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林淑女的绘画风格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lei7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台湾著名画家林淑女(1955—),字香吟,台湾台南人,专事书画篆刻研究,硕士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研究所,其作品被众多美术机构收藏。熊宜敬曾这样评价她:“善用勾勒手法将自然物象将精准清晰的方式定位。”她天赋很高,而且刻苦勤勉,她的双钩白描直接在画纸上构思布局,从来没有提前铺陈小稿,往往都是纸张一铺开来便开始直抒心中情意,功夫了得。本文从她的绘画风格出发,对林淑女绘画风格进行分类归整。
  关键词:花鸟;山水:风格;工笔
  1 秘境繁华——花鸟
  林淑女的作品,在大学和硕士求学期间,在受到西方绘画中“光影概念”影像的观念影响之后,对中国传统绘画进行了多年探索和思考。中国工笔画对“纯粹”的美感追求,而非只是自然的模仿,更多的是一种层次感的展现。在内容上,她希望有单一的主题,加强对画面中主体的突出。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内容单一,表现出的强度反而越强。”她努力地在同一之中寻求不同的,多样的变化。从隐约飘渺的朦胧美中,暗含一种深度,暗含着力量。她喜欢油画中的画画技法,并且学习运用于自己的绘画作品之中。油画的厚度一如水墨画的层次,用水墨的虚无缥缈来表达出内心深处的想法,那种感觉就好比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往往越是想抓,却抓不到,渴求,却不能那么真切的拥有。古画论中有,“随类赋彩”,林淑女的绘画中花儿总是显出鲜明的色彩感和画意美,使景物如在目前,喚起观者的联想,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将诗的意境与画的色泽融为一体,都是水墨简单的一个明度变化所不能及的。自2008年彩墨个展后,林淑女孜孜不倦于教学与创作中,并在生活中启发许多创作源头,从双钩白描线画、工笔、写意到重彩,林淑女创作中的自然与画意,借由繁花锦绣、云霏山林、水瀑的体会入画,笔墨随缘,传统与创新并陈,形式多元,消解忙碌的时空,寻得片刻宁静,“于时间之外,另觅一个桃花源”。
  1.1 雾霭花境
  雾霭花境是所画花鸟画中常用表现手法最多的一类,内容以白色薄雾、蓝灰色远山、青石、绿叶、白色花簇、珍禽为主。
  《梦里不知身是客》于2013年创作。“梦里不知身是客,一饷贪欢”原是南唐后主李煜的诗句。中国绘画之美由文学诗词中延展出的宽阔视野,诗画的交融为画境增添了几许人文哲思。画家能身处其中为过客,享受并沉醉于当下,无形地彰显了生命的美好,其实这样的生活是让人欣羡的。背影的薄雾与远处暗淡的紫色相融相交,层层罩染,丝缕相交,将背景推向深远,画面静谧梦幻。画面下方的鸟儿,似乎不经意闯入了这迷人的花园,不知继续探寻深处,还是该停驻不前,它只能被眼前的美景痴痴地迷住,不敢叫出声响,生怕惊扰了这梦中秘境。
  1.2 碧潭空月
  “沐浴菲菲雨,荡涤微尘埃。芳魂清影醉,心静坐莲台。”一笔一画,宇宙间万物皆有灵性。荷花生在池塘、河湖,远望是平视,近看是俯视,但依然觉得我们是在仰望。因为荷花从来都盘踞在我们的景仰之上。林淑女的荷花作品以白荷、草、为主,其中有《碧潭空月》(2013年)、《心净莲台》(2013年)、《往来千载》(1990)、《恋》(1996)、《水珮风尚》(1985),作品主要出现的是白荷,画面宁静、秀丽,站在画前仿佛画中的荷可以从里面渗透出来丝缕清香,沁人心脾。
  从早前的作品可以看出,传统技法功底深厚,色泽稳重典雅。《水珮风尚》(1985)作品中沿袭了古人画法,从历代书画家的创作作为出发点,对自我理念进行追寻。经过长期对荷花的观察,对其表现技法不断的创造。在1996年之后的作品逐渐趋向风格成熟。青青荷叶平铺时使得我们的目光凝聚在水面上,微风拂过便会有颤动的涟漪,然后水波纹再层层颤动荷的枝干,荷便在这水中摇曳。阳光从天空而降时,荷叶下享受荫翳,也享受风带来了花叶颤动,从而敲出了清响,不紧不慢,未成曲调先有情。
  《夕照金波觅禾香》作品可以见得,林淑女在创作过程中吸收南宋花鸟画之所长,加入西方绘画的图式,强调了画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主观意念与构思,将主观情思借由丰富的想象移情于客观物象之中,而达到作品笔到而意无尽之妙,此为中西碰撞之所得。前台北故宫书画处处长、艺评家王耀庭评论这幅画作时讲道,“这以整幅画赭色为主色调,来呈现秋熟的画境,利用层层叠叠的稻浪,营造出壮阔的景象,为一向被认为以小品为主的花鸟画作品,注入另一番浓浓的情调、装饰性与气势。”
  2 意向迷离的浪漫——山水
  1995年之后,林淑女面对了工笔画难以为继的困境。她尝试找出新的表现方式,她尝试学习令她心动,令她欢喜的方式,让自己的思维得到转换。工笔画格严谨、条理分明,如果用这样的方法对待生活,让她觉得颇为无趣。而水墨则不同,它充满变化和未知,但是其流动性太大,虚无不可掌控。于是,林淑女将两者进行结合,找到一个平衡,使精致有力的工笔来收敛泼墨的虚幻。让无边无际的想象和脚踏实地的现实得以平衡。这样,生活也得到了丰富。
  林淑女的山水画受各大家的泼墨启迪,但是她构思精妙,不同于以往泼墨的雄奇。她将泼墨、泼彩、工笔三种传统绘画方式加以結合,自由而不乏严谨,将大自然的形色、云山、松石、海涛等水光云影的意向,表现得迷离浪漫,并在抽象的效果中展现出浑然天成的山水意境。画面散发出静为依归的道家风骨,又有返璞归真的禅宗意味,将天地之间空气的流动,云雾隐约笼罩着深邃山林的飘渺展现无遗,既表现出了大自然的淳厚华滋,又勾勒出万物幻化的灵动之气。让艺术在各种技法之间有了更多的空间去诠释,绘画在这里已经没有了具体的写意和工笔的区分,只有心与万物的对话。
  《黄山印象——蓬莱三岛》创作于2013年。她重点勾勒了画面前的松枝,淡墨描绘了松枝周围的山石,用泼墨的形式将山体施以颜色,大面积的留白,似山体之间雾霭弥漫,同时将空间无限推远。给人以无尽的遐想,构图别致,不流于媚俗。
  3 结语
  林淑女从事绘画创作30余年,受过严格的学院式训练。在学校念书期间受到了学院老师和不同画派名家的影响,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从宋元画中精细笔意敷粉中思考,领悟到了宋元绘画中不一样的气质,便重新开始探寻绘画精髓,而其首重白描,在精准独到的笔触中展现画境生态中的各种情趣,苍老的枝丫,花园的清幽,灵动的草虫……无一不在神秘莫测的笔趣中跃现出来。她在自己所经历的生活中,撷取精华,而补其不足。对重彩的探寻,无论在宋元传统画中,还是在水墨写意中,整理出个人特有的绘画语言,加之光影变化如梦如幻,每个小结构都有无尽的情趣,通幅更是思潮蕴藉其中。林淑女的作品在细腻的笔调下,形成了颇为诗意的绘画效果。林淑女在选择绘画材料上也较为用心,不会因为材料的不同材质和技术而受到限制。无论是花鸟,还是山水,林淑女孜孜不倦的探索,一直在寻找内心的灵动,不流于媚俗,不拘泥于套路,将生活和艺术看作诗意般优雅随性,又像哲人那般严谨。
  参考文献:
  [1] 黄光南.陈宏勉·林淑女作品选序[M].
  [2] “时间之外”林淑女水墨创作展[Z].
  [3] 张礼豪.花自芳菲水自流,台湾画家林淑女画臻妙境[J].典藏古美术,2008.
其他文献
“背影名文四海闻,少年波老更亲情。清芬正气传当世,选释诗篇激后昆。”这是1988年江泽民为纪念朱自清诞辰90周年,提笔写下的一首诗。一篇一千三百多字的短文感动了无数的学子,感动了无数中国人。朱先生和他的父亲早已离我们而去了,然而“父亲”的背影依然那么清晰。一个普通父亲的背影为何会有如此感人肺腑的力量呢?朱自清先生在西南联大任教时,课余之暇随便散步,学生向他请教,谈到陶渊明诗,也谈到《背影》。他的回
分层教学属于一种系统化的教学方式,根据不同成绩基础的学生制定差异化的教学方法.英语属于一种语言类学科,而这种科目对学生的基础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用
期刊
现阶段,我国的小学课堂上,总是存在着学生沉默学习的现象,特别是小学英语课堂,学生被动式沉默学习的情况更加严重,呈现出明显的“哑巴英语”的特点,课堂互动性较差,学生对英
期刊
什么是学情分析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学情分析就是对学习效果有影响的学生信息。下面我采用头脑风暴式的自由联想,想想哪些内容是学情分析应该关注的,一一列出来:“备学生至少要考虑以下十个方面:(1)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2)学习兴趣:按照产生时间,兴趣可分为当前兴趣与长远兴趣,按照兴趣的持久程度,兴趣分为有趣(刺激、好玩)、乐趣与志趣三个层面;(3)学习需要;(4)学习方法:包括时间管理、考试技
摘 要:风景油画的创作地域环境、历史背景和文化差异密切相关,包括思想文化、社会环境、人文风俗等。这些差异源于地域性差异,并且综合性地影响了风景油画的创作特点,形成了油画艺术形式和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因此,笔者将分析论述福建风景油画的发展历史,分别从福建风景油画初期的先驱谢投八、高一呼、薛行彪前辈和现在的传承代表王辉的各自不同特点切入,研究福建风景油画的特点。  关键词:福建;风景油画;地域性;特點;
在教育领域,人们越来越强调“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意识到,对学习起决定作用的是学习者,而非教育者(张庆宗,2011)。教书多年,有时候感觉教学酷似做饭,教师是厨师,学生是食客。不同的是,餐馆的厨师只需要苦苦钻研厨艺,不断地提升水平,似乎总会有人来吃,萝卜白菜,各有所爱。食客是流动的,性格各异,口味不同,总会有人好那一口。而师生之间的关系却相对固定,教师教学生,
摘 要:吴彬主要活动于明朝万历年间,因擅于作画被推举为宫廷画师;由于出身于画工,且是职业画家的身份,他以居士自居。而居士画家的身份对他的画作有很大的影响。吴彬的画作大多是人物画与山水画,夸张变形在他的画面中随处可见;他的人物画的背景都是以山水图式为主,与其他的山水画作有所不同。吴彬人物画中以山水为背景的图式充分体现了他对佛教经文的理解。  关键词:山水图式;人物画;居士  吴彬现存的画作主要是人物
在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组织活动中,“提质减负”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如何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教学组织活动的质量,按照小学英语教学需求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成为
期刊
1.邮局订阅全年杂志(邮发代号82-523):1)拨打当地邮局服务电话11185,工作人员上门收订;2)到邮局订阅窗口办理。特此提醒广大读者注意:2015年度的《英语学习》(教师版)杂志订
《诗经》反映了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这一历史时期的生活图景。其时奴隶制逐渐解体,封建制开始萌芽,在一些地域,人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受奴隶主的严酷的束缚,对青年男女交往的限制还不严厉。十五“国风”时期女性对情爱需求的表露直率、真挚,也不乏缠绵含蓄。她们快乐、憧憬,被人赞美、思念、追求。她们的爱情婚姻生活既有幸福又有痛苦。她们的爱情给人以深刻印象,闪耀着熠熠生辉的人性之美。折射出个性鲜明的人性之美、时代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