理的施工管理流程,采取可行性的管理计划方案,明确各项施工设计与施工方式,从而加强技术、组织、经济等方面管理,明确水利工程施工建设方向。科学安排施工顺序,明确各个工程岗位的工作任务,并落实现场巡查工作,及时发现与处理影响进度的关键因素,全方位掌握工程施工进度,完成各项协调工作,及时排除与处理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3.4、完善工程立项流程管理
在工程施工管理中,关键在于加强立项与审批流程的管理,健全有效的管理机制,增强项目立项审批工作的规范性。水利管理部门必须深入研究水利工程的项目报告,在第一时间严格驳回不符合当地实际情况、无法实现综合效益的工程立项。一方面,定期开展培训与教育活动,全面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组建一支专业的考察小组,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工程地点,并落实评审工作,并针对水利项目虚报现象,从而采取严格的审查与处理方案。另一方面,合理采纳当地人民群众意见,进行完善工程项目的立项、审批、建设施工等各个环节。
总而言之,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好坏,会对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产生自接的影响,并决定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水利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做好施工管理尤为重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建筑行业中不断的涌现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所以在水利工程项目中应积极的引进新技术,不断强化施工技术管理水平,从而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和水平,促进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翟月.浅谈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5:77-78.
[2]刘凯新.探讨如何强化水利工程施工阶段监理工作[J].江西建材,2014,13:121.
[3]罗英涛.浅析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工程管理与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7:180.
[4]姚铭强,邱际姚.关于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必要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0:245.
[5]吴汉燕.关于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4:193.
关键词:水利工程;技术管理;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1、概述
水利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其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专业极多,施工质量极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现阶段,我国的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多,对工程进度造成严重的影响,制约水利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提高。因此,作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人员必须真正认识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按照规定要求进行施工,并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协调能力与应变能力,及时发现并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运用更为扎实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来消除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不断强化施工技术管理水平,以此有效的提高整个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达到理想的施工效果。
2、水利工程常见施工技术分析
2.1、预应力锚固技术
预应力锚固技术在整个水利工程施工当中作用及其重要,该项技术具有潜在能力让水利工程获得巨大经济利益,适用范围广泛,涉及多方面领域。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应用预应力锚固技术有效的加固原有建筑物的稳定性。显而易见,在当前的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中,预应力锚固技术的存在具有现实意义,相关企业己经高度重视水利工程中的预应力锚固技术,该项技术统一了预应力岩锚和预应力拉锚技术,锚固技术是以预应力混凝土为前提,针对水利施工设计要求标准,在施工工程建筑物发生改变之前,展开主动预应力,对提高加固建筑物的稳定性有很大帮助。在眾多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中,预应力锚固技术表现出的最强优点是可以满足拉应力传输要求。通常,预应力锚固由锚孔以及锚束共同组成,锚束的钻孔称为锚孔,锚束是预应力锚固中一个构成元素,主要包括锚束提、锚头和锚固三个元素。锚头的最外层是锚孔,用于支撑和锁定预应力。锚孔的最下面某个位置是锚固段,锚固段和锚头连接的部位是锚束自由段,来自预应力的全部重力都由锚束自由段担负。
2.2、大体积碾压混凝土技术
近年来,在水利筑坝工程中常常看到碾压混凝土技术应用其中,用大体积的碾压建筑法压实那些干硬的混凝土拌合物,具体操作法是将土石坝填筑到大型的运输设备中,展开振动和碾压工作。之所以采用碾压混凝土坝是由于混凝土体积较小、强度高、防渗功能非常好、易溢流、操作简便同时节省成本。因此,大型体积和,面积的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都会首选碾压混凝土。纵观全球,早在1975年许多工程中都应用了碾压混凝土技术,而我国进行碾压混凝土的相关测试在1978年开始。混凝土的类型有很多种,与这些类型混凝土相比,碾压混凝土是优势在于干硬的拌合物及零塌落度。在以往众多水利工程施工案例中,应用了碾压混凝土技术的工程都是完成工程施工作业速度最快的,也给水利工程相关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
2.3、施工导流技术
施工导航是水利工程施工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尤其是在创建闸坝工程施工中,体现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水利工程的工程质量,施工时间及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工作都受到导流方案的影响,因此,工程准备之初就需要将各个方面工作的计划及方案提前完善,保证水利工程施工顺利完成。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有时需要在水域上实施作业,此时导流工程是重点工程,必须做好预防措施,通常通过修筑围堰的方法。水利工程建筑物施工有很多种类,施工导流作业是其中一种,在实施导流作业时,受到河水的影响比较大,因此需要时刻监测河水的变化情况,做好记录,避免影响到整个水利工程施工进度。施工导流作业时,需要高度重视划分导流时段,挑选导流流量和施工的具体方案的选择,以国家建设相关标准准则及相关法律法规为基准,根据水利工程建筑物主体工程的控制进展进行施工。通常状况下,会在枯水的季节开展工程施工以便于有效的缩减临时性的导流工程,进而可以很好的减少工程造价、增快施工进度。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一些大量的土石方和混凝土工程一定要在此中间顺利完成。由于河流在每年都会有洪枯季节,为此,就会造成水利工程施工有着超强的季节特性,为此水利工程施工有着非常明显的不均衡特点,这个时候就需要科学合理的对工程施工进行有效正确的安排,合理安排相关方面的人力、物力、财力。
3、优化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措施
3.1、坚持与时俱进的施工管理观念
在水利管理工作中,首先应该分析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结合实际的管理运行情况,从而创新施工管理观念。作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部门,必须加强对各个施工阶段的重视,对各个施工细节形成全方位的监控与管理。同时,采取创新方式,进行改变管理人员落后的管理,更加贴近实际的工程运行情况,从而制定可行性的管理计划,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贯彻全新的管理思想观念,明确经济建设作为施工管理核心管理,充分提高各项资源的利用率,从根本上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效率。
3.2、切实提高工程质量管理质量
在实际的施工管理中,必须严格遵循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机制、终生负责制等制度,使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严格执行签订的内容,进行科学的施工。在施工中完善内部建设检查系统,全方位检查与管理各类设备及材料,确保良好的工程质量。在正规常家进行选择采购设备及材料,落实各项水利工程施工的质检工作质量,从根本上提高工程质量管理质量。在工程质量控制中,关键在于加强隐蔽工程验收程序的控制,落实各项技术交底工作,定期组织上岗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依次做好工程质量验收工作,综合评估水利工程质量,并针对水利工程质量存在安全隐患,从而提出可行性的修整建议,确保工程质量验收的合格。在管理中完善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制度,将工程质量管理贯穿于整个水利工程施工中,在管理中明确各个管理部门的工作责任与义务,建立协调配合的工作制度,充分调动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保证水利工程的质量。
3.3、优化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根据施工管理的适用范围,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工程质量管理控制体系、质量管理组织体系、质量管理协调沟通体系、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目标体系等类型。因此,在施工质量管理中,必须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对策。在施工各个阶段中,制定合理的施工管理流程,采取可行性的管理计划方案,明确各项施工设计与施工方式,从而加强技术、组织、经济等方面管理,明确水利工程施工建设方向。科学安排施工顺序,明确各个工程岗位的工作任务,并落实现场巡查工作,及时发现与处理影响进度的关键因素,全方位掌握工程施工进度,完成各项协调工作,及时排除与处理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3.4、完善工程立项流程管理
在工程施工管理中,关键在于加强立项与审批流程的管理,健全有效的管理机制,增强项目立项审批工作的规范性。水利管理部门必须深入研究水利工程的项目报告,在第一时间严格驳回不符合当地实际情况、无法实现综合效益的工程立项。一方面,定期开展培训与教育活动,全面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组建一支专业的考察小组,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工程地点,并落实评审工作,并针对水利项目虚报现象,从而采取严格的审查与处理方案。另一方面,合理采纳当地人民群众意见,进行完善工程项目的立项、审批、建设施工等各个环节。
总而言之,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好坏,会对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产生自接的影响,并决定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水利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做好施工管理尤为重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建筑行业中不断的涌现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所以在水利工程项目中应积极的引进新技术,不断强化施工技术管理水平,从而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和水平,促进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翟月.浅谈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5:77-78.
[2]刘凯新.探讨如何强化水利工程施工阶段监理工作[J].江西建材,2014,13:121.
[3]罗英涛.浅析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工程管理与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7:180.
[4]姚铭强,邱际姚.关于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必要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0:245.
[5]吴汉燕.关于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4: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