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途径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guoqia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更好地培养综合应用型人才,我国许多老师以及学校开始结合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立足于核心素养培养的现实条件,通过教学策略及教学理念的有效革新来更好地实现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对此,本文以高中物理为依据,了解核心素養的具体内涵以及相关的培养途径,以期为实现该学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稳定提升提供新的借鉴。
  关键词: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内涵;培养途径
  一、 引言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进一步突破,我国已经构建了比较完善的学科知识框架体系,许多老师也开始以该结构为核心明确课程标准体系的相关要求,真正地以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为主体原则,更好地促进学科核心素养模型的有效转化。不可否认,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还能够保障人才培养与时代发展之间保持一致性和同一性,对我国高中物理老师来说,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核心素养的过程中,首先需要了解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积极地采取有效的策略以及途径,真正地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高效培养。
  二、 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为了真正地提高我国的综合软实力,实现课程改革与教育发展模式之间的统一性以及稳定性,我国结合教育改革的具体形式在2014年3月出台了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相关的任务意见书,其中核心素养体系这一概念开始受到了社会公众的关注。通过对教育部门所颁布的相关文件资料分析不难发现,核心素养以学生的成长规律以及社会对人才的核心需求分析为依据,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最终目的,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更好地体现核心素养培养的时代性以及实践性。在促进高中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的核心素养体系能够真正地体现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保障学生在实现个人终身发展的过程之中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自身应有的贡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涉及的内容和形式相对比较复杂,在实践运作的过程中老师开始积极地突破传统运作模式所存在的不足,其中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一轮的高中课程改革所提出的核心素养以三维目标为基础和前提,同时,学习的态度、学习技能以及知识框架体系也是核心素养的重要衡量指标以及综合体现。由此可以看出,核心素养的综合性比较强,涉及价值观、态度以及综合实践应用能力。在推动高中课程体系改革的过程中,老师必须要严格按照学科目标制定的实施情况,在国家教育总体目标的引导之下更好地实现三维目标,真正地为学生的良性成长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 培养途径
  在了解核心素养的前提之上,高中物理老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必须要将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相结合,除此之外,老师还需要分析不同时间段之下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实际情况,更好地体现教育的针对性以及实践性,这一点对落实素质教育以及推动新课程改革意义重大。
  (一) 校本课程中补充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是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学校特定环境以及资源特点的深入分析以及研究可以发现,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能力有待提升,老师必须要结合物理教学的现实条件以及所存在的不足,积极地挖掘校本课程内容,体现内容的与时俱进以及针对性。其中对于物理教学来说,大部分的校本课程内容主要以物理与人类、物理与军事、物理与生活、物理与信息、物理与航天为主体,因此,为了能够有效地弥补学生在想象力以及生活实践经验上所存在的不足,老师需要站在全方位的角度积极地实现物理科普知识的有效传播,利用不同的教育信息渠道以及宣传模式,保证学生能够对物理学科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有一个宏观的认知,树立正确的物理学习理念,真正地提高个人的感悟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个人科学素养的有效培养。
  (二) 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与其他学科相比,物理的实践性比较强,同时所涉及的内容非常的复杂,大部分的物理新课程中包含有丰富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资源,老师需要结合研究性学科体系运作的实施情况了解课程研究的相关要求,积极地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以及反应能力,保证学生能够积极地认识个人与自然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的模仿能力比较强,因此老师在综合实践的过程之中需要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为依据,将实证研究、实验研究以及事实资料分析相联系,给予学生更多参与实践的机会,保障学生能够在自主实践的过程中积极地提高个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学习水平有所区别,因此老师需要尽量避免采取一刀切的形式,而是需要结合物理学习以及物理实验教学的现实条件,明确学生创新能力以及知识综合应用能力所存在的各类不足,保证学生在自主学习以及小组探讨的过程中,提高个人的创新能力,更好地促进综合实践活动的正常开展。除此之外,老师还需要对现有的物理教材进行深入的解读,提炼出其中的重点以及难点,明确实践教学中的核心要求,关注学生在新时期之下的个性化成长要求以及具体内涵,保障教学的有效性。
  结合相关的实践调查可以看出,小组合作教学能够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对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有着关键的作用。老师需要以前期的物理课程学习情况为前提,充分发挥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和价值,为每一个小组设置相应的学习任务,保证学生能够坚持正确的学习方向,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物理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除此之外,在对学生进行引导的时候,老师还需要尽量避免简单机械的灌输,采取提问式的模式鼓励学生进行主动思考,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保证学生能够意识到物理学习的奥秘以及精髓,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优势以及作用,真正地实现教学环节的大力落实以及环环相扣。
  (三) 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实验教学是物理学习中的重点以及核心,同时大部分的物理知识是实践性比较强,为了更好地体现该学科的教学优势以及作用,老师必须要关注实验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不同的物理实验形式所涉及的培育内容以及模式有所区别,因此老师需要关注对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了解验证性实验以及过程性实验的实质情况以及具体的内容,鼓励和引导学生对理论依据以及实验步骤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判断,了解不同实验现象之间的差异,得出正确的结论,保障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多的有益知识和信息。需要注意的是,在对学生进行引导时,老师需要关注探索性实验的大力落实,鼓励学生对未知的结论进行充分的探讨,要采取恰当的手段在特定的时间段对学生进行引导,保证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科学方法以及实验步骤,通过这种实验来得出相应的结论,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精神,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探究欲,鼓励学生在自主实践的过程中掌握物理学习的技巧以及规律。
  (四) 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终身学习的能力对实现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以及综合发展意义重大,作为物理教育中的关键场所,课堂教学尤为关键,老师必须要注重课堂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真正地实现课堂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充分地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一重要的环节,加强对学生的有效引导。在课堂教学之前,老师需要对所教授的内容进行充分的解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了解学生目前物理学习的实质情况,对后续的教学任务以及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大部分的物理知识与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紧密相关,老师需要学会在大量的知识之中进行主动的筛选,选择优质的知识内容,以此来更好地体现教学的针对性。其次,老师还需要采取潜移默化的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实现生活实践与理论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和互动,提高学生记忆和运用的能力。其中物理知识与生活实践联系相对比较紧密,老师可以以学生个人的生活实践为立足点,深入地讲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提醒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物理现象。这种以生活为基础的教学实践形式,不仅能够更好地体现物理核心素养培养的内涵,还能够真正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四、 结语
  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物理老师必须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了解核心素养的具体培养要求以及实质内涵的前提下,更要结合现在教学的内容进一步地进行教学改革研究。尤其是物理,有很多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可以结合实际,更好地采取针对性的培养策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成长。
  参考文献:
  [1]林明华.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途径[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2):4-6.
  [2]余波.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途径[J].高中数理化,2017(16):39.
  [3]熊翠苗.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途径[J].中外交流,2017(40).
  [4]刘飞.解析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8(13).
  作者简介:庄吉洪,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议题式教学是思想政治课中基于现实土壤以“议”为形式展开的教学,其主要以核心素养为出发点,以学生为核心,而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则可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育,并使学生能够对现实问题产生客观的认知和理解,从而促进素质教育目标的达成,使学生能够符合当今时代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核心素养;议题式教学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议题式教学的应用是对现实政
摘 要:英语阅读教学的传统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信息技术多模态语境为阅读教学提供了一种较为新颖的教学模式。笔者基于对信息技术多模态理论的学习,对九年级一节阅读课进行了以信息技术多模态理论为指导的教学设计和探究,从教学情境的创建、教学模态的选择、教学材料的选取、评价机制的确立四个方面构建多模态语言环境,进而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课例研究;初中  信息技术
目的:  探讨CT引导联合神经电生理测试定位卵圆孔,经皮穿刺射频热凝三叉神经半月节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
摘 要:新课标理念强调将理论知识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而地理正是一门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对此,本文就如何在高中地理课堂上实施生活化教学进行探讨分析,以期为相关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地理;生活化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当下,生活化教学已成为现下应用较为广泛的新型教学模式,且深受师生的喜爱。所谓生活化教学,主要以日常生活现象与经验为教学素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知识点。作为一名
摘 要:地理翻转课堂是当代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有效整合。微博作为社交网络,可以为翻转课堂提供网络平台。笔者以“锋面系统”为例,从材料准备、课堂教学、课后评价等方面,阐述了利用微博进行地理翻转教学的优势与过程,以及获得的效果与总结。  关键词:翻转课堂;微博;互联网  一、 走进翻转课堂和微博  (一) 认识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互联网应用的普及和IT技术发展对教育带来的变革。在传统教学中,课堂上老
摘 要:圆周运动知识在高中物理的考查中极为频繁,而当中的变速圆周运动往往让学生头疼不已,变速圆周运动常与牛顿第二定律、复合场、能量等知识点结合出现在各种试题中。本文尝试从受力特征来分析圆周运动中的极值问题。  关键词:圆周运动;最大速度;最小速度;向心力;径向合力  笔者发现在3-1的《导与学》中有这样的一道题目:  固定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的a,b两点,分别放置有两个正点电荷Q1=Q和Q2=4Q,
摘 要:作业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基本途径,关系着初中生地理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其中,实践性作业是指通过地理实践活动来检测初中生所学到的地理知识与知识迁移能力,更符合学科核心素养模式的教学改革需求。本文将从“以地理教学任务确定作业主题,保证实践作业寓教于乐的功效;以小组合作活动确定作业形式,保证初中生的全员参与;以实践成果展示组织作业评价,增强学生在地理实践作业中的学习效能”三个角度分析初中地理教师组
摘 要:集备指的是教师集中备课,这不仅是一种很好的校本教研活动,也是提高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的一个重要渠道,通过集体备课,教师个人及时吸取其他教师备课中的优点,逐渐弥补自己在备课中的不足,从而完善教师自身的教学教案,进而帮助学生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效率。本文将结合集备方式的现状及教学意义展开探讨,对高中物理采取集备方式提出几点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高中物理;集备;教学研究  教学备课是教师课前必做的一
摘 要: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质量的提高,将新的教学方法加以应用,从整体上促进学生学习的效率。趣味化学实验应用在初中化学教学当中,对学生的学习发展有着积极作用。本文先就初中化學教学趣味化学实验应用的重要性和现状加以阐述,然后就趣味化学实验的应用措施详细探究。  关键词:初中化学;趣味化学实验;应用  一、 引言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在当前初中化学教学中要科学应用,这是提高学生化学知识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