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酚对日本囊对虾麻醉效果的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sn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安全麻醉寻求一种好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50,100,200和400 mg/L)条件下丁香酚对日本囊对虾的麻醉效果以及麻醉状态下对虾离水操作的可行性.水温为25℃,丁香酚质量浓度低于200 mg/L时,麻醉对虾的复苏率均可达100%;而丁香酚质量浓度为400 mg/L时,幼虾和成虾的复苏率分别为86.7%和93.9%.在丁香酚质量浓度为50~200 mg/L时,麻醉后的日本囊对虾幼虾和成虾离水暴露8 min后,复苏率为100%,复苏对虾3
其他文献
<正>1".寒武纪早期澄江生物群"、"苍山洱海"——地壳运动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1999年,中国邮政发行了"科技成果"特种邮票,其中第一枚为"寒武纪早期澄江生物群"(见图1a)。此邮票
湄洲湾秀屿港是福建海岸重要的港口之一,港口发展需要了解湄洲湾海域的海流及悬沙分布变化特征.本研究对湄洲湾秀屿港进港航道3个站位进行周日连续水文、泥沙观测,通过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得出湄洲湾秀屿进港航道泥沙变化特征和运移特征.湄洲湾潮流为正规半日潮流.由于受地形所制约,潮流为比较稳定的往复流.涨、落急时刻流速大,含沙量随之增大并形成于底层.由于湄洲湾无大径流输沙,周边海岸的侵蚀输沙影响也不大,
选择林龄为4(K4)、7(K7)、19(K19)和43 a(K43)的人工秋茄(Kandelia candel)林,以及两片光滩(NF1和NF2)作为对照,比较福建九龙江口不同恢复时间的秋茄红树林内大型底栖动物的分布特征.林内大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人力资源开发领域拉开了培训评估模型研究的序幕,在60多年的时间里,培训评估模型经历了多元化的发展阶段,从基于实践导向的非理论阶段向流程驱动的实践阶
在成功建立大豆下胚轴悬浮培养细胞体系的基础上,研究了茉莉酸甲酯、二甲亚砜(DMSO)和苯丙氨酸对大豆悬浮细胞生长状态、总异黄酮含量及大豆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DMSO和苯丙氨酸
合成了甘珀酸钠和右旋麻黄碱的包合物.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确定了甘珀酸钠-右旋麻黄碱形成包合物的稳定常数,制备的固体包合物经XRD,IR。^1HNMR检测进一步确证了包合物的形
由颗粒散射作用引起的光程放大效应是影响水体中颗粒吸收系数测量准确性的关键因素.本文采用T-R测定方法(Transmittance-Reflectance method)和将比色皿置于积分球内的测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