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二代官二代与名二代

来源 :南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38574646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些年来,“二代”的概念特别流行。有各种各样的二代,富二代、官二代、红二代,还有穷二代。最近,名二代似乎很抢风头。著名歌唱家李双江15岁的儿子,无照驾驶,还行凶打人,这个消息,连续好几天占据着网络的头条和媒体的头版。从某种意义上说,像李双江儿子这样的名二代,其实也是富二代和官二代。
  富二代、官二代和名二代似乎声誉不大好,不出名则罢,一出名就是负面消息,不是飙车,就是跋扈,就是萝卜招聘,越级提拔。这样的二代,原本处于社会的高位,动静大了,难免不扎眼。其中,最扎眼的,就是名二代。像李双江儿子这样,小小年纪就沾老爸的光,抛头露面,在电视上风光,做了坏事,被人认出来的机会很高。
  在中国这块土地上,老子牛了,子女沾光,是天经地义的事。尤其那些有权的官二代,在帝制时代,一般都可以名正言顺地托庇于老子的福荫,无须考试,就可以直接做官,这种做法,制度上还有一个专门的名词叫做“荫官”。老子的官如果做得足够大,儿子进入官场,就算什么都不是,一样会被人高看一眼。老子只要余威一直,大树底下好乘凉,儿子的仕途就会相当顺利。同理,商人如果做大了,儿子接茬做,也会得到爸爸的老关系的照顾。至于名人,在那个时代,多半是有官衔的,在名人的光环里,儿子多少也会沾点光亮,即这些二代,实际上拥有了老子的隐权力。
  其实不止限于儿子,实际上所有跟权力沾边的人,都可能获得这样的隐权力。否则,女主就不可能当家,外戚就不可能专权,宦官就不会总是惹出祸来。当然,即使在现代的发达国家,老子如果有了光环,也或多或少能惠及一点后代。只是,没什么人会一直凭着老子的余荫过日子,老子的余荫,也管不了太多的事,真要总是吃爸爸的饭,他们也感觉丢人。老子的那点影响,还构不成权力。隐权力的扩散和私相授受,是那些落后国家的特色现象。
  说起来,辛亥革命的目标之一就是追求平等。但是不幸的是,革命后的社会,等级似乎更加森严,层级更加繁琐。比起被批判的“封建特权”,后来的特权似乎更加嚣张。富二代有钱,开豪车,戴名表,哪怕放肆地挥霍,都是你的权利。严格地说,没人管得了,也不关别人的事。但是如果超速飙车,就不对了。如果撞死撞伤了人,再凭借老子的钱和关系摆平,那就等于有了特权,不仅违法,而且危及社会大众了。同样,官二代如果依仗老子的权势横行霸道,做戏里衙内做的恶事,则更是赤裸裸的特权。至于凭借老子的权势接班,老子英雄儿好汉,变相世袭,惹起的众怒,恐怕不仅非官二代之福,也非体制之福。
  自然,像李双江儿子这样的名二代,无照驾驶,花大钱违规改装宝马,出手打人,把违法的事情干了一串,激起民愤,更是当然。他敢这样做,特权两个字,要负很大的责任。
  民众反感特权,痛恨特权,但在上面的人,无论是他们自己还是他们的后代,都对特权习以为常,非常享受。二代享有的隐权力,实际上都是一代明里暗里私相授受的。虽然在理论上不合法,但体制却不大有遏制这种私相授受的能力。只要不出大事,只要不出人命,只要不闹得尽人皆知,基本上没有关系。举一个小例子,在二十几年前,就有媒体曝光用公车接送官家子弟的事,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这种事情还不是照旧,一丁点都没有改变。从某种意义上,二代的特权,在我们这里,并不是一个特别值得上层关注的问题,血统论,从来都没有被批倒批臭,帝制时代的传统,在某些场景下,闻着也许有点臭,但吃起来很香。
  李双江儿子出事,被网络和媒体揪住不放,也许感觉有点冤。其实,作为富二代、官二代和名二代三合一身份的他,既然平日可以沾老爸的光,眼下闯了祸,顺便沾光出点臭名,也是该着。什么时候,我们的牛人们不仅自己学会了低调,而且让后代也学会了低调,情况也许会有所好转。但是,只要这个社会特权尚在,这样的低调,上面的人是学不会的。
其他文献
本文引自《星际百科全书》第六版第1984卷“星际拆迁”条目下义项“原住民的反拆迁斗争”中的有关内容,本条目由著名拆迁史学家William Zhang(那美克文名字:张高)博士撰写,未经许可不得私自转载、引用。  在人类为全求经济利益,不顾原住民意愿而强行进行的拆迁行动中,也偶尔会遭受到这样的抵抗,即,有少部分的人类拆迁者在深入了解原住民的文化之后对其产生了身份认同,转而帮助原住民对抗拆迁;而他们对
众所周知,爱迪生发明电灯之后,本打算把发电机和电灯泡一起卖到千家万户。但他的弟子英萨尔决定建设公用电网,这让我们可以享受廉价的电力,同时不必在家家户户的地下室里装一台发电机—云计算也是这样。  这是一段关于云计算概念的标准傻瓜解释。1960年代IBM的科学家约翰·麦肯锡,在创造“人工智能”这个词时讲过;2006年谷歌27岁的工程师比希利亚,在创造“云计算”这个词时讲过;2007年《哈佛商业评论》的
如果说广州番禺人对垃圾焚烧项目的强烈抗议代表着中国公民意识的进步,那么德国人呼吁紧急叫停在自家后院建发电厂则代表着典型的西方式维权。不同的是,即便是太阳能、风能和沼气等被称为可再生能源设施的建设,也引发民众的一波波抗议高潮。正如社会学家所说,每个区域的公民都有权利自己决定能源供应方式,轮不到政府和开发商插手。    汉斯·弗利格喜欢散步,喜欢河畔的风景,所以30年前他搬到德国巴伐利亚州的一个小山村
槟榔的味道未必能讨好大陆客的胃口,但穿着火辣的槟榔西施却能讨好很多大陆游客。    2009年,有大陆旅行团到台湾,就有主办单位找来SHOW GIRL扮槟榔西施,穿着槟榔西施火辣的装扮,在晚宴上卖槟榔,也将台湾槟榔西施特有文化吹进了陆客团,不少大陆游客到台湾指名要看槟榔西施,在开往日月潭的“中潭公路”上,约有百来家槟榔西施争奇斗艳,热闹非凡。    槟榔西施,穿出来  台湾槟榔西施的由来,得从19
谁敢说我们不是职业女性?我们是职业家庭主妇,职业太太,职业妈妈。还忠诚地全职业着。  “天没有一万美元的酬劳我是不起床的。”名模琳达·伊万杰琳这句傲慢十足的话其实道尽每一个人生活动力之本源:回报。在当下这个过于具象化的环境里,没有任何形式和意义的回报、没有看得见摸得着的报酬,劳作奔波总是显得那么茫然、琐碎、没有社会价值。  全职太太、全职妈妈们大抵就是这样劳作奔波的。  我感觉自己全面进入“全职太
北国的阳光这两天灿亮得几近虚幻,天空找不到一丝云彩,湛蓝的天色让人想起地中海,干脆上阳台剪一两枝迷迭香,晚上就来做地中海风味的烤迷迭香猪肉佐土豆。  迷迭香应该是我最早有所耳闻的烹调香药草,十几岁时,听到赛门和葛芬柯二重唱的流行民谣曲《史卡波罗博览会》,歌中那反复吟唱的parsle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欧芹、鼠尾草、迷迭香与百里香),有股说不上来是什么的魅力,如咒
新版《十万个为什么》的问题征集在今年四月份刚启动,少年儿童出版社的自然科学编辑室就接待了一位老人的拜访。  老头儿颤巍巍地摸出三四张信纸,上头手绘的蜘蛛织网的示意图墨迹斑斑。编辑岑建强感觉一下回到了十多年前,那时,读编往来频繁,读者寄来的信件塞满编辑部,其中五千多封就是对《十万个为什么》的追问。  老人是海军上海江湾基地的退伍老兵,他亲自送到编辑部的是他在海岛驻军二十多年业余观察的成果:蜘蛛有两种
160年前,有个瘸子终于等到了老爹驾崩,他坐上龙椅后下诏“求言”,有那么点阳谋或引蛇出洞的意思。当时一个湖南佬来劲了,上疏痛陈官场积弊,还手绘了一张图表,可惜他不是美院毕业生,那图绘得比我们寻常在厕所门板望见的春宫图还要鄙陋,一时被京城同僚传为笑柄。  那个瘸子叫咸丰,那个湖南佬叫曾国藩。这事说明形式有时比内容更重要,面子工程往往有其合理性。反观咸丰,眼看番鬼进犯皇都,自己赶紧带着妃嫔和戏班迁都热
中国电子书市场表面热闹,却很少去思考一个尴尬的现实,对真正喜爱阅读的人来说,他们能通过电子阅读器读到自己想看的书吗?无论技术多么高超,背后平台资源如何丰富,书的核心永远是内容而不是载体,如果没有想要的资源,电子书再花哨对用户而言都等于零。    8月11日,汉王科技副总裁王邦江领着下属,来到上海展览中心,这里正举办第四届上海书博会。但王邦江并不是来这里看书淘书,也不是来找出版社合作出书。他是来这里
“女演员很容易泡,你别不信,送盒国外带回来的巧克力,她们就很开心了。”一个情场高手说那些看上去很多人追的女孩其实很寂寞时,特别提到这点。他不是有钱人,却屡屡得手。这和我认识的一个男人差不多,他创业十年,没车没房,但谈项目拉投资每天都有应酬,一来二去在饭局和活动中碰到不少女演员,发展出一支临时女友队伍。  “当然,都不是太有名的。通常在电视剧里演个女二号或者小角色,拍过几个平面广告,想红又没什么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