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化万科不应与传统文化撞击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q769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石发出“10元捐款论”着实令人感到惋惜,因为企业文化是不能完全脱离本土文化的。
  
  外界素有“人文万科”的提法,是说万科以西方价值观为核心,提倡西方的人文精神,重制度规范和权利义务。5•12抗震救灾前期,王石的言行恰恰不是特立独行,也不是某些网友骂的自私自利,而是他从企业运行规律的角度出发,所表明的一个企业家对企业从事公益事业的冷静思考。
  但一向在光环中、被媒体和企业界奉为榜样的王石大概没有想到,他在这次大灾难前所表现出的冷静,被人们认为是一种冷漠。这的确是一种冷漠!王石代表的是相当一部分中国精英阶层内心深处的价值假设和文化信念,如果我们不加以分析、反思,即使王石道歉了,即使万科称自己捐了一亿人民币,都无法去除价值迷失带给中国社会的威胁!
  
  王石的价值假设
  
  从西方企业运行规则上来讲,王石没有错。应当说,王石的价值假设有三方面:
  首先,企业要对得起自己的员工,这最重要。万科的核心价值观是“创造健康丰盛的人生”,这一次王石提出捐款以10元为上限,本也是好意。但很不幸,他说的话被人误解为缺乏爱心、冷漠,甚至被自己的员工误解。
  其次,企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对社会尽到了责任。王石认为,对于万科而言,最大的社会责任就是盖好房子,引领行业的发展,满足员工的需求。但又不幸,看到万科只捐200万,大家就觉得这好像是狡辩,万科太自私。
  再次,万科的捐款已经不少了,如果所有上市公司都捐200万,那是一笔很大的数字。再次不幸,王石的这种逻辑有些简单,因为企业的差别很大,房地产公司的利润要高得多,这就难免让大家觉得王石太“小家子气”。
  王石此时的言行显然是破坏了抗震救灾的氛围,不被围攻才怪!
  
  遭遇传统文化
  
  实事求是地讲,王石的假设从公司运营的角度判断没有错,但从道德层面判断却又大错特错。错在说错了时间和缺少了一些人情味。有人讥讽王石:不管你征服了多少座高峰,但你的心灵却高不过一座坟头。
  万科的价值观是西化的,这一次却遭遇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剧烈冲击。
  王石曾说:“中国企业的文化,最基础的一种是家族式、权威式的,换句话说是专制的,需要领袖人物带着大家往前走。这个领袖是家长式的,不但要有权威、粗暴的一面,还要关爱下属,关心他们的结婚问题、小孩问题,这是中国的传统。但是,显然现代企业和这个是冲突、矛盾的。现代企业需要的是用法律、契约讲明大家的关系,讲的是以利己为前提的合作,讲的是法治秩序。”
  了解中国文化,也了解西方文化,王石选择了西方价值观和文化假设,万科将平等、开放、规范、契约精神的西方文化核心运用到企业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就是万科的“人文精神”。
  万科的价值观“创造健康丰盛的人生”,其内涵有四:客户是我们永远的伙伴;人才是万科的资本;阳光照亮的体制;持续的增长和领跑。其核心在于第三条,“阳光照亮的体制”,万科的诠释是:对内平等,对外开放,专业化+规范化+透明度=万科化;规范、诚信、进取是万科的经营之道;鼓励各种形式的沟通,提倡信息共享,反对黑箱操作,反对任何形式的官僚主义。
  东西方管理的最大不同,在于后者选择了法制,而前者却偏向人治。虽然经历了民主革命和改革开放,但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人价值观的影响仍是根深蒂固的。
  比如这次大灾难,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
  首先,中国人讲“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这样一个灾难面前,中国人的集体主义热情被激发出来,但王石的讲话,无异于给大家泼了一盆冷水,王石讲的是一个人、一个企业的“小家”,而现在社会需要的是“大家”,境界层次就显得格格不入了。
  其次,中国文化讲感情,中华民族讲亲情。而感情和亲情都无法用钱来衡量,中国人喜欢说“命比天大”,为了救命可以不顾一切,不计得失,甚至要求牺牲自我、成就他人,所谓“舍生取义”,强调的就是精神和道德价值。西方人则信仰上帝,没有什么比上帝大,因此人命不是最大。但西方人重规则,比如:美国大片《拯救大兵瑞恩》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瑞恩的几个哥哥都已殉国,根据规则,他可以免服兵役,为了找到他,还牺牲了几个人。拯救大兵瑞恩的士兵不是因为道德高尚,而是他们要尽义务。西方人讲权利义务关系,中国人则讲道德。王石的讲话与西方的价值观是一致的,但与中国文化有很大不同。王石在这个时候讲这种话,当然要遭到口诛笔伐。
  万科没有错,王石需要思考的不是所谓的“青涩”和“修养”问题,而是他大力标榜的“人文万科”的文化内涵,是不是需要更能融入一些传统文化的要素?这也是很多类似企业家需要思考的问题。管理
  (本文作者系北京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公司合伙人)
  责任编辑:王 缨
其他文献
在人人喊打中,“山大王”的乔布斯之梦,已然让位于现实之困。  山寨企业下一步的未来,将究竟如何?在日益泛化的山寨概念中,会否如某些社会人士所言,山寨企业只有死路一条?谁也不好说。  但我们注意到:曾经被中国企业先奉若神明后又百般诟病的“模仿”与“速度”,却被山寨企业全盘接收,并发挥到了极至。而症结和成长,困惑与希望,却都在于此。    “山寨”究竟是什么?    今年两会期间,围绕明星委员倪萍是否
对营销来说,不仅越来越进入一个“公关第一,广告第二”的年代,而且也越来越进入了一个“公关战争”的年代。  那种像早年百度打击谷歌时,精心制作几个“唐伯虎篇”、“孟姜女篇”之类的恶搞视频,获得极佳传播效果的时代,真是一去不复返了。随着广告效果越来越差、广告成本一路高涨,尤其经济危机环境下企业对广告费用的敏感,使得“公关的崛起和广告的衰落”(艾里斯语)更为明显,大规模、复杂而充满竞争的公关活动成为主流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社会经济的不断提高,建筑行业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也呈现出日益繁荣的景象,由于城市人口相对密集,建筑工程用地紧张,高层建筑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