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河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an_wongx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故乡的河是没有名字的。
  名字是人起的,人没有给河起一个名字,它还是一条河,这对它毫无影响。
  人们无法给这条河起名字,是因为它不仅仅属于自己,河的这边有村庄,对岸也有村庄,河头有村庄,河尾也有村庄,你如果取名叫“孙宁河”,别人自然可以叫“庞家河”、“胡家河”、“袁家河”。 这可如何是好?也别纷纷争争了,干脆都叫“河”。若问你到哪里洗衣?回答“河里”;再问你到哪里淘米?仍然可以回答“河里”;你在哪儿弄这么大个儿的鳇鱼?你照样可以拍着胸脯“河里”,决不是从鱼塘里偷偷摸摸弄来的。
  人的一大嗜好就是给属于自己的东西起名字,但是故乡的人们面对一条大自然所赐的河,那种不舍昼夜、来了又去了、抓也抓不住的河流,他们集体失去了给它赶快起名字的兴趣和争强好胜之心,只是单纯地分享着这条河所带来的一切。有很多人像河流一样,来了又去了,抓也抓不住,跑到了茫茫人海当中,仿佛没有名字的人一样。这就是这样一个人,背着对一条河的记忆,远离故乡,但是我不是最悲伤、最迷茫的人,当我想起故乡的河也是没有名字的,我就不觉得孤单,反而有一种奇怪的力量在沉默中让我变得柔软而坚强。
  河对自己在乎的不是名字,而是“流”。有人说,“流”是河的仪表,更是河的灵魂。是啊,因为流动,河水才是活着的,才能够比河床跑得远一些,而且如果没有污染,河就会流水不腐,它才算一条真正的河,一条记到心里才不会堵得慌的河,一条可以被诗人抓住的河——“桃花流水鳜鱼肥”啊。
  故乡的无名河在乎的只是“流”字,我在人海中沉沉浮浮的,又在乎的是什么?
  二
  不知道先人们是不是被洪水追赶着,被猛兽追赶着,纷纷跑到这个周围最高的岗上安营扎寨,聚成一个小小的村庄?
  村庄下面有有条河,人们的心多少是安稳着的,可是河不近,要下岗要穿过树林,要上坡下坡,要跳过沟坎,要绕过田埂,路是羊肠小道、坎坷泥路,磨鞋子、硌脚底——罗嗦了这么多,无非是说村民们拥有一条河的同时,也需要一眼井,河是村庄的血管,井是村庄的眼睛,缺哪样都不好。
  岗有些高了,掘一眼井并不容易,掘出的井,水也不会随时“突突”地冒出来,汲了几桶水,就要等,遇到火烧眉毛,怎么等。只好到河里挑水吃,那时河水随时“哗哗”地流着,不用等,挑也挑不完。
  “河水清且涟漪”,那时的河水真纯净啊,鸭子和鹅喜欢,牛和羊喜欢,人们也喜欢,不分人畜,共饮一河水。当然,当鸭子、鹅、牛和羊还在圈里棚里睡觉的时候,你早早地来挑,经过一夜的沉淀,河里的水草一尘不染,河里的光也一尘不染,这时候的河水是最洁净的,直接饮用也行,掬水洗脸的时候,河水会流到嘴巴里,甜、凉、情不自禁捧水来喝、顺、爽,落到你最想要的地方,落到你最干燥的地方,你变成了一株最清醒最舒服、早起早得福的植物。
  当长到父亲的肩膀高时,我便開始到河里挑水,有时候我来得早,拍惊动河,其实它早已经醒来了,我看它的时候,它也在看我,好像刚刚梳妆完毕的少女,我不忍看得太久,打了两桶水就走,河就用流过岩石、树根和争滩唱出来的歌远远地送我一程,我挑着水,一直走,始终没有回头;有时候我来得晚,别人在打水时,弄出一点浑浊,我便等那么一小会儿,河水又恢复了清澈,我打满水,轻轻松松地挑着走,似乎一天无事,可以忘掉河,忘掉自己。
  多年以后,井里的水依然不会“汩汩”地涌出来,却再也没有清早起来到河里挑水的人,河水变浅了,变脏了,无论怎么等,也无法像以前那么干净,虽然人们不像别处的人那样用一杯水洗脸,用一杯水洗菜,用一杯水洗澡,用一杯水浇活一棵“梭梭”,但是自此变得天天有事、月月有事、年年有事,或者一辈子都有事,一代代人都有事?
  三
  故乡的河是大家的,不过有时候是特定人群的,比如在夏天的夜里,它属于女人们,是一条彻头彻尾的女性河。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故乡的女人要比长安的女人好一些吧,劳累一天的她们只想到河里洗澡、嬉戏,男娃娃们要跟上来,就有个奶奶给他们讲鬼故事:月亮升起来了,那个女鬼便来到河里刷牙、洗脸、冲长头发。女鬼的头发雪白雪白的,她喜欢漂在河里,任凭头发荡来荡去,慢慢被河水梳理齐整了,在月光下看,就像长在河里的白水草……这样的鬼故事吓不着男人们,但是他们尊重女人,将河交给她们就是了,男娃娃们害怕女鬼,就只好躲起来自个儿玩。
  当女人们走近河流时,里面的洗衣石变成月光石,散发出白天所没有的宝石光芒,河流也准备着永远为她们歌唱。鱼的体温是不能让河感到温暖的,而女人们能够,她们温暖了河流,也芬芳了风,她们敢到风更大、水更凉的河中央去,甚至会让河水蒸腾出海市蜃楼的效果,让人感到在生活的地方,有一些流水真好,有这些女人真好,她们让水显得更有浮力,即使不是在发大水的季节里,你也会觉得地面在上浮升高,仿佛可以触摸到天堂,而你“在天空中打鱼,天空的底层里有着石子似的星星。”
  我能够想象得出河和女人们在一起的风情诗意和妩媚生动,最美的河应该这时候的河,最俏的女人也应该是这时候的女人。《诗经》里的诗多水,《诗经》里的伊人也多在水一方,这是对的,不管走到什么时候,这都是对的。夏夜河里的女人们,也许没有几个读过《诗经》,可是她们都具有那种古典而烟火的美,当她们从河里走出来,就是水作的诗、有血有肉的诗。这种诗就是朴素和美,就是低而单纯的愿望,就是距离生命最近的泉水,“在有的人手里,泉水变成了诗。泉水流下来,薄薄地贴着心房,用手擦不尽,跟着脚步走遍大街小巷”,这说的就是她们,就是能够在心里记着这种诗的人,记着记着,就不愿看到江之污、河之腐和流之枯了吧?
  四
  故乡的河称不上九曲十八弯,用弯弯曲曲来形容它又是对的。
  河不是为了好好看才弯曲的,而是为了让自己活得好的同时,也让一路跟随它的草滩、树林、游鱼、水鸟们过得好。乡下人多是憨直的人,不过他们的生活道路却是弯弯曲曲、高高低低的,我想河也是这样,它的心地是直的,对远方和大海的向往也是直的,只是它喜欢弯中取直,弯曲是它的生存大道、流动艺术和得到成长的奥妙所在。
  我曾经一回又一回地跟着河朝前走,往往看到转弯的地方留着最肥沃的泥土,蓄着最有养分的水,河慢慢地将河湾变得最丰美、最耐看,看看天,看看河岸,看看各得其所有花草树木、鸟兽虫鱼,你自然而然跟着河一起慢呼吸、深呼吸。有人说会转弯的河才会见多识广,其实会转弯的河才会有胸怀,才会带着柳树、芦苇、蚱蜢和野鸭们生生不息,“总是这样,急转弯、慢转弯,转了许多弯之后,一条河才成为从容吐纳、波澜不惊的大河”。
  跟着河走,我一路上收获很多,也终于相信人是可以丰衣足食的,人是可以像河那样从容转弯的,带着尊重、爱和成就感,并且福及家人和鸡犬。后来,我再也没有跟着河走过路,我丢失了自己的思想,这是一个原因,然而现在我觉得还是能找到它们,你瞧,在没有被破坏掉的河湾那儿,它们还在等着我……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人们喜欢将河流截弯取直,这是世界上最愚蠢的一种做法,不用问哪个水文学者,凡是熟悉家乡河流的人都知道,就水文的功能而言,河流的蜿蜒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多次沿着小城的河流朝前走,听身边的人痛惜说:你看看吧,这儿截弯取直后,河湾没有了,也失去了老柳树,失去了柳树上在夜里啼叫的猫头鹰,还失去了中午在柳树下摇尾巴赶苍蝇的牛和马,失去了开着穗裂龙胆的小小沼泽地。这种悲伤的惋惜,我和身边的人一样强烈,因为居住得久了,我把他乡也认作故乡,所有的失去都是共同的失去,他乡的失去也是故乡的失去。
  河流变直后,似乎更方便人们开车过来享受休闲和快活,可是他们大半只听见机器的噪音,没有听到河的歌唱。
  生态是一条环河,没有了弯曲,也没有了河的生态,又怎么会有河两岸的好故事和好生活?
  (编辑 一昕)
其他文献
抽着烟,披着军大衣  在寒夜在小屋里踱步  我恍如一个将军  在运筹一场战事  望眼我的士兵  ——那一首首诗  一个个聚集的汉字  如何将它们整合  如何使它们鲜活灵动  富有激情和斗志  成為一支胜利之师  我在斟酌,在设想构思  攻克广阔的心灵阵地啊  离不开情感的真挚  思想的深远  也离不开耐心、细致  在反反复复之后  我的士兵们  进入了状态和位置  ——战役就要开始  于是,我仿佛
阳光洒下斑驳的树影,浓密的枝叶间,蝉安安稳稳栖息着,开始了生命的歌唱。  蝉在歌唱什么呢?寂静的夏日午后,暑热蒸腾,一切都安静了。时光悠长的影子缓缓游移,人们都睡了,鸟也歇了,风也远了。只有蝉,还在鸣唱。你听,“知了——知了”,无数蝉声汇集,大合唱一般。夏天,便有了声响。  蝉鸣,是夏的背景。如果没有蝉鸣,夏天还叫什么夏天呢!蝉就是在为夏天鸣唱呢。  蝉与夏天是约好了的。夏天到,蝉声唱。听说一只蝉
一天,在旧书摊淘书,看到一本书脊破损、纸张发黄的《十日谈》,翻开扉页,竟有三个落款,出自三人之手。最下边的落款,时间也最早:“念正版精装久矣,是日偶获,喜不自胜!1992.6.2于西安市新华书店 吴文东”。  是拙朴稳重的蓝墨笔迹,文笔典雅蕴藉,看得出这位吴老兄的古文功底不错。我推想他发现此书时定然如获至宝,把书拿在手里摩玩不已,脸上是绽开的笑意。第二个落款是:“1997年10月3日下午,于济南中
想象中,徽墨是墨中女子,含蓄、细腻、内敛,像极了黄梅戏中的白娘子,水袖轻扬,典雅、美丽。  想象中,徽墨是墨中之王,温润、洁净、一尘不染,让人一握在手,沁心透手,形神俱醉。  想象中,在墨的世界里,徽墨如一阕小词,如李清照的小词,婉约中不失刚健,舒美中富有骨气。  将实用、优美和艺术融为一体,让人坐在小小的书斋中,面对这样一块小小的墨,一颗心竟如走进一片艺术的月光中,蹁跹起舞;如一朵墨梅,淡然开放
有一些人尽管生活在普通民众中间,也一日三餐,但是心灵却被掩盖在苍凉的虚假里。  比如,为了显示自己的不俗和高雅,在书斋里闭门不出或者遁迹山林,与世隔绝,或者仿效古人峨冠博带,常常做隐逸出世状。  这样的方式我不喜欢,我最欣赏陶渊明。他有很大的学问,却过着耕田的生活。他得到朋友的提携做了彭泽令,可是当县吏告诉他应该束带去见督邮的时候,他又感觉自己的人格受到了侮辱,就写下那句著名的“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
运营公众号之难,起初实未料到,彼时,心血来潮,见文友们都在开开心心打理公众号,好玩一样,我也就玩上了。2016年8月底,赶在我秋季开学之前,微信公众号“陈志宏美文馆”悄然开馆,上线运营。自己是第一个粉丝,第二个在哪里,茫然不知,且先不管它,把图文上传再说。  真是激情澎湃。公号徒有其表,竟然对仅有的一个粉丝(还是自己)信誓旦旦,“每日推送一篇!”一个人要做到“日更”,其难度到底有多大,我像鸵鸟一样
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教授,曾任华东师范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全國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上海部主任等职,近期主要从事儿童编程教育、计算思维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已出版专著《计算思维教育》《中小学计算思维教育实践》以及儿童编程系列读本,发表论文数十篇。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您认为当前是否有必要在中小学开展数据科学教育呢?  王荣良:传统的学科如数学、统计学乃至20世纪才出现的计算机科学
在深圳市龙岗区人文引领的A-STEM教育教学思想指导下,笔者积极探索在A-STEM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运用与学生人文体验的有机融合。本文以小学四年级科学课程《杯水琴声》跨学科融合教学为例,充分展示人文引领下的跨学科融合教学的课程过程与效果,并进一步探索跨学科融合教学在科技与人文的融合方面能发挥积极作用的四大内在原因。  ● 以劣构问题为导向,探索有挑战性的跨越科学与艺术的项目  《杯水琴声》A-ST
林郑月娥于7月1日正式宣誓就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有人说她的“铁娘子”作风成就了她,我却认为是她的“妇仁之心”成就了她。    1957年林郑月娥出生于英属香港湾仔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由上海而来的移民,林郑一家当时的经济状况十分窘迫,要和其他六户一共二十多人一起租住在一套破旧的公寓里。小时候林郑没有自己的书桌,只能把双层床的上铺用作书桌,站着写完功课。生活不方便,而且家境困难,能洗上一
在新课程的视野下,美术不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新课程倡导教学目标三维化、教学内容综合化、教学方法多样化,信息技术的辅助可使原先较为单一的美术教学模式呈现出贴近学生生活、关注社会现实、学科间相互融合的欣欣向荣之态势。  ● 信息技术应用优势  信息技术的介入为美术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注入了新活力。例如,同样是五年级的《对称的美》一课,在以前的课堂上,笔者会综合运用录像、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