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班级“帮帮团” 智慧转化学困生

来源 :新班主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anshenshiz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學困生的管理和转化一直比较棘手,做班主任这几年来,我做过很多尝试,但效果欠佳。于是,我进行了新的尝试:在师友合作模式下,补充设置“帮帮团”,开展更有针对性的帮扶活动。
  “帮帮团”的建立
  确定人员。确定帮扶对象:综合学生日常表现、平时考试成绩、教师评价、小组推选、家长要求等因素,确定班级中需要帮助的成员以及被帮扶的科目。确定帮扶干部:本着自愿报名的原则,我再根据报名人员日常的表现进行筛选,并征得家长的同意,由此确定帮扶干部和帮扶科目。
  双向选择。班级内部召开“帮帮团”招募会,先由帮扶干部自荐宣讲,介绍自己擅长的科目,并表达帮扶的态度和决心。帮扶对象介绍自己请求帮扶的科目,并简单剖析症结,提出帮扶需求,表达进步的决心。自荐了解后,双方进行选择,支持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等多种形式,双方选择后,教师再进行调整。
  签订帮扶合约。由班级制作帮扶合约,内容包括:双方的姓名、职责及义务、帮扶学科之前的成绩、最终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双方签字、家长签字、日期、补充的个性条例等。
  准备物品。帮扶对象准备一个“帮帮本”作为成长记录本,合约贴在扉页上,帮扶内容、评价等都记录在“帮帮本”上。
  “帮帮团”的实施
  课堂自主调位,带动成长。帮扶对象在落后学科的课堂上可以自主选择座位,与自己的帮扶干部坐在一起,帮扶干部针对其不懂之处进行补漏讲解。帮扶干部在不影响自己学习的情况下,关注帮扶对象的学习情况、听讲情况、做题情况,记录帮扶对象的知识漏洞,在讨论交流中进行针对性的帮扶。
  课下见缝插针,推动进步。课余时间是共同学习的最好时机,利用好这个时间,“帮帮团”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早晨在操场等待测温的时间,帮扶干部抽背帮扶对象前一天课堂学习的内容。课间,除去上厕所、喝水的时间,帮扶干部检查帮扶对象的作业及改错情况,对其不懂之处进行讲解。午饭后的时间及自习课,帮扶干部批改“帮帮本”上的题,并检查“帮帮本”上的背诵内容。
  课外多方举措,共享成长。巧用“帮帮本”:“帮帮本”内容包括本周末及下周计划、本周学习知识思维导图、补充习题。每周五晚,帮扶干部更新“帮帮本”,周日第一次反馈,周三晚进行第二次反馈,周五最后一次反馈。反馈形式为双向反馈,如果帮扶干部出的题目比较有针对性或列出详细的计划,帮扶对象可以为其贴上星星,帮扶对象的任务完成度高,帮扶干部为其贴上小星星。
  利用互联网:晚上、周末、假期,如果帮扶对象在学习方面有困难,帮扶干部可以在家长允许的情况下进行视频辅导。
  沟通的小卡片:帮扶是一个长期且艰苦的过程,有效沟通和情感互动是维系帮扶关系的重要法宝。每周一给对方送上一张小卡片,表示感谢或鼓励,加强情感交流,给新一周的学习注入动力。
  “帮帮团”的评价方式
  每周统计每名学生获得星星的个数,星星最多的同学有相应的小组加分奖励。每两周选一次最优帮扶干部,奖励“最佳讲师”徽章。每两周总结一次帮扶对象进退步情况,进步最大者奖励“进步徽章”一枚。
  无论是小组合作、师友合作,还是如今的“帮帮团”互助,我一直认为,学生间的合作学习是转化学困生的一种有效方式。我希望,随着“帮帮团”模式的不断完善,班级中能够形成互学互帮、共同进步的好风气。
  (作者单位:山东省荣成市蜊江中学)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针对传统电磁信息覆盖区域可视化需要对不同地形环境反复计算、无法有效利用电磁信息中的空间位置属性,作者利用剖分网格对地形地貌的表达能力分析了卫星信号接收功率覆盖区
教学寓言《南辕北辙》后,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那个人能到达楚国吗?为什么?”学生纷纷举手回答:“不能。”理由是:他选择了错误的方向,他的马儿跑得越快,离楚国就越远……原本教学到这里,我准备顺势导出一个道理:行动与目的相反,最终不会成功。  这时,小乐站起来大声说:“老师,那个人可以到达楚国,因为地球是圆的!”听了小乐的话,几个男孩子也嚷嚷起来:“对,我在课外书上也看到了,地球是圆的!只要他一直往
清晨,刚踏进教室的我不由得皱起了眉头:教室十分脏乱,到处都是零星的纸屑,大小不一的纸团散落在图书角及讲台附近,黑板上还有残留的板书,垃圾桶里的垃圾几乎堆满了,扫把东倒西歪。  早自习时,我向昨天值日的4名学生询问情况,他们七嘴八舌地大吐苦水:“小A光顾着聊天,都没认真扫地,垃圾也没倒!”“我看见小C拿着黑板擦随便擦了几下,就说自己做完了,一溜烟跑了。”“小E和我摆完桌椅居然还要帮他们拖地,太不公平
“对不起”三个字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它既能浇灭他人的熊熊怒火,又能滋润干涸的心灵。但是,这简简单单的三个字,有时会像千斤巨石一样压在我们的心头,令人难以开口。  小学一年级,我班的阳阳经常上课讲话,老师点名提醒他,他当作没听见,继续开他的“小讲座”。而且,他常常因为一些小事號啕大哭。长此以往,阳阳的一举一动都被放大,一点点错误都会被同学们揪住不放。孩子们轻蔑的眼神、嘲笑,又成了阳阳情绪崩溃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