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评判乳腺癌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的恶性征象。方法:对我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撷取的50例乳腺癌患者(52个病灶),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观察患者的诊断效果。結果:增强扫描病灶的形态包括:规则、不规则、毛刺征/尖角征、分叶征;强化方式包括:向心性、导管样、簇状;强化曲线类型:I型(流入型)、II型(平台型)、III型(流出型);其他恶性征象包括:淋巴结肿大、乳头凹陷,以及乳房皮肤增厚和瘤周血管扩张/截断。结论:采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乳腺癌患者,能准确获得患者病变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的特征,保证诊断结果的可信度,建议在临床方面应用并推广。
【关键词】乳腺癌;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恶性征象
【中图分类号】R735.9
【文献识别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 2019) 03-0082-02
乳腺,经皮肤、纤维组织,以及乳腺腺体、脂肪组织构成。乳腺癌,为发生在乳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需要注意的是,乳腺不属于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器官,但乳腺癌细胞在丧失正常细胞特性后,细胞间连接为松散的状态,则会发生脱落现象[1]。这时,游离的癌细胞随着血液/淋巴液播散于身体各个位置,就会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存质量。当前,该病的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晰,但不排除和乳腺癌家族史、月经初潮早、绝经迟、未哺乳等因素有关。临床症状:乳腺肿块、乳头溢液、乳头异常、乳晕异常等[2]。本次研究撷取近年来收治的50例乳腺癌患者,分析实行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的临床效果。
1 临床资料、方法
1.1 临床相关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撷取50例乳腺癌患者(52个病灶)。所有患者均为女性,通过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癌,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患者的年龄搜集范围45-75岁,平均(60.6±4.8)岁。所有病例的临床相关数据,均列入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严格处理和分析。
1.2 方法
选择西门子公司提供的超导型MR扫描设备扫描,操作前叮嘱患者将身体上佩戴的金属物品取下,然后取患者的俯卧位,保持双侧乳腺自然悬垂在乳腺专用表面的线圈中。叮嘱患者扫描期间,禁止移动胸部,防止发生运动伪影的情况。将扫描序列横轴位T1 WI的TR/TE设置为480ms/7.7ms,横轴位STIR TR/TE设置为8200ms/36.2ms,矢状位T2WITE/TE设置为3200ms/93ms。层厚、层间距分别设置为:4mm、Imm,进行动态增强扫描。选择3D vibe序列,扫描蒙片后,前臂静脉注射钆特酸葡胺2ml/kg,实行多时相动态增强扫描。
1.3 观察项目
经2名影像科经验丰富的医师共同阅片,结合患者的病灶形态选择感兴趣区,获得患者病变时间一信号曲线TIC,评判患者病灶TIC曲线、动态增强扫描特征。
1.4 统计学分析方法
本次研究的临床数据,均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20.0。乳腺癌患者的扫描情况,均以计数资料率%的方式表示。
2 结果
对所有乳腺癌患者增强扫描恶性征象情况进行分析,患者病灶共52个,具体情况见表1。
3 讨论
为确保乳腺癌患者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合理选择检查方法非常关键。乳腺癌浸润生长,形态学表现多见不规则肿块,病灶出现毛刺征,为乳腺癌的特异性形态征象。毛刺征,和恶性肿瘤浸润生长、纤维组织增生,存在紧密的联系。尖角征,为肿块性病变四周宽大脊状突起,机理和毛刺征基本相同,然而影像学有较大差异。分叶征,为肿瘤细胞于不同方向,生长速度的差异性较大所致。恶性肿瘤四周瘤细胞增殖比较活跃,所以在早期呈四周环形强化。相关研究人员表示,肿瘤TIC曲线类型中,I型曲线多为良性病变,而II型为良恶性肿瘤间,III型为恶性病变。经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可显示出乳腺血管分布状况,利于评判乳腺癌有无危及四周组织,有无发生淋巴结转移情况。采用MRI检查,不会对人体构成电离辐射影响,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同时不需重建即可获得多方位图像,保证扫描的范围。在相同时间同时获得双侧乳腺成像,不会受到乳腺致密度因素所影响,并能清晰的观察到患者病灶相关情况,如:病灶位置、形态、范围等[3]。
总之,乳腺癌患者接受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效果较好,可结合患者检查结果,为医师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数据。
参考文献
[1]高才良,乐暾,曾文兵等.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与病理学对照研究[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7,32(3): 371-375
[2]许萍,杨晓燕,谢凡等.磁共振动态增强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7):62-63
[3]石峰,高阳,牛广明.乳腺癌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恶性征象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7,27(2): 262-265
【关键词】乳腺癌;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恶性征象
【中图分类号】R735.9
【文献识别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 2019) 03-0082-02
乳腺,经皮肤、纤维组织,以及乳腺腺体、脂肪组织构成。乳腺癌,为发生在乳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需要注意的是,乳腺不属于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器官,但乳腺癌细胞在丧失正常细胞特性后,细胞间连接为松散的状态,则会发生脱落现象[1]。这时,游离的癌细胞随着血液/淋巴液播散于身体各个位置,就会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存质量。当前,该病的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晰,但不排除和乳腺癌家族史、月经初潮早、绝经迟、未哺乳等因素有关。临床症状:乳腺肿块、乳头溢液、乳头异常、乳晕异常等[2]。本次研究撷取近年来收治的50例乳腺癌患者,分析实行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的临床效果。
1 临床资料、方法
1.1 临床相关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撷取50例乳腺癌患者(52个病灶)。所有患者均为女性,通过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癌,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患者的年龄搜集范围45-75岁,平均(60.6±4.8)岁。所有病例的临床相关数据,均列入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严格处理和分析。
1.2 方法
选择西门子公司提供的超导型MR扫描设备扫描,操作前叮嘱患者将身体上佩戴的金属物品取下,然后取患者的俯卧位,保持双侧乳腺自然悬垂在乳腺专用表面的线圈中。叮嘱患者扫描期间,禁止移动胸部,防止发生运动伪影的情况。将扫描序列横轴位T1 WI的TR/TE设置为480ms/7.7ms,横轴位STIR TR/TE设置为8200ms/36.2ms,矢状位T2WITE/TE设置为3200ms/93ms。层厚、层间距分别设置为:4mm、Imm,进行动态增强扫描。选择3D vibe序列,扫描蒙片后,前臂静脉注射钆特酸葡胺2ml/kg,实行多时相动态增强扫描。
1.3 观察项目
经2名影像科经验丰富的医师共同阅片,结合患者的病灶形态选择感兴趣区,获得患者病变时间一信号曲线TIC,评判患者病灶TIC曲线、动态增强扫描特征。
1.4 统计学分析方法
本次研究的临床数据,均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20.0。乳腺癌患者的扫描情况,均以计数资料率%的方式表示。
2 结果
对所有乳腺癌患者增强扫描恶性征象情况进行分析,患者病灶共52个,具体情况见表1。
3 讨论
为确保乳腺癌患者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合理选择检查方法非常关键。乳腺癌浸润生长,形态学表现多见不规则肿块,病灶出现毛刺征,为乳腺癌的特异性形态征象。毛刺征,和恶性肿瘤浸润生长、纤维组织增生,存在紧密的联系。尖角征,为肿块性病变四周宽大脊状突起,机理和毛刺征基本相同,然而影像学有较大差异。分叶征,为肿瘤细胞于不同方向,生长速度的差异性较大所致。恶性肿瘤四周瘤细胞增殖比较活跃,所以在早期呈四周环形强化。相关研究人员表示,肿瘤TIC曲线类型中,I型曲线多为良性病变,而II型为良恶性肿瘤间,III型为恶性病变。经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可显示出乳腺血管分布状况,利于评判乳腺癌有无危及四周组织,有无发生淋巴结转移情况。采用MRI检查,不会对人体构成电离辐射影响,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同时不需重建即可获得多方位图像,保证扫描的范围。在相同时间同时获得双侧乳腺成像,不会受到乳腺致密度因素所影响,并能清晰的观察到患者病灶相关情况,如:病灶位置、形态、范围等[3]。
总之,乳腺癌患者接受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效果较好,可结合患者检查结果,为医师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数据。
参考文献
[1]高才良,乐暾,曾文兵等.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与病理学对照研究[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7,32(3): 371-375
[2]许萍,杨晓燕,谢凡等.磁共振动态增强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7):62-63
[3]石峰,高阳,牛广明.乳腺癌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恶性征象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7,27(2): 262-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