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日本,电动助力自行车与摩托车待遇相同,人们必须考取驾照后才能驾驶。
伴随着一场有关新出行的革命,两个轮子的“单车”一跃成为话题焦点。人们开始大范围探讨“单车该如何回归生活”。
在国内,“共享单车”风头正劲。而在欧洲北美地区,“电单车”走红,“共享电单车”也大有发展之势。
因此,国内不少企业“另辟蹊径”,开始發力“共享电单车”,以弥补普通共享单车中长途出行的不足,享骑电单车、电斑马等不同平台的电单车开始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
对于电单车,在一禁了之与放任不管之间,其实并非没有其他路可走。国外对其有严格的管理,值得借鉴。
电单车并非电动车
我们通常意义上的电单车,在日本基本指“电动助力自行车”。 在日本,这种自行车只允许采用比例助力控制系统,即必须是“人力 电力”的混合运行模式,而不允许采取纯电动模式。
据日中创职协会久永事务所的泽田笃志介绍,1993年雅马哈发动机公司销售的“电动混合动力自行车PAS”被认为是全球第一辆电动助力自行车。
电动助力自行车的英文是“Pedelec”, 由Pedal(脚踏)和Electric(电动的)两个单词组合而成,特指需要使用脚踏驱动的装有电动机的自行车。“电动助力自行车=自行车 动力辅助系统(PAS)”,而PAS是英文Power Assist System的缩写。因此,电动助力自行车是在自行车的基础上添加动力辅助系统(PAS)而来,目的是让骑自行车变得更为轻松。
根据日本《道路交通法》,最初电动助力自行车人力与电动助力比率最大1比1(时速15公里以下),也就是说蹬脚踏板时会获得同等助力。从2008年12月1日开始,该比率提高为1比2(时速10公里以下)。时速10-24公里期间,比率会逐渐下降,时速至24公里就不再有助力,所以不会像轻型摩托那样达到时速40公里。
据悉,因其舒适性和低廉的价格,电动助力车非常受欢迎,早在2008年的销量就已经达到30万辆。
不过,在日本,电动助力自行车与摩托车待遇相同,人们必须考取驾照后才能驾驶。
而在旅游业,电动助力自行车因其优势得到了重用。例如,日本的石见银山遗迹,为了保护银山的历史全貌,不能让所有游客都把汽车开进山中,景区推出了电动助力自行车租赁服务。日本政府对这种服务予以肯定,并提供资金支持。近年来,推出电动助力自行车租赁服务的景点有所增加。
也正因如此,经过20年左右的发展,电动助力自行车已经成为日本较为普及的两轮代步工具,是日本居民日常通勤、购物、接送孩子上下学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之一。而它的主要的受众是老人和居住在坡道较多地区的家庭主妇。
由此可见,电动助力自行车与大多数人理解的“电动车”有着本质区别。然而,它在传入中国后,则将摩托车“拧把”结构嫁接过来,取消脚踏功能,长得也越来越像摩托车,就是常见的电动车。
谈及为何电动助力自行车在中国没有普及时,有分析认为,硬原因是缺少核心技术,因为动力辅助系统(PAS)有着很高的技术门槛,日本一直是以雅马哈、松下为引领,欧洲则是博世、Brose等企业,中国缺少对标企业,也缺少相应的研发人才,而一套動力辅助系统(PAS)的售价基本在6000元以上,这极大地限制了电动助力自行车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即便是松下的老款二手车,到了中国成色稍好的也在2000元左右。另外一方面,就是“纯电动车”的技术并不复杂,实现成本也要低廉数倍到数十倍,非常适合用于售价相对低廉的产品。
而软原因是中国不少城市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严格限制摩托车的使用,中国的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又滞后于城市化进程,这导致中低收入人群的出行出现巨大缺口,在使用形态上最为接近摩托车的采用纯电驱动的“电动车”开始了爆发式发展,这也是中国的电动车大量使用塑料构件儿,外观越来越像摩托车的重要原因。而纯电动车车主不需要接受安全教育、考驾照、买交强险和给车辆登记上牌,对“纯电动车”的普及起到推波助澜作用。
如今国内的共享电单车大多属于“电动助力自行车”。它的出现丰富了人民的出行需求,尤其是10公里之内的出行,安全省力便捷,是共享单车的有效补充。从实践的角度看,尽管共享电单车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但已获得市民认可,需求量庞大。
无独有偶的是,去年开始,台北街头也出现WeMo Scooter共享电动车,成了另一项公共绿色运具的新选择。目前每天约有200辆电动车被借骑,预计2017年底服务量倍增到1000辆。
据了解,这是威摩科技的试营运计划,台北只核准,未补助。威摩科技执行长吴昕霈表示,WeMo Scooter正好可以补Youbike(共享单车)不足,让民众以租代购省下买车的钱,却有骑车的便利,同时为城市节能减碳减污。
据悉,WeMo Scooter机车的电池续航里程为45公里,以体重七八十公斤成人测试,最高时速60公里。只要下载App,透过网络连线、卫星定位,能找到最近的借车地点,并遥控启动车辆。机车座垫下方附有两顶安全帽,还有抛弃式帽套。
不过,目前因为有无照驾驶等疑虑,WeMo Scooter能否再创Youbike热潮,还有待观察。
最潮的代步新宠儿
但在欧美,“电单车”目前已经成为单车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根据美国《联邦电动自行车法》,电动自行车是指配有完全可使用的脚蹬,装有功率小于750W的电机作为辅助动力,同时最高速度小于32公里/小时的两轮或者三轮车。电动自行车属于普通自行车,不属于机动车辆。
至于是否允许电动车上路,允许哪些电动自行车上路,以及需要办理哪些手续,以及年龄限制,是否需要驾照等问题都由各州决定。
伴随着一场有关新出行的革命,两个轮子的“单车”一跃成为话题焦点。人们开始大范围探讨“单车该如何回归生活”。
在国内,“共享单车”风头正劲。而在欧洲北美地区,“电单车”走红,“共享电单车”也大有发展之势。
因此,国内不少企业“另辟蹊径”,开始發力“共享电单车”,以弥补普通共享单车中长途出行的不足,享骑电单车、电斑马等不同平台的电单车开始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
对于电单车,在一禁了之与放任不管之间,其实并非没有其他路可走。国外对其有严格的管理,值得借鉴。
电单车并非电动车
我们通常意义上的电单车,在日本基本指“电动助力自行车”。 在日本,这种自行车只允许采用比例助力控制系统,即必须是“人力 电力”的混合运行模式,而不允许采取纯电动模式。
据日中创职协会久永事务所的泽田笃志介绍,1993年雅马哈发动机公司销售的“电动混合动力自行车PAS”被认为是全球第一辆电动助力自行车。
电动助力自行车的英文是“Pedelec”, 由Pedal(脚踏)和Electric(电动的)两个单词组合而成,特指需要使用脚踏驱动的装有电动机的自行车。“电动助力自行车=自行车 动力辅助系统(PAS)”,而PAS是英文Power Assist System的缩写。因此,电动助力自行车是在自行车的基础上添加动力辅助系统(PAS)而来,目的是让骑自行车变得更为轻松。
根据日本《道路交通法》,最初电动助力自行车人力与电动助力比率最大1比1(时速15公里以下),也就是说蹬脚踏板时会获得同等助力。从2008年12月1日开始,该比率提高为1比2(时速10公里以下)。时速10-24公里期间,比率会逐渐下降,时速至24公里就不再有助力,所以不会像轻型摩托那样达到时速40公里。
据悉,因其舒适性和低廉的价格,电动助力车非常受欢迎,早在2008年的销量就已经达到30万辆。

不过,在日本,电动助力自行车与摩托车待遇相同,人们必须考取驾照后才能驾驶。
而在旅游业,电动助力自行车因其优势得到了重用。例如,日本的石见银山遗迹,为了保护银山的历史全貌,不能让所有游客都把汽车开进山中,景区推出了电动助力自行车租赁服务。日本政府对这种服务予以肯定,并提供资金支持。近年来,推出电动助力自行车租赁服务的景点有所增加。
也正因如此,经过20年左右的发展,电动助力自行车已经成为日本较为普及的两轮代步工具,是日本居民日常通勤、购物、接送孩子上下学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之一。而它的主要的受众是老人和居住在坡道较多地区的家庭主妇。
由此可见,电动助力自行车与大多数人理解的“电动车”有着本质区别。然而,它在传入中国后,则将摩托车“拧把”结构嫁接过来,取消脚踏功能,长得也越来越像摩托车,就是常见的电动车。
谈及为何电动助力自行车在中国没有普及时,有分析认为,硬原因是缺少核心技术,因为动力辅助系统(PAS)有着很高的技术门槛,日本一直是以雅马哈、松下为引领,欧洲则是博世、Brose等企业,中国缺少对标企业,也缺少相应的研发人才,而一套動力辅助系统(PAS)的售价基本在6000元以上,这极大地限制了电动助力自行车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即便是松下的老款二手车,到了中国成色稍好的也在2000元左右。另外一方面,就是“纯电动车”的技术并不复杂,实现成本也要低廉数倍到数十倍,非常适合用于售价相对低廉的产品。
而软原因是中国不少城市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严格限制摩托车的使用,中国的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又滞后于城市化进程,这导致中低收入人群的出行出现巨大缺口,在使用形态上最为接近摩托车的采用纯电驱动的“电动车”开始了爆发式发展,这也是中国的电动车大量使用塑料构件儿,外观越来越像摩托车的重要原因。而纯电动车车主不需要接受安全教育、考驾照、买交强险和给车辆登记上牌,对“纯电动车”的普及起到推波助澜作用。
如今国内的共享电单车大多属于“电动助力自行车”。它的出现丰富了人民的出行需求,尤其是10公里之内的出行,安全省力便捷,是共享单车的有效补充。从实践的角度看,尽管共享电单车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但已获得市民认可,需求量庞大。
无独有偶的是,去年开始,台北街头也出现WeMo Scooter共享电动车,成了另一项公共绿色运具的新选择。目前每天约有200辆电动车被借骑,预计2017年底服务量倍增到1000辆。
据了解,这是威摩科技的试营运计划,台北只核准,未补助。威摩科技执行长吴昕霈表示,WeMo Scooter正好可以补Youbike(共享单车)不足,让民众以租代购省下买车的钱,却有骑车的便利,同时为城市节能减碳减污。
据悉,WeMo Scooter机车的电池续航里程为45公里,以体重七八十公斤成人测试,最高时速60公里。只要下载App,透过网络连线、卫星定位,能找到最近的借车地点,并遥控启动车辆。机车座垫下方附有两顶安全帽,还有抛弃式帽套。
不过,目前因为有无照驾驶等疑虑,WeMo Scooter能否再创Youbike热潮,还有待观察。
最潮的代步新宠儿
但在欧美,“电单车”目前已经成为单车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根据美国《联邦电动自行车法》,电动自行车是指配有完全可使用的脚蹬,装有功率小于750W的电机作为辅助动力,同时最高速度小于32公里/小时的两轮或者三轮车。电动自行车属于普通自行车,不属于机动车辆。
至于是否允许电动车上路,允许哪些电动自行车上路,以及需要办理哪些手续,以及年龄限制,是否需要驾照等问题都由各州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