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香菇品种莒香1号的选育试验

来源 :农业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h07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引进高温香菇品种的试验中,从中选育出了性状优良、耐高温、生物转化率高的变异菌株,将该变异菌株定名为“莒香1号”。为考察“莒香1号”菌株的性状、产量及适应性,在莒县招贤鑫源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后石汪峪基地设置了栽培试验,为下一步推广打好基础。
  关键词:香菇;品种;莒香1号;选育
  中图分类号:S646 文献标识码:A
  日照地区种植香菇较晚,夏季栽培较少,更无适宜夏季推广的高温香菇品种。在引进高温香菇品种的试验中,从中选育出了性状优良、耐高温、生物转化率高的变异菌株,将该变异菌株定名为“莒香1号”。为考察“莒香1号”菌株的性状、产量及适应性,在莒县招贤鑫源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后石汪峪基地设置了栽培试验,以武香1号为对照,与引种的香菇808、香菇378等品种进行对比,为下一步大面积推广打好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菌株
  武香1号(CK)、莒香1号、香菇808、香菇378。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设计
  该试验于2014年2月开始,在莒县招贤鑫源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后石汪峪基地进行。设香菇菌株品种武香1号(CK)、莒香1号、香菇808、香菇378,共4个处理。每个菌株3次重复,每个重复100袋,每袋装干料1kg。
  1.2.2 菌株栽培与管理
  培养料各组分含量分别为木屑79%、麸皮20%、石膏1%。
  出菇菌袋选用15cm×55cm、菌袋厚0.05cm的生产常用出菇菌袋,培养料现拌现装,菌袋采用常压灭菌温度达100℃后保持14h,继续保温10h。自然冷却至60℃以下时出锅冷却,温度降至30℃以下时接种。
  接种室清洁卫生后,用5%克霉灵溶液进行喷雾,地面保持湿润,避免灰尘飘起。将菌棒移入接种室,再用克霉灵溶液喷雾,尤其注意喷到菌棒四周。30min后开始接种,接种完成后移入发菌室进行培养。
  菌袋发菌管理、脱袋下地和出菇管理,均按常规方法进行。
  当菌盖边缘尚未完全展开,已达到70%~80%成熟时,可以进行采摘。采摘时拇指和食指紧捏住菌柄基部,轻轻旋转、上拉即可采下,尽量减少带下的培养料。一潮菇全部采收后,停止喷水,要大通风3~5d,经15~20d,让菌丝充分复壮,重复出菇管理。
  1.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当接种块开始吃料、生长圈直径>4cm时,开始调查菌丝的生长情况。每次选取10袋菌棒,采取划线法测量菌丝的日生长量(菌丝总生长长度/生长天数),并检查被污染的栽培袋,计算污染率(污染菌袋数/总菌袋数×100%)。
  按照鲜销采收标准,子实体70%~80%成熟时采收并观察生长发育情况、出菇产量记录前3潮产量,计算出单袋产量,并分别测量菌柄的长度以及菌盖的直径和厚度,记录其颜色。
  2 结果与分析
  2.1 菌株的发菌情况
  参试香菇菌株的菌丝长势与CK相当,且满袋时间较一致,其中莒香1号污染率较低,现蕾时间最早,与对照菌株武香1号同为5月24日现蕾,且菌丝日生长量最大。表明菌株莒香1号发菌快、現蕾早、抗杂菌能力强。
  2.2 菌株的子实体性状
  莒香1号的子实体综合性状最好,其菌盖直径和厚度均最大,子实体颜色为灰白色,适合市场要求。菌株武香1号、香菇808、香菇378的子实体性状表现一般,且子实体颜色为微黄色或黑红色,与市场要求相差甚远。
  2.3 菌株的鲜菇产量
  菌株莒香1号、香菇378的鲜菇产量较高,且差异不显著,但二者产量均极显著>CK,分别较CK增产20.0%和17.8%;香菇808菌株产量极显著  3 试验结果
  4个拱试香菇菌株中,菌株“莒香1号”污染率较低,为3.4%,现蕾时间最早,为5月24日,且菌丝日生长量较高,为10.2mm;子实体综合性状最好,其菌盖直径最大,为50.0mm,子实体颜色为灰白色,适合市场要求,且鲜菇产量最高,较CK增产20.0%。
  4 小 结
  试验结果表明,课题组选育的“莒香1号”变异菌株与对照及其他2个引进香菇品种存在差异,该菌株发菌快、现蕾早、抗杂菌能力强、耐高温能力强、高温期出菇优质菇多、产量高、补水后出菇快,在我地夏季高温香菇生产中可以作为主栽品种进行推广。
  作者简介:崔荣运(1974-),男,汉族,山东莒县人,莒县店子集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其他文献
摘 要:水体污染问题已引起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而光催化技术在水体污染物处理方面展现出了愈发显著的应用潜力,本文以石墨相氮化碳(g-C3N4)为例,探究了其在光催化技术领域的研究进展,并选用亚甲基蓝这种典型的染料污染物作为去除对象,分析了光催化技术在水体污染物去除中的应用。  关键词:水污染;光催化;石墨相氮化碳(g-C3N4);亚甲基蓝  中图分类号:S-3   文献标识码:A  引
摘 要:利用常规观测资料以及数值模拟预报,对2018年2月8—9日,发生在甘肃河西西部—玉门的一次大风沙尘、大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得出此次天气形成原因,并对其对各行业影响进行评估,提出大风沙尘、大雪天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大风沙尘;大雪;成因;评估;防御措施  中图分类号:S1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200930040  引言  空气的水平运
摘 要:内香8518是由内江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利用自育的优质、香型不育系内香5A与自选抗病优质恢复系内恢95-18配制的优质香型杂交稻组合,具有“优质、高产、多抗”的特性。该组合在罗江基地采用母本直播制种多年,技术成熟,产量稳定。本文介绍了该组合在罗江基地母本直播高产制种的技术要点。  关键词:内香8518;母本直播;高产制种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
摘 要:为了进一步提高泰妙菌素的发酵水平,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生产菌T19-127L最佳种瓶培养时间为4d,最佳发酵周期为9d,最佳紫外照射时间为160s;采用紫外诱变技术,筛选到1株突变菌株,遗传性状稳定;通过发酵摇瓶验证,其摇瓶效价为13352u·mL-1,比出发菌株(9605u·mL-1)提高39%,连续传代实验结果表明,其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关键词:泰妙菌素;紫外诱变;选育;效价  中
摘 要:为了探究不同生物菌肥产品组合对十堰地区蔬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减少肥料使用量及土壤中的化肥残留,于2019年研究了不同生物菌肥在大田白菜上的应用效果。试验设置不同施肥配方处理,调查并测定白菜长势、产量、土壤的速效N、P、K以及白菜的亚硝酸盐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底肥用生物有机肥代替1/3用量的化肥、追肥时使用不同冲施型菌剂或菌肥代替常用的蔬菜专用肥,不影响白菜的生长及产量并可显著提高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建设美丽乡村,提出了很多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做好今后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建设美丽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是小康社会在农村的具象化表达。自2013年河南省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以来,商丘市积极探索发展模式,取得一定成绩,但是商丘市美丽乡村建设起步相对较晚,总体上仍处于探索期。本文采用实地访谈、观察、调研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结合国外发达国
摘要:  水稻作为文山州大春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533万hm2左右。本文针对文山州稻飞虱为害的发生展开了一系列调查,总结了稻飞虱为害发生的原因并且提出一些有效的防治措施。  關键词:  文山州;稻飞虱;发生;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511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190330064  1稻飞虱的形态特征  稻飞虱成虫可分为长翅型和短翅型2种,长
摘 要:通过分析播种试验来对不同播种期气候生态因素对杂交稻产量以及生育期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在江西抚州稻区,杂交稻播种时期适应性比较强的时期是5月20日,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适当提升,也可以在一些区域当中适当的进行推迟。在适当的时期开展播种工作,既可以将苗期的低温规避掉,也可以让大雨的危害得到有效地处理,在此基础上可以让抽穗期当中高温伤害以及寒露风的危害得到有效地控制,在此背景下产量以及质量都可以得到
摘 要:县城周边美丽林相是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载体,围绕“培育新引擎,建设大花园”,共同打造“和美景宁”,让市民在四季有不同花、彩色树种下生活。通过对县城周边美丽林相建设,提高森林美感,增加森林景观效果和品位。本文介绍景宁畲族自治县县城周边林相建设,存在的问题,必要性,建设成效,以供给美丽林相建设者参考。  关键词:美丽林相;建设经验;建设成效;浙江景宁  中图分类号:S73 文献标识码:A DOI
摘 要:本文利用衡阳地区8个气象观测站(南岳站属于高山站,故不在统计范围之内)提供的2003—2017年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降水、日照等资料,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衡阳地区8个观测站极端最高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出衡南站的低温极值天数明显多于其他站点,而高温极值天数相对来说,并不是很明显。由此通过相关分析法和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年降水量以及年日照总时长与年气温极值天数之间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