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牛皮幼虫病的危害及防治

来源 :农民致富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lseain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 S852.7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8-0261-01
  一、皮蝇幼虫病的分布
  牛皮蝇幼虫病的病原属于皮蝇属(Hypoderma),主要有两个种,即牛皮蝇(H.bovis)和纹皮蝇(H.lineatum)。据资料记载,这两种皮蝇,我省养牛地区普遍存在,并往往在同一个地方共存。
  对牦牛皮蝇幼虫病的分布和危害情况的调查,过去报导的不多。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畜牧兽医科研所(1958)年报导,牦牛、犏牛的感染率为30%,感染强度1-29条虫;甘肃农大(1959)报导,天祝藏族自治县乌鞘芩一带牦牛的感染率为53.3%;兰州兽医研究所张平成(1963)报导,西北地區牦牛及黄牛感染率达到95.6%。
  二、牛皮蝇幼虫病的危害性
  截止1978年底,我省有牦牛479万头,是我省畜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皮蝇幼虫病分布广泛,危害严重,对养牛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在皮蝇幼虫侵入牛体并在体内移行、发育的时期,正是我省牧草枯萎、气候严寒的冬春季节,牛只处于不断消耗自身营养而使体质逐渐消瘦的状态,再经皮蝇幼虫的危害,使牛体更为瘦弱。因此,可以认为,皮蝇幼虫病是一种长期地、持续性地消耗营养,危害健康,对养牛事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寄生虫病。
  三、牦牛皮蝇幼虫病的防治
  美国、苏联、澳大利亚、法国及北欧各国从40年代末期到60年代,从采用物质杀虫剂(除虫菊、毒鱼藤等)进展到有机氯(六六六),最后大规模使用有机磷杀虫剂(敌百虫,倍硫磷等),据称近年来已控制了本病的危害。
  我国在50年代,已开始了对皮蝇幼虫病的研究和方式工作。当时,曾使用低浓度(1-2%)的敌百虫溶液,对患牛皮肤已穿孔的皮蝇幼虫进行局部涂擦,使虫体致死。此法只有在第三期幼虫钻透皮肤后才能使用,而不能在第一期幼虫刚进入牛体时进行早期治疗,因而不能消除皮蝇幼虫对牛体的长期危害,故防治效果很有限。以后改进为皮下注射10%敌百虫溶液,每公斤体重0.1-0.2毫克(大牛5毫升,中等牛和小牛2-3毫升),可以杀死移行于皮下的第二、三期幼虫。
  为了筛选出一种高效、低毒、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的防治药物,内蒙古锡盟牧科所在60年代,选用有机磷制剂的倍硫磷系武汉医药工业研究所合成的精制品,对蒙古黄牛进行了皮蝇幼虫病的防治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1973年开始,改用农药倍硫磷原油(沈阳农药厂生产)进行防治,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至1976年,防治头数已达到60多万。当地群众反映:经过防治,牛体膘满肉肥,支援了国家建设,巩固了集体经济,增加了社员收入,养牛业有了较大的发展。
  我省皮蝇幼虫病的试验研究及防治工作,进行的较晚。1970年省牧科所应用武汉医药工业研究所合成的倍硫磷,在门源县仙米公社进行了牦牛皮蝇幼虫病的防治研究工作。试验结果认为,每公斤体重7毫克,肌肉注射,杀虫效果100%,药费低廉,易于推广,便于应用。
  1976年夏秋,内蒙古锡盟牧科所与我站协作,试验用农药倍硫磷原油对我省牦牛皮蝇幼虫病进行防治。在大通牛场进行了区域性防治试验,牦牛每公斤体重用药7毫克,肌肉注射,共防治牦牛8597头,情况简介于下。
  1.使用药物:农药倍硫磷原油,比重1.25,原油含量达87%以上(即每毫升含原油1087毫克)。具有触杀和内吸性杀虫效能,对温血动物毒性低,对热、光、碱表现稳定。系沈阳农药厂产品。
  2.安全试验:按牦牛每公斤体重用药15毫克、20毫克、25毫克三种剂量分三组,每组肌肉注射5头,共注射15头。仅在25毫克组中一头犊牛出现药物反应未经治疗而自愈,认为药物安全性良好。
  3.杀虫效力试验:按牦牛每公斤体重用药3毫克、5毫克、7毫克、9毫克、11毫克五种剂量,分五组每组注射5头,共注射25头。注射57天后,每组宰杀试验牛3头,剖检和记载牛体食道粘膜下被倍硫磷致死的虫体数。通过试验,3毫克组杀虫效果为66.6%,5毫克至11毫克组的杀虫效果为100%。
  4.区域性防治试验:在安全试验后杀虫效力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区域性防治试验,以每公斤体重7毫克的剂量,共注射牦牛(其中有少数犏牛)8,597头,其中出现轻度药物反应的牛犊17头,成年牛1头,共18头,反应率为0.209%,无药物中毒死亡,认为应用农药倍硫磷原油进行大规模防治,安全可靠。
  以上两项试验证明,倍硫磷的工业品或农药原油防治牛蝇幼虫病的杀虫效果是可靠的,安全性良好,药弗低廉(每头牛防治一次不超过二分钱),且能做到早期治疗,在皮蝇成虫停止飞翔,第一期幼虫侵入牛体后就可进行防治,已达到早期消除皮蝇幼虫危害的目的。
  国内有的兽医科研单位也曾进行过用辛硫磷防治皮蝇幼虫病的试验研究,据说其杀虫效果不如倍硫磷可靠。
  据有关资料介绍,皮蝇磷防治皮蝇幼虫病每公斤体重用药100毫克。效果很好,其可以口服,用药方便。
  体外杀虫剂—蝇毒磷乳油(含纯蝇毒磷16%)也可用来杀死皮蝇幼虫。此药毒性强,仅供外用,每当春暖后,皮蝇幼虫穿破牛皮时使用。方法是把蝇毒磷乳油用水配成2.5/万的药液,涂擦患牛皮肤。如用此药液药浴,务必使牛只在药浴前喝足水,以免在药浴时引起中毒。
  四、对我省防治皮蝇幼虫病的几点建议
  1.根据我省气候和皮蝇的生物性特性,笔者认为,选择每年10~11月用倍硫磷对牛群进行一次普遍的防治,连续数年,以使皮蝇的种群密度持续而迅速地下降,已达到控制和扑灭皮蝇幼虫病的目的。
  2.皮蝇幼虫病的流行与皮蝇的分布、活动密切相关,所以在开展防治工作之前,应对皮蝇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以便为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3.用倍硫磷防治牦牛皮蝇幼虫病的同时,应进行有机磷在牦牛体内的分布于残留时间测定等问题的研究。以便为食品卫生、维护人体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青海省湟源畜牧学校编《兽医学》
  [2]内蒙古锡盟牧科所《青海高原牦牛皮蝇病防治的研究》 1976年
  [3]青海省畜牧兽医工作队与内蒙古锡盟牧科所写作,应用农药倍硫磷原油在大通牛场进行牦牛皮蝇幼虫病区域性防治试验科 1976年
其他文献
抗战军兴后,国民政府为争取国际援助,相继同苏、美等盟国签订了特矿易货偿债协议,其中锡品占到相当比重。平桂矿务局即为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与广西省政府在抗战期间共同组建的一
分析景东生物药业发展现状、存在的主问题和发展前景,提出了今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文章介绍了广西桂林图书馆民国文献馆藏现状和编目概况,并从职业道德修养、查重能力和历史文化知识等方面阐述了编目人员需具备的从业素养。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胆红素水平测定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将CHD组患者220例与对照组100例进行血清Hcy和胆红素测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CHD组又分为急性心肌
目的 探讨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动物血清中IL-8的动态变化.方法 给SD大鼠皮下注射地塞米松建立肺孢子虫肺炎动物模型,改良的六亚甲基四胺银染色法检获肺组织中的肺孢子虫包囊,采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创新人才为支撑,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是创新思维。大学生是创新人才培养的生力军,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塑造创新精神和推行创新素质教育
根据我县不同海拔、不同气候、不同地理位置条件下种植冬季地膜玉米,结合十多年来地膜玉米推广种植经验,从良种选择、测土施肥、栽培规格、覆膜规格及方式、田间管理等方面阐