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埃及球迷骚乱被指是政治阴谋
当地时间2月1日晚,埃及第二大港口塞得港发生严重足球骚乱,造成至少74人死亡,上千人受伤。事件触发埃及全国多个城市的民众上街举行反军方示威,并与军警发生冲突。
悲剧源于埃及足球联赛中的一场比赛,位于塞得港的埃及人队主场迎战埃及豪门球队阿赫利队。比赛进行到第75分钟,曾效力于英超球队的阿赫利队队长霍桑·加利因犯规而被罚下场,导致客队最终1:3爆冷输掉比赛。
两支球队原本就是宿敌,面对大肆庆祝的主场球迷,愤怒的阿赫利队球迷打出了“塞得港队没有男人”的侮辱性标语,并向对方投掷石块,导致双方冲突不断升级。最终约有1.3万名主队球迷冲入场内,袭击阿赫利队队员和约1200名客队球迷。一时之间,球场变成了角斗场。双方的混战造成至少74人死亡,数千人受伤。这是埃及史上最惨痛的球场悲剧,也是世界近10年来死亡人数最多的足球惨案。
血淋淋的数字让人看起来这不是足球比赛,而更像是战争,甚至是屠杀。难怪埃及一家报纸的封面上只有一行大字,
“塞得港发生屠杀”。阿赫利队队员也称,这已经不是—场比赛,而是—场战争。
骚乱事件发生后,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发表声明说,这是足球史上最黑暗的一天,并要求埃及足协尽快调查,递交完整报告进行评估。
2月2日,埃及人民议会召开紧急会议,商讨这一事件。过渡政府总理詹祖里宣布免去塞得港行政长官和安全部门负责人职务,解散埃及足协并进行调查。埃及内政部长穆罕默德·易卜拉欣证实,政府已经逮捕了47名与骚乱事件有关的嫌疑犯。埃及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主席坦塔维要求成立“各方调查委员会”,强调一定会捉拿凶手,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塞得港的骚乱事件触发了埃及民众的普遍不满。全国多个城市的民众上街示威,抗议政府和警方玩忽职守。在开罗,大批民众在内政部外与防暴警察爆发冲突,警方发射催沮瓦斯驱散示威者,冲突又造成了新的伤亡。在港口城市亚历山大,有大批民众抬着假棺木游行到当地的军方基地,要求军政府下台。
针对埃及球迷骚乱事件,美国《新闻周刊》网站2月3日发表题为《我们为什么骚乱:球迷为何会把埃及的一场足球赛变成屠杀》的文章。
文章称,本月发生在埃及塞得港的足球骚乱已导致近百人丧生。这本身已经够可怕的了,但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受害者参加的是原本令人愉快的休闲活动,结果却丢了性命。该事件向我们提出了显而易见的问题:一群正常人为何会变成危及生命的施暴者?
骚乱发生后,心理学家极力探究此类暴力活动的根源,并且找到了在塞得港骚乱之类的事件中发挥作用的一些关键因素。
首先是压力。在快速变革和后果难料时(比如埃及发生革命后的动荡时期),社会大众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如同涌出地质断层的岩浆一样,这种情绪可能会以种种意想不到的方式爆发出来。其中之一就是集体歇斯底里。
集体压力还会引发踩踏事件。在2月1日的足球骚乱中,有相当一部分死者并不是暴力行为的直接受害者,而是遭到了想要逃离现场的人群的踩踏。
还有部落意识。从根本上讲,我们都是社会动物。社会发生动荡时,人类会通过共同体纽带获得莫大慰藉。知名社会生物学家E·O·威尔逊在新书《社会征服地球》中认为,人类之所以能胜过其他所有直立行走的猿,占据地球上的支配地位,凭借的正是结成利他主义群体昀偏好。这种倾向曾帮助我们的祖先结成捕猎和作战的有效群体。但利他主义的缺陷在于,关系紧密的群体往往也更排斥外人。人们常说,种族歧视最严重的居住区往往团结得非常紧密,这并非偶然。当体育迷的热情转化为暴力时,我们祖先的战斗本能立即被激发了出来。
再加上睾丸素,那就要当心了。绝大多数体育骚乱的罪魁祸首是获胜队伍的拥趸,而且通常发生在主场。美国州立肯特大学的社会学教授杰里·米德尔顿·刘易斯从1960年开始研究体育迷的暴力行为。他称此类事件为“庆祝式骚乱”。在英国威尔士,研究人员对走进和离开球场的英式橄榄球迷展开调查,也发现获胜队伍的拥趸自我感觉比输球队伍的拥趸更暴躁好斗。
在欧洲,足球迷的暴力活动是一种生活方式。2005年,英国利物浦大学的研究人员调查了球迷在葡萄牙举行的—场国际比赛中的行为。这项研究的关键结论是,警察执行任务的方式能决定暴力活动的激烈程度。研究人员发现,最有效的办法是让警察保持低调,身穿平时巡逻的制服。身穿防暴制服的增援者就守候在附近,但不要出现在公众的视线中。去年在美国大学联盟篮球锦标赛上落败后,弗吉尼亚联邦大学的学生制造了骚乱。据参与骚乱的学生说,看到身穿防暴制服的警察站在一旁,他们就觉得非得闹事不可。
当然,对于这起严重事件,还有更吸引眼球的观点。有埃及穆斯林兄弟会高层指责,骚乱是一个阴谋,这是前政权的残余力量在发挥作用,目的是给权力的和平移交设置障碍。事实究竟如何,尚不确定。
(摘自新华社官方网站新华网)
当地时间2月1日晚,埃及第二大港口塞得港发生严重足球骚乱,造成至少74人死亡,上千人受伤。事件触发埃及全国多个城市的民众上街举行反军方示威,并与军警发生冲突。
悲剧源于埃及足球联赛中的一场比赛,位于塞得港的埃及人队主场迎战埃及豪门球队阿赫利队。比赛进行到第75分钟,曾效力于英超球队的阿赫利队队长霍桑·加利因犯规而被罚下场,导致客队最终1:3爆冷输掉比赛。
两支球队原本就是宿敌,面对大肆庆祝的主场球迷,愤怒的阿赫利队球迷打出了“塞得港队没有男人”的侮辱性标语,并向对方投掷石块,导致双方冲突不断升级。最终约有1.3万名主队球迷冲入场内,袭击阿赫利队队员和约1200名客队球迷。一时之间,球场变成了角斗场。双方的混战造成至少74人死亡,数千人受伤。这是埃及史上最惨痛的球场悲剧,也是世界近10年来死亡人数最多的足球惨案。
血淋淋的数字让人看起来这不是足球比赛,而更像是战争,甚至是屠杀。难怪埃及一家报纸的封面上只有一行大字,
“塞得港发生屠杀”。阿赫利队队员也称,这已经不是—场比赛,而是—场战争。
骚乱事件发生后,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发表声明说,这是足球史上最黑暗的一天,并要求埃及足协尽快调查,递交完整报告进行评估。
2月2日,埃及人民议会召开紧急会议,商讨这一事件。过渡政府总理詹祖里宣布免去塞得港行政长官和安全部门负责人职务,解散埃及足协并进行调查。埃及内政部长穆罕默德·易卜拉欣证实,政府已经逮捕了47名与骚乱事件有关的嫌疑犯。埃及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主席坦塔维要求成立“各方调查委员会”,强调一定会捉拿凶手,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塞得港的骚乱事件触发了埃及民众的普遍不满。全国多个城市的民众上街示威,抗议政府和警方玩忽职守。在开罗,大批民众在内政部外与防暴警察爆发冲突,警方发射催沮瓦斯驱散示威者,冲突又造成了新的伤亡。在港口城市亚历山大,有大批民众抬着假棺木游行到当地的军方基地,要求军政府下台。
针对埃及球迷骚乱事件,美国《新闻周刊》网站2月3日发表题为《我们为什么骚乱:球迷为何会把埃及的一场足球赛变成屠杀》的文章。
文章称,本月发生在埃及塞得港的足球骚乱已导致近百人丧生。这本身已经够可怕的了,但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受害者参加的是原本令人愉快的休闲活动,结果却丢了性命。该事件向我们提出了显而易见的问题:一群正常人为何会变成危及生命的施暴者?
骚乱发生后,心理学家极力探究此类暴力活动的根源,并且找到了在塞得港骚乱之类的事件中发挥作用的一些关键因素。
首先是压力。在快速变革和后果难料时(比如埃及发生革命后的动荡时期),社会大众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如同涌出地质断层的岩浆一样,这种情绪可能会以种种意想不到的方式爆发出来。其中之一就是集体歇斯底里。
集体压力还会引发踩踏事件。在2月1日的足球骚乱中,有相当一部分死者并不是暴力行为的直接受害者,而是遭到了想要逃离现场的人群的踩踏。
还有部落意识。从根本上讲,我们都是社会动物。社会发生动荡时,人类会通过共同体纽带获得莫大慰藉。知名社会生物学家E·O·威尔逊在新书《社会征服地球》中认为,人类之所以能胜过其他所有直立行走的猿,占据地球上的支配地位,凭借的正是结成利他主义群体昀偏好。这种倾向曾帮助我们的祖先结成捕猎和作战的有效群体。但利他主义的缺陷在于,关系紧密的群体往往也更排斥外人。人们常说,种族歧视最严重的居住区往往团结得非常紧密,这并非偶然。当体育迷的热情转化为暴力时,我们祖先的战斗本能立即被激发了出来。
再加上睾丸素,那就要当心了。绝大多数体育骚乱的罪魁祸首是获胜队伍的拥趸,而且通常发生在主场。美国州立肯特大学的社会学教授杰里·米德尔顿·刘易斯从1960年开始研究体育迷的暴力行为。他称此类事件为“庆祝式骚乱”。在英国威尔士,研究人员对走进和离开球场的英式橄榄球迷展开调查,也发现获胜队伍的拥趸自我感觉比输球队伍的拥趸更暴躁好斗。
在欧洲,足球迷的暴力活动是一种生活方式。2005年,英国利物浦大学的研究人员调查了球迷在葡萄牙举行的—场国际比赛中的行为。这项研究的关键结论是,警察执行任务的方式能决定暴力活动的激烈程度。研究人员发现,最有效的办法是让警察保持低调,身穿平时巡逻的制服。身穿防暴制服的增援者就守候在附近,但不要出现在公众的视线中。去年在美国大学联盟篮球锦标赛上落败后,弗吉尼亚联邦大学的学生制造了骚乱。据参与骚乱的学生说,看到身穿防暴制服的警察站在一旁,他们就觉得非得闹事不可。
当然,对于这起严重事件,还有更吸引眼球的观点。有埃及穆斯林兄弟会高层指责,骚乱是一个阴谋,这是前政权的残余力量在发挥作用,目的是给权力的和平移交设置障碍。事实究竟如何,尚不确定。
(摘自新华社官方网站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