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开放性问题是针对封闭性问题而言提出的一个概念,是指没有唯一标准答案的问题。在初中音乐课堂创新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与思考,从而形成自己对于音乐的理解。创新而有效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孩子的探索欲,还能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教师要了解设计开放性问题的原则,提出设计开放性问题的策略,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创新;初中;音乐;开放性课堂;成才
开放性问题设计在初中音乐课堂具有广泛的运用。首先,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中,开放性提问可以打破课堂沉闷的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其次,在歌唱教学中,指向性明确、有效而有趣的开放性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领他们思考,调控教学节奏。最后,在欣赏教学中,设计合理的开放性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发现、表现、创造和享受音乐美。注重创新提问方式,选择有开放性的问题设计,可以提升教学效果。
一、设计开放性问题的创新性原则
(1)难易适中,重在引导。设计开放性问题的首要原则就是难度适中,既不能让学生有望而生畏之感,又不能让学生一眼就看出答案,而是要根据初中生的音乐水平和认知规律,创造性地设计。开放性问题设计的目标在于引起学生注意,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进行思考。例如第三单元(七年级下册)的《海滨音诗》,如果教师要学生说出音乐的风格特点,学生可能会感到不知所措,完全不明白所谓“音乐风格”是什么,而如果教师问“你认为音乐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学生就感到回答起来要容易多了。
(2)科学有效,目标明确。所谓科学有效,是指教师设计的开放性问题要有梯度,由浅入深,依次进行,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深入思考,并最终达到教学的目标。因此,课堂的教学目标要明确,在目标的引领下设计问题。人认知的规律就是由浅入深的,如果一开始的问题难度很大,学生会感到无所适从,不仅难题回答不上来,还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甚至在解决难题之后形成心理预设,把简单的问题也复杂化了,结果什么问题答得不好,也不能顺利达到目标的终点。
(3)源于生活,止于体验。源于生活是指教师提的问题最好来源于生活,与学生的成长环境密切相关。心理研究表明,人们都对自己地理上和心理上接近的事物和事情感兴趣,教师设计的开放性问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可以瞬间引起他们的关心,并在这种关心下引导他们思考。止于体验是针对音乐课程的特点而言的,音乐是一门审美的课程,教会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融入对生活的体验,可以加深他们对于音乐的理解。
二、设计开放性问题的创新性策略
(1)尊重感受,以学生为主体。尊重感受,是指尊重学生的心理感受。音乐教学的一大目标在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从而陶冶他们的情操。但音乐的赏析又是不可言传的,只能靠学生自己去倾听、去品味。初中生的音乐素养不高,难免有审美不到位的地方,例如在学习《流星雨》(九年级下册)的时候,我问一个学生:
“你认为这首曲子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感情?”
这个学生可能受曾热播的电视剧《一起来看流星雨》的影响,他回答的是“对浪漫爱情的美好憧憬”,与这首曲子所表达的真实情感并不相符。事实上,学生将对音乐所表达的情感的理解与电视和电影中的相关故事情节所表达的情感联系起来并不罕见。教师不应阻止学生,更不要批评学生,而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尊重他们的真实感受,并以此为出发点,善加引导,通过反复欣赏和层层递进的开放性问题将学生引导到理想的目标。
(2)因材施教,了解已有水平。初中生有着比小学生更成熟的思想以及更丰富的音乐积累,但又比不上高中生。因此,教师要充分了解初中生所达到的普遍的音乐水平。据了解,大多数初中生都不会唱简谱,更遑论五线谱。但不识谱并不妨碍学生唱歌、欣赏和评价,因此,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设计的问题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专业化。因材施教包括双层意思,除了要根据学生的已有水平来施教,还要根据教材及其他资源来进行施教。例如,在赏析第一单元《国威国魂》(九年级上册)的时候,我把孩子们耳熟能详的《精忠报国》以及备受欢迎的流行歌曲《龙的传人》和《黄种人》一起播放给学生听,并设计问题如下:①你认为《精忠报国》《龙的传人》《黄种人》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②你感觉《国威国魂》与上面三首歌曲的异同点有哪些?③你认为《国威国魂》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这四首歌都属于爱国主题的歌曲,由于学生们对于前三首歌都已经比较了解,通过这些熟悉的歌曲“牵线搭桥”,学生对新歌曲的了解会更深刻、到位。
(3)关注兴趣,激发表达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中寻找突破口,已经成为教学的不二选择。通常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话题,都能够做到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例如初中生普遍喜欢听流行音乐,但对其他音乐则不太感兴趣。对此,教师应当将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或话题作为一层“糖衣炮弹”,让学生在兴味盎然中不知不觉接受学习对象的变换。例如赏析第三单元《故乡的云》的时候,许多学生可能不太喜欢这种具有民族风的唱法,这时可以先给学生播放一曲流行歌曲《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并設计开放性问题如下:①《风中有朵雨做的云》是谁的作品?(这个问题可以激发学生们回答问题的激情。)②《风中有朵雨做的云》抒发了怎样的感情?③《故乡的云》与《风中有朵雨做的云》,这两首歌的“云”有何不同?(这个问题有助于学生思考歌曲中所包含的情感)
结语:设计开放性问题对于激发学生兴趣、引导积极思考具有显著效果,但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并不是一个可以随意的过程,而是要根据一定的原则、遵循一定的方法策略,创造性地设计和运用。
参考文献:
[1]刘加建,杨敬娟.后现代理念在初中音乐高效课堂建设中的运
用[J].读与写,2013(5).
[2]潘薇薇.思品课堂教学重难点突破手段[J].文教资料,2011(35).
[3]赵亮.高中音乐教学中如何设计开放性[J].音乐天地,2012(1).
[4]陈正明.初中音乐教学中如何设计开放性问题[J].音乐天地,
2012(1).
关键词:创新;初中;音乐;开放性课堂;成才
开放性问题设计在初中音乐课堂具有广泛的运用。首先,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中,开放性提问可以打破课堂沉闷的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其次,在歌唱教学中,指向性明确、有效而有趣的开放性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领他们思考,调控教学节奏。最后,在欣赏教学中,设计合理的开放性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发现、表现、创造和享受音乐美。注重创新提问方式,选择有开放性的问题设计,可以提升教学效果。
一、设计开放性问题的创新性原则
(1)难易适中,重在引导。设计开放性问题的首要原则就是难度适中,既不能让学生有望而生畏之感,又不能让学生一眼就看出答案,而是要根据初中生的音乐水平和认知规律,创造性地设计。开放性问题设计的目标在于引起学生注意,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进行思考。例如第三单元(七年级下册)的《海滨音诗》,如果教师要学生说出音乐的风格特点,学生可能会感到不知所措,完全不明白所谓“音乐风格”是什么,而如果教师问“你认为音乐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学生就感到回答起来要容易多了。
(2)科学有效,目标明确。所谓科学有效,是指教师设计的开放性问题要有梯度,由浅入深,依次进行,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深入思考,并最终达到教学的目标。因此,课堂的教学目标要明确,在目标的引领下设计问题。人认知的规律就是由浅入深的,如果一开始的问题难度很大,学生会感到无所适从,不仅难题回答不上来,还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甚至在解决难题之后形成心理预设,把简单的问题也复杂化了,结果什么问题答得不好,也不能顺利达到目标的终点。
(3)源于生活,止于体验。源于生活是指教师提的问题最好来源于生活,与学生的成长环境密切相关。心理研究表明,人们都对自己地理上和心理上接近的事物和事情感兴趣,教师设计的开放性问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可以瞬间引起他们的关心,并在这种关心下引导他们思考。止于体验是针对音乐课程的特点而言的,音乐是一门审美的课程,教会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融入对生活的体验,可以加深他们对于音乐的理解。
二、设计开放性问题的创新性策略
(1)尊重感受,以学生为主体。尊重感受,是指尊重学生的心理感受。音乐教学的一大目标在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从而陶冶他们的情操。但音乐的赏析又是不可言传的,只能靠学生自己去倾听、去品味。初中生的音乐素养不高,难免有审美不到位的地方,例如在学习《流星雨》(九年级下册)的时候,我问一个学生:
“你认为这首曲子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感情?”
这个学生可能受曾热播的电视剧《一起来看流星雨》的影响,他回答的是“对浪漫爱情的美好憧憬”,与这首曲子所表达的真实情感并不相符。事实上,学生将对音乐所表达的情感的理解与电视和电影中的相关故事情节所表达的情感联系起来并不罕见。教师不应阻止学生,更不要批评学生,而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尊重他们的真实感受,并以此为出发点,善加引导,通过反复欣赏和层层递进的开放性问题将学生引导到理想的目标。
(2)因材施教,了解已有水平。初中生有着比小学生更成熟的思想以及更丰富的音乐积累,但又比不上高中生。因此,教师要充分了解初中生所达到的普遍的音乐水平。据了解,大多数初中生都不会唱简谱,更遑论五线谱。但不识谱并不妨碍学生唱歌、欣赏和评价,因此,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设计的问题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专业化。因材施教包括双层意思,除了要根据学生的已有水平来施教,还要根据教材及其他资源来进行施教。例如,在赏析第一单元《国威国魂》(九年级上册)的时候,我把孩子们耳熟能详的《精忠报国》以及备受欢迎的流行歌曲《龙的传人》和《黄种人》一起播放给学生听,并设计问题如下:①你认为《精忠报国》《龙的传人》《黄种人》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②你感觉《国威国魂》与上面三首歌曲的异同点有哪些?③你认为《国威国魂》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这四首歌都属于爱国主题的歌曲,由于学生们对于前三首歌都已经比较了解,通过这些熟悉的歌曲“牵线搭桥”,学生对新歌曲的了解会更深刻、到位。
(3)关注兴趣,激发表达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中寻找突破口,已经成为教学的不二选择。通常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话题,都能够做到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例如初中生普遍喜欢听流行音乐,但对其他音乐则不太感兴趣。对此,教师应当将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或话题作为一层“糖衣炮弹”,让学生在兴味盎然中不知不觉接受学习对象的变换。例如赏析第三单元《故乡的云》的时候,许多学生可能不太喜欢这种具有民族风的唱法,这时可以先给学生播放一曲流行歌曲《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并設计开放性问题如下:①《风中有朵雨做的云》是谁的作品?(这个问题可以激发学生们回答问题的激情。)②《风中有朵雨做的云》抒发了怎样的感情?③《故乡的云》与《风中有朵雨做的云》,这两首歌的“云”有何不同?(这个问题有助于学生思考歌曲中所包含的情感)
结语:设计开放性问题对于激发学生兴趣、引导积极思考具有显著效果,但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并不是一个可以随意的过程,而是要根据一定的原则、遵循一定的方法策略,创造性地设计和运用。
参考文献:
[1]刘加建,杨敬娟.后现代理念在初中音乐高效课堂建设中的运
用[J].读与写,2013(5).
[2]潘薇薇.思品课堂教学重难点突破手段[J].文教资料,2011(35).
[3]赵亮.高中音乐教学中如何设计开放性[J].音乐天地,2012(1).
[4]陈正明.初中音乐教学中如何设计开放性问题[J].音乐天地,
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