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妊娠孕妇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护理实践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tjq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高危妊娠孕妇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为高危妊娠孕妇产后抑郁干预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妇产科产检的高危妊娠孕妇319例作为研究对象,产后2周内,以《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轴Ⅰ障碍临床定式检查-病人研究版(SCID-I/P)为依据对患者进行筛选,以发生抑郁患者67例为病例组;未发生抑郁患者252例为对照组.收集其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孕妇在中文版产前风险问卷(ANRQ-C)得分、合并症、夫妻关系、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产妇发生产后抑郁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分析因素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NRQ评分、夫妻关系、年龄是产后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高危妊娠孕妇易发生产后抑郁,影响因素较多,ANRQ、夫妻关系、年龄是妇产后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对高危人群要加强心理疏导,及早发现此类产妇,协助医生给予及时干预或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改善产妇心理健康状态.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脑梗死卧床患者应用下肢功能康复训练仪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2月入住医院的脑梗死卧床患者106例,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匹配的原则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引入下肢康复训练仪,比较两组患者DVT形成及相关并发症情况、小腿围差、大腿围差、神经功能评分.干预时间1个月.结果 干预后1个月,观察组DVT、淤斑、硬结、血肿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
输卵管积液是导致女性不孕和流产的重要原因之一.输卵管积液主要通过胚胎毒性或损害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生育力.子宫内膜容受性是指子宫内膜接受胚胎的能力,输卵管积液中的各种成分与子宫内膜接触时,可能会对内膜容受性产生不利的影响,导致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本文从输卵管积液对子宫内膜超声影像学指标及内膜容受性相关分子标志物表达的影响,以及输卵管积液与子宫内膜炎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综述,讨论输卵管积液对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基于个案管理的延伸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放疗患者自我效能、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80例食管癌放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分期组间匹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个案管理的延伸护理,分别运用中文版癌症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SUPPH)、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和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评估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效能感、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
目的 探讨品管圈管理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配制和送达细胞毒性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方法 2020年1—12月由医院护理部牵头,针对PIVAS配制和送达细胞毒性抗肿瘤药工作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建立流程化管理平台,并通过开展品管圈(QCC)活动实施PIVAS闭环管理,比较品管圈实施前(2019年1—12月)及实施后(2020年1—12月)PIVAS护士配药安全知识情况、细胞毒性抗肿瘤药物差错率及送达时间、肿瘤科护士对用药的满意度等.结果 实施后PIVAS护士关于细胞毒性抗肿瘤药物相关知识知晓率高于实施前(
目的 构建外科手术周转及手术环节质量控制方案,探讨该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文献分析法形成方案草案,通过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构建外科手术周转及手术环节质量控制方案.采取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0例进行方案的实践验证.结果 形成的方案包括4个1级指标,15个2级指标.观察组手术开台延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手术间日利用率、医生满意度、护士满意度、供应室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科手术周转及手术环节质量控制方案具有较好的严谨性、可靠性和实用性,能提高外科手术周转率和
目的 探讨父母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对孤独症患儿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孤独症患儿7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匹配原则将患儿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父母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干预时间为3个月.结果 干预前,两组儿童孤独症状(CARS)及患儿治疗依从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CA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人际交
目的 观察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疾病教育对2型糖尿病(T2DM)心血管并发症患者疾病认知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2018年3月—2019年2月诊治的T2DM患者17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匹配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疾病教育,观察组采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疾病教育.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心血管并发症疾病认知评分,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以及糖尿病患者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DSQL)评分.结果 干预前、干预后两组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